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纺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2&A=1&rec=147&run=13

发展概况
境内民间手工纺织业历史悠久。 1941年国民党惠民县政府设民生工厂一家。
有新式织布机6台,工师、工徒13人,日产布360尺。民间纺织皆沿用古老的木制纺车
和织机,工效很低。
惠民解放后,纺织工具逐渐改进,公营与私营工厂不断增设,纺织业有了新的发
展。 1946年,公营兴利纺织厂由广饶县迁入县境。时有职工64人,脚踏板铁轮布机2
1台, 月产布6万多尺,1948年迁往济南。是年,惠城孙超尘、木工王心田等3人,研
制了1台较为先进的织布机, 筹建了农林纺织制造厂,生产效率得以提高。该机采用
了老织布机的式样,将原木花轮改为木板轮,机座下方设置两个脚踏板,原皮条拉轮
改为铁链拉轮,生产效率显著提高,用户争相购买。此期间,境内纺织厂家还有:公
营同兴布厂,位于县城南门,有职工28人,月产布9400尺,1949年迁往德州。傅家织
布厂,私人所办,位于县城东南。农林毛巾厂,私营企业,位于县城东门街,有职工
17人,资金200万元(北海币),毛巾机2台,月产毛巾240打(2880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境内国营纺织业发展较慢,到1966年才有明显的发展。
1980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惠民县棉纺织厂和惠民县针织厂等企业从专
用设备、技术管理到生产经营都达到国家较先进的水平,生产能力亦有大幅度提高。
惠民镇、 申桥乡、 何坊乡、李庄镇和陈集乡分别建立了织布厂和棉纺厂,有织布机
152台, 粗纱机4台,细纱机18台,能年产白布80万米,年产棉纱400吨。1985年,全
县纺织企业13家,总产值15435万元。其中棉纺织企业2家,总产值3616.4万元;针织
品企业3家,总产值388.3万元;纤维原料初步加工企业8家,总产值11430.3万元。
重点企业
惠民棉纺织厂位于县城南关东侧。1966年由青岛国棉八厂筹建,1968年青岛东方
红棉织厂接建, 定名为青岛东方红棉织厂惠民分厂。投资规模350万元,1万纱锭,4
00台布机, 577人。1969年10月投产。主要生产18s棉纱、18s×18s粗平布。1
971年7月移交惠民地区, 改名为山东惠民棉纺织厂。1973年增建染色车间,并增上1
万2千纱绽, 改厂名为山东惠民棉纺织染厂。1974年建成2700平方米锯齿厂房,形成
自织自染一条龙生产线。1979年因废水处理困难,染色车间停产,改建晴纶专纺车间,
恢复山东惠民棉纺织厂厂名。 1980年晴纶专纺车间新上纱绽8360枚, 生产晴纶纱1
000吨, 增加产值920万元。1983年和1985年两次总投资150万元,完成窄幅改宽幅工
程, 增上宽幅布机482台,扩大了生产规模和出口创汇能力。通过连年技术改造、设
备更新、厂房扩建,1985年该厂已是中型(一)企业。拥有固定资产2023万元,生产设
备855台, 纱绽39360枚,干部职工3394人。年产值3585万元,税金339万元,利润30
0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11206元。年生产能力:棉纱6100吨、布1900万米。主要产品
有纯棉纱、气流纱、晴纶纱、灯芯绒、纱卡、细平布、涤棉中平、府绸等,除供应国
内市场外,还远销日本、波兰、加拿大等国。
惠民棉纺针织厂县属国营小型(二)企业。1981年由惠民县化工机械厂改建,位于
县城南关,是山东省纺织品进出口公司晴纶簿绒服装定点厂家,织、染、缝纫设备配
套。主要产品有晴纶、纯棉、卫生衫裤、棉毛衫裤、汗背、童装、运动服等。1985年
有职工183人,主机20台车,棉车23台,固定资产原值166万元,年生产能力150万件,
产值为208.59万元,创利润22.3万元,税金14.8万元。
惠民县毛巾厂全民所有制小型企业, 1970年7月建于惠城原城隍庙内。1971年有
干部职工83人, 丰田毛巾机10台,生产白毛巾和彩条毛巾,固定资产8.9万元,年产
值11.6万元。 1980年迁厂于城南。占地35亩,经扩建与改造,1985年有干部职工304
人, 固定资产139.7万元, 生产设备32台, 年产值170.7万元,利润6.9万元,税金
18.3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5615元。产品扩大到面巾、枕巾、浴巾、沙发巾、宽幅毛
巾被,并有彩条、印花、提花等若干个花色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