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旱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2&A=1&rec=39&run=13

境内旱灾,发生机率大,成灾面积广,是重大自然灾害之一。春旱最为严重,发
生频率为57.1%,俗有“十年九旱”之说。夏旱频率亦达42.9%,群众称为“卡脖子
旱”。秋旱频率为31.4%。据资料显示,1951~1985年,全年干旱有8年,其中重旱3
年(1965、1968、1981年),发生机率为四年一遇;春旱有20年,其中重旱4年(1955、
1962、1967、1978年) ,发生机率为十年六遇;初夏旱有14年,其中重旱5年(1955、
1961、1974、1976、1985年),发生机率为五年二遇;盛夏旱有15年(多为局部干旱),
其中重旱4年(1952、1968、1975、1980年) ,发生机率为七年三遇;秋旱有11年,其
中重旱2年(1957、1981年),发生机率为三年一遇。主要旱灾年有:
1841年(清道光二十一年),旱。
1845年(清道光二十五年),旱。
1847年(清道光二十七年),旱。
1859年(清咸丰九年),旱。
1876年(清光绪二年),春旱。
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夏,大旱。
1917年夏,大旱,立秋前5天始雨。
1918年,春旱。
1920年春, 大旱,野无青草,人心惶恐,抢夺粮食。夏历5月27日始雨,人心始
安。
1926年,夏旱。
1933年,通年苦旱。
1934年,春旱,麦失收。
1939年,春夏大旱。
1942年夏,大旱。
1946年,春旱。
1951年,春旱。
1952年,夏旱,成灾面积5万亩。
1953年,秋旱,成灾面积16万亩。
1954年,秋旱,成灾面积6.3万亩。
1955年,春旱,成灾面积14.1万亩。
1956年,春、秋旱,成灾面积12.2万亩。
1957年,秋旱,成灾面积20.3万亩。
1958年,夏旱,成灾面积6.3万亩。
1959年,夏旱,成灾面积70万亩。
1960年,春、秋旱,成灾面积40万亩。
1961年,春旱,成灾面积100万亩。
1962年,春旱,成灾面积9.6万亩。
1965年,夏、秋旱。
1966年,秋旱。
1967年,旱。
1968年,春、夏旱。
1970年,旱,受灾面积20万亩。
1975年,夏、秋旱,成灾面积30万亩,其中绝产的10万亩。
1977年,秋旱。
1978年,春旱。
1979年,旱,成灾面积40万亩。
1980年,春旱,受灾面积94万亩,成灾面积51万亩,其中绝产5万亩。
1981年,大旱。自上年12月至是年5月9日,降雨仅19毫米,秋冬基本无雨。中共
惠民县委和县人民政府领导全县人民进行抗旱斗争,全县粮、棉总产仍创历史最高水
平。
1982年,春、秋旱,春旱是建国以来最严重的。
1983年, 春、秋旱,受灾面积80万亩。春季抗旱播种棉花53.11万亩,秋季抗旱
播种小麦39.26万亩。
1984年,春、秋旱,受灾面积95万亩。春、秋抗旱播种棉花、小麦等95.6万亩。
1985年,春旱,受灾面积65万亩,抗旱保种94.08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