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强化税收征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b2&A=6&rec=144&run=13

第二节 强化税收征管

  2002年至2009年,全县税务工作坚持把依法治税作为税收工作的生命线,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及时调整完善税收政策,保持税收收入持续平稳增长,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财力保障。

国家税收的征管
  2002年以来,全县国税系统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不断深化规范管理,加强基础建设,在组织收入、税收征管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先后被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全省税务系统先进集体、全省文明建设先进局、省级文明机关、全省国税系统基层先进领导班子等荣誉称号。
  在税收收入上,坚持依法征收、应收尽收的原则,加强税种管控,收入总量持续稳定增长。至1993年底,全县税务部门征收的工商税种类为5大类32个税种。1994年,税务实行分税制,设立中央税、中央地方共享税和地方税。国税部门主要负责中央税和部分中央地方共享税的征收,主要包括消费税、车辆购置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种类。2002年以来,面对税收任务增幅逐年增长及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加强收入调度工作,定期对收入情况进行分析,及时分解落实季度、月度税收计划。加强组织收入考核,提高收入质量,制订专项考核办法,加大对收入预测准确率、税款当期入库率、欠税增减率和计划完成率以及行业税负率的考核。加强对行业税负率、重点企业税负率、中小企业税负率分析,对税负偏低的行业、企业进行重点监控和检查,促进收入质量的提高。认真落实税收政策,加强出口退税企业的管理调度,与出口企业建立起出口单证联系制度,及时督促企业加强单证回收,强化对出口单证的管理。完善税收执法日常监督,严厉打击涉税违法行为,深入推进依法治税,收入总量和质量稳步提升。
  1994年,国税收入完成7067.7万元;1997年,入库税收首次完成过亿元,达到1.01亿元,之后,连年税收过亿元。2002年入库税收1.44亿元;2006年入库税收2.37亿元;2008年入库税收2.92亿元;2009年加大组织收入工作力度,深入挖掘税收增长潜力,组织税收收入3.15亿元,比2002年增长了118.7%,其中办理出口退税、福利企业退税等各类减免退税6237万元,落实企业购进固定资产抵扣进项税额2727万元。国税收入按一定比例转入地方财政,有力促进了全县财政收支平衡。
  在税源管理上,深入推进税源分类管理,强化税源监控,税源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集中整合管理资源,探索实行对重点税源企业实行集中管理,中小税源企业实行因素控制和最低税负控制,分别确定监控点和管理,逐步实现了税源管理模式由分户管理向链条式管理转变,促进了整体税源管理质量的提高。加强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管理,制定实施《企业所得税纳税人账务核算指导规范》,明确税收管理员指导企业规范财务会计核算的具体部位。开发应用“增值税发票疑点发票分析系统”和“专用发票两率”查询统计工具,实现对发票接收和抵扣情况的及时分析监控,有效防范了纳税人虚开发票抵扣税款问题。制订实施《运费发票抵扣管理办法》,开发运行“运费发票监控管理系统”,加强发票信息的综合比对分析,在全市国税系统推广。加强个体税收管理,2001年成功推行“中国税务征管信息系统”,对全县个体工商户涉税信息进行全面采集,规范了定税方法,公平了税负,个体税源管理质量不断提高。加大对石材业户管理力度,实行控电费、控发票、控设备和设备定额的“三控一定”管理办法,有效解决“两块表”带来的偷逃税问题。
  在纳税服务上,进一步完善服务举措,纳税服务质量不断提升。2004年,建立办税服务大厅,统一办理城区所有业户的税务登记、发票出售、申报征收业务及全县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电子报税等业务。不断规范完善办税服务厅建设,统一办税厅服务标识、服务区域和窗口设置,优化窗口职能,推行全部涉税事项“一窗通办”,提高办税效率;配置完善服务监督卡、及时评价器、投诉电话等载体,服务质量和水平明显提升。完善税法宣传机制,坚持税收宣传月集中宣传与日常宣传相结合,抓好办税厅、QQ群和行风在线三个平台,引导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建立“纳税辅导日”制度,完善咨询热线和咨询服务台建设,提供即时涉税辅导,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意识明显提高。深化“两个减负”,优化办税服务。抓好优化办税流程和强化信息技术支持两个切入点,加快“网上申报”和发票“网上认证”推行步伐,开发运行“发票领购免填单”,提高了办税效率。国税征管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向着更高的目标推进提升。

