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青少年团体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2&A=1&rec=301&run=13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组织沿革1926年在惠民县师范讲习所任教的共产党员苏亦农介绍山东省立第四中
学(惠民四中)学生邵之镜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共青团),这是境内早期的共
青团员。
1945年10月,惠民市成立了青年救国联合会,主任闫秀清。1948年5月,建立惠民县
青年联合会,统一领导全县的青年运动,主任王宝文。1949年2月,中共惠民县委增设青
年工作委员会。1950年6月,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惠民县委员会。是年8月,撤
销县青年联合会。1957年7月,遵照团中央决定,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惠民县委员会,
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惠民县委员会(简称团县委)。“文化大革命”期间,团县
委机关被冲垮,共青团活动停止。1973年2月,恢复团县委。1958年,团县委辖32个基
层团委,134个团总支,1585个团支部,共有团员2224人,专职干部43人。
团员代表大会1950年6月21~23日,在惠城召开全县第一次团员代表大会。出席会
议的正式代表128人, 其中女代表26人;列席代表32人。大会通过了贯彻《婚姻法》的
决议,选举产生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惠民县委员会。张云任团县委书记。
1955年8月7日,在惠城召开县第二次团员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390人,其
中女代表27人; 列席代表10人。会议听取并讨论了团县委五年来的工作总结和今后任
务的报告;选举产生了团县委第二届委员会;选出了出席省团员代表大会的代表;奖
励了4名优秀团员,1个模范团支部。刘钦任团县委书记。
1956年7月26日~7月31日, 在惠城召开县第三次团员代表大会。会议期间,听取
和讨论了团县委的工作总结和今后工作意见的报告;选举产生了团县委第三届委员会
和出席省第二次团员代表大会的代表。大会号召广大团员、青年学习农业先进技术,
投入农业增产运动,巩固农业生产合作社,努力向文化科学进军。刘钦任团县委书记。
1959年10月27~30日,在北镇召开县第四次团员代表大会,会议听取了中共惠民县
委书记作的形势和任务的报告与团县委的工作报告; 选举产生了共青团惠民县第四届
委员会; 推选出出席省团员代表大会的代表;表彰了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卢振强任
团县委书记。
1963年3月10~15日, 在惠城召开县第五次团员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3
95人, 列席代表63人。会议期间,听取和讨论了团县委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共青
团第五届委员会;推选出出席省团员代表大会代表;表彰奖励了先进集体和优秀团员。
大会组织了学习雷锋报告会,号召在全县掀起学习雷锋高潮。卢振强任团县委书记。
1973年1月22~26日, 在惠城召开县第六次团员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9
49人, 列席代表和红卫兵代表51人。会议讨论通过了共青团惠民县第六次代表大会筹
备小组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共青团惠民县第六届委员会。宋焕芝任团委书记。
1979年2月27日~3月3日,在惠城召开县第七次团员代表大会。会议听取和讨论了
上届团县委的工作报告、科学技术专题报告和教育事业发展情况专题报告;选举产生
了共青团惠民县第七届委员会。张清友任团县委书记。
1982年3月28~30日, 在惠城召开县第八次团员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3
51人,列席代表45人。大会期间,学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关于青年工作的论述;
听取了团县委的工作报告;确定了今后团的工作任务;选举产生了共青团惠民县第八
