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疫病防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2&A=1&rec=94&run=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兽医少,药械缺,医疗水平低,畜禽疫病发生较多。疫
病流行季节,常有大量畜禽死亡,造成严重损失。有些疫病人畜共患,危害畜禽发展,
威胁人民生活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国家十分重视防治畜禽疫病,全面贯彻执行“预防为主,
防重于治”及“预防为主,防治并举”的方针,防治队伍不断充实,防治制度日臻完
善。一些长期威胁畜牧业发展的疫病,基本得到控制或消灭。1980年以来,畜禽良种
多渠道引进,又有一些新的传染病带入境内,流行蔓延,危害畜禽,造成损失。
据1985年疫病普查及史料查证,全县发生过的已知疫病百余种。有记载的8 3种。
惠民县部分家畜家禽疫病

┌──┬────────────────┬────────────────┬────────────────┐
│畜禽│病毒病 │细菌病 │寄生虫病 │
│名称│ │ │ │
├──┼────────────────┼────────────────┼────────────────┤
│马属│传染性贫血、马乙脑 │传染性淋巴管炎、炭疽、腺疫、鼻疽│副丝虫、马胃蝇、食道线虫、媾疫、│
│家畜│ │、破伤风 │圆型线虫 │
├──┼────────────────┼────────────────┼────────────────┤
│牛 │流行热、狂犬病、恶性卡他热、粘膜│气肿疽、炭疽、破伤风、肺疫、放线│疥癣、捻转线虫、牛皮蝇、毛虱 │
│ │病、传染鼻气管炎 │菌肿、布氏杆菌病 │ │
├──┼────────────────┼────────────────┼────────────────┤
│羊 │烂舌病 │炭疽、羊痘、布氏杆菌病、衣原体 │疥癣、肝片吸虫、捻转线虫、结草虫│
│ │ │ │、食道线虫、钩虫、绦虫、毛首线虫│
│ │ │ │、细颈囊尾蚴 │
├──┼────────────────┼────────────────┼────────────────┤
│猪 │猪瘟、水泡病、流感、传染性胃肠炎│丹毒、肺疫、红眼病、萎缩性鼻炎、│疥癣、弓型虫、毛首线虫、肺丝虫、│
│ │ │水肿病、副伤寒、白痢、痢疾、气喘│结节虫、蛔虫、囊虫、毛虱 │
│ │ │病、炭疽、破伤风 │ │
├──┼────────────────┼────────────────┼────────────────┤
│兔 │兔瘟 │出血性败血病 │疥癣、蛲虫、球虫 │
├──┼────────────────┼────────────────┼────────────────┤
│鸡 │新城疫、鸡痘、传染性支气管炎、法│禽霍乱、鸡白痢、衣原体、传染性鼻│蛔虫、球虫、绦虫、组织滴虫 │
│ │氏囊炎、马立克氏病 │炎 │ │
└──┴────────────────┴────────────────┴────────────────┘

主要疫病
炭疽病炭疽杆菌引起的急性败血性疫病。境内病史久,流行广,常致家畜死亡。
1949~1950年, 何坊、麻店、石庙、淄角、皂户李五个区发生,发病牲畜195头,死
亡139头, 并蔓延至李庄、姜楼、大年陈等区。1953~1973年,先后四次发生。1974
年,基本得到控制。1985年,该病已基本消灭。
破伤风又名“锁口风”,系强直梭菌引起的创伤性传染病。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后,经药物防治,发病家畜逐年减少,死亡率降为40%以下。
巴氏杆菌病畜禽共患疫病。1953年,部分猪患此病。1970年后,家禽发病多,流
行广,危害严重。1984年,巴氏杆菌病成为家禽主要传染病。因疫苗保存期、免疫期
较短,防疫效率低,疫情较难控制。
布氏杆菌病、结核病分别由布氏杆菌、结核杆菌引起,均系慢性传染病。县内部
分牛、 羊和猪曾患此病。 1960年以来,山东省将惠民县列为重点疫区,加强防疫。
1980年后,发病极少。
狂犬病俗称“疯狗病”,嗜神经性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发病后,难以
治疗。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后境内时有零星发生。近年来采取疫苗预防,有明显效
果。
马鼻疽系鼻疽杆菌引起,接触性传染病。境内发生流行多与购进外地马有关。中
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有12个年份发生,检出病马计103匹,死亡24匹。通过采取防、
