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出口商品收购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3&A=1&rec=292&run=13

杂粮食品类
县内纳入出口收购的有阳信鸭梨、桃脯、肉牛、肉羊、肉食兔、杂粮等15个品种。
其中,以阳信鸭梨、绿豆为大宗。
1972年阳信鸭梨打入国际市场,销住加拿大、美国、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
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1973年收购出口148吨,1982年774吨,1983年、1984年各
600余吨,1985年210吨。
绿豆主销日本,1978年出口量为104.85吨,1981年,出口25.01万吨,为历史最高
纪录,至1984年的7年间,共出口30.82万吨。
土产类
土产品主要有苜蓿、槐米、辣椒干、捻绸、黑白瓜子等30多个品种,以苜蓿为大
宗。
1971年紫花苜蓿打入国际市场,主销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国家和地
区,1973~1985年出口干苜蓿3.41万吨、苜蓿花116.5吨。其中1980年收购出口干苜蓿
4521吨,为历史最高纪录。
槐米1945年解放前有少量收购和出口,1945年解放后纳入县内对外贸易重要商品,
货源广阔,平均年收购出口量为20吨。
捻绸即县内传统的手捻土织桑茧绸,色白而微黄,质地细致而柔软,在国内外享
有盛名。1945年解放前由商贩收购运集周村、青岛等地,转销欧美、阿拉伯诸国。建
国后被现代纺织工业取代,手捻土织工艺一蹶不振。
工艺制品类
工艺制品主要有玉米皮编织品、桑柳条编织品、草帽辫、不锈钢餐具、华艺地毯
等40多个品类。
县内玉米皮编织品包括提篮、 茶垫、地毯、门帘等100多个品种,1974年打入国
际市场,销往英、美、荷兰、加拿大、日本、香港、澳门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1975
~1985年玉米皮地毯一项完成出口额285.7万元。其中, 1980年43.3万元,为历史最高
纪录。
桑、柳(条)编织工艺由来已久,在县内外享有声誉,70年代始,在原来编织耳
筐、草筐、粪筐、簸箩、簸箕、水斗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了长方筐、狗筐、水果筐、
三角筐、洗衣筐、花盆筐、纸篓、吊筐、柳箱等30多个品种,1970年起先后进入国际
市场,1975年广交会一次成交额达12万元。1976年县外贸公司扶持翟王公社建立了条
编织厂,随即又扩展到河流、银高、流坡坞、小桑、劳店、城关等社队,1979年完成
出口额64万元,1985年45.12万元。
草帽辫是县内传统的手工艺品,史称“阳信白元草”。建国前由外商设辫庄收购,
1931年收购量高达1000担(时不以包为计量单位)。建国后为区分其他地区产品,将
出口商标定为“阳信白” ,销往美、英、意、比、日等国,仅1972~1983年就收购出
口1052. 5包(每包240把, 每把120码),1984~1985年国际市场销售量下降,手工
编织业日衰。
“双菱”牌不锈钢餐具,是阳信县餐具厂的系列产品,包括刀、叉、勺等27种规
格、 187个品种,用进口不锈钢材料制成,工艺精湛,款式新颖,1980年产量为2000
打, 1981年进入国际 市场,销往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香港、澳门等54个国家
和地区。1985年出口40万打,年创汇100万元。
畜产类
畜产品主要有兔毛、菜牛、山羊板皮、牛皮、猪羊肠衣等30多个品种。以兔毛出
口为大宗。
1965~1984年县外贸公司和土产杂品公司,先后从国内外引进优良长毛兔种1万余
只,分放给典型单位与专业户饲养,1977年兔毛收购量居邻县之首,惠民地区外贸公
司责成县外贸公司建立兔毛加工厂,担负全地区兔毛加工任务。山东省计委、财贸办
公室于1979年批准阳信县为兔毛生产基地县,是年长毛兔存养量达12万只,收购兔毛
1.11万公斤,1982年存养量增至60万只,1983年收购兔毛3.37万公斤,1985年下降为
2.67万公斤。
1978年由国外引进“安哥斯”、“西门大耳”菜牛良种,与当地“渤海牛”杂交
成功,1981年繁育为1. 1万头,及至1985年,年均出口菜牛5000头,主销日本、香港
等国家和地区。
山羊板皮收购,历来集中在回民聚居的村庄。70年代始,县外贸公司先后从菏泽
地区引进青山羊6818只,分放给流坡坞、劳店、商店等社队繁育,存养量迅速增加,
1978年10月,被国家农牧渔业部、外贸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命名为全国山羊板皮生
产基地县。1979年存养量达12. 5万只,收购山羊板皮9.7万张,至1985年共收购山羊
板皮173.6万张。其中,1982年收购出口33.8万张,为历史最高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