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五莲山景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b2&A=9&rec=16&run=13

  五莲山同九仙山山系为崂山山脉余脉,因多为花岗岩,故景区内奇峰突兀,怪石遍布,潭泉洞池相间,自然景观多而集中。本志以登山公路为界,分北南两区分别介绍其主要景点。

  北区,登山公路以北,以望海、大悲、天竺三峰为主的景点。
蛙石 自小榆林村沿山涧古道登山,行里许,路右方有一巨石状如蛙伏,昂首欲向山尖跳跃,即蛙石,俗称“蛤蟆石”。
十八盘 自蛙石前行,山路崎岖盘旋,走向自东北而西南,到锡扣泉折向正西,直抵西风门,全长3公里左右。
清凉榻 从蛙石前行1公里左右,有一巨石平整如榻,长约7米,宽约4米。涧中清风徐来,榻边流水潺潺,游人至此小憩,多有凉爽之感,如五台山之清凉石,故名。
呵石潭 清凉榻上,有巨石数块,欲坠未坠,似从高山滚落时,被人大喝一声止于此地。石下刻有“阿弥陀佛”四字。
回马崖 呵石潭上,山路陡峭,过去骑马登山,至此马不能行。
锡扣泉 回马崖上1公里许,南面与五老石隔涧相对,由此北折,拾阶而上可达光明寺。泉大如臼,不涸不溢,终年如一,泉上方石上镌有“锡扣泉”三字。
望海峰 锡扣泉北,光明寺东,南北走向,巍峨高耸,登其上,东望大海,水天一色,村舍田园,尽收眼底,确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峰顶北部建有望海亭。
石浪棚 望海峰顶北部,望海亭南。巨石相支成棚,形似巨浪。石上有清顺治间诸城知县程涝题刻的“石浪飞空”四字,楷书,笔力苍劲。棚内可容人直立,游人登临,多于此小憩。
凤凰石 望海峰西麓,光明寺南偏东,与寺门斜对,数石相叠构成。站在其西方的梳妆台或莲叶舟上放眼望去,巨石如凤凰落下,翼喙清晰可辨。
餐梧洞 在凤凰石下,为巨石成棚,可容三五十人。夏日,洞内凉风习习,人入其中,心爽神怡。餐梧,系取凤凰落梧桐之意。
翁负婆石 俗称“姜老背姜婆”。在望海峰西南麓阳坡上,二石直立,前后相倚,站在其西北方向的莲叶舟上望去,酷似长须垂胸的老翁,背负一老婆奋力登山,形神兼备,惟妙惟肖。
白鹿洞 望海峰西坡,由光明寺通往望海峰的半路上,洞狭长曲折,两端皆可通。相传开山和尚说法时,洞中白鹿随僧人入寺,徘徊阶下,历久不去,故名。
弥勒顶 在望海峰西侧,光明寺东南。其上原建钟楼,现已修复。
覆钟峰 在钟楼东北约15米处。巨石高约10米,独立成峰,微斜如倾覆之钟。、
大悲峰 望海峰西北,光明寺后。光明寺主峰,以佛教语命名。峰三面平缓,西侧从流云峡底拔地而起,壁立千仞。
菩提楼  在大悲峰东,为一巨石,以佛家语命名。石上有古人开凿的石阶,1982年在此兴建观澜亭。由此向北方观望,可见群山连绵起伏如波澜;夏、秋之季,可观樱桃涧、流云峡的云雾蒸腾如潮涌。
楞伽峰 在大悲峰北约200米处,烟雨涧西侧,峰为两块巨石并立而成,顶方根细,直冲太空。楞伽,梵语,不可到之意。
一线天 为一石缝,在楞伽峰上两巨石之间,长20米,高约30米,东西向,底宽不盈尺,愈上愈窄,身入其中仰视,蓝天仅存一线。 试剑石 在楞伽峰南侧,巨石从上到下一分为二,痕迹宛如剑劈。
狮子窟 在楞伽峰下,洞窟南北向,断面呈三角形,底宽约3米,长30米,高约10米。可容数百人。洞顶终年滴水,又称“水帘洞”。 烟雨涧 在楞伽峰北。东西长约2公里,涧内时有雾霭如烟。
樱桃核 在烟雨涧上头,有石如樱桃。
太乙峰 以星官名命名,在望海峰北,巍峨高耸,又名“北极台”。
砚棚 在烟雨涧东北端山岩上,巨石贴山岩成棚,棚内有石如古砚,砚上可容十余人坐。
碧桃熟 在砚棚东北,山石四五块,形态浑圆,错落陈列,宛如成熟之桃。
樱桃涧 在太乙峰东,东西长约2.5公里,涧北侧数峰并峙。
莲花峰 在太乙峰东,樱桃涧北侧。站在望海峰望去,峰顶似欲放未放之莲花。
北风门 在莲花峰东,为一山口,两侧山崖壁立如削。人立其中,山风飕飕扑面。
吐日峰 在莲花峰东南。清晨,红日从峰顶喷薄而出,其大如盘。
龟峰 在吐日峰东,峰顶有巨石如龟卧伏,形神毕肖,栩栩如生。
流云峡 在光明寺西北,大悲峰西。南北长约1公里,曲折幽深。阴雨之时,晨昏之际,满谷云雾荡漾。
大系马峰 在流云峡东侧,峰拔地而起,壁立无依,如顶天砥柱。站在峰的西边远望,尤为壮观。
小系马峰 在大系马峰后。较之大系马峰,形似而势小。
