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增资运动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b2&A=5&rec=20&run=13

“双减”增资运动


为了从经济上给群众以援助,改善群众生活,调动广大人民群众抗战和生产的积极性,抗日民主政府除1943年拨急赈款10万元救济饥民,宣布免收半年田赋、公粮及其他一切积欠税收外,从1944年开始,在洪凝、街头等区开展了减租减息,增加工资。但当时只是在个别村庄开展,未形成群众运动,1945年麦收后,地委和各县委越来越重视群众工作,反奸、反霸、减租减息与增加工资的斗争由点到面逐步开展起来。
地委组织了工作组,由邓仲儒、徐华带领,先在洪凝区试点,然后在各区普遍展开。各区也采取“中间突破,四面开花”的办法,先选择几个封建势力强、对周围村影响大的村为点,然后向周围村庄发展。
洪凝区以大小古家沟、小凤堂、长兰、汤家沟、陆家庄子为点;街头区以街头、挑沟、户岭为点;仁里区以前后长城岭、朱家老庄为点;户部区则先在外围村试点,再展开“户部岭大会战”。由于重点突出,以点带面,各村的群众运动很快普遍地开展起来。
减租减息开始前,为了启发农民的觉悟,使他们自觉起来跟地主恶霸作斗争,各级党组织首先领导群众开展算账对比,进行“谁养活谁”的阶级教育。几千年来,农民虽然受地主阶级的剥削与压迫,造成辈辈贫困,但在封建制度的欺骗愚弄下,往往认为受穷是“命里注定”,地主不给地种,农民就要饿死。针对这种思想,党和政府首先讲明劳动者创造天下,没有穷人劳动,地主就会饿死的道理。有的还用算庄稼账的办法进行教育。如按一亩地瓜计算,从育苗到收刨,大约需要花费295元工本(北海币,下同),收入折款420元,交一半租,还剩210元,实际上农民劳动了一年还得贴本85元,而地主一点不劳动却净得210元。经这样一算,佃户们恍然大悟,明白了是穷人养活地主,而不是地主养活穷人。
弄清“谁养活谁”的道理后,广大农民从内心拥护“双减”,但是还顾虑重重。有的怕变天,怕抽地,不敢减租;有的碍于情面,不愿减租;有的听天由命,不想减租;还有的认为不是自己的事,不管减租等。各级党组织针对第一种思想,广泛进行时事教育,讲明党和人民政府的政策和武装力量的强大,同时订立合同,先订合同后减租。针对第二种思想,大力揭露地主的残酷剥削事实,让佃户们认清其伪善本质,打破旧道德观念,自觉起来减租。针对第三种思想,进行“穷无种,富无根”的思想教育,讲明只要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联合起来进行斗争,穷人就能翻身有饭吃。针对第四种思想,进行“天下穷人是一家”的教育,讲明穷人想翻身就得你帮我,我帮你,团结起来一齐干。通过党和政府广泛地思想教育,广大农民的觉悟提高了,顾虑打消了,开始自觉地起来跟地主进行减租斗争。
为了使“双减”运动顺利开展,有的地方还成立了以农救会为核心的“减租减息委员会”,加强了对运动的领导。在方针和策略上则依靠雇贫农,团结中农,分化瓦解、争取富农,集中打击拒不减租的封建头子和恶霸地主。在党和抗日民主政府的领导下,各村农救会和减租减息委员会,在发动农民进行减租减息教育的同时,对地主也进行了减租政策法令的教育,向他们说明减租是政府照顾双方利益,有利于团结抗战,有利于增加生产,有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自觉起来保家乡的利国利民政策,要求他们以抗战这个大局为重,自觉执行。对那些顽抗减租的地主,党和民主政府召开群众大会,发动群众,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揭发控诉其罪行,迫使其减租。1942年刘少奇同志来山东视察工作时,对山东的减租减息工作提出了许多意见。根据刘少奇同志的指示,按照地委的指示精神,五莲山区的减租减息,实行的是“二五”减租,分半减息,即农民向地主缴纳的地租比原来减少25%。凡是农民借地主的钱,一律按年息一分半计息。实行“二五”减租以后,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较前明显见效。有些地主为了抵制减租,就借故把地抽回,不给农民耕种。为了保卫“双减”果实,维护佃农的利益,党和政府又领导群众开展了“拔地”斗争。即从地主的土地中,硬拔出一部分土地租给农民耕种,地租按新政策收取。
在减租减息的同时,部分村庄还开展了增加工资的斗争。增加工资就是减少地主富农对雇工的剥削,增加雇工的工资收入。当时,雇工分为三等,一等为“大把头”,一般每年工资2 4元左右(折合高梁400斤);二等称“二帮”,每年工资1 5元左右(折合高梁250斤);三等称“放牛的”,每年工资6元左右(折合高梁100斤)。雇工辛勤劳动一年,只能自己糊口,寒冬腊月连棉衣都穿不上,更谈不上养家。 “增资”以后,“大把头”一般增至900斤高梁,“二帮”一般增至700斤,“放牛的”也能增加到450斤,能基本保证维持1.5口人的最低生活。
“双减”增资运动的开展,使封建势力受到削弱,使农民得到了看得见的利益,提高了共产党在广大群众中的威信,也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