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八五”计划的完成和“九五”计划的制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b2&A=6&rec=69&run=13

第五节 “八五”计划的完成和“九五”计划的制定

  “八五”计划和“九五”计划的时间跨度是自1991年至2000年共10年的时间,与前几个五年计划相比,这两个五年计划,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跨世纪时期。解放思想,真抓实干,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的较快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是这一时期全县人民十分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

“八五”计划的完成
  1991年至1995年是国家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八个五年计划时期。这期间,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改革,扩大开放,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经过5年的努力奋斗,顺利完成了“八五”计划,使全县经济社会发生了明显变化。
  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1995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3亿元,比1990年增长144.7%,“八五”期间年递增15.2%。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7.5亿元、11.5亿元和4亿元,“八五”期间年递增分别为10.9%、34.9%和19.1%。一、二、三产业的比例由1990年的53∶25∶ 22变化为33∶49∶18。短期内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人均占有国内生产总值4600元,比1990年增长1.6倍。境内财政收入完成1.15亿元,“八五”期间年递增30%;地方财政收入达到0.57亿元。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农村经济全面繁荣。1995年农业总产值达到14.34亿元,“八五”期间递增7.5%。粮、果逐年增长,“八五”期间分别递增1.2%和11%;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得到发展,山区综合开发步伐加快,“八五”期间,全县共改造中低产田10万亩,改造劣质果园15万亩,已建成农产品商品基地300处,农产品商品率达到62.1%,林木覆盖率达到44. 5%,农用机械总动力比1990年增长到1.19倍;农林牧渔结构逐年趋向合理,由1990年73.8∶5.1∶20.9∶0.2变化为59∶6∶33∶2;乡镇村企业蓬勃发展,推进了农村产业化进程。1995年乡镇村企业达到3970处,完成产值39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72%,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业结构不断优化,生产持续快速发展。工业结构基本形成了以食品、黄金、建材、石材、纺织、轻工、机械为支柱的7大行业。1995年工业企业达到4254处,完成工业总产值50亿元,“八五”期间每年递增40.7%。其中:县直工业每年递增l4.4%;乡及乡以上工业五年累计实现利税5.6亿元、利润2.9亿元;工业技术装备和企业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固定资产值达到10.3亿元,比1990年增长4倍;累计开发新产品150种,畅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外向型经济发展步伐加快。1995年实际完成外贸出口商品收购总值4.8亿元,比1990年增长4.6倍;出口创汇五年累计1.7亿美元,出口产品发展到15个大类120个品种,出口加工企业达到39家;中外合资企业发展到44家,独资企业发展到5家。“八五”期间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到1780万美元。对外开放以较快速度向高层次、多领域、全方位方向发展。
  商贸流通渠道拓宽,城乡市场日益繁荣。1995年实际完成消费零售总额6亿元,比1990年增长175. 9%;完成商品总购进11.8亿元;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达到1.97亿元,是“七五”末的3倍。全县城乡市场日益繁荣,购销渠道不断拓宽,商品购销两旺,基本形成了以国合商业为主体、多渠道、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少环节的商贸流通新格局。
  “科教兴莲”取得明显成效,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科技、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面向现代化建设,在改革开放中蓬勃发展。科技队伍进一步壮大,1995年全县科技人员达到1.3万人,科技开发、科技推广得到大面积丰收。“八五”期间全县共推广新技术、新成果600项。教育事业不断加强,全县各类学校在校生达到7万人,基本实现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卫生事业在重点抓好县乡医院的分级管理和升级达标的同时,基本实现了农村初级卫生保健。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档案、保险等各类社会事业也有了新的发展。
  固定资产投资增加,重点建设步伐加快。“八五”期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亿元,完成了水、电、路、邮电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1个;完成技术改造和技术开发项目363个,建成了先进生产线325条;所有县属工业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造,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同时一大批第三产业项目建成投入使用,罗山商场、金沙商场相继竣工,硬化了郝李路、环城路,搬迁了汽车站,纺织大厦、电力大楼、程控邮电大楼投入使用。为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深刻变化。为全县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也为“九五”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

“九五”计划的制定
  1996年3月28日,五莲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五莲县人民政府制定的《五莲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确定了五莲县“九五”期间的奋斗目标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以及到2010年的远景目标。
  根据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五莲实际,“九五”期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总任务是: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全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与国际经济接轨,全面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水平。
  为实现上述总任务,“九五”期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针,“跳出五莲看五莲”,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工作大局;依靠科技进步,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在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前提下,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基于五莲现实条件和今后十五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任务,分为前五年和后十年两个阶段。 前五年即“九五”期间五莲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一是实现翻四番的目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3亿元,年递增18%,实现第四个翻番。一、二、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0亿元、30亿元、13亿元,年递增分别为6%、21%、26.6%,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5%。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60亿元,递增20%,其中:农业年递增9%,工业年递增22.5%;境内财政收入达到2.9亿元,年递增2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43亿元,年递增21%;为加快经济发展,考虑到资金供给能力,全社会固定资产五年累计投资50亿元。二是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进出口总额达到0.7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0.5亿美元。五年累计利用外资达到0.8亿美元。三是全面实施“科教兴莲”战略。到2000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工业技术水平达到世界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水平。全县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高中招生比率达到85%。四是人民生活全面达到小康水平。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达到6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00元,年递增12%(扣除8%的物价因素);城乡居民的衣、食、居、行、用等方面都有较大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5平方米,农民人均住房面积在20平方米左右,人民生活质量指标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4岁。五是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总人口不突破56万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推进法制建设,倡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推动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在实现“九五”目标的基础上,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14亿元,年递增15%,在2000年的基础上再翻两番,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八五”和“九五”时期,县委、县政府坚持从五莲实际出发,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大局,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进一步发展、丰富“五莲精神”内涵,从而确保了“八五”计划的顺利完成和“九五”计划的组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