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植树造林绿化荒山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b2&A=4&rec=63&run=13

第五节植树造林绿化荒山

五莲县是一个山区县,县域面积1500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85.9%,平原仅占14.1%;全县宜林面积105万亩,占总面积的48.5%。1936年前,绿化面积约为62.5万亩,且成林较多,林木覆盖率约达28%。抗日战争爆发后,林木迭遭砍伐,至1949年仅存残林5.5万亩,大片地带童山秃岭,一片荒凉。县境地处偏僻,交通闭塞,土壤瘠薄,水土流失严重,恶劣的自然生态条件和落后的交通运输条件,过去一直影响和制约着全县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为了改变自然面貌,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建国后,县委带领全县人民封山育林。1950年至1957年,绿化荒山205万亩。在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中,为“大办钢铁”,大量树木被砍伐。在此期间,虽也搞过一些声势浩大的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活动,但因栽植粗放,成效甚微。1960年至1961年,群众生活极端困难,为开荒自救,山滩林木又遭毁坏。从1963年起搞两槐(刺槐、棉槐)上山,后因“文革”动乱,未能持续下去。1978年,部分社队营造了一批松槐、松柞混交林,补植了山上的疏林。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县委根据山区实际,确定了“以林为主,林粮牧结合,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山区建设方针,实施山水林田路村综合治理措施。奋斗数年,成绩显著。1982年7月,全省山区建设工作会议在五莲县召开,推广五莲县山区建设的绿化经验。1983年,中央绿化委员会授予五莲县“绿化先进县”称号。1986年秋冬,万牛湖村为使农田免受风沙侵害,沿农田四周开挖植树沟2万米。翌年春植树12万株,为改善山丘薄地的生态环境,做出了榜样。县政府在此类地区加以普遍推广。1988年,县境南部和东部,已成为山青水秀林茂花香的林果之乡;西部和北部的河流两岸、道路两侧及村落、农田四周,也已绿树成荫。全县已有林地面积78.6万亩,占宜林山滩的74.9%,林木覆盖率达36.3%,为1949年的1.7倍,1978年的1.63倍。
几十年来,勤劳朴实的五莲人民在县委的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在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封山育林,环境治理等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付出艰辛劳动,进一步改变了山区旧有面貌,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建国后的山区绿化工作具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0年至1957年的封山育林阶段,即五莲县山区林业建设的起步阶段。这个时期重点是植树栽果。解放后翻身做了主人的五莲县人民,积极响应县委号召,恢复生产,建设山区,生产力有了迅猛发展。1950年,县委向全县人民发出“绿化荒山、变穷山为富山”的号召,提倡“谁造谁有”,“普遍造林、重点造林”,“公私林木一律保护”,调动了广大农民土改后带来的生产积极性。全县开始在一定范围内开展成片造林、封山育林,并试验走自采、自育、自栽的路子,林业生产从此走向正轨。
1953年,是全县林业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是年春,国家拨给县里老区建设经费48亿元(旧币),县委利用其中一部分从辽宁省熊岳城购进苹果苗13.8万株,从益都县购进核桃种6250公斤,蜜桃种1250公斤。苹果苗分发至街头、洪凝、松柏、中至4个区,由互助组和个体农户栽植,建起109个苹果园。1954年11月,县政府用上级拨给的烈军属生产扶助费,从青岛园艺场购进苹果苗8万株,于翌年春分送给松柏、洪凝、街头、中至、五莲、户部6个区的380户烈属、1921户军属栽植。合作化高潮中,苹果树全部折价入社。那时,由于一些农业社对发展苹果的前景看不清,犁耕耢抹,人为毁坏,再加缺乏技术、管理不善,到1957年,栽植的两批苹果只存活16.2万株。1956年,全县人民响应毛泽东“绿化祖国”的号召,普遍展开以集体组织为主的植树造林活动,掀起庄庄植树、社社造林的高潮,当年造林56万亩,育苗2665亩。当年,县林业科改为林业局,负责全县林业生产规划、管理和指导。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群众积极,“一五”期间全县林业生产得到较快的恢复与发展,每年造林2万多亩,果园发展到1.5万余亩,年产干鲜果品357万斤,柞茧69.8万斤。全县基本上达到了山清水秀,绿树成荫。由于山区绿化工作成绩突出,1958年,国务院水土保持委员会授予五莲县锦旗一面。
