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九五”计划的完成和“十五”计划的制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b2&A=6&rec=75&run=13

第五节 “九五”计划的完成和“十五”计划的制定

  跨入21世纪,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总结过去,筹划未来,编制和实施好五莲县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十五”计划),对于全县国民经济在新世纪开好头、起好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九五”计划的完成
  “九五”期间(1995—2000),全县各级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紧紧围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确定的任务目标,开拓进取,真抓实干,两个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2000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7亿元,年递增10. 4%,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8.2亿元、17.4亿元和11.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1995年的37.6∶40.7∶21.7,调整到22.2∶47∶30.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207元,比1995年增加2742元;境内财政收入完成2.4亿元,年递增15. 8%。
  固定资产投资增加,重点建设步伐加快。“九五”期间,全县累计完成投资32.6亿元,其中技改投入7.7亿元,完成技术改造和技术开发项目63个,工业企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建设了一批商业、文化、体育、教育、卫生、广播电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项目,生产生活条件和投资环境有了很大改善。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县乡企业基本完成改制任务,在建立新的市场运行机制上实现了重大突破;农村家庭承包、土地延包、个体经济等在改革中进一步完善;所有制形式趋于多样化,民营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壮大;住房、金融、财税、投融资、社会保障等各项改革也都迈出了新步伐。
  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2000年完成出口总额2000万美元,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五年间累计利用外资1102万美元。
  科技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全县共推广新技术、新成果200多项,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48%,跨入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行列;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提前实现了“两基”达标;计划生育、文化、卫生、体育、档案、民政救济、社会福利等取得了新的成绩。
  2000年,全县职工平均收入达到557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92元,均比“八五”末增加1200多元。“九五”计划的顺利完成,为“十五”期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五”计划的制定
  21世纪初期,国际经济格局面临重大调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处于重要转折时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既有良好的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从不利因素看,五莲县地处山区,基础条件差,经济总量小,自我发展能力弱;产业结构层次不高,传统产业比重较大,主导产业不够明显;城市化水平低,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科技力量薄弱,特别是高层次科技型人才、管理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匮乏;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因素仍很突出,经济发展的软硬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从有利方面看,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将有利于进一步扩大进出口贸易和利用外资;原有的一批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已具雏形,经济发展的新优势将在“十五”期间逐步显现;农业、矿产、生态资源丰富,在发展生态旅游、扩大招商引资等方面蕴藏着巨大潜力;五莲有以艰苦创业为核心的“五莲精神”,化解不利因素,既有条件,也有动力。
  县委、县政府在正确研判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于2000年提前一年开始了“十五”计划的编制工作,草案形成后,分别征求了县人大、县政协及各部门、各乡镇的意见,又经县政府常务会议、县委常委扩大会议进行了讨论修改。“十五”计划的制定,与以前的五年计划相比,有很大不同。“十五”计划大幅度地缩小了指令性计划,逐步淡化行政强制和行政协调,使企业和各经济主体获得较大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为形成独立的市场主体创造了条件,给各类市场的发育让出了空间。
  “十五”期间的基本任务和主要目标是:到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8亿元,年递增13%,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到10亿元、35亿元、23亿元,年递增4%、15%和1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000元;三次产结构比例达到14.7∶51.5∶33.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0%;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2.1亿元;进出口总额年递增20%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年递增10%以上;职工平均工资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分别递增9.8%和6%;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递增10%以上,物价涨幅控制在5%以内;城市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0平方米以上;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人口期望寿命达到72.5岁;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十五”期间的发展重点是:进一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障地方财政收入与国民经济保持同步增长;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使农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加大教育投入,实现基本普及高中教育;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巩固“全国生态示范县”成果,主要河流和水库地表水达到环境保护功能区划要求,城区环境质量保持国家以上标准,城乡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这些发展重点的确立,使“十五”计划的实施,具有更切实际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