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b2&A=7&rec=1&run=13

概述
(2004年至2013年)

五莲县位于山东半岛西南部,总面积1497平方公里,是国务院确定的沿海开放县。截至2013年,全县辖日照市北经济开发区、五莲山旅游风景区和12处乡镇(街道),共632个行政村(居),51.4万人口。
十年弹指一挥间。2004年到2013年,是全县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持续、稳定、健康、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承接历届县委、县政府打下的良好基础,第十一届、十二届和十三届县委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实施“工业强县、开放兴县、生态建县”三大战略,坚持打基础、利长远,发扬“先干起来”精神,倡树“用心、会干、干成”,坚定“发展为要、生态优先、群众第一”理念,大力践行以“开放包容、创新创业、亲山亲水、先干快干”为主要内容的“五莲精神”新内涵,坚持干部与群众“一块干、一块过”,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凝心聚力、创新突破,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保持了健康快速发展。
10年来,全县各项经济指标增幅不断提升。2004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63.3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2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64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588元和8223元。截至2013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80.41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8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7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2.7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0829元和21151元。
10年来,五莲县先后荣获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示范县、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奖、全国最美旅游生态示范县以及全省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先进单位、全省县域金融创新发展试点县、山东省园林城市、“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县、全省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县、全省精神文明工作先进县、全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先进县等省级以上荣誉称号50余项。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正确决策和坚强领导,得益于全县各级党组织的创新突破和真抓实干,得益于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和创业奉献。
(一)狠抓工业调整振兴,新型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加快工业调整振兴,做大做强工业经济,是历届县委、县政府的工作着力点。2003年,第十一届县委、县政府立足发展县域经济实际,提出了“工业强县、开放兴县、生态建县”三大战略,突出抓好发展工业、民营经济、招商引资等六项重点工作,制定出台了《关于工业“二次创业”的意见》,进一步推动“工业强县”战略的实施。2004年到2005年,突出“接轨青岛,融入半岛城市群”战略重点,狠抓大产业、大企业、大项目,“一块石头、一块铁、一根针、一根线”四个一传统产业蓬勃发展,手工工具、塑胶制品、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快速崛起。2006年至2008年,紧抓鲁南经济带开发建设及日照市壮大临港工业机遇,加快县域制造业与省市区域产业布局对接步伐,大力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培植壮大“车辆制造、纺织、石材建材、工艺品、手工工具、塑胶”六大优势产业集群,逐步实现工业由单极带动到多极带动的转变。2009年至2013年,县委、县政府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从领导、政策、资金方面加大扶持保障力度,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出台了《五莲县关于工业调整振兴规划》,制定了“汽车、装备制造、纺织、生物制品、塑胶、矿山采掘加工、农产品加工、化学”八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随后,又相继制定《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实施“双轮驱动”促进工业振兴的意见》、《五莲县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关于支持小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召开了全县工业振兴大会和加快五征集团发展工作会议;设立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企业过桥资金;成立中小企业局,设立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扶持小微企业;组建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扩大企业融资渠道;建立企业发展问题“每月集中现场办公”、县级领导包联重点骨干企业、工业调整振兴联席会议、企业“宁静日”等制度,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全力保障企业发展;围绕“转方式、调结构”,深入实施“双轮驱动”战略,突出抓好传统产业提升、汽车产业膨胀、新兴产业培植、中小企业扶持壮大四个战略重点,加快产业龙头崛起、产业链条拉伸、产业集群发展。全县工业经济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加强,工业经济实现了健康快速发展。
