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医院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2&A=1&rec=486&run=13

如己医院
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英国基督教循道公会在惠城建教堂一座,内设医院。
建院初仅有几名医务人员。1928年增建医疗楼、宿舍楼和手术室,医院初具规模,群
众称其为“南关洋楼医院”。1932年, 医院定名为“如己医院”(取爱人如己之意),
院长杜斐迪(英国人) ,有医护勤工人员20余名。时设门诊、病房、手术室、浴池、X
光室、化验室、药房、锅炉房,病床百余张,并有发电照明及自来水设施。门诊实行
8小时工作制,日诊量约50~100人次。1936年,医院工作人员发展到30余名。因其医疗
技术水平较高,周围百余里来此就医者甚多。1942年,教堂被侵华日军占据, 迫使医
院搬至大寺商场,改称武定道立医院,后又改为惠民县立医院。惠城解放后,医务人员
集体参加革命,编入渤海军区野战医院第二医疗所。如己医院旧址先后为渤海军区、
惠民专区卫生医疗单位使用,今为惠民地区结核病防治院址。
广德医院
1928年,齐鲁大学医科毕业生医学博士李树枫(字丹亭,博兴县人)在惠城东门开办
私立医院。后又于大寺商场增设“鲁北大药房”。李挂牌行医,多年昌盛不衰,社会
影响较大,对促进惠民西医事业的发展起了一定作用。惠城解放后医院停办,鲁北大
药房被大寺商场商会接管,改称商会药房。
姜楼教堂诊疗所
1931年, 姜楼教堂(址在今姜楼乡姜家村)扩建时建立。由美国“宝血会”修女
任医生,以外科为主。教会为扩大影响,发展教徒,允许非教徒到医院就诊。因医院
只收挂号费,就诊者较多,部分患者被吸收为教徒。县境解放后,诊所关闭。
惠民县人民医院
址在申桥乡董家集村西, 为全民所有制综合医院。其前身为1946年3月惠民市筹
建的惠民市大众施疗所(位于惠城大寺商场中街)。该所开业后,日均门诊量30~40人
次, 治愈率较高,邻县群众也纷纷前来就诊。是年6月,该所扩建为惠民市立医院。
1947年,迁址於于家寨(今属梁家乡)。次年,惠民市撤销,医院改称惠民县大众医院,
并迁址第三堡街。1949年医院迁址于惠城东门街,翌年迁至惠城南门街路西新建院舍,
易名为惠民县卫生院,时设医政股、防疫股及综合门诊部,有医护人员10余名,设病
床15张。1958年因惠民、滨县合并,医院迁滨县城,与滨县卫生院合并,定名为惠民
县人民医院。惠、滨分县后于1961年5月迁回县内李庄街(今李庄镇李庄村) ,是年10
月又迁址第三堡孔家村(借用县第四中学的房子),设医疗股、总务股、内科、外科、
妇产科、中医科、检验科、药房、供应室、手术室等。有病床50张,有医务人员36人。
1965年,迁于今址。1985年,医院占地36194平方米, 建筑面积5740平方米,其中业务
用房3883平方米;设有院长办公室、护理部、门诊部、医务部、预防保健科、总务科、
财务科;临床科室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小儿科、五官科、中医科;医技科室有药
剂科、 放射科、检验科、理疗室、超声波室、心电图室等;设病床112张,计有职工
159人。
惠民县中医院
址在惠民城东交叉路口东侧路北, 为全民所有制综合性医院。1985年12月建立,
占地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72平方米;设内科、外科、妇科、眼科、针灸科、痔瘘科、
药剂科、放射科、化验室、心电图室、理疗室等。
县直机关门诊所
1961年6月组建,址在县委院内,有房屋2间,医护人员3人。机关门诊所隶属县卫
生局领导,担负着县直机关工作人员及其家属的医疗任务。1981年12月重建县直机关
门诊所。初有房屋1间,医护人员4人。1985年增至12人, 其中主治医师4人,医师1人,
医士1人,护师、护士各1人,药师3人,助理会计师1人。设有门诊部、病房、药房、会
计室等,有观察床3张。并在县干休所设卫生室1处,有观察床2张。日诊量百余人次,
年住院治疗者1200人次。
县人民医院分院
