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实施再建“山上五莲”工程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b2&A=6&rec=60&run=13

第二节 实施再建“山上五莲”工程

  面对全县86%的面积是山地和丘陵的县情,决定了五莲的优势在山,潜力在山,开发山区,大有可为。五莲县历届县委、县政府都十分重视山区开发,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县的山区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从发展历程看,五十年代植树栽果,六十年代兴修水利,七十年代治岭改土,八十年代开展多种经营。尽管每个时期的工作重点不同,但都紧紧围绕“山”字作文章。
  如何继续做好“山”字文章,在保持山区开发建设连续性的基础上,使山区开发由单一的资源开发向综合开发转变,由分散开发向规模开发转变,由低层次开发向高科技开发转变,由封闭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转变,这是一篇很值得研究的大文章。在1994年初召开的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新一届县委集思广益,提出了实施再建“山上五莲”工程的发展思路。
  为加快实施再建“山上五莲”工程, 1994年7月22日,县委书记李永健召集农委、经委、商贸委、经贸委、计委、科委、林业局、水利局、乡镇企业局、农业中心、畜牧中心、水产中心,以及县委办、政府办、宣传部等15个部门主要负责人,就再建“山上五莲”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专题座谈讨论。这次专题座谈会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实施再建工程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从有利条件看,(1)有丰富的资源优势。花岗石、红柱石、黄金、硫铁、膨润土等22种矿产储量大、品质好、开发价值高,尤其是花岗石储量达200亿立方米,开发潜力巨大;林地、果园面积94.5万亩,畜禽及花生、蔬菜、桑茧、蜂蜜、药材等生产具有一定规模,有条件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2)有坚实的基础优势。公路交通、邮电通讯、水利、电力等生产条件、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善,为今后经济大发展积储了后劲。(3)有优越的区位优势。五莲县距日照港仅50公里,依托港口城市,加强“山”与“海”的联合,为发展高效创汇型农业提供了便利条件。(4)有坚强的政治优势。多年来,各级党委始终不渝地抓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造就了一支作风过硬、战斗力强的基层干部队伍;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挖山不止,拼命实干”的“五莲精神”。这些优势,是实施再建工程的坚实基础。从制约因素看,一是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还不适应改革开放和加快发展的新形势;二是生产条件差,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比较脆弱;三是产业结构不合理,还没有形成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格局;四是人才、资金短缺。这都是影响和制约实施再建工程的突出因素。
  这次座谈会形成了《再建“山上五莲”工程座谈会纪要》。1994年7月29日,县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讨论通过了这个《纪要》,并印发到全县各级党组织,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再建工程的重要意义,明确再建工程的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把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实施再建工程上来,结合本乡镇、本部门实际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
  再建“山上五莲”工程的指导思想是:
  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农业产业化、商品化、外向化和现代化的要求,以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坚持“山上建基地,山下办工厂,县外抓流通,县内搞市场”,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促进山区资源、产品优势向商品经济优势转化,推动农村经济实现第二次飞跃,把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再建“山上五莲”工程的任务目标是:
  山上建基地。就是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要求,抓好山区资源的规模开发,提高资源开发的规模效益。围绕主导产业,重点突破,全面开发。立足全县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矿产开采加工业等四大优势产业,在全县建成一批生产规模大、产品名特优、市场竞争力强、综合效益高的各类商品生产基地,以基地建设促资源开发。主要包括以粮油、瓜菜、烟棉茶为重点的粮食和经济作物生产基地;以苹果、板栗、用材林、丰产林、桑茧为重点的林果生产基地;以鸡、兔、猪、牛、羊为重点的畜禽生产基地;以花岗石、石灰石、膨润土为重点的矿产开采基地。根据资源状况、基础条件和发展潜力,重点在花生、苹果、板栗、桑茧、大家畜、花岗石等基地建设上求得突破,大力发展专业户、专业村,走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多村成基地的路子。在全县逐步形成与资源特点相适应的区域化经济格局。通过建基地,促开发,推进农村经济发展。
