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其他习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2&A=1&rec=510&run=13

婚嫁境内风俗崇尚一夫一妻制,少有纳妾者。旧时婚姻,一般是谨遵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无法定年龄。一般是15岁前订婚,20岁上下嫁娶,亦有小女婿和童养媳,
但为数不多。婚姻程序通常分纳彩、下柬、下通期贴、上头儿、迎亲等。纳彩,也称
开号,男女双方各用红贴写上长辈名号交换,算初步定亲,也有不开号一言为定者。
下柬,是男方将写有“恭订婚盟”等字样的柬贴和红绸裤料、首饰、头绳等礼品送女
家,用文字形式确定婚姻关系。下柬的礼品较简单,凡礼仪甚重者,多属买卖婚姻。
下通期帖是男方照旧俗选黄道吉日为结婚日,将日期写在贴上,配以几件应景礼品送
往女家。上头儿,是在结婚前三天,男方选双日派人到女家送礼盒,一架两架不等,
俗称送食盒,意在催妆,女方将梳妆镜匣等物品附礼盒捎到男家。迎亲,是在结婚日
的黎明,新郎到女家迎娶新娘。
乡俗重视迎亲的仪仗仪式。迎亲的前一天,男家张帖对联、悬灯结彩,晚间有民
乐队及艺人吹拉弹唱,新郎逐户拜门,习称吹门儿。迎亲时,男童压轿,仪仗导行,
鼓乐齐鸣。轿到女家门外锣鼓三通方开门,陪宾迎新郎登堂宴会,之后披红插花,拜
礼辞亲。新娘离家前,脚立石上,换福衣,蒙盖头,然后被抬上花轿,由男女送客随
轿。花轿离村,女方出车送嫁妆,嫁妆多少因各家贫富而异。据1934年《续修惠民县
志》载,中等人家嫁妆大多是的描金龙凤漆箱一对,锁匙皆为铜器;满堂红绣枕一对
,通用绣花顶;轿帘一床;一被一褥为一束,中夹衣服一件,叫做一铺一盖,其布料
多用粗花布,一般三至六铺盖;有几对包袱,内包布衣、衣裙一至二套。
花轿临家,放鞭炮、扔火烧、燎轿后由接客挽扶新娘踩红砖、过马鞍、履红毯进
家。在喜台前和新郎拜堂,新郎为新娘启盖头,入洞房,吃下轿饭。当日,男家设宴
待客,新婚夫妻给各族亲上拜。晚上,闹洞房,新郎新娘喝“合卺酒”。翌日,继续
设宴接待宾客,三日新娘被接回娘家,隔日再送回婆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实
行婚姻自由,提倡喜事新办。男女青年多由媒人牵线,择日相互认识,并互送手帕,
称“小见面”。后由男方宴请女家亲属及媒人,互换长辈名号以示定亲,谓“大见面
”或“会亲家”。迎亲以锣鼓队、彩旗开道,新人骑马或自行车。结婚仪式除举办的
集体婚礼仪式外,其他仪式以大大简化的形式与旧时类似。近年来随着生活条件的提
高,乘坐汽车迎亲者逐年增多,机关及企事业单位也不乏旅游结婚者。订婚、结婚的
衣物、家俱日益讲究,丝制品、毛呢料、自行车、缝纫机、沙发乃至电视机成为嫁妆
。喜事大操大办,大量索要彩礼之风有所抬头。
寡妇改嫁者,旧时受鄙视,事前不张扬,仪式从简,一般用车拉娶。中华人民共
和国建立后,妇女地位提高,人民政府支持寡妇改嫁,同样办理结婚登记,但结婚仪
式简单。寡妇亦可娶男,称“坐山招夫”。
男子入赘者,旧称“养老婿”。男子需改姓名,按女方宗族伦序称呼。中华人民
共和国建立后一般不再改名换姓。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政府提倡女娶男,男子
到女家落户,一般从男姓。
丧葬旧时,人死习以木棺土葬,礼仪纷繁。墓地由阴阳先生看定,几代人均葬于
此,俗曰“老坟”。死前多备好棺木、寿衣。人一死,其长子上房向西南“叫魂”,
