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采取各项措施努力稳定局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b2&A=4&rec=84&run=13

第一节 采取各项措施努力稳定局势

1970年,县革委调整充实的“补台”任务完成以后,全县革命、生产形势略微好转。县革委根据五莲实际,采取措施,为稳定全县局势,发展经济作出了努力。

认真学习突出政治
1970年,全县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群众运动不断深入,广大党员、干部、民兵和革命群众在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中,紧密结合三大革命运动实践,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努力改造世界观,不断学出新水平,用出新水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大量涌现。全县出席省、地、县各系统、各行业召开的“积代会”、“讲用会”的积极分子共567人。出席省首届“积代会”代表17人,其中先进集体代表8人。出席昌潍地区“积代会”50人,其中先进集体代表20人。出席县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大会的500人。
二是政治夜校已普遍建立。据统计全县有572个大队办起政治夜校,占大队总数的90%,能正常参加学习的有98万人。在政治夜校里既学习毛泽东著作,也学习文化知识,用毛泽东思想占领农村文化阵地。自“文化大革命”以来,全县发行《毛泽东选集》94万本,《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论持久战》等毛主席著作各种单行本35万册,《毛主席语录》29万本。
三是县、社领导干部的政治学习出现新局面。各级领导班子积极响应毛泽东“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号召,结合三大革命运动实践,认真、刻苦读书学习,初步改变在学习问题上领导干部落后于群众的局面。集体半日学、个人天天读的学习制度,普遍建立健全起来。学习毛泽东思想讲用会经常召开,县革委每年召开3次县革委委员、公社革委一把手讲用会。各公社也经常召开社、队干部讲用会,推动了领导干部的学习。各级领导班子在学习中能够结合三大革命运动实践,带着问題认真学习,努力改造世界观。

开展创“四好”运动
遵照毛泽东“全国学人民解放军”的伟大号召,在解放军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从1964年首先在民兵中开展“四好”运动(即政治思想好、三八作风好、军事训练好、生活管理好)。1970年,根据省革委《关于学习解放军大力开展“四好”运动的决定》,县革委结合斗、批、改运动,在农村、工厂、机关、学校等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由点到面,由民兵到社员群众,全面开展创“四好”运动。要求以解放军为榜样,以两个“决议”为指针,以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为纲,狠抓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坚决走突出无产阶级政治的道路,正确处理“一好与三好”的关系,使“四好”运动沿着毛泽东的革命路线,步步深入地向前发展,不断加强基层单位和民兵连队的“两化”建设。
1970年,全县582个大队,开展“四好”运动的546个,占大队总数的93.6%;县直共80个单位,开展“四好”运动的68个,占85%;社直200个单位,开展“四好”运动的180个,占90%以上。年终全县共评出“四好”大队81个,占大队总数的l3.9%;“四好”民兵连67个,占连队总数的11.2%;社直“四好”单位32个,占社直单位的16%;“四好”生产队1332个,占生产队总数的43%;“四好”民兵排1113个,占总数的36%;“五好”社员43080人,占社员总数的20%;“五好”民兵30202人,占民兵总数的24%;“五好”职工2491人,占职工总数的26.9%。
1971年3月,县“三代会”召开。通过传达贯彻县“三代会”的精神,全县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对照先进典型,找出自己差距,结合实际情况补充修订创“四好”计划,落实会后措施,消灭创“四好”的死角,普遍开展“四好”运动,把创“四好”的群众运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在贯彻县“三代会”精神的基层上,普遍进行了季度评比,把季度评比的情况进行了排队。在全县582个大队,县直80个单位,社直200个单位中,“四好”运动开展比较好的284个,占总数的33%;一般的439个,占51%;较差的139个,占总数的16%。