工业规模快速膨胀。2004年,全县工业实现总产值124.3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2个,实现产值73.02亿元、增加值16.41亿元、销售收入73.54亿元、利税3.8亿元。截至2013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48家,实现产值416.7亿元、增加值72亿元、利税22亿元。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73家,利税过千万元43家;新增3家省级企业集团、2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
主导产业发展壮大。截至2013年,全县工业基本形成了以装备制造、有色金属、轻纺、塑胶、生物制品等为代表的主导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95.79 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5.9%。其中,汽车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分别占全县的64.7%、52.9%和55.3%。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县企业进一步加大技改创新力度,2010年至2013年,全县企业实施过千万元新上和技改项目303项,完成投资119亿元。进一步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截至2013年,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
项目争引和招商引资成效明显。以项目为载体,抢抓“蓝红”机遇,积极策划储备项目;以“富群众、强财政、美环境”为目标,发挥“一城五区”招商平台优势,实行领导干部招商引资“一岗双责”,部门负责人实行三个“三分之一”工作法,推行领导干部全员招商,着力招引工业项目、新兴产业项目和现代服务业项目。2010年以来,全县引进投资过亿元项目130余个。
(二)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基础设施提升,“森林五莲”、“果乡五莲”建设成果显现
良好的生态是五莲最大的优势和特色。历届县委、县政府立足山区实际,把生态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20世纪50年代发展林果,60年代兴修水利,70年代治山整地,80年代封山造林,90年代山区综合开发建设,为山区生态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4年至2009年,县委、县政府立足良好的生态基础和优势,站在新起点谋划新发展,始终坚持突出生态战略主体地位,大力实施“生态建县”战略,全面启动以封山护林、绿色通道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建设“十大工程”,打生态牌,走生态路,做生态文章。制定了关于生态建县意见、规划,在全县规划建设了东部生态旅游区、南部石材加工区、北部生态农业区、西部生态杂果区、中部生态园林城市区五大功能区。坚持把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来抓,坚持山水林田路镇村统筹规划、立体开发、全面保护。探索推广了“山顶松槐戴帽,山间板栗缠腰、山下杂果樱桃、河滩丰产林茂、道路绿树成荫、农田林网配套、村镇绿色环抱”的立体绿化模式。同时,全面实施封山护林,形成了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封山护林管理体系,有效杜绝了毁林现象发生。
2010年以来,五莲处在加快发展的重要节点。县委、县政府着眼大地增绿、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生态环境改善,制定出台了“森林五莲”建设三年规划,重振林果大县雄风。全面展开林果振兴、森林城市、森林镇村、荒山绿化、林业产业化等“森林五莲”建设“十大工程”, 坚持尊重规律、尊重民意,走区域化、规模化、高端化发展路子。通过示范带动、奖补引领,大力发展以苹果、板栗、樱桃、核桃等为主的林果业,做大做优以瓜菜、茶叶、桑蚕为主的特色农业,争创了“五莲国光苹果”、“五莲樱桃”、“五莲板栗”地理标志。按照“万亩片区、千亩基地”的布局,形成了三关流域林果旅游示范区、凤凰山生态林果观光园、桃花山流域蜜桃基地、于里镇青岭流域苹果片区、街头镇东城仙大樱桃片区等万亩果品片区及芦山流域、罗圈流域等过千亩的果品基地。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协会,推广龙头企业和大户为主的开发模式,建设紧密型和订单式生产基地。全县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6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387家。同时坚持“生态优先”,积极培育五莲生态文化,引导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以山为荣、以树为美、亲山亲水”的生态理念,在全县形成“爱山、护树、惜绿”的氛围。截至2013年,全县林地面积发展到117.32万亩,四年新增25.7万亩,果树面积发展到40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54.3%。2012年底,县委、县政府又组织实施了新一轮“森林五莲”、“果乡五莲”建设和农业结构调整规划,着力打造“满目青山、绿满城郭、林果飘香”的生态名县。