第二阶段,“大跃进”时期的植树造林,植桑养蚕会战阶段。1958年初,在农业“大跃进”的开始阶段,县委就提出了“一年造完林,两年绿化”的规划,全县不仅组织了20万人,以村、社为单位搞绿化,而且还连续组织打破村界、社界的植树造林大会战。1958年3月11日开始,绿化九仙山,8月中旬,又组织了有12万人参加的全县植树造林突击日活动。1959年,县委制定造林要实现林场化、基地化、丰产化的规划。由于当时“大跃进”时期采取人海战术,大呼隆,虽然形式上轰轰烈烈,但林木成活率很低。但自1958年,通过植树栽果、植桑养蚕会战,多种经济也有了一定的发展。1958年,130个生产大队成立了果树专业队或专业组,8个公社的林业站配备了果树技术员,县里办起占地2430亩的“国营青山园艺场”。1958年和1959年,按照“果树上山下滩,不与粮棉油争田”的规划,栽植各种果树100余万株。1959年2月,为争取多种经济的更大跃进,县委制定《关于一九五九年大力发展农林牧副渔多种经济的规划》,在各级各部门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全县发展多种经济的普及运动迅速形成高潮。1959年,在109个村建起3000多亩果园,果品生产从此开始起步。全县果品总产量增至255.7万公斤,其中苹果22.35万公斤,并开始出口苹果。全县林地面积发展到62万亩,其中果园面积50680亩,桑园4836亩。
第三阶段,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开荒自救,两槐(刺槐、棉槐)上山阶段。三年困难时期,为了解决吃粮问题,不少地方出现乱砍山林、顺坡开荒等现象,严重破坏了自然植被,加剧了水土流失。但由于广大干部群众对封山育林和发展林果业的积极性始终不减,这个时期全县林业生产仍有一定发展,先后涌现出石场公社芦山、许孟公社大茅庄大队河滩、街头公社芙蓉庄大队果园、汪湖公社河西大队桑茧等全县山、滩、果园和桑茧生产先进典型。1963年起,县政府大力提倡“两槐(刺槐、棉槐)上山”,一连数年,各社队广植两槐,在封山护坡、遏制山洪等方面收到明显成效。
第四阶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施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五莲县的林业生产和山区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1979年,围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一目标,县委组织成立3个调查组。首先,调查全县590多个大队的人均分配情况。结果显示,1978年,全县共有12个大队人均分配超过120元,其中有11个大队因为林果生产搞得好,成为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其次,为了摸清全县实际情况,调查组进行反复测量,推算出全县宜林山滩总面积105万亩,粮田64万亩,即人均1亩田、2亩山,认为发展五莲县农村经济,还要在山上大做文章。调查组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地方的群众非常拥护和支持以植树栽果、封山育林、种柞养蚕为重点的山区开发。基于此,县委县政府根据五莲县实际及时调整工作战略,提出了“以林为主,林粮牧结合,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山区建设方针。
根据这一总方针,县林业局结合30年的林业发展经验教训,提出了东南以发展水土保持林、果树为主,西北以发展丰产林、桑树为主的区域化布局和“山顶松槐戴帽,山间板栗缠腰,山下苹果梨桃”的小流域治理模式;在开发步骤上本着适地适树、优先治理荒山荒滩的原则;在开发规模上要尽量集中连片,一治一座山,一治一个小流域,由公社统一组织集体会战;开发过程中实行先规划后实施,要求各单位先上报年度治山整地计划,一图一表一书(植树造林规划图、植树造林任务落实表,植树造林技术说明书)齐全。那段时间,每个公社都成立治山整地指挥部,一到农闲季节,就掀起治山整地高潮。公社书记、主任吃住在工地,指挥战斗,参加劳动。县委书记于潮等主要领导更是把山区林业开发建设抓在手里、放在心上,亲自指导。1981年春,他和县委其他同志一起到中至公社林场,一住就是3天,与党委、林业局同志一起研究治山整地、修环山公路方案。当年秋后,中至公社组织5000名劳力上阵,高标准治理了公社林场,这个林场至今仍是五莲县山区开发建设的典范。
1980年至1981年,县政府结合贯彻《森林法》向全县颁发了16万份林木确权证,落实了“社造社有,队造队有,合造合有,户造户有”的造林绿化政策,同时大力开展了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积极推广了水平台阶加卧牛坑整地方式。林业局引进了箭杆刺槐和健杨、69杨、72杨等优良品种,全县造林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1983年,松柏公社进行果树全部承包到户试点,由于在管理上实行“统分结合”,农民管理果树积极性空前高涨,当年果品产量增加1倍多,1984年开始在全县进行全面推广。这些措施的实施,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大干林业的积极性。
1980年后,全县每年治山整地3万亩左右,到1988年全县森林覆盖率已达38.3%,果品产量1.65亿斤,人均占有果品居全省第一,全县林果收入过亿元。1982年和1988年,省委、省政府分别在五莲县召开全省山区工作会议和全省林业工作会议。两次会议对五莲县山区建设、林业生产给予了充分肯定,五莲县也因此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山区开发建设的一面旗帜。两次会议前后,全省及四川、河南、山西、湖北等省竞相组织来五莲县参观学习,仅1982年7、8月就接待参观人数过1.85万人次。
经过五莲县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到2003年,全县林地面积已发展到96万亩,森林覆盖率已达到43%,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水土保持、山区开发、生态农业、环境保护等方面,五莲县多次荣获省和国家授予的荣誉称号。昔日以穷山恶水著称的落后山区,变成了山清水秀、林茂粮丰的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