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落实“八字方针”初步调整国民经济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b2&A=4&rec=55&run=13

第三节落实“八字方针”初步调整国民经济

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确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随后又制定《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简称《农业六十条》),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
1961年3月15日至23日,中共中央在广州召开会议。这次会议是在毛泽东率调查组到浙江、湖南、广东农村调查后召开的。在毛泽东的主持下,讨论和制定了《农业六十条》。这个条例是在总结农村人民公社过去三年多的经验和贯彻《农业十二条》的基础上制定的。《农业六十条》对人民公社的性质、组织、规模和管理都做了详细规定,即人民公社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是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经济组织,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人民公社各级规模,都应该有利于生产,有利于管理,有利于组织生活,有利于团结,不宜过大;以生产大队为所有制基础的三级所有制,是现阶段人民公社的根本制度,生产队有一部分所有权,在管理本队的生产上有一定的自主权;生产大队和生产队之间的经济关系采用“三包一奖四固定”的办法去解决;社员的家庭副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从属于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同时,条例还对人民公社的分配制度、集市贸易、公社调用生产大队劳动力、大队公积金的提取、公社党组织的建设等问题也作出了明确规定。5月至6月,再次作了修改,制定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供讨论与试行用),其中取消了分配上供给制部分的规定,并提出停办公共食堂。6月19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坚决纠正平调错误、彻底退赔的规定》,指出:只有彻底退赔“才能恢复广大农民群众对党的政策的信任”。10月7日,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9月29日再次提出的建议,发出《关于农村基本核算单位问题给各中央局、各省、市、区党委的指示》,要求各级党委就此问题认真调查研究,以便党中央作出决定。经过充分讨论后,1962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改变农村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问题的指示》,决定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即小队)为基本核算单位。1962年9月,中共中央对《六十条》又一次进行修改并颁发。
中央一系列文件下发后,五莲县和全国一样,全党动员,组织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深入农村,向基层干部和农民宣读、讲解,与他们同甘共苦,团结一致,纠正错误,落实政策,努力扭转农村的困难形势,开始对全县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农业方面的调整
五莲县按照上级部署,围绕农村管理体制、平调退赔、精简非农业人口、发展多种经营等方面,大力加强农业化建设。进一步活跃城乡经济,完成了农业结构调整。

工业方面的调整
从1961年下半年开始,五莲县开始对工业进行全面调整。经过几年的调整,全县的工业形势有所好转,企业管理有所改进,产品质量有所提高,品种增加,成本降低,劳动生产率逐步提高。
第一,把工业转向以农业为基础和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轨道。本着收缩工业,发展农业的原则,对工业企业进行调、停、并、转,关停了1958年“大办工业”时仓促上马、不具备生产条件的工矿企业,重点保留发展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的企业。企业个数由1961年的34个,调整为1962年底的23个。通过调整,使工农业之间的比例趋于协调,缓解了工业内部存在的矛盾,使全县工业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第二,认真贯彻《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简称《工业七十条》)。加强企业管理,努力实现扭亏增盈。各企业把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工业七十条》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组织全体职工深入学习讨论。广泛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同程度地调整了企业内部关系,改善了管理工作,工业生产实现逐步好转,有力推动了“八字方针”在全县工业上的落实。
第三,改进对手工业的管理。县委根据中央《关于城乡手工业若干政策问题的规定(试行草案)》(简称《三十五条》),大力发展手工业和轻工业生产。1960年,全县有5处手工业合作组织,从业人员435人,手工业网点少,日用产品品种少,质量低,成本高,给人民群众生活带来不便。1961年,开始着力调整和发展手工业,首先建立了专门的手工业管理机构手工业联社,调整了管理体制。又根据《三十五条》的规定,将部分合作工厂转为手工业合作社,县农具厂转为铁业生产合作社,被服厂转为缝纫生产合作社,印刷厂转为印刷生产合作社,木工厂转为木业生产合作社,鞋厂转为鞋业生产合作社。这种转制一定程度地改变了吃“大锅饭”的状况,使企业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对促进企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后又根据《三十五条》关于“手工业企业的规模不宜过大,行业不宜复杂,规模过大的应坚决分小,行业复杂的应坚决划开”的规定,拆分了部分手工业合作社。如县铁业社被划分为五莲县铁业社和五莲县洪凝修配生产合作社。1962年底到1963年初,又根据昌潍地区的统一部署,将全县大部分公社工业转为手工业合作社。
第四,深入开展增产节约运动。1963年上半年,针对工商企业存在的管理不善、跑冒滴漏、浪费严重的问题,县委、县人委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对全县县以上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浪费损失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摸底,各工商企业针对调查出的问题,边检查边纠正,挖潜力、堵漏洞,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增产节约计划,收到良好的效果。县酒厂利用废弃料精心烧制白酒;木工厂为节约木材试制了木花板,将汽油机改为柴油机,每生产一天即可节约资金30元;农具厂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减少原材料消耗,降低了民用剪子的成本。增产节约运动的开展,一定程度地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改善了企业经营状况。

财政贸易、文教卫生方面的调整
财政贸易方面。1963年4月,县人委成立财贸办公室,加强对财贸工作的领导。认真编制并严格执行财政收支计划,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工作。按照开源节流、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方针,一方面积极组织收入,积累资金;另一方面压缩社会集团购买力,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在资金管理上,为适应商品流通的需要,改进结算制度,加强现金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流动资金的合理利用,限制了市场上的投机倒把活动。调整商品流通渠道,改进商业经营管理,对商业暴露出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查实整改,不断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流通费用。加强市场管理,大力发展集市贸易,活跃城乡物资交流,使物资上市量不断增多,品种基本齐全,价格趋向稳定。
文教卫生方面。教育工作,1960年至1962年,经调整学校布局,共裁并完小11所、初小13所,转民办30所,精简下放教职工653人,3400名15周岁以上的学生被动员回队劳动,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降为33.2%。1964年,推行“两种教育制度”,办起工读小学359所,连同全日制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上升到50.2%。文化方面,认真贯彻“双百”方针,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鼓励文艺团体上山下乡,为基层群众服务,并注重抓集市文化管理,提高文艺质量。卫生工作,深入开展以防病为中心内容的爱国卫生运动,充实和健全了县、社、队各级卫生组织,广泛开展卫生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卫生知识水平。
五莲县20世纪60年代初的国民经济调整,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了“大跃进”造成的困难局面,使经济形势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但在调整过程中,由于受全国全党大气候的影响,“左”的指导思想没有从根本上加以否定,再加上受1963年5月开始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国民经济的调整,影响和限制了国民经济调整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