水利兴,则农业兴。县委、县政府始终重视加强山区农田水利建设,不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扎实推进全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全省核桃产业县项目,先后完成了户部乡石龙山流域省级土地整理项目、于里镇万亩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许孟镇中低产田改造等一批工程,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稳定了粮食生产。组织实施了户部岭水库、学庄水库、石亩子水库等中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和街头镇向阳流域、潮河镇魏家流域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及小微水源工程,有效扩大了灌溉面积。潮白河省级湿地公园总体规划通过了评审,是鲁东南地区河流湿地与人工湿地的典型代表,潮白河水利风景区成为全县第一个省级水利风景区。2011年12月,总投资2.69亿元、库容1078万立方米的龙潭沟水库工程开工建设。这是全省近30年来在山丘区新建的唯一一座中型以上水库,将于2014年建成启用。五莲几代人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先后被授予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县、全国封山育林先进单位等国家级荣誉称号,获得国际生态工程奖。“绿色五莲、生态五莲、环保五莲”,成为五莲新的名片。
(三)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服务业日益繁荣发展
山青水秀,林果飘香,为五莲旅游注入了新内涵。县委、县政府依托丰富的山、水、林及文化、近海等优势,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植,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大力实施旅游业“二次创业”,做强“两山”龙头,做精“两区”旅游,做活乡村特色游,发展“全域旅游”,打造“全景五莲”,推动旅游业提档升级。坚持高起点规划构筑大旅游格局,高标准编制《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完成了五莲山、大青山、七连山、李崮寨等重点景区详细规划,统筹全县旅游资源。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坚持高强度投入,以生态文化为基调,以宗教文化为载体,以休闲度假为亮点,突出景点开发和道路建设,先后打通了五莲山与九仙山的“连接路”,开发建设了水帘烟雨、龙潭峡谷、十八盘、老母阁、情侣峰、孙膑书院、卧鸱流生态谷等一批精品景观景点。加速实施了潮白河综合治理、白鹭湾.水云间、大青山综合开发、“两山”索道、黑虎山狩猎场等新上、续建项目,建成启用了五莲山滑雪场、九仙山峡谷漂流等项目,杏石温泉正式营业;潮白河水利景观被评为省级水利风景区。景区资源的整合,形成了自然景观、宗教文化和生态特色的和谐共融。相继举办了全国性的山地自行车比赛、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五莲之春”杜鹃花节、国际金瓶梅文化研讨会、大青山国际太极拳大赛、五一“七天乐”、《乡约》等节目录制、情侣峰相亲大会、全民健身运动会龙舟比赛等重大活动及冠名“五莲山号”旅游专列等,精心打造“山、泉、寺、拳”品牌。景区规模进一步扩大,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五莲山风景区争创为国家4A级旅游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全国首家生态旅游示范实验基地、省级旅游度假区和省级地质公园。“两山”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辐射带动了全县大旅游的蓬勃兴起,管帅旅游度假区发展壮大,民俗游、观光游、采摘游等特色旅游方兴未艾,一批乡镇、村特色旅游经济扎实发展。全县旅游直接收入连年增长,2013年实现总收入27亿元,直接收入1.5亿元。先后被授予全国最美旅游生态示范县、全国最美健康养生旅游名城、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县、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赛优秀组织奖、全省旅游强县、全省首批县域乡村游编制示范县等荣誉称号。在五莲,“登山、泡泉、狩猎、滑雪、漂流、采摘、太极”的旅游框架已经全面拉开。
县委、县政府坚持把突破三产作为改善经济结构、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突破口,以扩大规模、提升档次为目标,以项目建设为切入点,推动全县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高标准编制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积极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流通业,大力发展以超市经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为重点的现代流通业,先后引进建成了五莲百货大楼、万福园购物广场、新玛特购物中心、百大商贸城、银座商城等大型超市和温州小商品批发市场。大力发展餐饮业、酒店业和娱乐业,形成高、中、低档兼有的行业格局。良友大酒店、五莲宾馆、飞天宾馆、紫云会馆的建成,改善了餐饮服务业的档次和水平,争创为全省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县。加快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扩大完善了县、乡、村三级市场体系。截止2013年,全县农家店达到900家,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达到21处,村级网点覆盖率达到95%以上。着力培植铁路物流、五征物流、三运物流等交通运输、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快速发展,成为财政增长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量。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4年的14.6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59.7亿元,增长308.9%。积极发展现代金融、中介服务、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齐鲁证券公司、中银富登村镇银行、金宝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成立,农村商业银行挂牌运营。全面启动“信用五莲”体系建设,成功争创为全省县域金融创新发展试点县、全省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模范县。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发展载体功能明显增强
