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林粮间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2&A=1&rec=113&run=13

清末,境内南部就有在粮田中间作柳杈的习惯。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县政府大力推行杈粮间作。1960年后,县内粮田中开
始间作桐树、枣树、桑条等,但发展缓慢。1970年后,随着农田林网建设的发展,以
间作为内容的方田配套工程列入林业发展的日程。境内以自然河道为界形成三个林粮
间作区。惠北(沙河以北)以粮田间作枣树为主,惠中(徒骇河与沙河间)以间作桐、枣
为主,惠南(徒骇河以南)以间作柳杈为主。1985年,全县林粮间作4.42万亩,其中:
杈粮间作占55%,桐粮间作占34.6%,枣粮间作占10%。
杈粮间作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黄河漫溢于大年陈刘旺庄。新唐家村农民唐圣
真逃荒到河南,学会栽培柳杈技术,后回乡自种。柳(柳杈)属乔木科,经科学修剪呈
灌木状生长,加工后即成柳杈,是农家必备场上工具。因成行栽植,故称杈行。杈粮
间作,既有经济效益,又起防风固沙作用。1921年,县劝业所劝令农户仿效栽植,数
年后新唐家一带杈林遍野,成为著名的柳杈之乡。
惠民县解放初期,西南沿黄一带杈粮间作0.94万亩。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发
展杈行仍是南部林业的重点。至1957年,杈行已发展到2万亩,为山东三杈(惠民柳杈、
菏泽桑杈、微山蜡杈)之首。1960年后的三年自然灾害,使全县杈行下降至1.2万亩。
1964年,中共惠民地委和行署为发展这一传统生产项目,在大年陈公社召开现场会,
推广柳杈种植经验。全县沿黄公社及有沙地公社因地制宜栽植,到1975年,全县杈粮
间作面积达10.78万亩。
1980年后,农村经济体制发生变化,农田实行责任到户,西南各乡出现毁杈行植
果树现象。 姜楼公社近5万亩杈行一冬春基本砍伐殆尽。 联五公社1.3万亩杈行伐毁
0.8万亩,责任制落实后,又恢复发展到1.8万亩。1985年底,全县杈粮间作面积2.45
万亩。

大年陈乡杈粮间作
桐粮间作1966年, 李庄区高唐村在大田中间作桐树500亩。1974年,县革委对境
内林粮间作作了规划, 桐粮间作逐步发展起来。1979年境内桐粮间作0.39万亩,198
5年发展到1.53万亩, 其中:魏集乡0.48万亩,申桥乡0.44万亩,麻店乡0.24万亩,
三堡乡922亩。
枣粮间作境内早有种植枣树的习惯。1964年,在大田中推行枣粮间作,当年间作
0.28万亩。 1985年,全县枣粮间作0.47万亩。其中:皂户李乡0.36万亩,桑落墅镇4
00亩,省屯乡301亩,何坊乡250亩,石庙镇15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