检、治措施,1980年此病基本得到控制。
牛流行热亦称“牛流感” , 俗称“攒脚瘟”。系病毒引起,发病急,传染快。
1950~1985年,发生11次,其中5次大流行。1955年全县发病1.66万头。据6个区统计,
死亡65头。1983年全县发病6533头,死亡8头。治疗效果好,但难以控制其发生。
疥癣病病原体是螨, 主要为接触和用具传染。1960年,牛发病率20%。195 0~
1970年, 羊发病较多, 对皮毛危害很大。1970年后,加强防治,发病率逐年降低。
1985年,牛、羊发病率降至3%。
猪瘟又名“猪霍乱”,俗称“烂肠瘟”,是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死亡率高的接
触性传染病,主要靠疫苗预防。此病流行面广,每年均有发生。1956年发病282 5头,
死亡2527头。经加强预防,1984~1985年发病甚少。
猪丹毒俗称“打火印”,系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传染病。此病流行面广,每年均有
发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加强防治,取得成效,但较难控制。1980年猪发病
4865头,死亡690头。
鸡新城疫俗称“鸡瘟”,系病毒引起的传染病,除预防外尚无有效治疗办法。此
病流行广,接触传染性强,死亡率很高,危害严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每年均
有发生,虽全面防疫,但难以控制。1962年,有4.1万只鸡发病,死亡3.8万只。随着
防疫质量和密度的提高,发病率降低。1984年后专业户的笼养鸡,已基本控制此病,
民间撒养鸡,时有发病者。
防治概况
防疫1949年,省立兽医院(初称渤海兽医院)在惠民县建立,开始有计划地开展防
疫工作, 时以注射疫苗为预防疫病的主要手段。1950年始用疫苗预防牛气肿疽病。1
951年以炭疽芽胞苗预防家畜炭疽病。1952年始用猪丹毒氢氧化铝菌苗预防猪丹毒病。
1953年建立县畜牧兽医指导站,开始预防猪瘟病。1954年,预防炭疽、鸡新城疫、破
伤风等疫病达7种。是年对1.1万多头大家畜进行了疫苗注射,预防炭疽病和气肿疽病。
1956年,培训防疫员463名,分布各区,开展防疫和治疗,提高防疫密度。每年分春、
秋两季定期全面防疫。1963年始,执行国家“防重于治,防治并举”方针,加强疫病
预防。1966年,预防疫病12种。1978年,有兽医站、食品站共同组成防疫队伍,开展
全面防疫。春季防疫队伍584人,秋季防疫队伍978人。全年防疫畜禽密度80%以上。
1984年始,实行防疫承包,将春、秋定期防疫与常年防疫结合起来,效果更好。
检疫境内检疫工作始于1951年。当时,只对城关镇和城郊区死畜和出入境畜禽进
行检查。1954年始,开展肉食品及屠宰检疫。1957年始,进行集市生猪检疫。是年,
共检生猪2823头,查出病猪135头。1963年,检查调入耕畜1122头,猪100头。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检疫工作处于半停顿状态。1981年,恢复正常工作,配备了
兽医卫生检疫员。1985年,根据国家颁布的《家畜家禽防疫条例》,依法开展全面检
疫,控制畜禽传染病流行蔓延。
治疗1949年前,畜禽疫病依靠民间中兽医、中药、针灸及土方治疗。因少医缺药,
发生传染病后,便束手无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建立了畜牧兽医管理机构,培
训畜牧、兽医人员,配备医疗药械,开展畜禽疫病治疗工作。1953年,建立县畜牧兽
医站。1958年,13个公社全部建立了公社畜牧兽医站,共配备人员50名。1978年生产
大队设专职“赤脚兽医”,全县计有1000余名。畜禽生病,得到及时治疗。1958年始,
推行“三包”防治方法,即包防疫、包治疗、包死亡赔偿。1960年前,以中药治疗为
主。 1960年后用中、 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扩大治疗范围,病畜治疗率在60%以上。
1970年后,病畜治疗率在85%以上。1980年后,病畜治疗率95%以上。1982年,县兽
医站治疗病畜1303头。 其中消化系统病339例,呼吸系统病292例,外伤病188例,四
肢病142例,眼病44例,产科病13例,其他病45例,做手术230例。1985年,县内基本
消灭了马传染性贫血、马乙脑、马炭疽、牛气肿疽、牛炭疽、牛肺疫、羊痘、羊炭疽、
猪红眼病、子猪副伤寒、猪炭疽等12种疫病,基本控制了马鼻疽、马传染性淋巴管炎、
马媾疫、 猪肺疫、猪气喘病、猪传染性肠胃炎、猪弓型虫、猪水肿病8种疫病。对多
种畜禽疫病的有效治疗,促进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