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生产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3&A=1&rec=245&run=13

1956年,全县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县手工业联社帮助下属厂、社建
立财务、生产、供销等项规章制度,实行以厂、社(组)为单位的成本核算制度,开
展劳动竞赛,提高产品质量和数量。
1957年,开展以增产节约为中心,以反对铺张浪费为内容的群众运动,号召全体
工业干部工人勤俭建国、勤俭办厂、勤俭办一切事业,开展改革创新,改进生产工具
等活动。 同年6月,根据山东省人民委员会《关于整顿、巩固、提高手工业合作社的
指示》,对所有手工业社进行整顿。
1958年工业“大跃进”,全县出现了大办工业、转厂过渡高潮,县机械厂、印刷
广、竹业社、砖瓦窑厂等都转为地方国营企业。在“大跃进”的口号下,开展“大炼
钢铁”、“大办运输车辆轴承化”运动,工业生产计划指标一高再高,只求数量,不
求质量,产品粗制滥造,导致产品滞销,土法所炼钢铁报废。自1962年起,贯彻调整
国民经济"A字”方针,推行“工业七十条”,将印刷厂、竹业社等又改为县属集体企
业,精简职工冗员,工业重新迈出新步伐。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工业管理机构一度被取销,视合理的规章制度为
“管、卡、压”,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下,“停产闹革命”,工业生产受到
严重破坏。
1978年开始,工业实行以生产为中心,以提高产品质量为重点,以提高企业的经
济效益为农业生产服务为目的,深化体制改革。实行以厂和车间“两级管理”和厂、
车间、个人“三级核算”制度。同时实行“定任务、定人员、定原材料、定设备”和
“包质量、包消耗、包利润、包生产费用、包设备一、二级保养、包安全、包卫生和
文明生产”的“四定”、“八包”管理制度,以及超利润以百分计奖和欠产按比例受
罚的制度,有的单位实行计件工资。经济效益均有显著提高。
1985年,以增强企业活力和转变企业经营机制为中心环节的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实
施,生产管理纳入经济改革轨道。随着企业内部改革的深化,生产管理趋于科学化、
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