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的群众组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b2&A=5&rec=13&run=13

抗日战争时期的群众组织

为将广大人民群众发动起来,有组织地投入到抗日战争中去,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任务。1943年7月,滨海区党委派出大批干部,到五莲抗日根据地广泛发动群众,大力开展抗日群众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工作。在各分区委、区政权、区中队和基层组织恢复与发展的基础上,从县到村相继建立了抗日救国群众团体。主要团体有农民救国会、妇女救国会、青年救国会、职工救国会和儿童团等。上至六、七十岁的老人,下至十岁左右的儿童,都踊跃参加了各抗日团体。广大人民群众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开展对敌斗争,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为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民救国会”,简称农救会。农救会的任务是团结、组织农民群众,向农民群众进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教育,鼓励农民搞好生产,支援抗战。经过学习教育,农民群众的爱国主义觉悟不断提高,抗战热情日益高涨。为把抗战和农民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农救会组织农民同地主作斗争,实行减租减息。在逢年过节地主向农民讨债的时候,提出了“缓期还债,大家都过好年”的口号,领导农民进行抵制还债的斗争。农民在斗争中得到了实际利益,也受到了教育和锻炼。农民更加信任农救会,农救会成了农民的靠山。到1944年,解放区的农民绝大多数都参加了农救会,有的村达到了100%。
“妇女救国会”,简称妇救会。妇救会是解放区建立比较早的一个群众团体。为进一步发挥广大妇女的作用,1943年,全县各级妇救会相继恢复和成立。广大妇女动员和组织起来,冲破几千年封建主义的束缚,勇敢地走出家门,投入到抗日救国和自身解放运动中。广大妇女积极给八路军和游击队做军衣、纳军鞋,照顾伤员,开展了大生产运动,纺线、织布、搞编织等。业余时间,妇救会组织青年姑娘们上学识字,名曰“识字班”。在五莲地区,“识字班”成了青年姑娘的代名词。还有一些进步妇女,拿起红缨枪、土枪,和男民兵们一样,站岗放哨,参加战斗。朱家老庄村的10多名妇女在妇救会长的带领下,拿着手榴弹,随部队参加了解放程戈庄的战斗,一时传为美谈。
“青年救国会”,简称青救会。青救会除执行战勤任务外,还担负着抗日救国宣传任务。有些大村镇的青救会,还成立了剧团,经常派出秧歌队、高跷队到街头、集市演唱,进行抗日宣传。在青救会中,还有一个组织,就是“青年抗敌先锋队”,(简称青抗先)。青年们拿起武器,冲锋陷阵,打击敌人。青抗先组织在解放区很普遍,是青救会的中坚力量。
“职工救国会”,简称职救会。会员是农民中的雇工和手工业工人。它的任务除了进行抗战教育、执行抗战勤务外,还发动工人向地主、富农开展斗争。这个组织早在抗战初期就建立起来,1939年3月,曾在红泥崖召开过日照县职工委员会成立大会。陆家庄子、郭家崖、洪凝、古家沟等村的50多名雇工和手工业工人参加了大会,选举了日照县职工委员会。1940年形势恶化后,职救会的活动一度减少。1944年全县大部分村庄解放后,职救会又在一些雇工比较集中的村庄恢复和发展起来。
“儿童救国团”,简称儿童团。在解放区的各个村庄普遍建立,参加人员是8至15岁的儿童,既有男童,也有女童。女孩子也和男孩子一样学习、唱歌、开会。儿童团的工作非常活跃,慰问八路军、伤病员,帮助抗属挑水、收粮食,配合民兵站岗放哨、盘查行人等。儿童团在站岗放哨时,对行人一律检查,要路条,甚至要他们唱抗战歌曲,并讲“谁养活谁”的道理,无路条又不唱不讲的便被送到村公所。
抗日战争期间,从县到村普遍成立了各界人民抗日救国联合会。各种形式的群众组织,在发动群众开展对敌斗争和巩固抗日根据地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