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建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b2&A=9&rec=20&run=13

第一章 建筑

寺庙

光明寺 该寺位于五莲山大悲峰前的向阳山坡上,左有望海峰,右有天竺峰,面对五莲峰,位置优越,钟灵独秀。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敕赐“金千两”,并遣太监张思忠督工,兴建“护国万寿光明寺”,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落成。明崇祯及清顺治、康熙年间又经多次的复修和扩建。其中尤以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修建的规模最大,并新建了伽蓝楼。形成了建筑模规宏大,气势巍峨的古建筑群。步入三重山门之后,便是东西厢房,过厢房登上三十八级台阶,为伽蓝楼,伽蓝楼东厅为接待上层官府来宾之所,西厅为道人(侍候老和尚的人)住所。穿过伽蓝楼底层走廊,有护法殿。护法殿北为光明寺主殿光明殿,清康熙十五年重修时,“易以碧瓦”,内供如来佛像。光明殿东侧为御书楼,西侧为御幡楼。光明殿北为藏经楼。光明寺还有多处附属建筑,寺东有“雨花深处”和“蓬峰书院”两处学屋,还有弥勒佛百子殿;伽蓝楼西为上堂屋,系僧人在禅堂外自由居住之所;天竺峰仙人掌下有千佛殿。光明寺建筑古朴典雅,规模宏大,在清代,已成为与长清之灵岩、青州之法庆齐名的山东四大禅院之一(据《山东通志>)。1947年毁圮。
  建国后,随着宗教政策的落实和旅游业的发展,五莲县人民政府从1982年开始对光明寺主体建筑逐步进行修复。1985年,修复了光明寺的主体建筑光明殿和藏经楼。修复后的光明殿共3间126平方米,为前廊硬山式砖木结构,前廊及两侧用高及殿檐的20根直径为50厘米的石柱支撑,殿顶前部覆以绿色琉璃瓦,中正为龙脊包顶,大殿内部全部用大漆彩饰,并重塑释伽牟尼等21尊佛像。修复后的藏经楼共2层9间,建筑面积126平方米,为前廊硬山式砖木结构,琉璃瓦镶边,荷花脊包顶,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1986年修复了伽蓝楼、西配殿和山门的三门。修复后的伽蓝楼2层共6间,建筑面积81平方米,系硬山式砖木结构,木质楼板,楼内重塑关公帝君像。重修后的山门三门为水泥柱梁,悬山砖木结构,表面饰以明代旋子彩画,上方悬有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的“光明寺”鎏金横匾。
地藏殿 位于五莲山光明寺西南、天竺峰东侧。建于明代,正殿东西长约7米,进深3米,高约3.5米,全石建筑。正殿东西7米,各有一配殿,底面长宽均为3米,高2.7米,全石建筑,尖顶。又称无梁殿。
龙王庙 始建于明代的龙王庙,位于卧象山积霖谷中段,砚潭东坡。明亡后,诸城文士张侗淡泊名利,誓不仕清,浪迹山林,隐居九仙,自辟卧象,常与友人聚龙王庙中吟诗论文。传说后人在扩建龙王庙时,塑有张侗等人像。该庙于清末民初已废圮。1998年,松柏乡党委、政府在开发九仙山的过程中,修复了龙王庙,大殿三间,东西长11米,进深8米,蓝瓦覆顶,内塑龙王像。殿前建牌坊。
九仙观  位于九仙山腹地靴石村通往孙膑书屋的山间公路北侧,依山势而建,占地20亩。由县教委周殿生先生设计、江苏省苏州市王泽猛先生投资,1998年3月动工,现已建成观门牌坊、大殿、东西厢房和观门,1999年3月竣工。

