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美术摄影书法篆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2&A=1&rec=447&run=13

美术远在隋唐时期,邑人展子虔就创作出了《游春图》这样的美术珍品。自明朝
以来,县内的木版年画和水墨中堂画也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清朝的李鸿飞,幼习画,
善水墨人物。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慈禧太后、光绪帝两宫由西安回銮归京,路
径直隶。时鸿飞为官于此,上官使其画“行宫百子图”,深得两宫赏识。
具有地方传统特色的清河镇木版年画,其特点是造型夸张、构图饱满、着色鲜艳,
利用象征、寓意和谐音等手法表达劳动人民的朴素愿望和审美情趣,且图文结合,主
题直接鲜明。传统题材是文、武门神和灶王等神像和表现吉庆福寿及民间故事内容的
画面。抗日战争爆发前有画店25家,较大的店号有同盛、四合通、意相斋等。著名艺
人有画版的张之亭、王增仁,雕版的周宝田、张华林、王风泽,印刷匠赵维恒、樊太
颜、王玉柱等。有的户辈辈相继以制画为业。清河镇地处黄河渡口,10天3个集日,1
年3次庙会, 外地画商纷纷前来订画。春节临近,天津杨柳青亦与之兑换货品,促进
了清河镇木版画的发展。
1945年解放后,建立了惠民市民众教育馆,馆内专设美术机构。1947年,民众教
育馆更名为人民文化馆,开始组织分散的美术工作者书写标语、绘制宣传画和办展览
等。1952年,更名为惠民县文化馆,开始设专人负责美术工作。1958年文化馆更名文
化宫, 下设展览馆。为培育美术人才,各学校重视美术课,中学设美术教研组。196
1年, 文化宫改文化馆,配两名美术专业人员,经常组织美术展览,并进行辅导和创
作活动。1978年,馆内建立美术组。各乡镇、学校、大型企业也建有美术组或有专人
负责。1984年建立惠民县美术书法摄影协会,有会员26人。1985年后发展到31人,全
县有美术组25个,美术工作者200余人。
民国以来,县内较著名的画家有郭传璋、刘冠廷等。郭传璋,大年陈乡斜郭村人,
1912年生,17岁拜师学山水画,46年入北京国画院,是国内著名的山水画家,中国美
术家协会会员。他的山水画作品线条粗细得体,着色浓淡相宜,气势豪放,富有神韵。
《黄山之海》、《松风》、《黄山烟云》等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画展。刘冠廷,麻店
乡刘家桥人,早年从师名画家汪慎生,是中国书画研究社和北京花鸟画研究会成员。
他从教几十年,从中国古典文学中受益,又勤于研究画论,挥笔不倦。他的作品多以
清逸、隽秀夺人,以简洁、典雅取胜。
1960年后,美术教师崔子中、石雨田、董健的国画,刘镜波的水彩画,文化馆李
益年的连环画、年画,有不少作品被全国、省、地报刊杂志选登,有的出版发行。刘
玉亭的装饰美术作品也比较出名。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美术作品,以宣传毛泽东形象的油画、木刻画为主,另外
还有《红灯记》等“样板戏”和有关“文化大革命”的内容的宣传画等。
1980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李学辉、杨晓沾、王圣亮等人的作品受
到人们的重视。李学辉1981年毕业于青岛工艺美术学院,1983年开始赴西双版纳和长
白山等地写生,1984年在北京青年艺术家画廊举办个人画展。他的绘画曾获全国新闻
美术作品二等奖。除国画、水彩画外,县内的装饰美术和工艺美术也逐渐发展起来。
摄影1934年,县城东常家村李梅林开设了惠民县第一家照像馆。1939年,王思义、
王思信开设了兄弟照相馆。1942年,刘安庄的郑华在惠民兄弟照像馆拜师学摄影。解
放后他在《渤海日报》社、《大众日报》社从事摄影工作多年,成为全国著名摄影家。
1954年,惠民县建立了国营照像馆。
新闻摄影与艺术摄影,始于1960年。初为积累资料、搞展览所用,进而在报刊上
发表作品。 1964年,山东举办农业展览,王曰钦拍摄的2幅照片被选用。1975~1985
年期间, 县内举办影展5次,展出照片386幅,其中有180多幅新闻和艺术摄影作品参
加国家、省、地做展览和在省级报刊上发表。张斌拍摄的一组“农村新貌”照片在北
京北海公园展出并获二等奖。
1980年以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县内不少家庭有了照相机,群众摄影活
动日益活跃,摄影队伍由小到大,不断发展。1981年、1983年,举办过两次摄影学习
班,参加者35人。1985年,惠民县摄影协会成立,有会员18名,其中张斌被吸收为中
国摄影家协会山东分会会员。
书法书法在惠民源远流长,不仅名家辈出,而且业余爱好者众多。
清朝李彳干亍孙工书法,全县闻名。民国时期,于守祝、张汤臣、武芳洲等人的
书法作品深受人们喜爱。于守祝(字华三),惠民镇人,自幼喜好书法,早年宗法二王,
兼工汉隶。在济南任职期间,深得沙养墉的教益,改写魏碑。他的书法功底深厚,笔
力非凡,名扬鲁北。
于守祝之后,较著名的有高钟亭、董希文、高绍靖、王德庆等。高钟亭师承于守
祝,其书法作品凝重洒脱,享誉甚高。董希文(字欣武),大年陈乡董家村人,解放后
在天津任职,中国翰墨文化促进会会员。他少年时酷爱书法,先临颜真卿、华世奎,
后改临朱熹,坚持数十年如一日。其书法熔颜、朱于一炉,气势磅礴,雄强坚实。在
惠民及天津、塘沽一带,多有他苍劲的榜书匾额。高绍靖,惠民镇人,上海书法协会
会员。他擅长魏碑,作品奔放潇洒,颇具新意。为促进家乡书法艺术的交流,他多次
来往于惠民,上海之间,积极参加惠民地区的书法活动。王德庆,申桥乡前王村人,
长期书工和研究舒体。其作品端严中寓动势,丰媚外见遒劲,赢得书法界人士的高度
称赞。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刘文礼的书法作品在县内有较大影响。
1980~1985年,惠民县举办书法展览7次,参展作品680件,其中高钟亭、徐铁民、
高冠英、孙立泉、陈文图等人的作品被选入山东省书法展。此期间,县内较有影响的
优秀书法作者有张德一、路福增、崔国明、刘学亮、李文曾、张达志、李执雁、肖振
峰、王绍举、纪秀成、王开廷、吴铭岩等,崭露头角的青年书法爱好者有孙长军、杨
光忠、田萌、王红光、杨波等。
篆刻清朝,篆刻技艺较著名者是李寿渊。他性灵敏,多才艺,精治印。民国期间,县
内除有部分以刻章为生的专业人员外,还有不少篆刻业余爱好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建
立前后,高钟亭的篆刻作品博得书画界的好评。万顺斋刻字铺以经营刻章为业,也培
养了几位篆刻人才。1960年以来,俎德廉继承父志,潜心钻研金石艺术,篆刻作品的
水平较高。
1980年后, 篆刻艺术发展很快, 涌现了不少篆刻爱好者。俎成涛的《国歌》、
《兰亭序》全文组印和一些单印,多次参加地区展览并获奖。陈宝魁的《严格执法》
《新年快乐》《为振兴中华献身》等作品在省地报刊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