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做大做强工业经济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b2&A=6&rec=113&run=13

第一节 做大做强工业经济

  2002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工业作为县域经济的主导,制定出台《关于工业“二次创业”的意见》,在新的起点上,深入实施“工业强县”的战略,大力开展工业“二次创业”活动,坚持以主导产业为支撑,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以新兴产业为新增长点,以企业技术改造为保证,以建设加工制造业强县为目标,以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培植先进制造业作为主攻方向,推动了全县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提升主导产业。坚持突出特色,延伸链条,构建具有五莲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县域经济主导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车辆制造、石材建材、纺织工艺品、生物制品、手工工具、塑胶制品六大主导产业,推进产业聚集,带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2008年末,六大产业中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30家,实现销售、利润、利税分别占规模以上企业的91%、83%和81%。2009年出台全县工业调整振兴规划,制定“汽车、装备制造、纺织、生物制品、塑胶、矿山采掘加工、农产品加工、化学”八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2009年底,重点培植的八大产业,总资产达到81亿元,企业达到1447家,从业人员8.9万人。八大产业中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71家,占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93%;实现销售收入247亿元、利税16亿元、利润11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96.5%、98.2%和99%。
  梯次培育壮大骨干企业。着眼膨胀企业规模,提升工业发展层次,对五征农用车、莲宝矿业、遨游集团等30家重点企业,聚合各种生产要素,加速优势资源向重点骨干企业集聚,并在领导、政策、资金等方面重点倾斜,重点帮扶,使企业做大做强。五征公司连年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成为全市工业的骨干和龙头。2009年,五征集团成功并购山拖农机装备有限公司,一举跨入全国农机制造企业三强行列,形成了农用车、汽车和现代农业装备三大主导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带动全县车辆制造业整体迈上新水平。在五征的辐射带动下,全县车辆制造产业链上的企业已发展到200余家,整个产业年产值突破100亿元。泰山民爆、丹纳赫工具、钢球等企业正向行业龙头企业迈进,逐步在全县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骨干企业支撑、规模以上企业扩张的发展格局。为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2003年9月,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关于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规定》,突出发展一批富有成长潜力的民营企业,大力扶持企业发展。2009年,全县重点调度的30家骨干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65亿元,利税9亿元,利润7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8%、55%和59%。
  培植新兴产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产业优势,把市场需求量大、产业关联度高、科技含量多、经济效益好的产品的开发作为培植经济新生点的主攻方向,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投入,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批高新技术项目,迅速膨胀壮大产业规模。斯比凯可公司、康洋电源公司、凯翔生物化工公司、百亮眼镜、绿色庄园食品公司等一批新兴企业发展迅速,产能大幅提高,逐步发展成为新的产业龙头。在全县培育形成了生物技术产品基地、高档手工工具基地、新材料生产基地和农业、林业产业化生产基地等四大基地。截至2009年,全县市级以上(含市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幅继续保持全市前列。
  在做大做强龙头骨干企业、培育新兴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实施企业技术改造。全县工业企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龙头,在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过程中,把依靠科技创新、增加科技含量,优化经济结构作为调整的重点,坚持改造传统产业和开发新产品并举,做强特色产业,提升传统产业,不断提升竞争力,加快企业发展。
  对传统产业,坚持以技术投入带动企业内部及整个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积极利用先进技术、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工艺、装备、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重点实施五征汽车和现代农业装备产业、华龙纺织高效纺纱、泰山民爆电磁雷管、山狮钢球高精度轴承钢球等一批新上技改项目。
  对大项目建设,坚持项目兴工的路子,毫不放松地抓好新上、技改项目,新上一批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重点项目,以大项目促进大投入,做强大企业,培育大产业,引领大发展。万通液压公司煤矿用掩护支架液压油缸制造、北业制动泵制动气室生产、斯比凯可高端黄原胶产品技改、丹纳赫二期、亿丰窗帘二期等项目的建成投产,推动了工业结构调整,增强了企业实力。五征集团公司、斯比凯可生物制品公司、泰山民爆公司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同行业前3名。
  对企业自主创新,坚持“规模企业建中心、小型企业搞联合”,成立企业研发中心,加大研发投入和产学研联合。2008年以来,县内20多家企业与吉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40余家院校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在五征、顺达、纺织等企业实施了一批车床数控系统技术、能量系统技术、机电一体化控制等先进技术,提高了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截至2009年底,全县有国家级技术中心1处、省级技术中心4处、市级技术中心8处。
  通过持续不断地抓投入、上项目、扶优扶强、搞活机制,进一步优化了工业结构,工业经济总量快速扩张。2009年,全县更新改造落后设备1200余台(套),引进30台(套)国外先进设备,建成先进生产线60余条,全县主要行业65%的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02年至2009年,全县实施过千万元的新上技改项目达到439个,完成投资88.8亿元,骨干企业和产品竞争优势更加明显,进一步膨胀了企业规模,增强了企业实力。
  在加快企业自身内部发展的同时,县委、县政府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外部环境,从领导、政策、资金三个方面给予倾斜,进一步加大扶持保障力度,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一是成立工业经济领导小组。建立县级领导成员分线作战和包保项目责任制,完善调度通报、现场观摩、动态管理三个机制,加强项目调度和管理。建立企业发展问题现场办公制度,对重点骨干企业,通过现场办公、特事特办、一事一议等方式,保证了落实成效。建立金融部门政府应急保障机制,妥善合理地化解了驼宝公司贷款风险,最大限度减轻了对全县工业经济的不良影响。积极推进政府提速工程,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服务。二是制定出台激励政策。2003年,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工业“二次创业”的意见》,对企业的任务目标、发展重点、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提出明确要求,促进了企业的发展。相继制定实施了《鼓励新产品开发的暂行规定》《关于加快科技进步工作的决定》《关于扶持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五莲县工业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加快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三是加大资金投入。采取省、部专项争一块、自有资金积一块、盈活资金调一块、扩大开放引一块、政策扶持补一块的办法,每年筹集部分资金,用于扶持企业上项目。县财政专门拨出专项资金,设立工业发展基金,用于扶持企业发展。
  通过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骨干带动”战略和“二次创业”,进一步突出了工业主导地位,工业经济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加强。2003年末,全县工业企业有5532个,规模以上工业为56个,工业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93.8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现价产值49.55亿元,实现增加值11.52亿元。到2009年末,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85家,完成工业总产值271.7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64.3亿元。
  2003年以来,全县工业企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强化技术创新,提升改造传统产业,扶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充分发挥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支撑拉动作用,全县工业经济健康发展。特别在市场需求萎缩、要素制约加剧、金融危机冲击下,全县积极应对、攻坚克难、变中求进,保持了工业经济逆势上扬、企稳向好的局面。这主要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科学把握县域经济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得益于全县有一批优秀的企业家队伍和培养造就的一大批发展工业的人才队伍,勇于抢抓机遇,不断激发内部活力;得益于营造了良好的政府支持环境、服务环境和舆论环境,形成了“全党抓工业、干工业有功、支持工业光荣”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