亭阁

丁公石祠及仰止坊 位于九仙山东南麓的叩官镇丁家楼子村东部。系地方名人丁耀斗为颂扬其父丁惟宁的功德,以昭后世而兴建。石祠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二月,年底落成。石祠坐北朝南,全部用石料建成。由祠、坊、门组成。祠面阔3间,一门三窗,七檩两梁,重梁双柱,柱头雕昂,石板瓦雕花脊,龙形双鸱吻,长9.1米,宽5.13米,总建筑面积46.7平方米。门眉之上刻“柱史丁公祠”5字,祠内正堂北壁刻“羲黄上人”4字,两侧间北壁正中各嵌一石碑,两山墙之正中各嵌石碑3块,碑刻内容有《柱史丁公石祠记》、《九仙山丁宪副先生祠堂歌》、《游览诸公留题》等。原祠内沿墙一周有料石砌筑高1米、宽0.6米的2层高台,台上供奉丁氏世祖灵位。
  仰止坊与石祠南北相对,相距约10米,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建。坊之左右各垫双层长方形雕云纹座,上立四棱抹角石柱,柱之前后各辅石耳,石柱正面刻对联一幅,上为“一咏一觞畅百年之逸兴”,下为“勿伐勿剪绵千载之遐思”。石坊面额书“仰止坊”3个大字,前题“赐进士中宪大夫湖广副使前巡按直隶监察御史丁公讳惟宁字少滨主人题”,后缀“万历三十八年孟冬吉旦不肖男耀斗述”。坊额背面书“山高水长”4字。
望海楼 在光明寺东之望海峰上,因峰而得名。始建年代不详,清康熙《五莲山志》称望海峰上“昔有塔,毁于雷,尚余半级,似小台”,此即指望海楼遗址。清代重修,塔高九层,后遭雷击,“仅存三层矣”。1976年10月,县人民政府拨款,进行修复,8面3层,高8米,底层周长10.08米。二三层东西南北各有一圆窗,登其上,可东望海上日出奇观。
寥天阁 此阁建于五莲山大悲峰西侧的聚花台上,东面为陡壁,南西北三面临深渊,地势十分险要。为清代康熙初年光明寺第五代住持海彻所建,后废圮。1982年县人民政府投资进行了修复,建筑为硬山式砖木结构,顶部覆黄色琉璃瓦,建筑面积为27平方米。在此处可远眺九仙山,仰望天竺峰,俯视流云峡,鸟瞰系马峰。
钟楼 位于五莲山光明寺东南侧的弥勒顶。始建年代不详,根据佛教寺院晨钟暮鼓的习俗推断,当在建筑光明寺时即建钟楼。据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曾游过五莲山光明寺的学者的回忆文章记载,钟楼内有一青铜古钟,每天凌晨3时左右鸣钟,钟声悠扬,可远传三十多里以外。1986年县人民政府投资在原址复建钟楼,为石砖木结构的角亭式建筑,面积9平方米。
观澜亭 1982年县人民政府拨款建于五莲山大悲峰东端、光明寺东北方向的一块名曰菩提楼的巨石上,为四柱四角木结构,飞檐翘角灰瓦建筑,亭周围置以栏杆,亭内置有青州市宗立成先生捐赠的青石料石桌、石凳一套。
五莲山门牌坊 位于从大榆林村登山公路的终端停车场向东500米处,1987年县人民政府拨款建造,宽8.2米,为三楼四柱式水泥大木结构,黄琉璃瓦覆顶和釜式彩绘,牌坊正中刻有著名书画家范曾于1986年12月题写的“莲山仙境”四个大字。
立雪亭 位于五莲山望海峰西南麓。1994年建,三柱三角,内设石凳、石桌。
观光亭 位于九仙山抱犊峰南,凤凰石东侧。1997年建,为长廊式建筑。
烽火台 位于九仙山观光亭西南方。1997年建,城堞式建筑。
护花亭 位于九仙山黑牛场杜鹃花园北侧,1998年3月由五莲县教育建筑装饰总汇经理赵洪新投资建成。
九仙山仿古长城 位于九仙山西部山顶,进山公路三瞪眼之上。1998年,日照市城市信用社与松柏乡党委、政府投资30万元,投工38000个,7月1日动工,仅用23天完工。长2500米,平均高度2.5米。

书院·学校

孙膑书院 亦称九仙书院,靴谷书院。位于九仙山东北部之仓敖岭西南麓,靴石村东二里许的抱犊峰前坡。始建年代无考,清代已荒废,康熙年间文人李澄中曾赋诗曰:“孙子何年去?空余此讲堂。云深丹灶冷,竹覆石坛荒。”可见当时情景。80年代,仅有遗址可寻。据传,孙膑在马陵大捷之后,辞官不受,寻名山来到九仙山隐居,与弟子们一起苦研兵法,总结经验,完成了不朽的军事巨著《孙膑兵法》一书。1997年,松柏乡党委、政府多方筹集资金,修复了孙膑书院,为堂屋3间,石头筑墙,原木屋顶,屋内塑孙膑像。书屋平台以下,筑55级石阶至谷底,以供游人登临瞻仰。
莲峰书院 位于五莲山光明寺东,为光明寺附设之书院,俗称南学屋。凡是初出家的小和尚,均先到此读书,已废圮,兴建时间待考。 “雨花深处” 为五莲山光明寺附设之书院,位于光明寺东,俗称东学屋,已废圮,兴建时间待考。凡在莲峰书院学习成绩优异的小和尚,则到该处接受较高等的教育。
龙云中学 校名为“山东省诸城县初级中学”,校址在五莲山角下的大榆林村,俗称“大榆林中学”,为国民党暂编第二师师长张步云部驻叩官期间于1941年7月创办,因张生于清光绪甲辰(1904年)属龙,所以该校又称龙云中学。该校的校舍一部分是光明寺建在该村的房屋,另有20余间由宋砚楼和张部的吴副官二人仗势从附近村庄凑料和摊派工匠建造。张步云任名誉校长,张的秘书李绍岩任校长,1942年又聘原高密伪县长任校长。学生最多时,有6个班,300余人。1943年夏,国民党五十一军联合五十七军讨伐张步云,并放火焚毁了该校。学校随张部迁往诸城北部都吉台,后张将学校改为“军官教导大队”和“特别工作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