县委、县政府注重立足长远谋划县域发展,始终坚持规划先行的理念,着力搭建发展载体。2004年至2005年,围绕建设“城在山中、楼在绿中、人在画中”的美好山城,调整完善了新一轮城市规划,确立了“北扩、南控、东拓、西绿、中改”的工作思路。2006年,突出了园区抓突破,城建抓亮点,交通抓升级,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作重点。2007年至2008年,以加快“东园西城”建设为目标,以提升城市质量和品位为重点,进一步加快了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步伐。2009年,制订了五莲县城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了省、市有关专家的评审确定。2010年以来,围绕建设“山水灵秀、宜居宜业”的近海山城,针对基础设施建设“欠帐多”的实际,牢固树立“今天就是机遇,今天的条件最具备”理念,大力发扬“先干起来”精神,精心谋划县域生产力布局,规划建设县城、市北经济开发区、城北工业区、石材产业园、五莲山旅游度假区、管帅旅游度假区“一城五区”,增创发展载体平台优势,搭建起了错位发展、优势互补、产业集聚、协同发展的载体建设新格局。
县城面貌显著改观。按照“县城提升、东向拓展、组团发展”的思路,精心编制了城市总体规划和各项专业规划,坚持内涵提升与外延扩张并重,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同步,加快县城开发建设步伐。2004年以来,组织实施了“道路畅通、城市绿化、城区亮化、城市管网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旧城改造”六大工程。2010年,开展了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活动,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和改造提升力度,使山城不断变大、变美、变靓。特别是2010年至2013年,先后投入80多亿元,实施了140余项城建重点工程,是全县城建资金投入最多、城乡建设事业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组织实施了城区道路罩面维修、沿河路、解放路、富强路改造、人民路南通北延等市政道路改造工程,建成区内“断头路”、“卡脖路”全面打通;建成启用了第一、二污水处理厂,实施了石亩子水库供水、城区供电、供热、供汽管网改造;完成了有关企业搬迁改造或退城进园,建成了芙蓉广场、仙莲广场等配套服务设施;实施了洪凝河改造、人民公园、幸福公园等多项城建重点绿化工程,规划建设了以500米为服务半径的游园、绿地;县城新汽车站、学庄水库调水工程建成启用,体育场改造工程完成,洪凝河二期治理、人民公园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完工,旧城改造稳步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不断深入,推行网格化、无缝隙管理。城区新增绿地面积154万平方米,园林绿地面积663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54平方米,2013年争创为省级园林城市。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管理秩序的明显好转,山水特色的逐步显现,使一个“山水灵秀、宜居宜业”的近海山城基本形成,被授予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示范县称号。
园区载体功能不断完善。日照市北经济开发区,前身为2006年成立的山东五莲工业园区。县委、县政府把市北经济开发区作为全县创造新优势、实现新跨越的重要增长极,作为五莲后发崛起最大平台和优势,按照现代化工业园区和城市新区定位,着力打造产业特色鲜明的蓝色产业集聚区、开放创新先导区、宜居宜业新城区。完善开发区管理体制,设立与县直部门权限等同的行政服务机构,赋予开发区行政审批、土地一级开发和项目建设决策自主权,对开发区企业实行扎口管理,成立开发区建发公司。2010至2013年,累计投入配套设施建设资金10多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30%以上,跨入全省二类开发区行列,成为全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和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城北工业区,于2012年成立。整合了原县城工业园和高泽工业园,规划面积23.5平方公里,拉起了18平方公里的园区发展框架,着力打造产业集聚、特色鲜明的工业园区,形成了与市北经济开发区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经济增长极。工业区基本完成规划修编和环评,第三污水厂开工建设,形成了“一园八区”格局。总投资30亿元的创华高性能子午轮胎等190余个企业、项目入驻,成为推动五莲跨越发展的重要载体。石材产业园,于2012年成立。着眼石材业提档升级、污染治理,按照“开采集约化、加工园区化、交易组织化”的思路,规划建设投资5亿元,近期规划用地面积7.3平方公里,远期规划面积12.9平方公里,是一个集石材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和商务贸易为一体的现代化石材产业园。园区发展框架全面拉起,一期、二期、三期路网工程竣工通车,供水、供电实现全覆盖。园外石材业户全部拆除,150余家业户报名入园发展,入园企业全部开工建设,实现锯泥、污水、粉尘零排放,努力打造全国领先的绿色石材示范园区。五莲山旅游度假区,规划面积17.9平方公里,是市委、市政府依托北部山岳旅游资源实施的“山海联动”战略、建设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度假区配套设施建设更加完善,省地质公园作用得以发挥,景区档次和综合配套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管帅旅游度假区,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分为温泉核心区、温泉镇、桃花岛生态休闲3个小区。目前,杏石温泉已正式营业,产权式公寓和度假别墅加快建设,开发步伐进一步加快。“两区”的开发建设,构筑起了“登山泡泉、秀美五莲”的旅游新格局。