丹扆峰 在大系马峰前。扆,屏风的意思。峰顶立石连绵,如石屏风。
鸡峰 在丹扆峰前。
天然桥 在丹扆峰下。
挂月峰 在天竺峰西。清康熙《五莲山志》写道:“峰上一台,飞岩覆云,秋夜,碧空如洗,斜月横眉,不由人不忘归也。” 
聚花台 在大悲峰西端。春夏之际,山花烂漫,彩蝶飞舞其上。台上筑有“寥天阁”。
螺狮石 在礼西台后石壁半腰上,状如螺狮。
谢豹石 在螺狮石西偏上,有石两组,前如人扭头闪避,后似豹昂首长啸。站在聚花台上观望,其景毕肖。
观音涧 在大悲峰前,涧为南北向,长约500米,光明寺坐落其北端。
天竺峰 以佛家语命名。在光明寺西南,观音涧西侧,与望海峰东西相望,峰峭如削,高插云霄,状如擎天之柱,故又名天柱峰。
复有山 天竺峰顶有巨石浮立,似山上有山,故名。
飞梁石 复有山西侧有一涧,一石横跨涧上,沟通峰顶东西,形成天然桥梁。
太乙池 天竺峰顶有一直径1.8米,深60厘米的池塘,积水清澈见底,名太乙池。清康熙《五莲山志》记载,有九节菖蒲生池中。
仙人掌 天竺峰东壁下部,掌五指分明,指甲亦隐约可辩。在峰东面仰望,峰似赖此掌擎托,构成了仙掌托峰的奇异景观。  
礼西台 天竺峰北。俗称“梳妆台”,台方顶阔,开山和尚曾在此说法。
仙人脚 礼西台上。一深凹如缠足妇女脚印的石坑。
漱玉泉 礼西台上。天然石泉,呈葫芦形,贮水清澈见底。
织女洞 天竺峰与礼西台之间的天然石洞,曲折幽深,全长70米余,中有一三角形卡口,仅容一人而过。
莲叶舟 织女洞下口北侧。石如舢板,可容20余人。
老虎嘴 在天竺峰顶的复有山下,为一石坎。石临悬崖深渊,内可容十余人,在寥天阁上眺望,形如虎口。
观音洞 在天竺峰南面半壁的光滑石岩之上。洞两个,上下各一,椭圆形。上洞两侧刻有明万历年间御马监太监张思忠的题诗。
说法台 在观音洞南。台为一巨石,台上平敞,周围乱石环立,因象群僧围绕聆听大师说法而得名。
荷叶棚 在挂月峰下,说法台的西山梁上。石上有石,上似荷叶,下如叶梗,远眺似荷叶出水,擎雨凌风,青翠欲滴。
无字碑 在荷叶棚西南,石方整,如碑挺立。  南区,主要为盘山公路以南,西风门附近景点及五莲峰、朵朵青等处的景点。
西风门 在光明寺西南,为一山口,是西向进出山的通道。
紫霞涧 在西风门外。日出之前,在朝霞映照之下,涧内晨雾流云,顿生紫辉。
立锥峰 在西风门北,形如立锥。
白玉楼 在立锥峰西。孤石如楼,东南与瑶台隔涧相望。
壁峰 在白玉楼西北,石石陡立如壁。
石老人 在白玉楼前。
五丈人 在西风门南。高约20米,从西、南两面看,形若着长衫、扶手杖的老翁,面部五官清晰可辨。
石镜山 在五丈人西南。石面倾斜,呈方形,光滑如镜,雨后挂水,似能映出入影。
石瓮 在石镜山前。
千层塔 涌起于紫霞涧中,石如碧玉,层层迭起。
卓锡峰 在五莲峰西。形如群僧倚杖而立。卓,意为立;锡,即僧人外出时所携锡杖。僧人在某地居留为卓锡。
聚笏峰 在卓锡峰西,峰上石石峭立,如笏簇集。笏,即笏板。
瑶台 在聚笏峰西,隔涧与白玉楼相对。劈空玉立,如雕饰之楼台,峭拔不能攀登。古人想象中的神仙居处。
剑槊峰 在瑶台西南。峰下有两石,如古代兵器剑、槊跃起。
水晶屏 在剑槊峰西,俊秀挺拔,经日光照射,远望如巨型水晶。
西极台 水晶屏西,兀自独立,雄浑壮伟,为五莲山西南第一峰。
观音峰 在瑶台南,瘦削峻峭,亭亭玉立。
羊化石 俗称对头石。在五莲山西南角下。二石弯曲相对,像二羊抵角。
海豹石 在西风门东坡上,二石相连。从东面望去,宛如海豹携子,小海豹偎依其母,状极亲昵。
白鹤峰 在西风门东,峰顶巨石灰白圆滑,状如鹤背。
玉烛峰 在白鹤峰东侧。峰自涧中突起,兀立百丈,似巨烛燎空。
钵盂峰 又名簦台,在玉烛峰东,形如和尚化缘用的钵盂。
五老峰 在钵盂峰东,因五老石位于其阴,故名。
五老石 在五老峰后崖。有石五块,形同五位老翁相携相扶,欲奔涧底。清康熙《五莲山志》描绘五老石:“须眉如画,联袂北下,若饮于泉。”
香炉峰 在五老峰东,峰立涧畔,时有云雾缭绕,宛如“香炉生紫烟”。
朵朵青 又名“南园”,在白鹤峰南,菩萨台后。
兔化石 在白鹤峰南阴坡上,数石状如玉兔,相互偎傍。
菩萨台 在兔化石南,五莲峰后,台壮美巍峨,几与峰平。
五莲峰 在卓锡峰东南,俗称“五朵峰”,是全山主峰。五峰并峙,一脉相连,远望如莲花初放。五莲山由此得名。
附耳峰 在五莲峰东,峰上有两石如附耳窃窃私语。
虎头峰 在五莲峰东南,于五莲山前远眺,形如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