地方税收的征管
  2002年以来,全县地税系统立足服务全县大局,以组织收入为中心,以工作创新为动力,促进了税收收入快速增长,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先后被授予全国税务系统文明单位、全省地税系统先进集体、省级文明单位、省级优秀纳税服务中心、全省地税系统创新工作先进单位、基层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五莲县地方税制体系是经过1994年工商税制改革形成的。同年7月,成立五莲县地方税务局,主要征收15个税种。2002年后,主要征收营业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等11个税种,还负责代收教育费附加、发展旅游事业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费用。自实行分税制后,特别是2002年以来,不断稳固拓展税基,加强对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土地使用税等主体税种的控管力度,强化重点税源企业的征收管理和企业所得税的汇算清缴,进一步提升税收管理质效,实现了税收收入持续稳定增长。1995年,地税担负着全县1531户纳税人的税收征管工作。截至2009年,地税担负着全县6457户纳税人的税收征管工作,其中各类企业969户、个体工商户5488户。1995年实现入库税收收入2880.2万元;2002年实现入库税收收入7409万元。2004年实现首次入库税收收入过亿元,达到1.11亿元。2009年实现入库税收收入2.75亿元,比2002年增长271.17%,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全县地税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关键在于地税部门坚持依法征税,深入推行税收征管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有效挖掘税收增收潜力,从机制上、措施上保证了税收增长。
  一是夯实征管基础。2004年,推行税收征管责任制,实行“抓大、控中、定小”管理,进一步提高了征管质量。2005年,开发应用“征管质量监控考核系统”,将征管责任区考核、抓大控中定小、税源监控重点工作纳入信息管理考核,进一步提高了征管质效。2006年,通过征管系统和“一户式”管理系统,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实现了人机结合和分区分户管理。二是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2008年,制定实施《五莲县地税局税源管理工作规程》,形成了以部门横向联动、各业务环节、基层分局纵向联动的税源管理新机制。2009年,探索推行“五岗联动、五员互动、信息化支撑”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进一步提高了税收控管水平,相关做法在全省、市地税系统转发推广。三是加强分税种和分行业税收管理。2002年,运用“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管理系统”,加大重点行业和高收入群体个人所得税控管力度,提高个人所得税征管质量。2004年,联合公安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探索实施“以药代征”管理模式,加强资源税源头控管。2006年,针对矿山开采模式的转变,创新实施了“按导爆索用量代征税款”模式,防范了漏征漏管的发生,被省地税局转发推广。2009年,开展行政事业单位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明细申报管理工作,拓宽个人所得税申报面,相关经验被省地税局转发推广;建立“评、定、查”三位一体的12万元个税管理机制,提高了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质量。探索开展纳税评估,在全县范围内建立起“动态监控税源、科学评估税源、等级管理税源”的纳税评估体系,有效解决了纳税人未申报、零申报、低税负申报等异常申报问题,降低了执法风险。同时,为加强房地产业税收管理,探索推行房地产业税收一体化管理模式,强化建房、售房、租房和装修房“四房”管理。为加强个体工商户管理,2009年联合国税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信息共享制度,全面推行国地税个体联合征管,强化未达起征点个体工商户资格认定。四是强化执法监督,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通过不断加大税收执法专项检查、专项审计检查、日常检查和明察暗访力度,发现问题,立即整改,有力地促进了税收执法的规范有序和公平公正。通过这些措施,对于促进组织税收收入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全县地税系统坚持把优化纳税服务、构建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贯穿于税收管理的全过程。2002年,建立“税收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一窗式”服务,实现一岗一责模式向一岗多责模式转变,全方位满足纳税人需求。2006年,为进一步规范岗位设置和服务设施配置及业务流程和资料传递,探索实施“统一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窗口出件”的一站式服务格局,切实方便纳税人。2009年以来,先后有税源管理联动机制、社会综合治税管理体系、石材业管理“一控双定”管理模式等纳入政府决策,被省、市地税系统推广。创新实施“亲情化”服务,先后推出“亲情服务手拉手,和谐征纳促共盈”“税企同舟谋发展,直通服务促共盈”等服务活动,构建起了文明、和谐的征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