道路交通进一步通畅。加快重点道路建设,构建畅通便捷的交通格局。相继完成了222省道城区段、潮石路、334省道西段、吕街路等建设工程,开通了铁路客货运输。特别是投资3.2亿元的334省道东段改建工程,是五莲“东进西联”的黄金通道,从根本上打通五莲对接日照、接轨青岛的开放大道。2010年以来,先后完成了莲海大道、潮石路五莲段拓宽、叩王路、洪贺路、林街路等路段改造工程,开通了大青山旅游专线。组织实施了总投资2.24亿元、414公里的“全省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项目,加快农村公路“网络化、村内通”,顺利通过验收。农村公路硬化通村率达到100%,荣获首届山东省群众满意“双通”县,城乡群众出行条件大幅改善。全县基本形成了以国省道为主框架,县乡公路为依托,铁路、高速公路为补充,城乡一体、干支相连的交通网络。
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扎实开展。立足山区生态优势,以“生态文明村镇”创建为抓手,加强新农村建设。深入实施以村庄规划修编、农村居住条件改善、农村环境整治为内容的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六大工程”,认真落实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县项目,统筹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围绕建设“环境优美、居住舒适、生活便利”的生态文明乡村,着力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建立起“户集、村收、乡镇清运、县转运处理”的长效运转机制。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工作扎实推进,社区党组织进一步理顺,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乡村面貌明显改观。2013年,被表彰为全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先进县。
(五)着力改善民生,各项社会事业统筹发展
县委、县政府坚持把群众幸福作为加快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将有限的财力优先保障民生事业发展,逐步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体系,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全面落实党的惠农政策。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发放粮食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良种补贴、库区移民补助等资金。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部免除城乡义务阶段学生杂费,建立高中阶段和职业学校学生资助体系,拉平城乡教师工资,乡镇高中完成撤并,高中学生全部进县城就学。县实验学校建成启用,完成县一中、三中扩建,迁建完成洪凝初中和小学,12处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项目顺利完成,科技学校实训基地开工建设,高考成绩连续位居全市之首,荣获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奖。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县医院、中医院门诊病房楼建成使用,县疾控中心综合楼完成主体工程,妇保院综合楼建设进展顺利。大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积极稳妥实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推行药物零差价销售。县医院顺利通过全省二级甲等医院复审,县中医院争创为全省二级甲等医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争取实施了全国新农保试点工作,全面展开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工作。实施“五险合一、一票征缴”制度,形成养老、医疗、工作、生育和失业“五项保险”全面发展格局,企业职工参保率明显提升,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8.1%,新农合实现全覆盖。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落实城乡低保政策,加大医疗救助,成为全国首批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试点县。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抓好廉租房补贴发放。农村五保供养标准进一步提高,全县12处乡镇(街道)建起了敬老院,社会福利中心一期启用、二期完工,社会公共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荣获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全省双拥模范县。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组织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扎实推进“关爱工程”,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书香五莲”、“山城之夏”系列活动和“德润港城、善行日照、和美五莲”道德实践活动,抓好“四德”工程建设,用好“四德”榜、道德讲堂阵地和“四德”典型,提升群众文明意识,形成社会文明新风尚。组织开展“五莲精神”新内涵大讨论,赋予了“开放包容、创新创业、亲山亲水、先干快干”为主要内容的时代内涵,激发全县上下干事创业的热情,干部群众精神面貌发生深刻深化。先后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第六届精神文明工作先进县。扎实做好科技和人口计生工作。坚持科技兴县战略,推进人口计生基层基础工作,先后被授予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全省科普惠农示范县等称号。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入推进“平安五莲”建设,深化干部接访和“大下访”,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县域“大社区”矫正管理模式,社区服刑人员五年来无一人重新犯罪,社会持续和谐稳定。先后荣获“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县、全省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先进县、全省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先进县、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县,群众安全感和治安满意度连续五年全市第一,在省公安厅组织的群众满意度电话调查中,五莲县位列全省第二名。全县人民的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
