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莲县的土改、支前和华东局实验县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b2&A=5&rec=87&run=13

五莲县的土改、支前和华东局实验县工作
范凤学

在八年抗战中,五莲人做出了巨大贡献,五莲山区先后成为鲁东南特委、五地委、滨北地委、日北县委巩固的后方基地,成为相对独立的战略区,很有必要独立建县。1946年,蒋介石发动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后,为适应战争需要,保卫解放区,巩固大后方,经上级决定,首次以五莲山及周围山区为主体建立五莲县。1947年5月1日,正式建立中共五莲县委、县政府,公布辛玮同志任县委书记,张鲁东同志任县长。政府下设9个科局。县委机关设在松柏王家口子村,县政府机关设在白庙子村,均借民房从简办公。将原诸城县的仁里(许孟)、常山、高泽,藏马县的洪凝、街头、五莲、户部7个区、98个乡、429个自然村、25万余人划归五莲县,1949年底又将莒北的淮河(汪湖)、管帅、中至,后又将石场区相继划归五莲县,常山区划回诸城。地域的统一,领导机构的统一,标志着五莲革命斗争进入一个新阶段,也是党领导五莲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县委建立后,大力加强党的建设,继1946年土改运动党员大发展后,1947年又有4300余人入党,全县党员总数到6月份已增加到8700余人,共有支部248个,有400个村庄有了党的活动。
党组织的大发展,为领导全县土改、支前、反击蒋匪和还乡团进攻的胜利提供了可靠保证。
五莲县的土地改革运动是在1946年彻底“双减”的基础上,从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开始的。1947年下半年到了鼎盛时期。1946年,为贯彻中央“五·四”指示精神,从下半年开始发动群众,开展“谁养活谁”的教育,开展“土地还家”运动,实现“耕者有其田”,在此基础上,对罪大恶极的大地主进行清算,没收其土地财产分配给无地或缺地的贫雇农。这次土改使全县所有的村庄解决了土地问题。但是运动发展不平衡,有的村庄不敢发动群众,没从根本上动摇封建统治根基,搞了“和平献田”。1947年2月,中共中央指出了前段土改不彻底的“右倾错误”,要求“填平补齐”,深入彻底。中共华东中央局又把土改中的某些缺点夸大成“富农路线”倾向,只提彻底消灭封建势力,不提“区别对待”,使“左”的错误逐步发展起来。为贯彻上级指示,全县7个区分别举行了“贫雇农翻身大会”,成立了取代党组织领导的农会,一切由贫雇农当家作主,对土地打乱平分,侵犯了中农和工商业者的利益。有的地主被“扫地出门”,不给出路,并出现了乱打乱杀现象,出现镇压对象过多、斗争扩大化错误。在“农民要辈辈不断香烟”的口号下,强分被斗户妻女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农民团结,给敌人的反动宣传造成口实,激化了阶级矛盾。1947年9月,高泽区西楼村的地主分子乘蒋军进犯之机,勾结土匪,煽动农民叛乱,杀死我党员干部,就是血的教训,这次武装叛乱虽在主力部队配合下及时平息,但损失是残重的。它从反面进一步证明,路线和政策正确与否,对革命胜利至关重要。
从总体上看,这次土改的意义还是重大的。它结束了几千年来的封建统治,使广大农民第一次分到土地,从而极大地调动了革命积极性,加之思想动员工作做得好,广大群众将反蒋保田与自己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村村形成了参军支前光荣的浓厚气氛。各村干部都配备双套,一套上前线,另一套接上,青壮年男子上前线,村里各项工作由妇女承担,并配备了女村长、女民兵队长。父母送儿子、妻子送丈夫、哥弟争相参军的事迹层出不穷。1947年8月,蒋匪重点进攻山东,户部、五莲两区分别举行千人大会动员参军,当场就有几百名青年报名。接着各村成排成班争相入伍,仅3天时间就组织了一支1300余人的“反攻团”。同年四月,街头区又有400名青年拿起钢枪奔赴战场。据统计,在三年解放战争期间,全县共6000余人入伍,有600余人光荣牺牲。绝大多数青壮年男子参加了支前。洪凝、街头、五莲3个区的青壮年男子参加了藏马子弟兵团,支援了宁阳、泰安、临沂、孟良崮等战役,随军转战三千里,出生入死执行战地抢救和运输任务,被华东军区授予“陈毅子弟兵团”光荣称号。
鉴于五莲属老解放区、山区、远离敌人占领的铁路线,1947年,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后,五莲山区成为第三野战军的后勤基地,中共华东中央局、山东省政府的重要后方之一,一些军医院、印刷所、兵工厂、弹药库和大批军需物资分散在一些山区涵洞中。11月华东局和山东省政府的部门机关、党校也转移到仁里区大茅庄一带。