  山下办工厂。就是树立大农业的思想,加快发展乡镇企业,特别是抓好带动农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建设,走以农兴工、以工促农、贸工农一体化的发展路子。乡镇企业是振兴农村经济的关键所在,也是再建“山上五莲”的主体工程。就当时全县乡镇企业发展的基础看,在矿产开采加工、五金机械、建筑建材、地毯工艺品加工、商贸流通等方面已形成了一定的行业优势和产品优势。按照县政府出台的《贸工农一体化发展规划》要求,重点抓好肉鸡肉兔、丝绸、石材、工艺品、猪牛羊、果品、粮油、林业、瓜菜等九大项目建设。本着巩固、改造、提高老企业,大力发展新企业的原则,对原有的加工企业,通过加大投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膨胀企业规模,组建企业集团,围绕市场搞好产品的精深系列开发,发挥“龙头”带动辐射作用,走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路子,促进农产品的加工增值。对有一定生产规模,有发展潜力但无“龙头”的产业,集中人才、资金、技术兴建龙头企业。
  县外抓流通。就是按照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抓住流通组织、流通队伍、流通网络三大建设不放,在搞活经营上作文章,促进资源优势、产品优势向商品经济优势转化。在流通组织建设上,充分发挥商、粮、供、外贸、物资、经协等流通部门的作用,全面加强乡村两级各类流通服务组织建设,调动“龙头”企业、农民运销专业户搞活经营的积极性,保证各种农副产品和工矿产品产出来、销出去。在流通队伍建设上,坚持国营、集体、个体一齐上,引导、鼓励、支持农民进入流通,真正做到精兵强将搞流通、千军万马搞运销,每个主导产业都有县乡村三级配套、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销售队伍。在流通网络建设上,在巩固已有销售网点的同时,积极开辟新的销售渠道和领域,把“龙头”企业推向市场,与各大城市、大企业挂钩,建立起更多的销售网点和出口贸易关系,形成纵横交错、相互贯通的销售网络。在经营方式上,积极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充分发挥已有驻外办事机构的作用,捕捉市场信息,组织产品销售,并与国内大公司、大集团开展联购联销业务和名优特产品的总代理、总经销业务,扩大市场覆盖面。
  县内搞市场。就是按照“大市场、大商贸、大流通”的要求,围绕发挥资源优势和产品优势,建立和培育各类市场,增强市场辐射带动功能。以建立市场网络为重点,培育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已有的县城粮油、果品专业批发市场和城镇集贸市场,使之充分发挥作用。同时积极开辟新的专业市场、批发市场、生产要素市场、期货市场及传统集贸市场。建立起以果品、粮油、林产品、畜产品等专业批发市场为骨干,以乡镇集贸市场和专业批发市场为支点的市场体系。加快市场设施建设,重点抓好五莲商城、食品商城、罗山路商场东段、金沙路商场二期工程、电厂路商场的建设,以及粮油、果品、蔬菜、建材、小五金、畜产品等专业批发市场的筹建。集中力量新建和改造15处农贸市场,确保建一处市场,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群众。
  为了组织实施好再建“山上五莲”工程,县委、县政府要求全县干部群众,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群策群力,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以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目的,把再建“山上五莲”工程抓到实处。
  一是立足解放思想,驱动发展。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在首要位置。开展了“跳出五莲看五莲”的解放思想活动,把解放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真抓实干上,广泛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劳动竞赛和横向对比活动,形成比、学、赶、帮、超的热潮和大干快上的浓厚气氛。县里成立了以书记、县长任组长,分管书记、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农委、计委、科委、乡镇企业局、财政局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再建“山上五莲”工程领导小组,各乡镇也成立了专门班子,搞好再建工程的组织协调工作。各行业各部门从各自的实际出发,继续倡导和发扬“五莲精神”,围绕实施再建工程找准坐标,进入角色,形成发展经济的强大合力。
  二是围绕资源优势,重点开发。五莲县自然资源丰厚,有宜林山滩105万亩,适宜发展林果业和畜牧业,有多种矿产资源,其中花岗石储量200亿立方,开发潜力巨大。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经济优势,按照“围绕优势产品,培植主导产业”的指导思想,突出抓林果、畜牧、石材等三大开发重点。林果业,坚持改造、管理、提高并举,狠抓苹果劣改优、低价林改造、优质密植园建设和早期丰产林开发。坚持经济、生态、社会三个效益并重,以经济效益为主的原则,改造松槐等低价残次林新建速生丰产林。畜牧业,立足山草资源丰富的优势,坚持“稳定吃粮的、大上吃草的、发展创汇的”,走“大户、小区、龙头”的路子,积极发展规模养殖。石材业,坚持国营、集体、个体、联合体一起上,开采加工一齐上,提高板材加工能力,扩大市场份额。
  三是着眼综合治理,规模开发。在培育基地上,按照资源布局特点和产业化发展要求,围绕林果、粮油、瓜菜、桑茧、畜牧等重点产品,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路子,建成了一批生产规模大、产品名特优、市场竞争力强、综合效益高的各类商品基地,初步形成了与资源特点相适应的区域化经济格局。在成片治理上,坚持以流域为单元,山水林田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一治一座山,一治一道岭,一治一条河,一治一个小流域。
  1994年10月,全省林业经济工作会议在五莲召开,县委书记李永健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会议对再建“山上五莲”工程给予充分肯定。
  再建“山上五莲”工程,实施仅一年多时间,就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1995年底,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23亿元,比1994年增长21.5%;第一产业总产值达14.34亿元,比1994年增长11.1%;第二产业增加值9.6亿元,比1994年增长27%;第三产业增加值4.9亿元,比1994年增长45%。县委、县政府保持工作连续性,坚持一届接着一届干,逐步把山区农业推向了更高的层次、更广阔的领域,进一步提高了山区综合开发水平,加快推进了山区经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