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专业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2&A=1&rec=426&run=13

师范学校
武定府师范讲习所建于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是武定府与惠民县合办的境内最
早的师范学校。校址初设武定府试院(今惠师处),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迁至敬业
书院旧址。1909年并入武定初级师范学堂。
武定府初级师范学堂1909年(清宣统元年)开办,定址敬业书院以西。闫容德兼任
堂长。 收师范讲习所一班学生为甲班。翌年6月,招乙班。课程设有修身、教育、读
经、讲经、中国文学、历史、算学、地理、理化、博物、习字、图画、体操等科,学
制四年。1913年并入青州师范。
单级教员养成所1912年建立,位于今县委大院处。1914年停办,毕业学生百余名。
惠民县立师范讲习所1916年开办,所址在文庙前院。初定学制为一年,1920年停
办,1926年复办。1928年学制改为三年。1931年下学期并入山东省立第六乡村师范。
共毕业学生200余人。
山东省立第六乡村师范学校原名山东省第六乡村师范学校(简称“六乡师”),创
建于1931年8月,校址在惠民城里鼓楼街北首(今惠民县面粉厂址) 。当时,校长是常
子中(博兴人),教职员有18名。当年招生两个班,学生48名。学校设教育处、训育处
和事务处。1933年奉教育厅令,改为山东省立惠民简易乡村师范学校。1934年,学校
有4个年级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90名(其中女生6人),教职员31人。设有卷烟、粉笔、
毛巾、织袜等工厂和编工实习室。学校还建有经费稽核、教学实习合作指导、课外活
动、《乡友》周刊编纂委员会等组织。
山东省惠民县简易
乡村师范学校校址
学校课程设有国文、数学、统计学、动物、植物、物理、化学、生理卫生、历史、
地理、农业、儿童心理学、教育概论、小学教育与教学法、音乐、体育、国术、图画、
手工等。学制4年。
抗日战争爆发前后,中共六乡师地下党组织活动活跃,1937年夏,共产党员马霄
鹏由五乡师调来任国文教员。鲁北特委又派来刘青林(化名刘天喜),以学生身份开展
党的工作。他们努力宣传马列主义,宣传抗日救国,积极发展党组织。先后有10多名
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
六乡师从1931年开办至1937年11月停办, 共毕业学生200余人,其中不少人成了
革命队伍中的骨干力量和重要领导干部。
山东省惠民师范学校1948年10月,渤海行署派关锋、李青田等负责筹建渤海后期
师范学校。校址暂定在惠城东北马画匠村。学校归渤海行署教育处管辖,这是解放后
鲁北创办的第一所中等专业学校。学校于12月17日举行开学典礼,关锋任校长。时有
教师16人,职员5人,学生272人。1949年3月,接收惠民县城关完全小学为附属小学。
是年秋,招第三级,学制为二年。
建校初期,办公室设在破庙里,教室借用民房,宿舍借用碾磨房。伙房安在车棚
里,场院当做操场。课桌是坯块垒成,课凳是捆草把子代用。晚上学生8人1盏油灯,
围坐在铺上学习、讨论。学生的原有文化程度从小学到高中不等,年龄从14岁到40岁
不齐。
1949年春节,学校迁到城内西门街(现农机局址),次年6月又迁到原干校处(即今
址)。办学条件有很大改善,并有了卫生室和图书馆。学校开设的课程有政治、教育、
国语、算术、音乐、体育、历史、地理、动物、植物、美术等。师生伙食以粗粮为主,
但全校充满着革命乐观主义气氛。
1950年,校名改为山东省立惠民师范学校。1952年改称山东省惠民师范学校 (简
称“惠师”) ,隶属惠民专署文教科。学校设有政治、语文、数学、理化、史地、音
乐、 美术、体育八个教研组。1954年,学校图书馆有各类图书1万余册。1955年秋,
数学班发展到20个,学校建成了全地区最高标准的理化实验室。1958年,“大办学校”
期间, 惠师在原有12个中师班、6个初师班的基础上,增招2个中学教师进修班、2个
小学教师进修班和6个工读师范班。1959年春,又招4个幼师班。至1960年,学生增到
1500余人,有教师120人。
1962年,惠民师范进行调整。学生由1500余人减为400余人,教职工由120人减为
50余人。 此年停止招生,并停办幼师班和初师七级。1963年秋,招收十六级6个班。
到1966年上半年,惠民师范有学生566人,教师28人,职员19人,工人20人。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6月18日,全校停课,领导班子瘫痪,正常的
教学秩序被破坏。
1967~1971年末, 惠师未正式招生。1972年5月,接收20级四个班。至23级,学
生皆为被推荐入学的工农兵学员,学制二年。24级是社来社去班,学制一年。由于学
员文化程度高低不齐,教材不统一,目标不固定,学业无考核,教学质量受到严重影
响。
从1978年起,惠师招生恢复考试择优录取制度。从此惠师的教学逐步步入正规。
1985年学校有19个教学班, 783名在校生,106名教职工。学校图书馆藏书2.8万册。
各种教学仪器价值40万元。
姜楼速师1951年,惠民专署在姜楼建立第一速成师范学校,时称姜楼速师。学校
下设教务、 总务两处,有教职员工20余人,学制一年,1953年停办,共毕业学生150
余人。
惠民县教师进修学校1981年创办,校址在南关汽车站西。其性质与中等师范学校
相同,系县教育局主办。对在职中小学教师进行政治、文化、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
小学行政工作等脱产培训。通过培训,使未达中师程度的青年教师达到合格学历 (中
师)。1985年招收中师进修班1个,学员38人,学制二年半。

附记:
伪县立师范讲习所日伪政权1940年创办, 共招生三期约150人,并设有女子师范
部。学制初定二年,1943年改为三年。伪政权倒台时停办。
伪省立惠民简易师范学校日伪政权于1942年8月建立, 校址初在西北街,后移址
文庙(今县委院处)。是年,在县内招生40名。此后两年,在伪武定道属10县招生两期,
约百人。全校共招三级6个班共300名学生。日伪投降前,学校停办。
伪县立女子师范学校日伪惠民县公署于1943年举办,学制三年,校址在城隍庙街。
截止1945年夏共招收两期学生100余人。是年,因日本投降而停办。
卫生学校
惠民医士学校建于1958年, 校址在惠民地区第二医院内。当年招1个班,学生40
名。1959年招护士班1个,1962年停办。
北镇卫校惠民分校于1974年底创办, 校址在今县公安局西。共招生4期,毕业23
0余人。学生来自邹平、高青、滨县、沾化、无棣、阳信、惠民七县。1983年停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