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农村建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2&A=1&rec=244&run=13

境内村落,疏密不一,大小不等。远者距二三公里乃至六七公里,近者不足一公
里。大村人口逾三千,小村人口不足二百。村庄街道,多为东西走向。小村一条街道,
大村两条以上,多为“十”字形。街道两侧与之垂直的小巷谓之胡同,各胡同户数不
等。乡村街道宽窄不一,宽者十五米左右,窄者仅五六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
街道属私人所有,高低不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各村逐步对街道进行整理、规
划,使之渐趋宽阔平坦。
解放前,农村公共建筑主要有祠堂、庙宇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村内先后
建起大队部、仓库、饲养处、代销点、医疗室、学校,部分村建有幼儿园、青年之家
等。这些公共建筑1970年前多为土木结构,之后多为砖瓦结构。
村民住宅多为传统的平顶房,砖基土墙、木檩草顶,上覆泥土。也有个别富豪大
户修建庙宇式宅院。这些宅院在农村土改时大都被没收,有的分给无房的贫雇农,有
的做为公共活动场所。因年久失修,其大部分已毁坏,唯有魏家集的魏氏地主庄园被
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受到保护。1980年以后,随着住宅形式的改进,传统住
宅和新式住宅并存。传统住宅多为土木或砖木结构,新式住宅多为砖木和砖混结构。
在造型和布局上则为独立式、庭院式和新型农房三种。
独立式住宅,即每户只有一栋建筑物,多为北屋,以两个大梁或以两山墙代梁建
成三大间。屋顶双坡,一明两暗或两明一暗,中间留门,两窗设在稍间。依地基大小,
也有建成二、四、五间的,根据需要间隔明暗。独立式住宅多为传统的土砖木结构,
屋顶有瓦面和土面两种。进入1980年后,土顶屋已寥寥无几。
庭院式住宅是高于独立式住宅的群式建筑。北屋为主房,两侧配以厢房,中间空
地为庭院,整个建筑呈“回”字型。这种住宅多几代沿袭相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后,随着传统的几世同堂的习俗改变,青年人成家后多另立门户,这种回字型庭院式
住宅逐渐被独立式房舍所代替。

回字型民居
新型农房是境内近几年中兴建的一种乡村现代住宅。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后, 乡村逐渐富裕起来,一些现代住房便大量出现。其建筑形式多种多样,一般主房
出厦檐者为多。厦檐多为楼板平顶式,柱和檐面以水刷石装饰,并配以图型,既坚固
又美观,也有个别农户盖起二层楼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