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着力强化民政、科技、文体、广电、残联事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b2&A=6&rec=156&run=13

第四节 着力强化民政、科技、文体、广电、残联事业

  进入21世纪,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县经济得到了持续快速发展。县委、县政府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坚持把民生幸福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县民政、科技、文体、广电、残联等社会事业保持了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
  民政工作。党的十六大以来,全县民政事业坚持以建设人民满意民政为主题,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主线,各项工作实现了健康持续发展,先后获得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全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县、全省双拥模范县等荣誉称号。
  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2003年,全县实施的“村务十公开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制度”以及加强农村制度建设、抓好村委会干部培训等做法,为全国及省、市加强村务民主管理提供了典型经验。2005年,县委、县政府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村务公开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村务公开内容、公开形式和时间、公开程序、考核和责任追究等,将村务公开纳入了法制管理、长效管理的轨道。2008年以来,全县探索推行“1+4”农村民主管理监督模式,全县632个行政村依法推选成立了村民主管理监督委员会,成立了村级民主管理监督工作巡视组。同年,松柏乡被表彰为“第二批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乡镇”。
  加大社会救助力度。2003年10月,县政府制定出台《关于完善农村特困群众救助制度的意见》,建立了农村特困群众常年救助制度。随着全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县民政部门以特殊关爱的感情,把加快改善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摆上突出位置,把准入口,把户情摸清,把底子摸透,把标准卡硬,把程序卡严,实行县乡村联动核查,逐级张榜公示,使真正的弱势群体得到救助,最大限度的减少了优亲厚友、瞒骗冒领现象的发生。这一做法在2009年10月召开的全省社会救助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低保工作,坚持管理常态化、资金管理社会化、审批程序化、档案管理规范化、监督检查公开化的“五化”管理,保持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和分类施保,不断调整提高农村居民低保和城镇居民低保标准,至2009年,农村低保标准为每人每年1200元,城市低保标准为每人每月276元。五保供养工作,敬老院硬件设施建设不断加强,至2009年,全县12处乡镇敬老院全部安装了锅炉取暖及太阳能洗浴设施,不断提高供养标准,集中供养标准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达到2300元和1500元,确保五保对象基本生活不出问题。
  深化拥军优属和安置工作。自2003年以来,将农村义务兵优待金列入财政预算,农村现役义务兵家属优待金标准为每户每年优待金额不低于1500元,优待时限为二年。对残疾军人,自2005年开始,等级划分由原来的“四等六级”调整为“一至十级”,提高了抚恤补助的标准。退役士兵安置工作,采取文化考试和档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公开安置。对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的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助。2009年,全县退役士兵一次性安置率100%,自谋职业率达到80%。
  强化社会福利事业。从2003年始,全县组织开展了“慈心一日捐”活动,活动集中在每年的5月份,其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的募集慈善资金,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就学等方面的困难。捐赠对象主要为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和有其他经济收入的单位和个人,捐赠标准原则上不低于一天的经济收入。这一活动得到了各级党政领导的支持和干部职工的拥护,已逐步规范化、制度化,为广大群众搭建了一个关爱他人、奉献爱心的平台。福利彩票事业,自2001年5月1日,全县正式销售电脑福利彩票。2004年,举行了“福彩心连心,助困送温暖”捐助仪式,为全县部分农村困难户、城市特困职工和困难学生发放了救助金。
  规范婚丧事务管理。2003年10月1日,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颁布实施。同年,五莲县婚姻登记处在县民政局东侧新建占地185平方米的婚姻登记服务大厅,可同时接纳几十对当事人办理婚姻登记。殡葬事业,2004年对殡仪馆进行了大规模的更新改建,改造了殡仪厅、火化车间等。自2005年,对运尸车辆实行定车辆、定路线、定收费标准;统一标志、统一模式、统一收费的“三定三统一”制度,引进全自动台车式高档火化炉,全县殡葬事业实现了科学、文明、规范发展,提升了服务质量和档次。
  加强民间组织管理。2003年,成立民间组织管理科,开展民间组织管理工作,在全县建立起了贯通县、乡、村三级的全县民间组织执法监督网络。2004年3月至7月,开展了农村经济协会复查登记工作。2005年,五莲县民政局获评“全省民间组织管理先进单位”,五莲县东方现代幼儿园获评“全国民办非企业单位诚信与自律建设先进单位”。至2009年底,全县列入年检范围的社会团体共87家、民办非企业单位14家。此外,老龄和地名区划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进展,全县民政事业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科学技术。党的十六大以来,县委、县政府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科技事业得到较快发展。一是优化科技创新环境。2006年至2008年,先后制定出台《五莲县知识产权实施方案》《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将科技工作纳入全县目标量化考核;修订出台了新的《五莲县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并设立专利申请补助金,列入县财政预算。通过出台一系列科技创新的政策性文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发明创造、专利申请,营造了科技创新浓厚氛围。二是加大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力度。随着全县企业的不断壮大和发展,企业的科研机构逐步建立健全,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建立了各自的技术开发部和技术中心。