第一辑 拥军支前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3&A=1&rec=426&run=13

拥军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及地方武装以人民群众为依托,坚持游
击战争,所到之处,群众热情提供吃住,为伤员煎汤喂药。尤以县境西部根据地的群
众,拥军活动更为炽热,为抗日部队送信、带路;为阻止日军进犯,破坏交通,紧密
配合抗日斗争。1945年8月县境解放,县人民政府于县城唱对台戏慰问部队,乡村组
织秧歌队、高跷队、龙灯、狮子舞与部队联欢。是年11月全县召开拥军大会,县政府
出资3.1万元(北海币)慰间部队,军民同庆八年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1946年7月解放战争开始,拥军活动形成高潮,妇女踊跃做军鞋、缝军衣支援前
线。部队过往,男女老幼夹道迎送,送茶送饭。元旦、春节向驻军赠送生活用品,召
开拥军会、联欢会进行慰间。1947年3月欢送新军,群众自发捐赠毛巾809条、白布
“米、小麦487.5公斤、杂粮8.17万公斤、猪肉1830公斤和其他用品。1949年3月,县
政府在县城和水落坡设招待供应站,组织铁轮大车360辆次,接送前线归来荣誉军人
2711名,运送面粉2659公斤、杂粮661公斤、马料1660公斤、马草2659公斤。
建国后,拥军纳入政府工作日程。1951年1月5日,县人民政府作出决定,以春节
为拥军优属日。其后形成惯例,每逢“八一”、元旦以电影晚会、文艺晚会、茶话会
等形式慰问驻军,至1985年无间断。
参军支前
抗日战争时期,参加八路军或地方抗日游击队者,往往以化名代替真实姓名,家
庭、庄乡也都为其保守秘密。1945年阳信解放时,参军由秘密转为公开,“一人参军
全家光荣”,父送子、妻送郎、兄送弟、兄弟相争参军的典范层出不穷。1948年冬,
全县掀起大参军高潮,带头参军的区干部18名、乡干部54名、村干部280名,送子参
军570名,送郎的17名,送弟的194名,送兄的43名,送侄的49名。1946年~1948年,
全县共有11025名青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阳信县为后方根据地之一,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把支援前线,解放全中国为己任,
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物有物。1945年9月,为支援解放无棣城,出民工5306名,
担架100副、大车1013辆。1946~1947年承担了向惠民兵站、十八里寨子兵站运粮草
任务。据十八里寨子兵站接收物资统计,阳信县共运送小麦3万公斤、杂粮9000公斤、
烧柴15万公斤、马料1000公斤、马草1.45万公斤。继之为支援莱芜、泰安、孟良崮、
临朐战役,先后出民工30批、30011人次,担子2710副,担架2898副,大车5217辆,
牲口12967头。1948年11月~1949年1月,支援淮海战役,组织首批担子队员“2名,
大车291辆;第二批组织民工150名,担架10副,大车54辆。1949年4月,组织民工659
名、炊事员49名,参加了渡江战役。三年解放战争期间,全县出动支前民工41489人
次,担架3957副、担子3335副、大车6780辆、牲口15975头,修筑公路12公里,支援
电话线1892公斤、电线杆1342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