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水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3&A=1&rec=205&run=13

兴水利,除水患,人民得以生息。所以大禹治水至今仍传为佳话。但是,历代官
吏并不都效贤师古,为人民利益而建树,及至建国前,阳信县就连一条排水沟,一条
引水渠也没有,灾害频仍,任其自消,祖祖辈辈饱受旱涝之苦。
解放后地方党委和政府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在一无水利设施,二无治水经验的
基础上,带领群众从零点起步,年复一年兴修水利,经过40年的艰苦奋斗,从涝来挖
沟排水,旱来打井抗旱到旱、涝、碱综合治理。也就是从治标到治本的曲折历程走出
适合阳信特点的途径。至1985年共投资4434. 57万元,完成土方5400. 9万立方米,
建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排灌体系。排涝河道:南有钩盘河,北有白杨河,横贯东西,直
流入海;灌溉河道:西有一干,中有二干(幸福河),纵贯南北,引黄河水入境。其
中配套工程,诸如支流、支渠共93条。排涝能力达到1964年雨型标准,防洪能力达到
1961年雨型标准(指鲁北地区洪水推算采用的典型年方法,1964年雨型为排涝标准,
1961年雨型为防洪标准,下同)。1985年灌溉面积达33.5万亩,比1949年增长33.04
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