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土壤改良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2&A=1&rec=86&run=13

惠民县地处黄河冲积平原,有潮土、盐土、风沙土三类土壤。土地瘠簿,产量低,
重盐碱地长年毫无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采取以改碱为主,旱涝碱综合治理
的措施,进行农田建设和土壤改良,成效显著。
整地改土1958年,开始建设台田和条田。挖出沟土垫高田面,四周修筑围沿,蓄
水保肥,以沟淋碱排涝,改造低洼碱地。1971年,开始以整平土地为重点的方田建设。
1976年,在方田基础上,大搞整平土地,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田。是年冬,全县10
万名劳力搞农田基本建设,整平土地15万亩。至1985年,建成高产稳产田近44万亩。
合理灌溉在农田灌溉中,根据碱随水位升降而变化的规律,于春、冬返碱季节,
科学用水,速灌速排,压碱下沉,渗碱入沟,排碱出田,达到降低碱害,改良土壤的
目的。
加深工作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耕耙推广新式农具,耕深由传统的2~3寸增
加到5寸左右。1956年始,使用机械耕耙,耕深增加到6寸以上。耕作层的加深,活化
和改良了表层土壤。
增施肥料1949年,一般亩施土杂肥1000公斤。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各级政府
发动群众广开肥源,积肥造肥,亩施土杂肥增至1500公斤左右。增加了土壤中有机质
含量,加强了土壤团粒结构。1953年,推广化肥,使用量逐年增加。1980年以来,平
均年用化肥量74803吨,平均亩施54.2公斤,改善了土壤的营养状况。
多法改碱1970年前,改碱多采用起碱土,养坷垃,蓄淡水压碱的方法。1970年多
用“开沟躲碱”法。即春种前,敛去表面碱土,将土分至沟两边筑埂,沟底播种,躲
开碱害,碱地亦能逐步得到改良。
调整作物种植棉花耐碱,碱地经植棉耕作,减轻了土地碱化程度。夏季种稻灌水
压碱,秋季种麦。李庄、清河镇、胡集、辛店等沿黄乡镇,通过稻麦轮作,大片碱地
改成了良田。
翻红压沙沙地挖沟,掘出沙层下的红土,沙土填入沟中,红土覆盖地面,沙地改
为良田。1950~1985年,全县翻红压沙改良沙地7600亩。
引黄淤改自1957年开始引黄灌溉。至1985年,全县引黄灌溉面积近50万亩,年年
沉沙落淤,沙土、粘土和碱地均得到明显改良。境内沿黄荒碱地,引黄河水落淤,改
造良田1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