搞好整党建党
1970年,全县需要建立党支部的基层单位705个,已有703个单位开展了整党工作,其中127个单位已经全面结束,占支部总数的18%,正在进行的575个单位,占支部总数的81.7%,尚未开展整党工作的2个单位,占支部总数的0.3%。
已经开展整党工作的单位,能达到中央六条标准的有281个支部,约占支部总数的40%,基本达到中央“六条标准”的有282个支部,约占支部总数的40%,整党质量较差,没有解决问题,基本走了过场的有140个支部,约占支部总数的20%。从全县16处公社的整党情况来看,搞得比较好的有12处公社,占75%;搞得比较差的有4处公社,占25%。
全县705个支部,有462个支部开展“纳新”工作,共吸收新党员1726人(农村1684人,机关、学校、厂矿42人)。在“纳新”工作中,认真落实毛泽东的指示,注意解决“小队长多数不是党员”的问题。全县3964名生产队长(包括林业队、农业技术队),党员占40%左右,部分生产队长通过举办“纳新”对象学习班,逐步履行入党手续,从而加强党对基层的领导。
在全县674个新建支部中,322个支部正在进行组织处理工作,占支部总数的48%。32个支部已结束组织处理工作,占支部总数的5%。共处理党员43人,其中清除或开除出党的11人,劝退2人,取消预备党员资格的8人,受其它党纪处分的22人。通过组织审查处理,恢复组织生活的党员117人,暂缓恢复组织生活的党员1430人,尚有1270人未做最后决定。
领导班子实现老、中、青三结合。全县674个新建支部中,从支部成员年龄来看,多数实现了老、中、青三结合。这些支部共有支委3093人,其中25岁以下的191人,占6.2%;26岁至35岁的650人,占21%;36岁至45岁的1290人,占41.7%;46岁至50岁的534人,占17.2%;50岁以上的428人,占13.09%。从新老成分看,3093名支委中,原支委成员1501人,占48.5%,原来是一般党员现在担任支书或支委的1428人,占46.2%,“纳新”党员任支书或支委的164人,占5.3%。
全县16处公社,新成立的公社党委,共有委员200人,其中武装干部26人,占13%,革命干部98人,占49%,不脱产党员干部76人,占38%。从年龄看,25岁以下的11人,占5.5%;26岁至35岁的63人,占31.5%;36岁至45岁的83人,占41.5%;46岁至55岁的40人,占20%;56岁以上的3人,占1.5%。
这200名委员中,原来的党委委员42人,占21%,新上任的党委委员158人,占79%。16名书记中,原任的11人,占68.7%,新上任的5人,占31.3%,32名副书记中,原任的10人,占31%,新任22人,占69%。

抓革命、促生产
一是农业生产。1970年全县粮田种植面积51万亩,粮食平均亩产466斤,总产量达2.3763亿斤,完成国家计划2.2亿斤的108%,比历史最高产量1967年的亩产426斤超过40斤,总产超过1655万斤。全县7处公社粮食生产跨《纲要》,占公社总数的43%,粮食生产跨《纲要》的大队240个,占大队总数41.2%,其中亩产800斤以上的大队7个。花生播种面积11.3万亩,完成国家计划11万亩的102.7%,花生亩产237斤,完成国家计划210斤的112.9%,总产2686万斤,完成计划2310万斤的116.3%,花生亩产400斤以上的大队3个。棉花播种面积2.1万亩,完成计划1.46万亩的118%,皮棉亩产59斤,总产124.7万斤,完成计划73万斤的171%,皮棉亩产100斤以上的大队19个。生猪1970年底存养量13万头,完成计划16万头的81.2%。大家畜达2.44万头,完成国家计划2.7万头的90.4%。果品总产量2958万斤,其中苹果2455万斤,栗子89万斤,其它鲜果414万斤,总产完成国家计划2500万斤的118.3%。计划造林2.5万亩,实际完成1.55万亩,完成计划的62%,计划育苗0.3万亩,实际完成0.3万亩,完成100%。蚕茧实际产量48万斤。
二是农田基本建设及农业机械化。1970年,全县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田达到18.9万亩(当年新建3.9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8%,人均0.42亩。人均达到1亩高产稳产田的大队1个(叩官公社大槐树村)。排灌动力设备有652台7376马力,其中当年新增254台3318马力。拖拉机有68台1406马力,12马力以下小拖拉机49台。其中当年新增37台1119马力。全县农用动力机械共8789马力,每大队平均15.1马力。1970年机耕面积达12.9万亩。新建农电线路28公里,新建电灌站5处,装机总量927千瓦(满堂峪400千瓦,下水峪110千瓦,郑家车村200千瓦,冯家坪200千瓦,西楼17千瓦),灌溉面积达2000亩。
三是工业生产及基本建设。1970年,全县共有企业35处,其中地方国营企业12处(发电厂、化肥厂、农机修造厂、化工厂、砖瓦厂、水泥厂、酿酒厂、缫丝厂、面粉厂、榨油厂、棉花加工厂、糕点厂);县属集体企业7处(农具厂、木工厂、修配厂、被服厂、鞋厂、印刷厂、建筑社);社办工业16处。职工2914人,其中地方国营企业职工1563人,县属集体企业职工826人,社办工业职工525人。全县工业总产值1224万元,完成国家计划810万元的151.1%,比去年增长36.8%。主要产品产量和发电量:计划发电400万度,实际完成208万度,完成计划的52%;计划生产雷管2900万发,实际完成2770万发,完成计划的95.5%;计划生产铣床6台,实际完成6台,完成计划100%;计划生产白酒500吨,实际完成600吨,完成计划的120%;计划生产铁制农具19万件,实际完成19.4万件,完成计划的109%。试制生产的新产品有水泥160吨、炸药26吨以及九○农药、电动机、电机补偿器、钢珠等。
1970年,全县基本建设投资总额170.7万元,比1969年增加91万元,建筑面积21775平方米。生产性建设投资1531万元,非生产性建设投资17.6万元。投资总额中,国家拨款125.4万元,自筹资金31.7万元,集体所有制投资13.6万元。投资部门,其中工业系统88.3万元,农林系统29.5万元,商业系统21.3万元,粮食系统9.1万元,运输、邮电系统6.5万元,文教系统7.5万元,卫生系统3万元,行政及其他系统5.5万元。
四是商业发展。1970年,农副产品收购总值共1762.7万元,比上年增长31.4%。粮食计划收购2750万斤,实际完成3060万斤,完成计划的111.3%,其中夏粮征购544万斤,秋粮征购2516万斤。花生计划收购720万斤,完成910万斤,完成计划的126.4%。棉花计划收购10万斤,实际完成9.2万斤,完成计划的91.5%。生猪收购计划5万头,实际完成4.6万头,完成计划的92.4%。鲜蛋计划收购40万斤,实际完成65.5万斤,完成计划的145.4%。干鲜果品计划收购1771万斤,实际完成2250万斤,完成计划的127%。
全县商品零售总额2717.4万元,平均每人商品购买60.4元,比去年增长12%。在商品销售总额中,支农生产资料销售623.4万元,占销售总额的22.9%。主要支农物资供应:化肥9230吨,比上年增加86.1%。农药509吨,比上年增加51.8%。小推车外胎8351条,比上年增加1.1倍。动力排灌机械1689马力,比上年增长1.8倍。煤炭1.9万吨,比上年增长17.9%。
五是财政金融。1970年,全县财政收入计划469万元,实际完成447.8万元,完成计划的95.5%。其中工业企业收入95万元,完成计划83.3%;商业企业收入104.6万元,完成计划的92.6%;税收245.2万元,完成计划的102.8%;其它收入3万元,完成计划的93.8%。全县财政总支出计划315.4万元,实际支出315.5万元,其中基建支出15.6万元,支援农业支出77.8万元,文教卫生支出117.3万元,抚恤救济支出31.7万元,城市下乡安置0.3万元,行政支出71万元,其他支出1.5万元。农业贷款计划80万元,实际完成83万元,完成计划的103.8%。

