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社会新风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2&A=1&rec=513&run=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不断开展学雷锋、 学英模、“五讲四美三热爱”及评
“五好家庭”等活动,树立了崭新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风尚。1980~1985年,全县共评
出五好家庭34302户, 其中受全国妇联表彰的2户,受省妇联表彰的7户。受县妇联表
彰的“文明户”100户。各中小学出现大批学雷锋小组、为人民服务小组和“送温暖”
小组,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模范人物大量涌现。仅实验学校既有46个为人民服务小组
和“送温暖”小组,数年来坚持为烈军属、离退休干部和伤残孤寡人员做好事,把拾
到的453元现金、79件实物及时送还失主,收到表扬信、感谢信68封,受致谢26人次。
惠民中心医院利用节假日开展医疗服务活动和为残疾人义诊活动,深受群众欢迎。
社会新风的树立,造就了一批社会主义新人,他们在不同岗位上做出了许许多多
的模范事迹。
勇拦惊马的吕秀华
1982年4月24日,县百货大楼19岁的女售货员、团支部副书记吕秀华和哥哥吕振
国同去拉水。忽听背后传来急促的呼救声,一辆受惊的马车拖着驭手飞奔而来。吕振
国飞速跑过去,可惜没有抓住缰绳,惊马拖车飞驰而过。当时街上人很多,眼看一场
严重的车祸就要发生。情势危急,吕秀华不顾一切冲上前去,双手紧紧抓住惊马缰绳
。马头猛向左转,马车随着猛转九十度,把吕秀华撞倒在车下,并把她拖出5米多远
。吕秀华死死抓住缰绳不放,终于将车刹住。惊马被征服,驭手得救,车前面的十几
个群众也安然无恙,吕秀华却因右锁骨左肋骨被撞断,多处受伤而昏过去。
为表彰吕秀华的先进事迹,共青团惠民地委授予吕秀华同志“模范共青团员”称
号,并推选她为共青团全国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代表。
克己奉公的谭金声
谭金声是临朐县扬善公社付家峪人。1972年,受聘为辛店公社桑蚕技术员。198
1年,被表彰为全国新长征突击手。
十多年来,他采取多种形式,先后举办桑蚕学习班12期,培训技术骨干890人次
。父亲病故,两次来电催他,因正值桑苗嫁接关键时候,他忍痛推迟回家。爱人分娩
,他无暇回家。改革开放后,家乡收入可观,他不为金钱所动,说服爱人,继续留辛
店工作。在他的热心帮助下,不少村靠植桑养蚕摆脱了贫困,开始富裕。群众说他象
春蚕一样,吃的是树叶,吐的是金丝。
模范护理员梅盛军
梅盛军,是惠民地区结核病防治院的女护理员。她以雷锋为榜样,全心全意为病
人服务,1979年被团中央授予“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称号。梅盛军自1975年从事护理
工作以来,从不嫌脏怕累,长期热情地为病人洗衣、理发、端屎端尿、灭虱子、剪指
(趾)甲、打饭送水。病人深受感动,都夸她视病人如亲人,对护理工作有一种永不满
足的精神。
敬养公婆的周道兰
周道兰是淄角镇湾西村人。刚结婚时,公婆年迈,哥嫂分居,她和老人住在一起
。1970年,婆母不慎摔断了腿,3个月不能下炕。周道兰煎汤熬药,端屎端尿,精心
侍奉老人。婆母因病不愿吃机磨面粉,她就架起磨棍在石磨上磨面。一次因劳累过度
,晕倒在磨房里。婆母病有好转,公爹又因脑血栓而偏瘫。为治好公爹的病,她四处
求医,有时1天跑100多里地抓药。十余载,早起晚眠,烧水做饭,为两位老人穿衣洗
脸,铺炕叠褥,擦洗屎尿,从无怨言。1966年,她大姑姐不幸去世,撇下3个未成年
的孩子,周道兰主动把他们接到家中抚育长大。
1983年,周道兰一家被全国妇联评为“五好家庭”,周道兰本人多次被评为地、
县“三·八”红旗手。
尊老爱幼的谷殿章夫妇
谷殿章夫妇,家住皂户李乡申家村。1976年,谷殿章的婶子李延梅,因高血压病
卧床不起。上有70老母,下有3个孩子,生活并不富裕的谷殿章夫妇,主动将婶子接
到自己家中照顾,竭力为她治病。历时四年,终使老人恢复了健康。谷殿章夫妇还收
养了1个出生不久,只有四斤半重,患有多种先天性疾病,曾传递十几家无人收养的
残疾女婴。一家对婴儿倍加爱护,精心哺养,并几次住院治疗,使婴儿得以健康成长
。群众称赞说:“老谷一家子待这孩子,真比亲骨肉还亲啊”。
尊老敬兄的曲建秋
惠民棉纺厂准备车间丙班职工曲建秋,上有年迈的婆母和身有残疾的大伯哥,下
有两个孩子。她尊老敬兄,努力工作,连续三年被厂评为先进工作者。1983年曲建秋
一家被全国妇联表彰为“五好家庭”。
赡养孤身老人的马希路一家
1970年,胡集公社小马村生产队长马希路收养了生活困难的本队孤身老人马荣。
15年来,马希路夫妇视同亲生父母一样赡养老人,老人住上房,自己住厢房。一次,
老人心脏病复发,住进医院,夫妻俩轮流守护,精心照顾,感动得老人热泪直淌。1
985年,85岁的马荣老人,身体仍很健康。
拾金不昧的岳奎然
1949年春,城关区机关干部岳奎然拾到银行工作人员丢失的巨额现款,他不为所
动,很快将钱归还原主。1982年的一天早晨,岳奎然又拾到28件价值300多元的成品
衣服,仍旧及时交还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