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乘箓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b2&A=9&rec=181&run=13

王乘箓

  王乘箓(?—1633),字钟仙。明诸生,律诗名家,系诸城十大名人之一,受到众人尊敬。“性豪迈,不拘细节,尝与邻人哄,阑(夜阑)人其室,邻人惊逸。乘箓怒方盛,见壁间悬琵琶,取弹数阕,乃去。”“诗清健。平生与丁耀亢、孙江符相友善。明崇祯六年(1633年)临殁,辑所为诗各付一册属剞劂(刻版付印)以传。逾八年,孙梦乘箓责以诗曰:‘早知死后能相负,悔向生前识故人’。然竟不果刻。丁、孙俱殁,李澄中、张衍,始求而刻之,不及百篇。”名曰《钟仙遗稿》,现藏于诸城市博物馆中。
  乘箓出生在离九仙山北一河之遥的王家大村的一个开明乡绅世家。但不十分富裕,从小在本家就读私塾,课余时间随家人和师父到野外观赏大山的四季风光。山上的名胜古迹和山峦叠嶂、溪水渊潭的奇风异景,在他幼年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据考,他二十多岁成名,在外地做官时,清廉勤政,体察民情,除暴安良,众口皆碑。但到中年看不惯当时朝廷的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和民不聊生的现状,便弃官还乡,隐居在九仙山扶云峡的山斋中,与丁耀亢(野鹤)、孙江符等文朋诗友结庐,对酒当歌,吟诗作赋,不再面世。在这期间他写下了许多格言律诗,留传至今。
  王乘箓在九仙山中并非久居书斋,除远道以诗会友外,还与来访友人遍游五莲、九仙二山的各处景点,他们在松间石台上,在潭边的草地上,席地而坐,饮酒作诗,尽抒情怀。有一天,他登上阔别数十载的五垛山(今五莲山),在赞叹了山景之后,写下了《登五垛山》,以此表达诗人对五莲山宛如仙境和自己浪漫洒脱的情态。面对“石上迭石,石上生辉”的奇岩异石,流露出诗人对故土山水的热爱和眷恋深情。
  诗人经常在卧象山与诗友聚会,观看缭绕于山谷巨峰之上而千变万化姿态奇异的缕缕白云。在送走诗友之后,借酒兴挥笔写下了《出扶云峡》。
  明末,五莲山护国万寿光明寺重修后,诗人入禅寺拜谒神明,酒醉后已暮色沉沉,便在岩壁上留下了耐人寻味的《夜宿五垛》诗句。
  越年早春,诗人再登五莲山春游,思念起旧友丁野鹤,即“独坐”松树下,写下诗一首《蚤春游五莲寄丁野鹤》,从此诗人抱病“狂吟诗未了”的题诗留在石壁上,并“重题秋石”,直饮到“醉卧碧松根”。待到僧人呼他起来时,犹自醉眼朦胧,喃喃自语:“酒壶里还有酒啊!”真可谓“醉态可掬了”,即时挥笔写下了《五莲醉笔》一首。
  诗人思念白发漫生的平生故友丁野鹤,即择吉日骑上毛驴,赴诸城城南相家沟(今诸城皇华镇),拜访野鹤。自然是见面谈古论今,吟诗作赋,又乐在酒中。返回山斋时路过齐长城要塞(今松柏乡长城岭)时,正逢彤云密布,大雪漫天,山川河谷一片皑皑圣洁。诗人坐于驴背之上,行走难艰,待雪一停,阳光初露,高兴之中信口赋《霁雪过长城岭》一首。
  数日后丁野鹤即入九仙山钟仙书斋回访诗人,二人在日暮时分同登五莲山,诗人面对苍茫的山林,险峻的峰峦,广开心胸,写下了《同丁野鹤夜入五莲》一首。
  明朝末年,战火纷飞,灾荒连年,诗人本来不富裕的家境日渐没落,他在山中过着清贫淡薄的生活。每逢阴风凄雨天气,山斋冷寂孤独,摇摇欲坠,这时诗人忧国忧民之心情顿发,夜不能寐,在一个冷雨过后的清晨,疾赋《山斋夜雨》一首。
  诗人每当看到美好的大山景致,即想起千百万受苦受难的黎民百性,国乱敌扰的惨景,即刻缭绕脑际。诗人在游览了“留仙榻”(在九仙山积霖谷内)之后,夜入梦境,幻想社会能变成如桃源仙境那样一个“天下太平,万民乐业,五谷丰登”的清平世界。翌日即赋《梦入留仙榻》一首。
  诗人对战乱十分厌烦,但总赞美千古战场上出生入死的民族英雄。他在游览了排鼓城(牌孤城)之后,写下了《登排鼓城》一首。
  明崇祯六年(1633年)春,母、妻俱丧,贫穷而孝道的乘箓,失去亲人,痛苦不已,并作诗自挽。由于恸哭过度,深伤内脾,二日后即与世长辞。噩耗传来,好友丁耀亢疼不欲生,随作诗悼之,赞扬钟仙贫而孝,傲骨铮铮,正直为人的气魄。丁耀亢在乘箓去世后,经常翻阅其遗稿,并赋诗赞许:“真堪传不朽,贫贱累声名。”
  乘箓淡泊仕途,大半生虽过着茅屋、冷衾、布袍、草履、粗食、山菜的隐逸日子,却忧国忧民,并给后人留下了大量诗篇,俱载《东武诗存》。
  乘箓卒后葬于王家大村庄东北方的山坡上,并立“王钟仙之墓”石碑一块(碑尚存,大字清晰,小字模糊不清),面向南方,后人让其永远凝望着一生眷恋的雄伟秀丽的九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