抓好民兵战备工作
1970年,全县有民兵团7个、营16个、连620个、排3144个。民兵13.99万人,其中,基干民兵75812人,男50153人,女25659人;普通民兵52963人,男34782人,女18181人。班以上干部11104人,男8215人,女2889人。另有独立营团1个、营3个、连17个、排67个、班286个,独立营团战士3798人,独立营团干部259人。民兵中复退军人6860人,担任排以上干部的1903人。
全县评出“四好”武装部2个,“四好”民兵连67个、排1113个、班2609个,“五好”民兵30201人,出席省级“三代会”、“积代会”的代表6人,地区级的124人,县级的3305人。
全县战备防空工作取得很大成就。
一是不断加强战备教育,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战备观念。遵照毛泽东“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的教导,各单位在落实战备防空工作中,以毛泽东“提高警惕,保卫祖国”,“要准备打仗”和“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思想为指针,以阶级斗争为纲,针对干群的活思想紧密结合形势任务,采取办学习班、开讲用会、放幻灯片等形式,广泛进行战备教育,培训“三防”和战场救护骨干队伍。运用放幻灯片的形式向广大干群进行防空常识教育。
二是发动群众、自力更生构筑防空工事。遵照毛泽东“还是房子底下挖洞”和“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教导,本着打防结合的原则,充分发动群众,自力更生,土法上马,因地制宜构筑各种防空工事3780平方米。“五七”红校自己开采石灰石,土法烧石灰修整、加固地道,并按装了警报和警报传递系统,经过演习效果良好。
三是认真贯彻执行毛泽东关于“党、政、军、民、机关,除老年外,中年、青年都要实行军训,每年20天”的指示,对全县的初、高中师生实行全面军训,共训师生16349人,其中教师769人。
四是做好野营训练的接待工作。毛泽东《一一·二四》光辉指示和中央通知传达后,接待来五莲县野营训练的人民解放军、工人和干部2.86万人。各公社党委和大队党支部都认真贯彻执行毛泽东《一一·二四》指示,遵照毛泽东“拥军爱民”的伟大教导,放手发动群众,积极做好接待工作。为做好野营训练接待工作,各级党组织把野营训练接待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分工负责。各公社专门召开大队党支部书记、民兵连长及社直单位负责人会议,进行研究制定具体接待措施。粮食、商业、供销、食品等部门,成立物资保障供应领导小组,以保证野营训练的顺利进行。
20世纪60年代,建立五莲县九仙山、芦山两处对空瞭望哨所。警戒期间,民兵日夜执勤,保持高度警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