亲人为死者洗面,请人理发、换衣,移到正房迎门处灵床上仰卧,以青色布覆盖全身
(称蒙被)。孝子披麻带孝,门斜贴白纸条,派人讣告亲友,搭扎灵棚。该日,众孝子
两次到庙宇“送浆水”。次日,将死者移至灵堂入棺,设祭坛,摆供品,孝男跪到灵
棚两侧,孝女跪棺木两旁,哭迎亲朋吊唁。有的请吹鼓手,焚烧纸人纸车纸马,还有
的请僧人诵经超度亡魂。时间一般为3~5天。出殡时,孝子着孝衣、执哀杖(俗称哭
丧棒),长子持灵幡。起灵时,即棺木被抬起,长子将一瓦片摔碎(称“摔瓦”),遂
哭声动,哀乐起,孝男行棺前,孝女随棺后送往墓地(有的乡镇孝女只送至村头)。墓
,多为土穴,亦有砖砌者。下葬后,孝子抓一把土撒于棺上,意在亲埋,后由他人堆
土成坟,灵幡及哭丧杖插于坟上。翌日晨,死者晚辈挨门跪谢乡亲,俗谓“谢客”。
第三日“圆坟”,乃死者子女顺逆各绕坟三周,并烧纸祭悼。“一七”、“三七”、
“五七”、“百日”、“忌日”,即殡后7天、21天、35天、100天、周年,亲属都到
墓前祭扫。忌日后转常礼,春节、清明,农历七月十四日、十月一日祭祀扫墓。长辈
去世,子女百日不理发;服孝三年,穿白鞋扎白腿带,戴镶白边的帽子;三年不贴春
联,结婚贴淡兰色对联。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丧事逐渐从简,带有迷信色彩的礼仪基本绝迹。1965年
以来,推行火葬。火化后,骨灰多深埋或存入纪念堂。但某些旧习俗仍为部分人所沿
袭。
生子婚后生子,俗称“添喜”,生男称“大喜”,生女称“小喜”。乡亲多送鸡
蛋、小儿衣料表示祝贺。婴儿降生第三天,其姥姥家来人送红糖、鸡蛋、小米等产妇
滋补品及小褥子、口袋子等小儿应用之物;第六天送圆耳饺子。婴儿出生12天为庆贺
日,称“十二日”,亲戚朋友或携带挂面、糕点、油条、鸡蛋等食品,或携带百家衣
、虎头鞋、莲蓬子、麒麟子等吉祥物前来祝贺,添子之家设宴接待。婴儿临世1月,
姥姥家接回母子过“满月”。生子百日,亲友再次携礼登门庆贺,称做“百岁”,祝
愿小儿长寿。小儿满周岁,亲朋乡邻送饣果子、烧饼,俗谓“按腿”,意在祝小孩早
日会跑。
庆寿人到60岁,大都家成业就,儿女成群,即开始逐岁做寿,习称过生日。一般
人家做寿,多是合家团聚吃长寿面。富有之家,则张灯结彩,宴请亲朋。众亲朋馈送
糕点、果品、酒肉等,还有的赠献寿幛、寿联。如今,庆寿之举日盛。寿礼有长寿面
,生日蛋糕、福寿酒、肉、鱼、烟、茶等。寿星家 设席摆宴款待宾朋,少则几桌,
多则 几十桌。青年人过生日已不鲜见,小儿过生日更为时兴。
建房旧时建房,视为大事。风水先生看宅基,铺线奠基择吉日,动工日宴请工匠
,族中长辈座陪。上梁时(房梁上墙,架好中檩),鸣放鞭炮,迎门一间房的中檩贴太
极图,并以辫着铜钱的红头绳系上一对方筷,两边贴“文王八卦安天下,周公六爻定
乾坤”之类的红纸对联,大梁贴“太公在此,上梁大吉”等吉祥语句的横批。中华人
民共和国建立后,中檩贴红五星或系红纸花,对联则多以创业立家为内容。乔迁新居
,乡邻常携礼来贺,主家设宴招待,称“温锅”。
商号开市新立商号开市,须定吉日。开张前,粉刷门头,贴对联。开张之日,悬
灯结彩,放鞭炮,商品减价。街坊及亲朋多来道喜,还有的送礼匾庆贺或选送唱片助
兴。
待客客到之后,先请正房落坐,递烟泡茶,随即炒菜具酒。坐次:桌子摆于正房
,对着门的左边为上座,右边为次上座,与上坐对面的为下座,按身份、年龄依次就
坐。喝酒前,主人起身讲几句客套话。境内有开始连喝三杯的习惯,后相互劝酒。酒
足后,上饭。客人走时,主人送出家门或村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