1965~1968年, 将7处公社医院改建为县人民医院分院,均为全民所有制综合医疗
单位。受县卫生局直接领导。
桑落墅分院。驻桑落墅镇桑落墅村南。原为1958年建立的桑落墅公社卫生院, 19
65年改建为县医院分院。1985年设内科、外科、妇产科、中医科、放射科、检验室、
手术室、药房等,有职工44人,设病床50张。能诊治常见病,多发病。服务人口2.7万,
日均门诊71.7人次,年均住院治疗1298人次。
姜楼分院。址在姜楼乡王判镇村。1967年由姜楼公社卫生院改建为县医院分院。
1985年设有内科、 外科、妇产科、手术室、放射室、化验室、药房等,有职工43人,
设病床70张, 能诊治常见病,多发病。服务人口3.1万,日均门诊34.2人次,年均住院治
疗380人次。
石庙分院。 驻石庙镇石庙村。1966年由石庙公社卫生院扩建为县医院分院。198
5年拥有内科、 外科、妇产科、中医科、放射科、化验室、药房等业务科室,有职工
32人,设病床40张。服务人口3.1万,日均门诊35人次,年均住院治疗380人次。
何坊分院。 驻何坊乡何坊村。1966年由何坊公社卫生院改建为县医院分院。198
5年有职工27人,设病床30张,有内科、外科、妇产科、放射室、化验室、药房等科室。
服务人口2.52万,日均门诊34人次,年均住院治疗260人次。
胡集分院。驻胡集镇胡集村。原为胡集公社卫生院,1968年改建为县医院分院。
1985年有职工46人,设病床50张,业务科室有内科、外科、妇产科、中医科、放射室、
检验室、药房等。服务人口2.85万,日均门诊131.4人次,年均住院治疗936人次。
淄角分院。 驻淄角镇淄角村。1968年由淄角公社卫生院改建为县医院分院。198
5年有职工42人, 设病床52张,有内科、外科、妇产科、中医科、放射科、化验室、药
房等业务科室。服务人口2.59万人,日均门诊162.8人次,年均住院治疗1363人次。
麻店分院。原驻麻店乡王家店村,1978年迁于麻店村。1968年, 由麻店公社卫生
院改建为县医院分院。1985年有职工41人, 设病床40张,有内科、外科、妇产科、中
医科、放射科、化验室、药房等科室。服务人口2.84万, 日均门诊136.1人次,年均住
院治疗1193人次。
区卫生所和联合诊所
1952年1月,县境第一个公立卫生所在清河镇区梅集村建立,到1956年发展为13处。
是年12月,第一个联合诊所在城郊区成立,1957年发展到57处。联合诊所是组织闲散医
生遵照自愿互利、自由结合、自负盈亏的原则组合的联合体。群众就诊或请医生出诊,
十分方便。
乡镇卫生院
1958年春季,根据上级指示,以区为单位,将所有联合诊所合并建立区联合保健
站。是年10月,人民公社建立,各公社将辖区内的卫生所、联合保健站合并建立公社
卫生院,全县共计13处。
1971年, 全县调整为21个公社。无县分院或卫生院的公社相继建立卫生院。1972
年实现了社社有医院。
1985年,各乡镇医院计有职工256人,病床140张,分科开诊,均能诊治常见病、多发
病。
村卫生室
1965年,境内农村开始建立村卫生室,隶属村大队委员会,接受卫生部门业务指导。
1971年, 全县建成村卫生室913个,每室配1~2名乡村医生。1972年,全县村卫生室
发展到1025个,达到了村村有卫生室。1973年,因管理混乱村卫生室及村医数量下降。
1975年开始回升,1984年村卫生室恢复为973个。
附记:
渤海行署卫生股1944年在广饶县北部建立。1945年冬迁来惠城。1946年为避敌机
轰炸, 迁往何坊。1948年9月,复迁惠城。初建时,有工作人员5名,1947年增至9人,负
责行署机关工作人员的疾病防治及基层卫生机构的业务指导。1949年秋,改称卫生科。
1950年4月撤销。
渤海区党委卫生所1945年8月,中共渤海区党委为解决机关工作人员的疾病防治而
建,驻惠城。后随渤海区党委机关迁往何坊。1948年9月,重迁惠城。建所初,仅有3名
医务人员,1949年增到10余人。1950年4月撤销。
山东国际和平医院惠民分院1946年,为收治部队伤病员,中共渤海区党委将所属野
战一、二疗养所合并,组建为渤海军区后方医院,驻惠城南关原教会医院院址。设内
科、外科、妇产科,有病床200余张,工作人员160人。
1947年,为争取国际救济物资和药品,医院更名为“山东国际和平医院惠民分院”。
