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古遗址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2&A=1&rec=459&run=13

大郭遗址大郭遗址位于大郭村东南200米处。遗址标志上“郭”字误为“盖”字。
遗址为漫坡状台形。 遗址中间尚存一高出地面近4米的土台,南北长60多米,东西宽
12米。据钻探,遗址总面积3.5万平方米。土台周围0.80米以下即文化层,厚度在0.5
~5米左右, 土质松软,色呈灰褐,遗址内发现有石器、陶器、骨器。石器有磨石、
方孔石铲;陶器有粗柄豆,还有鹿角锄等。这些器物经鉴定确认系典型的岳石文化遗
存。 1973年8月发现大型墓坑,内有九具殉葬人尸体和随葬的马、狗尸骨。遗址上还
采集到一批青铜器,如虎纹鼎、爵、彝、觚、铙、戈、刀、矛等;一批灰陶器,有陶
罐、陶簋、陶鬲等;发现一件完整漂亮的玉钺。玉钺是权力的象征,玉钺的发现,说
明此处为重要部落方国之地,为东夷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
大商遗址(I) 大商遗址(I)位于县城东北牛茁村西500米处。面积为9200平方米。
距地表以下4米断面处发现大量陶器残片, 其中夹砂陶鬲残片居多,还有灰陶簋、陶
豆等。近几年又采集到一件陶质鸟嘴形鼎足,据有关专家确认为龙山文化时期的代表
器物之一。该遗址为龙山晚期至商周时期的重要遗址。

大商遗址(I)
路家遗址该遗址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县城东南路家村。面积约5万平
方米, 地表以下0.5米即发现文化层,厚度在2.5~4米左右,内涵极为丰富。现场采
集到石器、陶器、骨器等,石器有石斧、石锛、石铲等。石锛通体磨光,刃部锋利,
完整无缺;陶器多为磨光黑陶,有黑陶簋、黑陶罐、黑陶盘和纺轮等,其状黑如漆,
明如镜,薄如纸,硬如壳;骨器有骨锥。经有关专家鉴定,此地是一处比较典型的龙
山文化遗存。
大李遗址大李遗址,位于县城东香翟乡伏家村南。
据史料载,廉颇伐齐国三过此地,兵不扰民,民感其德,筑义冢于此。此处系商
周至战国遗址,是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黄遗址刘黄遗址,位于县城东南香翟乡刘黄村北。出土文物有石器、蚌器、陶
器、青铜器,曾发现战国时墓葬。系商周至战国遗址,是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于大夫遣址于大夫遣址,位于县城东南皂户李乡于大夫村南,曾出土一批造型独
特的陶器,是一处商周时期人类居住的遗址,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先棣州故城遗址先棣州村一带, 民国以前曾称陷棣州,唐时为棣州治所。828年
(唐太和二年),大水陷坏棣州城,被称为陷棣州,位于县城东南约20公里处。五代时
期,为避水患,州治迁移。
先棣州故城遗址是研究隋、唐文化的重要遗址,被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坊遗址张坊遗址,位于县城东南胡集镇张坊村西南,1974年发现。东西30米,
南北50米,出土有商代夹砂红陶鬲、东周灰陶豆残片和汉代灰陶俑、陶马。此遗址为
商周至秦汉时期的遗址,是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新城故址小新城故址,位于县城东南清河镇乡古城马村西北,距县城约30公里。
后梁迁州城于此。 宋大中祥符八年毁于水, 州址迁阳信县乔家庄,后建为惠民城。
1957年,曾出土镣烤和锁链。
驻跸台驻跸台位于县城西北4公里处,系明朝宣德皇帝亲自督建。
1426年(明宣德元年)汉王朱高煦因对宣德帝不满,便在乐安州(今惠民县)纠集其
他7个王子欲以乐安为基地发动政变, 推翻宣德帝取而代之。当时,本县在朝做官的
李浚正探父病居住在家,得知汉王谋反,秘密进京向宣德帝告发。宣德帝闻报遂率军
亲至乐安城西北4公里处驻扎。 并筑高台坐镇指挥,命令军士发神机铳箭轰城,声震
如雷。 朱高煦被迫投降。宣德帝胜利返京,驻跸台,遗存至今。现存台高5米,南北
长50米,东西宽2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