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县办和国营农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2&A=1&rec=71&run=13

县办农场
大崔农场1929年,县建设局接收的鹿鸣堂土地,并与相邻之民田兑换,成连片土
地计82亩,建为县办农场。场址在小赵村北,时称小赵农场。1934年,改为推广棉花
生产试验场,引进种植美国棉花。1935年奉命改为省立农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恢复经营, 为惠民县大崔农场。主要种植粮、棉,进行生产试验示范,繁殖良种。1
968年停办,人员和财产并入高王庄棉花原种场,房舍及土地移交给沙窝林场林校。
惠民县良种繁育场1949年建立, 俗称申桥农场。土地130亩,职工10余人。种植
粮、棉,进行良种繁殖和生产示范。1965年因碍于徒骇河扩宽,址迁高王庄以北,扩
建为国营的惠民县棉花原种场。
地方国营农场
惠民县棉花原种场1965年原县办良种繁育场改建,址在高王庄村北。初建时,耕
地395亩,固定职工20余人,后扩大到耕地650亩,职工30余人,主要任务为繁育棉花
原种。
1966~1976年, 场内年均植棉387.5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3.9%,亩产皮棉42公
斤,总产量1.6万公斤。1977~1985年,年均植棉447.7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2%,亩
产57公斤, 总产量2.6万公斤。繁育推广的良种,主要有徐州1818、岱字15号、徐州
58、鲁棉1号、徐州142等。平均每年为国家和全县提供优良棉种2.3万公斤。
棉花原种场创出了一套繁育棉花原种和防治棉花枯、黄萎病的先进经验,多次到
省、地有关会议上作介绍,并荣获全省先进单位称号,受奖汽车一部。
1985年,农场有固定职工48人,动力机械23部计290马力,加工机械3部,其他机
械1部, 汽车一部。并设有棉花加工车间、硫酸脱绒车间、机械修配车间及面粉和玉
米淀粉加工车间。年总收入51.23万元,向国家上交利税1万元,纯利润2.87万元。
惠民县粮食原种场1972年建立, 场址在碱场王村西庆淄公路西侧。时有土地545
亩, 其中耕地360亩,职工26人,其中固定职工16人,技术员2人。后扩大到土地700
亩, 其中耕地500亩,职工65人。并逐步增建了粉房、油房、电磨房及运输、家禽孵
化等项目。主要任务是繁育粮食作物品种。
1972~1985年,粮食原种场通过选育和引进良种,繁育推广了多种作物品种。小
麦品种有白蚰包、2411、淄选2号、泰山1号、辐63、墨西哥青等,玉米有金31、威风
322自交系、 鲁原单4号,高梁品种有525、C102、C103、3197A等自交系及反帝1号、
原杂10号等杂交种, 大豆品种有齐黄1号、向阳1号、文丰7号、千斤准等,谷子品种
有柳条青、小黄谷,地瓜品种有丰收黄、济南红等。农场还繁育推广了棉花良种鲁棉
1号。 场内共向农民提供小麦良种4.67万公斤,玉米良种1.86万公斤,高梁良种
0.59万公斤,大豆良种0.44万公斤,棉花良种1.65万公斤。
1985年, 全场拥有耕作动力机械2部70马力,配套机具30部,灌溉动力机械3部4
4马力, 配套机械5部,加工动力机械8部88马力,加工机械机6部。年总收入38.74万
元,提供良种6.5万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