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大力发展服务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b2&A=6&rec=120&run=13

第三节 大力发展服务业

  改革开放以来,五莲县逐步建立和发展起多种经济形式、多种经营渠道、多种经营方式的商贸流通格局。1990年底,全县商业服务业网点达到6017个,其中,国营、集体网点2143个,个体网点3874个,商业服务业从业人员13368人,社会商品零售额达到5.1亿元。
  党的十四大以来,五莲县商贸流通业各主管部门及所属企业,相继对管理体制、经营体制进行改革。商贸企业分别实行了抽本租赁、股份制、兼并托管、破产等多种形式的改革改制,提高了市场竞争力。2000年后,五莲县服务业进入了较快发展时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无业人员就业,促进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增加和生活改善。但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还存在发展服务业意识不强,城乡发展基础较差,部分行业发展较晚和资金不足的问题,加之社会需求不大和高水平服务人才匮乏等影响,制约了全县服务业快速发展。
  2003年以来,五莲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将服务业发展列为全县重点工作之一,坚持把突破三产作为改善经济结构、培植经济新生点的突破口,以扩大规模、提升档次为目标,以项目建设为切入点,推动全县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服务业逐渐成为全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按照“以工业带动服务业繁荣、以服务业促进工业发展、二产三产互动共进”的思路,坚持抓二产带三产,把繁荣三产与推进工业强县结合起来,与加快城市化进程结合起来。成立了全县服务业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研究推进服务业发展。2005年下发《五莲县服务业发展规划》《关于扶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在县财贸办加挂“县服务业办公室”牌子。2007年下发《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09年下发《五莲县服务业工作考核暂行办法》,成立县服务业党委,为县委直属党委,全力突破制约三产发展的思想、体制、机制等障碍。县服务业办公室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积极指导、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开展工作。同时,加大服务业发展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了“活力在商贸、繁荣在三产”的新观念,营造了全社会重视、支持、参与服务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围绕“开放兴县”战略的实施,县委、县政府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体制创新为动力,突出“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发展新兴服务业,大力发展旅游业”三大重点,走出了一条符合全县服务业发展的路子。
  在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方面,一是大力发展以超市经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为重点的现代流通业。先后成功引进建成了五莲百货大楼有限公司、万福园购物广场、五莲国际大厦及日客隆商业时尚街等大型超市,扩大了街头石材、许孟瓜菜、洪凝果品、高泽粮油等原有市场规模,完成了莫家庄子集市搬迁工作,初步改变了全县商贸流通业“散、小、差、乱”的形象。二是大力发展餐饮业、酒店业和娱乐业,不断提高服务档次和水平,形成高、中、低档兼有的行业格局。支持现有初具规模的餐饮娱乐企业通过采用现代组织形式和服务形式,扩大经营范围和规模。山海饮食服务公司、良友大酒店、五莲宾馆、飞天宾馆的建成,进一步提升了全县对外开放形象。三是加快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扩大完善了县、乡、村三级市场体系,以超市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为重点的流通业得到快速发展。截止2009年,全县农家店达到711家,200平方米以上的超市达到26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达到14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县乡村三级流通服务网络,村级网点覆盖率达到92%以上,率先在全省实现了乡镇都有超市的目标。积极落实“家电下乡”“以旧换新”惠农政策,实现了农民得实惠、企业得市场、政府得民心的共赢局面。四是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突破三产发展的切入点,引进外资与启动内资并举,先后组织实施了五莲宾馆翻建、铁路物流中心建设、温州小商品批发市场建设、西罗山商场改造等一批重点项目,提升了三产发展的层次,增强了发展后劲。2009年,开工建设项目67个,到位资金9.42亿元,促进了服务业提档升级。
  在发展新兴服务业方面,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推动”的原则,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2008年,全县共投入资金10.7亿元,建设现代物流项目18个,其中投资过千万元的物流项目15个。先后有铁路物流、光辉物流、五征物流、三运物流等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物流项目开工建设,形成了多个小型的物流产业集聚区。引导开发商调整投资结构,加大商品住房、营业性商用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的开发建设,扩大人流、物流、信息流。按照“信息化五莲”总体构架的要求,积极推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和社会服务信息化,2005年10月,开通了全县电子政务专网,有效地带动了全县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同时,加快中介服务业、社区服务业、金融保险业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2008年,全县新注册中介、社区服务、法律咨询等服务业企业12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社会服务化体系。
  在发展旅游业方面,充分发挥五莲山、九仙山、大青山、李崮寨等旅游资源优势,加大开发力度,完善旅游设施,开发特色产品,丰富旅游内涵,拓宽旅游发展空间。在全县逐步形成了生态游、文化游、民俗游等大旅游格局,带动全县第三产业的发展。2009年,全县实现旅游直接收入3700万元,带动相关产业实现收入1.8亿元。
  在优化服务业环境方面,加快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保持市场持续繁荣的长效机制,采取转、租、并、靠等方式,盘活商贸流通系统存量资产,激活流通市场。2003年底,商业流通企业达到84处,有68处进行了企业改制。2005年,扎实推进国有粮食流通企业改革,对全县基层粮管所进行了改革,人员进行分流,资产进行了重组;清理服务业收费项目,深入实施《行政许可法》,取消了多项涉及服务业的收费项目,降低了收费标准;完善服务业发展政策,制定出台了《服务业发展规划》等文件,在市场准入、审批环节、税费优惠以及资金扶持等各个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突破性措施,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2003年以来,全县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服务业体系,服务业规模继续扩大,服务业结构和质量进一步改善,服务领域不断深化。截至2009年,全县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9.68亿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57亿元,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