2003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提升工业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来抓,高新技术产值、比重实现“双增长”,全县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呈现逐年递增态势。2009年,全县有19家企业纳入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统计范围,实现产值35.7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的13.18%。三是提升知识产权管理水平。2003年开展了“申报1项专利活动”,围绕全县六大支柱产业,加大专利大户的培植力度,专利申报数量快速增长。2009年,全县申请国家专利88项,专利授权量118件,市级专利产业化项目2项。四是搭建科技合作平台。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种产学研会议,加强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2009年,五征集团在与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共建山大——五征机械研究院的基础上,申报的山东五征院士工作站被省科技厅正式批复,成为日照市第一家、全省首批重点建设的院士工作站。
  文体事业。2003年以来,全县文化事业的发展主要以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强文化遗产普查保护、繁荣稳定文化市场为重点,进一步满足全县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特别是一系列大型文体活动的开展,展现了十六大以来五莲的新变化,彰显了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新五莲。2005年,五莲县“山城之夏”文艺展演活动被评为“山东省社会文化活动知名品牌”,之后以此为龙头,全县广场文化、乡村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老年文化、少儿文化等社会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2007年,经国家文化部批准,县文化馆创建为国家二级文化馆;县博物馆馆藏文物特色档次居全省县级馆前六位。至2009年,全县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县博物馆馆藏国家一级文物25件、二级文物61件、其它文物4000余件。同时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始终保持“扫黄打非”高压态势,初步建立起了以行政执法、社会监督、行业自律、技术监控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市场监管体系,促进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进步。体育事业主要以丰富群众体育活动、发展竞技体育、配套健全基础设施为重点,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2003至2009年,先后组织开展了职工篮球、乒乓球、拔河、登山、自行车等丰富多彩的赛事活动。依托五莲县第三中学,成立体育虚拟班,由市、县体校教练定期到校指导培训,为选拔、培养、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探索出了新路子,该做法属全市首创。结合新农村建设,充分利用省级体育彩票公益金,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同时增加城区群众体育场所,为群众健身搭建了平台,提供了方便。
  广电事业。2003年至2009年,是五莲县广播电视事业快速发展的时期之一。截至2009年底,有线电视进村率和入户率分别达到100%和60%,进一步提高了文化广播电视服务水平。一是加强广播电视宣传。分别于2005年、2008年开播了五莲电视台影视频道和远教频道,并不断创新改版,倾力打造轻松欢快而又有文化底蕴的收视平台。2009年6月,县电视台与山东电视台合作的《五征与山拖重组》稿件在《中央新闻联播》国家领导时政活动后头条播出,这是继1996年后五莲县在《中央新闻联播》发表的又一稿件,有效扩大了五莲的影响。二是实施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2003年10月,对12处乡镇广播站实现了垂直管理,有线电视“村村通”工作全面加快。到2009年底,全县632个行政村和50户以上的自然村均实现了光缆到村,基本满足了全县群众的广播电视收视需求。三是开展群众性广播电视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媒体的人才和技术优势,春节电视文艺晚会、全县青年歌手大赛等一系列广播电视文化活动,不仅活化了荧屏,丰富了全县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也增强了广播电视媒体的影响力。
  残联工作。五莲县残疾人联合会成立于1990年,1999年独立建制,2004年成立乡镇残疾人联合会,并设残联理事长,主要开展残疾人康复、就业和救助等服务,管理和发展残疾人事业。一是残疾人康复工作。1992年组织对全县残疾人进行了调查摸底,根据调查结果开展了白内障复明、儿麻矫治、聋儿语训等康复工作。2003年5月,在全县首次开展了精神病患者专项普查防治工作,防治率达89%。2009年,扎实开展了“五有惠残共享工程”,即“住有所居”,为全县10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户进行改造,每户发放补助金1万元;“乐有所享”,为10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赠送100台彩电,销售助残爱心书签6万张;“病有所医”,为符合手术条件的全部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救助210名精神病患者,为12名脑瘫、智残、孤独症儿童进行康复训练;“困有所帮”,为300名贫困肢体残疾人捐赠了轮椅;“学有所助”,为特校30名贫困残疾学生拨付学习、生活救助款项18750元,对年内考入大、中专院校的6名残疾学生发放救助金28000元。二是残疾人就业工作。主要采取集中就业和分散就业相结合、鼓励自谋职业的方针,县政府先后下发《五莲县分散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的规定》《五莲县残疾人优惠待遇暂行规定》等文件,使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在劳动就业方面得到保障。至2005年12月,全县共有福利企业17处,集中安置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276名;残疾人自谋职业2800人,主要从事电器维修、服装制作、医疗按摩、家禽养殖等工作。2009年,县政府加大投资力度,五莲县许孟镇三合残疾人养禽专业合作社成功争创为省级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周边残疾人养殖户150余户。新建户部乡残疾人从业扶贫基地,精心打造成残疾人养殖示范基地,带动全乡200多户残疾人发展养殖业。三是残疾人救助工作。主要采取临时救助和定期救助两种方式,临时救助主要包括贫困残疾人医疗康复、生活困难救济、房屋改造等项目;定期救助主要是为特困残疾人办理最低生活保障。2005年,争取上级专项资金,为全县30户残疾人无房户或危房户进行了房屋建造或修缮。2009年,对全县重度残疾人进行了调查摸底,并把其中636名低保户作为补助对象上报。同时,依托石场乡敬老院,成立残疾人托养中心,吸收22名无劳动能力、无子女赡养的农村重度残疾人入托,进行了残疾人托养试点,该做法得到了省、市残联的充分肯定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