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邮路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3&A=1&rec=263&run=13

干线邮路
1941年南至惠民城为步班邮路,单程20公里。1945年战时邮局成立后,干线邮路
增长80公里,南通惠民,北至无棣,单程30公里,由渤海区邮局马车运邮,当日往返。
东经劳店至沾化,单程35公里,西至庆云,单程35公里,由阳信局牲口驮运,当日往
返。战时邮政与机要通信一体,出班携带武器,称武装交通。
1950年惠民至阳信改为委办汽车邮路,每日到停车点接发邮件并办理交接手续。
1952年惠民专署机关迁至北镇,阳信至北镇成为委办汽车邮路。1958年济南邮局开通
济南至无棣自办汽车邮路,运转阳信邮件,1960年停开,恢复阳信至北镇委办汽车邮
路。1972年济南至无棣自办汽车邮路恢复通邮,至1985年。
县内邮路
1945年县内邮路40公里,由县城至温店,单程20公里,隔日步班,挑运。由县城
经商店至何坊,单程20公里,隔日步班,挑运。1949年由县城东至商店,西至温店,
改用自行车当日往返。1956年邮路改为4条,计程152.5公里。自行车周六班。
1,由县城经流坡坞、温店、洋湖、曹家集返县城全程53.5公里;
2、由县城经商店、水落坡返县城全程40公里;
3、由县城经劳店至建国农场返县城全程40公里;
4、由县城至翟王返县城全程19公里。
1964年撤销4个邮电所,县内邮路改为环行:东线由县城经河流、商店、水落坡、
劳店返县城,西线由县城经流坡坞、温店、洋湖、翟王返县城。
1973年增设4个支局,县内邮路改为4条:
1、由县城经河流、商店、小桑、钦八(后改雷家)、水落坡返县城。
2、由县城经银高、流坡坞、温店、洋湖、鹑鸽李返县城。
3、由县城至劳店。
4、由县城至翟王。
东、西两条长线,1972年以后用轻骑摩托车运邮,1974~1985年用三轮摩托车运
邮。
乡村投递邮路
自1914年乡村邮路开通。一般信件送至乡镇代办邮柜,由本人自取或由人捎转。
特别信件由邮递员送至户主。1945年阳信解放后,乡村邮政有了很大发展,信件、报
纸隔日送到自然村。1949年改为每150村到180村为一邮区,步行周二班,自行车周三
班。
1946~1951年增加乡邮递频次,区乡机关驻地和土改工作组驻村每周投送6次,其
他村庄保持每周2~3次。1956年全县由农业生产合作社配备邮递员21人,自备自行车,
按业务量提成的办法给予适当报酬,1958年邮递业务量大幅度增长,农村信件由原来
投送到户改为投送到点(生产大队)。培训社配邮递员20名,担任乡邮投递,1959年
转为邮电职工。
1963年改进乡邮工作,乡村邮路调整为938公里,10人投递,由周二班改为周三
班。对投递员实行“三定一投”制度,即定班期、定路线、定时间,投送到户。是年
开展学习雷锋活动,争创“流动红邮局”,投递员热情揽收信件,收订报刊杂志,代
送汇款、包件和代售邮票、信封。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乡邮工作受到干扰,
延误邮件的现象时有发生。1975年重新恢复代收代送业务,1979年停办,由用户直接
到附近邮局办理邮政事宜。1985年仍如是。
城区投递
1914年城区投递由业务员兼办。1937年日军侵占县城时中断。1945年战时邮局专
设城区投递,因业务量不大兼投县城附近村庄。1956年城区投递为每日一投,星期日
只投递党政军机关。1973年划为两个投递段,投递班次如故,至1985年无变异。1985
年乡村邮路里程表单位:公里
┌──┬─┬──┬──┬──┬─┬──┬──┬─┬──┬─┬─┬─┬──┐
│阳 │银│流 │温 │洋 │鹑│翟 │劳 │河│水 │商│雷│小│合 │
│信 │高│坡 │店 │湖 │鸽│王 │店 │流│落 │店│家│桑│ │
│镇 │乡│坞 │镇 │乡 │李│乡 │乡 │乡│坡 │镇│乡│乡│计 │
│ │ │乡 │ │ │乡│ │ │ │乡 │ │ │ │ │
├──┼─┼──┼──┼──┼─┼──┼──┼─┼──┼─┼─┼─┼──┤
│111 │72│113 │104 │107 │41│1 11│115 │80│113 │84│79│81│1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