是年,迁址惠城以东福田村。以后逐步发展为有4个所(一所驻毛刘村,二所驻头堡村,
三所驻福田村,四所驻曹家村) ,800多名工作人员, 设有550余张病床的综合医院。
1950年4月, 渤海行政区撤销,医院随之解体,其中200余人组建了山东省立医院惠民四
分院和山东省惠民专区中心卫生院。
新华医学院附属医院1948年建立的一所综合性医院, 旨在加强与配合新华医学院
的临床教学, 院址在南关原教会医院遗址。其医疗设备和技术条件均居渤海区所辖医
疗单位之冠。临床科室主要有内科、外科、妇产科、手术室等,医技科室有放射科、
检验室、 药房、供应室等,设病床100张。主要收治渤海军区各野战医院转来的疑难
重伤病员,兼收驻地机关病员。1949年9月, 新华医学院撤销,附属医院遂缩编为渤海
军区卫生部直属疗养所。
惠民地区人民医院原为1950年建立的惠民专区中心卫生院,址在惠城南门街原渤
海行署驻地,隶属惠民专员公署,为医政合一机构。1952年,更名为惠民专区人民医
院。时设院部、医政股、防疫股、医务部、门诊部、内科、外科、妇产科、放射科、
药房、化验室、手术室、组织疗法室、消毒室等科室,设病床70张,有职工80人。主
要医疗设备有x线机、 万能手术台、万能产床、显微镜、高压消毒器、发电机等。1
956年3月,改称惠民专区第一人民医院,并迁至北镇。后更今名。
第八康复医院1952年11月,渤海军区后方勤务部医院与十一军疗养院合编,组建为
山东省人民政府卫生厅第八康复医院, 隶属山东省康复医院管理局,院址在南关原教
会医院旧址。其主要任务是收治华东部队的慢性伤病员及回国的志愿军伤病员。下设
3个分院, 分别驻县城南门大街南首路东、南关和西门大街红楼。总占地面积5.74万
平方米, 建筑面积1.36万平方米,计设病床500张,有职工450余人。1954年元月,3个分
院改编为两个病区,病员集中于院部驻地,西门房产移交惠民县,职工减至297人。同年,
该院将非结核病人转出,同时转入肺结核病人203名,从此即以收治肺结核病员为主。
1956年2月,该院移交惠民专区,3月1日更名为惠民专区疗养院。
惠民地区结核病防治院1958年6月,惠民专区疗养院改为山东省惠民结核病防治所,
院址未变, 隶属惠民专区卫生局。业务科室有一、二、三病区和防痨组,职工147人,
设病床300张, 担负着全区结核病预防、医疗和科研任务。1965年,原有三个病区改为
内科、 外科,防痨组改为防痨科,职工增至220人。后曾几易其名,1984年定名为惠
民地区结核病防治院。时设内科、外科、防痨科、门诊部、中医科、药剂科、麻醉科、
检验科、放射科、心肺功能室、供应室、营养室、住院处等业务科室,设病床330张,
有职工277人,其中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含中级)的医护人员26人。医院占地面积5.55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91万平方米,绿化复盖率80%以上,环境清幽,疗养条件优良。
惠民地区惠民中心医院驻惠城糖坊街,为全民所有制综合医院,隶属惠民地区卫
生局。担负着阳信、无棣、惠民、邹平等县的医疗、科研和滨州医学院、滨州卫生学
校的部分临床教学任务。庆云、乐陵、商河、济阳等邻县来此就医者为数甚多。
该院前身是1956年3月以惠民专区干部疗养院为基础, 加德州专区干部疗养院和
惠民专区人民医院的部分人员组建的惠民专区第二人民医院。1958年,因行政机构变
更改称淄博专区第二人民医院。1961年,恢复惠民专区后,易名为惠民专区惠民中心
医院。1962年,医院移交惠民县管理。1968年改称现名。1979年12月, 复归惠民地区
卫生局管辖。建院初,业务科室有内科、外科、药房、化验室、放射室、供应室等,
有职工136人。1985年,医院建筑面积达2.03万平方米。医疗科室有内科、外科、妇产
科、小儿科、传染病科、中医科、口腔科、预防保健科、急症室、手术室、麻醉室、
药械科、 检验科、放射科、功能检查科、病理室等30多个。拥有病床260张。有职工
413人,其中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含中级)的医护人员27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