届委员会;表彰了10个先进单位和40名新长征突击手。孙继先任团县委书记。
主要活动1926年,山东省立第四中学(惠民四中)共青团员邵之镜在共产党员苏亦
农带领下,创办进步刊物《红光》,抨击黑暗统治和传播进步思想。1934年, 境内省
立六乡师和四中的进步青年师生在共产党员岳一峰等人影响下, 先后创办《惠风》、
《新轮》、《乡友》等进步刊物,宣传革命思想。1937年,日军侵占惠民前夕,惠城中
等学校300余名师生在随校南迁途中, 有100余名青年分三批奔赴临汾、延安,参加革
命工作。解放战争时期,广大青年踊跃参军、参战和支援前线。全县有8417名青壮年
参军上前线。县、区青年组织,领导广大青年积极投入反奸反霸和减租减息运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各级团组织发动广大青年积极参加土地改革、抗美援朝、
镇压反革命和农业互助合作、移风易俗等运动。1950~1951年底,全县有4000多名青
年参军或赴军事干校学习。1956年, 团县委组织领导广大青年开展农业增产运动。全
县组织2388个青年突击队,70个青年生产队,积肥140万吨,打井1万4千眼,植树400万株,
造林8000亩。1958年3月28日, 团县委组织2.07万名青少年,“绿化黄河”,沿堤植树
50万株。1960年春, 全县1800名青年,在孤岛荒滩开垦土地3万亩。“文化大革命”期
间,团的各级组织陷于瘫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团的工作得到恢复和发展。各
级团组织号召和带领广大青年学政治、学文化、学科学,争创先进团支部,争当优秀
共青团员和新长征突击手, 深入开展学雷锋树新风及“全民文明礼貌月” 活动。 1
978年全县青年义务开垦荒地2969亩, 植树300万株,贡献粮食88万多斤,被省评为“双
十”(每个青年开荒地生产10斤粮、植10棵树)活动先进县。1982年3月,全县20万青少
年参加“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走向街头,清理、美化环境和维护公共秩序。在开
展“学张海迪精神,作时代新人”的活动中,各级团组织共举办座谈会、讨论会、报
告会1340余次,事迹展览40余场,听众和观众达7万人次。

少年儿童团体
1945年惠民解放后, 就有了儿童团组织。任务是生产、战斗、学习相结合,参加
斗地主、反恶霸、反奸诉苦、减租减息等斗争。
1949年10月13日,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通过了《关于建立中国少年
儿童队的决议》,县内部分学校开始建队。1950年4月,少年儿童队工作列为团县委工
作日程。至1951年9月,县内已有5000名队员,占学校学龄儿童的10%左右。1952年11月
15~18日,团县委组织辅导员学习班,参加学习人数65名。1953年6月,全县完小少年儿
童队总辅导员全部配齐。1953年6月,中国少年儿童队改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1954年
11月,全县拥有8000多名少先队员,建立了13个大队,194个中队,619个小队。
1955年9月4~8日,团县委组织召开了首次少先队辅导员代表大会。传达了全国第
三次少年儿童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了全县少先队工作的经验。1956年10月, 全县
有662处学校,建队的602处,队员达25766人,占适龄学童的70%以上。1959年6月28日~
7月1日, 惠民县召开了第一次少先队代表会议,有400名“红领巾”代表、100名优秀
辅导员和中学团委书记及小学团支部书记参加。团县委做了《永远听党的话,一定成
为毛主席的好孩子》的报告,交流了工作经验。1963年底, 全县有少先队员20523名,
大队120个,中队870个,小队1840个。配备了3名重点学校专职辅导员,13名专职或半专
职区总辅导员,90名兼职公社总辅导员。
1966年“文化大革命” 开始后,少先队组织被取消,辅导员队伍自行解体。197
2年,根据毛泽东主席关于少年儿童工作的指示,建立红小兵组织。1978年10月,团中央
做出关于恢复中国少年先锋队名称的决议。1979年,县内少先队组织得到恢复和发展。
6月1日县直机关4000名少年儿童举行火炬游行。为庆祝少先队建队30周年,全县广泛
开展了学雷锋、树新风、争“三好”(思想好、学习好、身体好)和评选优秀少先队员、
少先队辅导员活动。年底全县有大队480个,中队1459个,小队5613个,辅导员30 85人。
1985年11月召开学校团队工作会议, 总结少先队工作,表彰优秀辅导员,促进了全县少
先队工作的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