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全县民生和社会事业工作的思考
副县长 赵百顺
一、全面规划,加快城乡社区建设步伐
前一阶段,城市建设管理及创城考察组到寿 光、烟台考察学习了社区建设与管理的领导体制、 政策措施、基础设施、便民服务等方面的经验和做 法,重点看了社区建设。寿光、烟台社区建设的新 理念、新成就、新变化,勇于创新实践的大思路、 大手笔、大举措,使我深受震撼、鼓舞和启发。在 提升理念的同时,学到了经验,找到了差距,增强 了紧迫感。
(一)必须在社区工作理念上体现超前性。 各考察社区普遍给人的印象是理念上高人一筹,措 施上高人一招,行动上快人一步,善于把工作与新 形势下居民的所思所需、所想所盼结合起来,把改 善服务与现代网络技术的创新应用结合起来。考察 社区都坚持“整村拆迁、成片规划、集中建设”的 发展思路,积极通过旧村改造和城中村改造建设新 型社区,并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补助拆迁改 造,腾出“空心村”旧宅基地,盘活了土地存量。 寿光地区社区还依托“数字社区”建立了实有人口 动态管理系统,将商业店铺、流动人口、育龄妇女 等信息全部录入数字社区,实现社区服务动态化管 理。
(二)必须在制度建设上体现政策性。基层 社区的工作如果离开部门单位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 帮助,很难打开工作局面。只有学会“借鸡下蛋”“借 力发展”,形成上下联动、左右联合的工作格局, 才是深化社区建设的根本途径。从观摩的几个社区 看,他们都建立了完善的组织领导、经费投入、人 力资源等社区管理制度和预约服务、入户走访、首 问负责等便民服务制度,确立了规范的工作方式和 服务体系。都积极争取上级和党委、政府的支持, 将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配足配 强社区居委会专职工作人员,集中资源、精力打造 具有指导性、带动性和示范性的工程,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和无效利用。
(三)社区建设必须在工作方式上体现时代 性。考察社区在开展工作中都能够结合自身实际开 展一些具有区域特色的工作。寿光向阳社区以“把 社会管理抓到位、把公共服务送到家”为导向,推 行“分线划片定格”为民服务法,划分综治维稳、 信用计生、社会保障等十条为民服务线。连续 8 年 未发生一起因纠纷调处不得当酿成的民转刑案件, 未发生一起因工作不到位产生的越级上访事件,未 发生一起因管理不到位引起的安全事故。
(四)社区建设必须在为民服务上突出广泛 性。重点根据居民需求,建立覆盖全体成员、服务 主体多元、服务功能完善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寿 光学院社区针对外来农民工较多的实际,积极构建 生活服务、动态管理、基层组织“三大平台”,为 外来农民工安家;大力开展技能培训、权益保障、 主体文化“三项活动”,帮外来农民工兴家,得到 了外来农民工的高度评价和赞扬。此外,社区还为 居民居住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如用电、燃气半价 补贴,物业、取暖、数字电视、养老保险 10 年内 免缴,定期发放生活补贴、口粮补贴、60 岁以上 老年人补贴等,让居民能够真正的感受社区、享受 社区、乐意入住社区。
二、深化改革,提升卫生系统整体形象
县妇保院、疾控中心建成启用,中至、户部 等乡镇卫生院改造升级完成后,全县医疗卫生服务 框架基本形成,下步重点是加强行业作风建设、开 展公共卫生服务、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推进卫生事 业快速发展。
(一)向行业不正之风开刀,打造“廉洁”卫生。 针对部分医务工作者服务意识不强、态度不好、检 查不仔细、诊疗不认真以及滥检查、乱收费、收红 包、挂人情号等行为,进一步加强诊疗收费监管, 规范药品流通秩序,着力构建纠风工作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医护人员廉洁行医、文明行医的自觉性, 筑牢思想道德防线,重新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二)对医疗服务水平下药,打造“优质”卫生。 继续实施“名医、名科、名院”战略,深挖原有优 势学科潜力,明确各医疗机构的学科主攻方向,打 造有知名度、公认度、影响度的重点学科。针对城 乡居民越来越重视保健、中医治疗慢性疾病效果好 的实际,加强中医、保健、理疗等学科业务拓展。 同时,切实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和医疗质量管理,优 化人才梯队建设,强化医务人员培训,推广优质护 理服务,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三)给卫生产业发展供氧,打造“公共”卫生。 建立健全长效、稳定、合理的投入机制,统筹安排 用于符合规划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型设备购置、重 点学科发展、高端人才引进、公益活动开展的补贴 资金。逐步实行“管办分开、政事分开”管理模式, 以资产整合、设备共享、科室科学设置、人员合理 搭配为手段,提升县域医疗机构综合实力。
三、兜住底线,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现在全县有 20000 低保户和 3000 余残疾人, 必须形成完整的制度,把底兜住兜好。
(一)完善低保救助制度。继续开展“阳光低保” 专项行动,与全县低保工作人员全部签订不违规干 预低保、不违规办理低保的承诺书,增强低保工作 的透明度,严格申请核实、民主评议、入户调查、 张榜公示环节,建立程序规范、认定准确、进出有 序、权责明晰的低保工作机制。
(二)完善灾害救助制度。加强救灾物资储 备和灾害信息员、应急救灾队伍建设,及时抓好灾 情的核查、上报、灾民的生活安排和灾后倒房恢复 重建工作,加强查灾报灾和救灾款物管理,全面提 高应对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和抵御能力,使灾民生 活得到妥善安置。
(三)完善慈善救助制度。树立大慈善理念,鼓励支持企业家、机关干部、社会团体、慈善事业 的爱好者伸出援助之手去关怀、去温暖那些需要帮 助的弱势群体,发挥社会救助的最大效益。认真落 实高龄老年人生活补贴和孤儿养育费发放,积极组 织各类慈善助学活动,提高养老扶幼标准。
(四)完善残疾人救助制度。建设残疾人从 业扶贫、培训、实用技术推广基地,改革单一资金 救助的传统方式,向“扶智”“送技”方面转化, 对自主创业或从事个体经营实现就业的提供项目和 资金扶持。组织实施好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 低保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等扶残助残项目,更好地 为残疾人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四、加强扶持,帮助失业人员宽松就业
抓好小额担保贷款、公益性岗位开发、就业 补贴发放等扶持政策的落实,建立贷款人的创业项 目、经营状况、贷款需求、信用等级档案,对贷款 项目的生产经营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协调解决 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依托人力资源服务 中心,合理设置招聘摊位,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搭 建信息对接平台,强化就业信息收集、整理和发布, 每月定期举办人力资源招聘会。同时,在开展农村 劳动力、大中专毕业生、失业人员“三大”群体培 训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妇女创业、青年创业、家庭 服务业等方面的培训,全面提升全民创业热情。
五、强化保障,维护企业职工合法权益
继续把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和清欠作为工作重 点,制定一企一策征缴计划。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交 流,对生产困难企业实行动态监管,根据企业生产 经营状况抓好补缴清欠。同时,做好劳动争议调解。 建立劳动人事争议预防工作制度,坚持案件会审制 度,将调解贯穿案件处理始终,实行先调解后立案, 边开庭边调解,裁决前再调解“三步走”调解法, 提高案件调解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