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公共建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3&A=1&rec=296&run=13

街道旧县城有两条主要街道,一条南北走向,一条东西走向,以城中心为交汇点,
称大十字街。由此向东曰东大街,向南曰南大街,向西曰西大街,向北曰北大街。四
街连接四门延及四关。沿街两侧胡同、小巷16条,纵横交错,弯曲狭窄,多以自然实
体、姓氏、方位、文化古迹命名。在南大街中段有一条东西街,两街交汇点处称小十
字街。 城内主要街道宽不及5米,皆为土筑路面。60年代拆除南城墙,以原墙基新建
东西路1条, 即今阳城三路。70年代初由今阳城四路与幸福二路交汇处向东延伸修筑
与济煌路相接,并铺设沥青路面。
1982年城区建设有了总体规划(草案)。规划中的10条街道,南北走向以“幸福”
命名,东西走向以“阳城”命名。到1985年已开辟建成6条。
幸福一路,南起家具厂,北至纸坊村,即济埕公路过城区段,全长2900米,宽20
米,沥青路面。
幸福二路,南起拖拉机站,北至阳城二路(即旧城西大街),全长1951米,阳城
三路以南已建成宽30米沥青路面。
幸福三路,南起实验小学,北至阳城三路路段已修成,长约400米,宽6米,沥青
路面。
阳城二路,东起幸福一路,西至西关,在旧街道的基础上命名,全长1400米,宽
6米,土筑路面。
阳城三路,东起汽车站,西至中医院,全长1400米,宽30米,灰土压底,沥青路
面。
阳城四路,东起幸福一路,西至食品公司,全长1300米,宽20米,沥青路面。
建筑
建国初期,中共阳信县委、阳信县人民政府及其直属机关均驻城内。1956年县委
和政府在南关西侧新区修建机关大院。60年代工交、商业、供销、邮电、水利、农林
等企事业单位也陆续在新区修建院址。70年代又建立了20多家工厂和企业。1978年以
后在“改革、开放、搞活”的政策指引下,城区建设速度加快,一批3~4层楼房拔地
而起。
百货大楼,位于阳城三路和幸福二路交汇处。1984年建成,主楼三层,总建筑面
积1517平方米,钢筋水泥框架,灰绿色刷石墙面,开西、北两门,主营日用百货、五
金、交电、服装等,年营业额500万元左右。
邮电大楼,位于阳城四路和幸福二路交汇处。1983年动工,1985年底竣工,建筑
面积2972平方米,主楼四层,北楼三层,西楼二层,钢筋水泥框架,红砖砌墙,外贴
淡绿色釉砖,为通信、办公综合楼,是县内通信中心。
阳信县第一中学,位于阳城三路北侧,大门南向,迎门是三层办公楼,向北有教
学楼、 宿舍楼、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占地面积26736平方米,建筑面积8692平
方米,其中楼房2312平方米。阳信县招待所,建于1958年,位于阳城四路中间路南,
主营会议食宿, 招待来往公务人员,占地14500平方米,建有平房3136平方米,楼房
933平方米,设有200床位,建有餐厅、厨房、会议室。阳信县实验小学,位于阳城五
路西端, 建于1975年,原名“五七”小学,1981年更名为实验小学。占地22600平方
米, 平房57间2000平方米,三层教学楼一幢,建筑面积777平方米,主要招收城镇职
工子女就学。
工人俱乐部,在幸福二路北段路西,建设于1966年,占地6667平方米,房屋33间
972平方米, 设有乒乓球室、阅览室、游艺室、职工培训教学室。院内建有灯光篮球
场。“文化大革命”期间停止文体活动,1973年恢复。1980年以后,成为职工业余文
体活动中心场所。
人民医院,位于阳城三路西端路南,占地34686平方米,房屋140间7254平方米。
二层门诊楼,建筑面积2349平方米,设有内科、外科、儿科、五官科、放射科、化验
室、妇科等12个科室,120个病床,医护人员170余人,为县内医疗中心。中医院,位
于阳城三路西端,人民医院西邻,占地20035平方米,平房150间4371平方米,设有眼
科、内科、外科、放射、推拿、针灸、化验等科室,70个床位。中医眼科著名省内外。
县政府大院,建于1956年,位于阳城四路中间路北,占地27500平方米,平房300
间6995平方米。阳信县人民政府、阳信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国人民政治协
商会议阳信县委员会及其所属办事机构均设于此。 院的北端建有礼堂,设有600个座
位,并有舞台、化妆间、灯光、音响设备。
县委大院, 位于阳城四路中间路北,县政府大院东邻,建于1956年,占地14718
平方米, 有房屋282间,建筑面积6449平方米,县委机关和工会、青年团、妇联等群
众团体均设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