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广播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2&A=1&rec=453&run=13

设施1950年4月惠民县建立收音站, 设在县委大院内,归宣传部领导,设备只有
5042式收音机1部。有1名收音员负责收听、记录重要新闻。1953年,全县14个区都设
置了1部直流收音机。
1956年元旦,县广播站建成播音,开始发展农村有线广播。当时,县至各区的广
播线路为341杆公里, 区到各乡的广播线路为612杆公里,安装广播喇叭620只,广播
信号输送主要靠电话线。 1970年5月,各公社都建起了广播放大站,广播机功率达55
00瓦,50%的村接上了有线广播线路,全县有广播喇叭2.2万只。这一年,全县实现了
有线广播载波化管理,有线广播开始向专线化发展。1975年,曾在桑落墅、何坊、石
庙、梁家、省屯、毛刘等公社搞过地下线试验,接地下线60公里。1980年因公路建设,
地下线陆续拆除。1980年,全县21个公社都实现了广播专线化。
1985年, 县广播站设备主要有500瓦扩大机两台,每日早晚两次开机,以传送上
级台信号为主, 全天开机时间4个半小时。全县21个乡镇广播放大站有扩音机28部,
总功率17175瓦, 304千瓦发电机21台,乡至村的有线广播专用明线杆路为698.9杆公
里,双线178.3对公里,单线632.7条公里。通广播的村681个,占自然村数的53%。
宣传收音站于1950年4月建立后, 收音员按时收听记录中央和省两级人民广播电
台的新闻, 并以快报形式上送下发,重大新闻则以黑板报形式宣传。1953年,全县1
4个区都配备了专职收音员,组织收记重要新闻,这种宣传形式持续到1955年。
1956年元旦,县广播站建成并正式播音,除按时转播中央和省两级人民广播电台
的广播内容外,并配合政治形势,设不固定的自办节目,宣传党对农业、手工业、资
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政策和中央重要决议等。
1958~1961年惠民县和滨县合并期间,县广播站迁至北镇,原惠民县广播站改为
广播放大站,只转播上级电台节目。1961年到“文化大革命”初,惠民县人民广播站
在转播上级电台重要节目的基础上,还自办了部分广播节目。1966~1969年期间,有
线广播主要是按时转播上级电台的广播节目,县广播站自办节目很少。由于“文化大
革命”的冲击,宣传工作受到很大影响。
1970年元旦,县广播站开始自办固定节目,按时广播惠民新闻,时间30分钟,主
要宣传学习毛泽东著作、开展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及“文化大革命”方面的内容。
1970年后,县广播站和县宣传部、县人武部每年举办2~5期通讯员学习班,为县直各
单位和各公社培训骨干通讯员,保证了稿件来源,提高了宣传质量。县广播站全年收
到的稿件由开始的几百篇上升到1975年的1000篇。
1976年, 县广播站每天开机4个半小时,其中自办节目时间45分钟。在办好《惠
民新闻》的同时,还增设过《理论学习讲座》、《法制教育讲座》、《计划生育讲座》、
《农业技术讲座》等节目。服务性节目除《听众园地》、《天气预报》等固定节目外,
还着重加强了对林业知识、家禽饲养、卫生知识、日常生活常识、商品广告等方面的
宣传。自办文艺节目还录制或复制了《呼家将》、《杨家将》等评书连续播放。
1985年, 县广播站有编播人员8名,全天开机时间5小时,其中自办节目1小时。
全年通讯员来稿2500篇, 采用1800篇。是年,县广播站在惠城、李庄、胡集举办4期
通讯员学习班,培训通讯员80名,并签发了通讯员证。
惠民县广播电台播音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