(六)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把解放思想作为加快发展的关键和落实第一要务的第一动力,大规模开展了教育培训和解放思想活动,强化争先进位意识和提升工作能力。按照上级要求,先后组织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级联创”、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活动;立足五莲实际,组织开展了“革除障碍、跨越发展”主题教育活动、“学百强、新定位、新跨越”解放思想活动、“攻坚克难谋发展,抢抓机遇促跨越”解放思想活动、“抓作风、强执行、促发展”活动、“公信力、创新力、执行力”建设年活动、“树三观、找差距、促发展”活动;深入开展“用心、会干、干成”大讨论,发扬“先干起来”精神,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今天就是机遇,今天的条件最具备”、“发展为要、生态优先、群众第一”等理念,进一步提升境界,转变作风,凝聚起加快发展的合力。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和“人品好、有本事、能干事、干成事”及“实干、实绩”的用人导向,严格按《条例》选人用人。加大竞争性干部选拔力度,面向社会公开选拔竞聘科级干部。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通过外出调训、上派下挂等方式,增强干部素质。深化拓展党群“双向直通”机制,扎实开展党员干部联系困难家庭工作。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激励各级干部干事创业。健全完善工作综合考核制度,坚持“要什么考什么、什么能考实考什么、考核结果真运用”,形成导向鲜明的用人奖惩机制,调动了各级创业积极性。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施“人才兴县”战略,全面加强党政干部、企业家、专业技术人才、社会管理人才“四支队伍”建设。相继制定出台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三支队伍”建设的意见,探索人才培养、引进、管理、使用等举措。聘请专家开展“每月一讲”、“莲山大讲堂”,选派优秀青年干部到上级部门挂职锻炼,组织骨干企业负责人到著名大学研修,干部精神面貌明显改善,素质能力进一步提升。坚持机关事业单位“逢进必考”,做大人才基数,强化人才后备支撑。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三级联创”为抓手,加强农村干部选拔任用、教育培训、监督管理和激励保障建设,提高农村干部队伍素质。顺利完成3次乡镇党委换届选举和4次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深入推进后进村集中整顿,选派县直部门干部担任村“第一书记”,加快后进村转化。健全党内关怀、帮扶、激励机制,增强党组织的亲和力和凝聚力。深化完善“一增四改”党员发展模式,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加强企业与“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和影响力。2004年、2008年连续两次被省委表彰为全省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县。
加强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组织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勤政廉政、科学发展”主题教育活动、“百名重点科室负责人评议”活动,开通“行风在线”直播节目和“在线访谈”栏目。制定出台从严管理干部、问责办法、工作日中午禁酒等制度规定和具体措施,进一步规范约束领导干部从政行为。进一步清理精减行政审批事项和收费项目,实行一站式审批,为企业提供宽松的投资环境、优良的社会环境。积极探索农村民主管理监督“五位一体”工程、“1+4”农村基层民主管理监督模式,有效规范农村干部行为,更好地保护民主权利。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和纠正“四风”的有关要求,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县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持续好转。
2004年至2013年,是县委、县政府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改革创新、加快发展的10年,是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凝心聚力、创新创业、用心实干的10年,具有承前启后、居弱图强、奋发崛起、继往开来的里程碑式历史意义。
扬帆起航正当时。当前,全县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认真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力传承“五莲精神”新内涵,坚守“发展为要、生态优先、群众第一”理念,继续发扬“先干起来”精神,坚持勇于负责、勇于担当、履职尽职,在新起点上加快推进富民强县,努力建设“经济繁荣、生活富裕、山水秀美、文明开放”的新五莲。
我们坚信,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正在奋力疾驰的五莲,必将奔向更加灿烂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