华东局为了贯彻全国土地会议精神,纠正山东土改中出现的“左”的偏向,迅速结束土改,1948年1月,派出80人的工作团到五莲县的仁里、洪凝、常山区,一方面协助土改,一方面调查了解基层党组织状况,准备整党。但由于工作团多是外来干部,对本地实际情况不够了解,对全国土地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党内不纯的情况估计过于严重,仿效了中央在晋绥地区土改和整党的一些过“左”做法,在这几个区一面集中基层干部开会学习,让他们“靠边”接受审查,一边扎根串联,寻求他们对村干部的意见,实际上采取撇开组织、单纯发动党内外积极分子整党的方针和“搬石头”的错误做法,一度在基层干部中造成混乱,部分党组织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严重地影响了工作的开展,地方干部纷纷向华东局反映,要求纠正这一偏向。
华东局决心纠正这种偏向,挽回政治影响。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每个中央局都要搞实验县的指示,1948年2月,正式确定五莲为整党和结束土改实验县,从华东局党校学员中抽调了200多名正在学习的中高级干部组成工作团,在华东局直接领导下,分布各区工作。中共中央委员、华东局常委兼组织委员会主任张鼎丞直接领导工作团和五莲县委的工作。为便于领导,以工作团的领导成员为主充实了五莲县委,县委书记由工作团负责人、原华中局干部科长邢子陶担任,原县委书记辛玮任副书记。区乡干部也相应调整。工作团这次下乡接受上次教训,深入群众当中,与群众同甘共苦、共同商量开展工作。张鼎丞也一连用了十几天的时间,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实际情况。当时,正是灾荒严重时刻,也是春耕关键时刻。为了生产与救灾,张鼎丞多次召开基层干部会议,研究对策,动员搞好生产,度过灾荒。华东局机关及工作团的同志在张鼎丞同志带动下,普遍减少了随员和马匹,降低了生活标准,并与地方干部一起带头自磨自食,掺菜吃稀,节省部分粮食救济严重缺粮的农民。这种与群众同甘共苦、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至今被传为佳话。在了解了真实情况后,他多次主持召开基层干部会议,对前段干部问题上的错误主动承担责任,代表华东局向被错误批斗的干部赔礼道歉,用通俗易懂的比喻表示“今后不要翻地瓜秧了”。要求大家团结起来,全力搞好生产救灾。这种敢于承担责任,有错必纠,主动开展自我批评的精神,使人深受感动。同时,贯彻了对干部“爱护、教育、团结、改造”和“通过组织,改造组织”的方针,很快扭转了前段的被动局面。
华东局在领导生产救灾,在大灾之年实现了“不荒掉一亩地、不饿死一个人”的口号基础上,于秋后开始办县学,轮流培训基层干部,共办县学培训班5期,培训乡村干部3300余人,为结束土改,也为干部南下做了充分准备。在此基础上,由点到面地进行划分阶级成份,确定地权,结束土改工作。由于先试点,再在面上推开,思想工作充分,政策界限明确,上下配合,干部团结,群众拥护,工作进展顺利,在92%的村庄改订了错划的阶级成份,调剂了土地,在65%的村庄确定了地权,颁发了土地证,结束了土改。从而补偿了中农利益,地主富农也有了生活出路,调动了各阶级生产积极性,为建国后的生产恢复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1949年春,经过三大战役,国民党政府在长江以北的力量已全面崩溃,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已成定局。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打到江南去,活捉蒋介石,接管江南新区,华东局机关和工作团的同志按照组织上的安排,陆续撤离五莲,实验县的工作宣告结束。一年多的时间,由于华东局工作团工作深入,和群众打成一片,与当地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他们离开时,好多干部群众自发地送了一程又一程,挥泪相别,“同志,以后再来呀”,那种难舍难离的场面非常感人。看来,有错误不要紧,只要认真地对待错误、纠正错误,群众是会谅解的。只要为人民利益着想,走群众路线,群众是从内心感激的。同时也进一步证明,我们的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她不仅能战胜强大的敌人,也能纠正自己的错误,领导中国革命在曲折的道路上从胜利走向胜利。



作者简介 范凤学,曾任五莲县委党史办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