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全民大炼钢铁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b2&A=4&rec=42&run=13

第三节全民大炼钢铁

新中国建立后,党中央非常重视钢铁生产。毛泽东多次强调要加快钢铁工业的发展,提出用15年左右的时间,在钢产量等方面赶上英国的目标。刘少奇代表中共中央向中国工会第八次代表大会致词时,公开宣布:15年在钢铁和其他重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赶上或超过英国。从此,“十五年赶上英国”就成为发动“大跃进”、特别是工业“大跃进”的口号。此后,中共中央多次研究钢铁生产的产量和增长速度问题。
1958年8月,党中央在北戴河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正式决定1958年钢铁产量比1957年翻一番,达到1070万吨;1959年要生产2700万吨至3000万吨。会议通过的第二个五年计划指标,比三个月前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又翻了一番。当时中央有关部门和许多地方的领导人对“大跃进”兴高采烈,对超乎寻常的大幅度增产的假象深信不疑,很少有人提出异议。
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通过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后,山东省随即掀起工业战线的“大跃进”。省委召开全省地方工业会议,提出“1959年平,1960年超,1962年基本工业化”的口号。即1959年工农业产值要相等,1960年工业产值要超过农业产值,1962年工业产值要达到工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会议强调要解放思想,敢想敢干,立即在全省掀起一个工业生产高潮。并计划年内要建立起1000座小高炉,发展50万个厂矿(组)的乡、社企业。确定从9月19日起,苦干10昼夜,打好钢铁生产的第一个“淮海战役”,实现全省日产铁18万吨。山东省委连续发出一系列关于加强钢铁生产的指示文件,大办钢铁成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以钢为纲”,一切工作都要保证“钢铁元帅”升帐。各级党委都加强了对钢铁生产的领导。书记挂帅,全民动手,一场轰轰烈烈的全党全民大炼钢铁的运动在各地开展起来。
1958年8月,中共昌潍地委召开县委书记会议,研究部署大办钢铁,组织生产“大跃进”。
自此开始,五莲县也同全国一样,迅速掀起全民炼钢铁运动的高潮。1958年8月28日,县委召开扩大会议,确定“钢铁生产是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拉开以大炼钢铁为主要内容的“大跃进”运动的序幕。

“以钢为纲”的全民大办钢铁运动
1958年8月28日,五莲县委召开有乡委书记参加的县委扩大会议,听取和讨论地委电话会议传达的省委和地委大搞钢铁生产的指示。会议一致认为省委和地委的指示是正确的、适时的,表示完全拥护并坚决贯彻执行。全体与会同志情绪高涨,信心百倍。会议决定:
第一,要把钢铁生产任务当作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坚决贯彻“以钢为纲”的方针,书记挂帅,加强领导,动员全党全民大搞钢铁生产,形成机关、学校、工厂、农业社人人搞钢铁的热潮。县、乡、社各级党委由第一书记挂帅,层层建立健全加强钢铁生产领导组织,充实办公机构。县委成立钢铁生产指挥部,下设物资供应、建筑与劳力调配、交通运输、技术等5个组,具体分组办公。
第二,政治挂帅,思想当先,开展全党全民如何保证迅速完成钢铁生产任务的大鸣大放大辩论。通过辩论,使干部群众进一步明确认识大搞钢铁生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彻底批判和克服在钢铁生产上的本位主义、分散主义、地方主义和条件论、特殊论,强调“困难”、消极等待的右倾保守思想以及某些单位认为钢铁生产“不赚钱”、“折本”不愿经营的资本主义思想,树立共产主义思想,确保全部和超额完成钢铁生产任务。
第三,在生产本身,采取“五抓”、“三队”、“两统”、“一全”的措施。五抓,即抓建炉、抓开矿、抓炼焦、抓技术、抓运输;三队,即建炉队、开矿队、运输队;两统:所有大车、小车和汽车,统统由县(小车由社)调动使用,所有泥瓦匠,统统由社集中使用;一全,即县、乡、社所有部门,都要保证要人有人,要钱拿钱,要料出料,全力支援钢铁生产。
第四,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共产主义大协作”。协作内容主要是开矿协作、建炉协作(即没有条件的到有条件的乡、社开矿、建炉)、运输协作、劳力协作、技术协作。同时,全县组织700名青年大搞钢铁生产远征军,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突破困难,加速钢铁生产的发展。
第五,在领导方法上,“强调重点突击,作风战斗化,具体领导,现场会、组织参观、开展评比竞赛,实行‘四化’。”同时,要立即抽调大批力量,组成钢铁生产检查团,深入工厂,深入矿山,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会后,各乡镇随即召开了全体乡干部会和社支部书记会,或全乡党员大会,传达会议精神,全县立即组织1.8万余名劳动大军投入战斗。各地开始形成全党全民大搞钢铁的新高潮。
为誓夺钢铁卫星县,县委进一步发动群众进山找矿石、伐树木,拆墙找砖、拆炕找坯、建高炉;收缴群众的铁锅、鏊子等铁器作炼钢的原料。为保证炼钢铁的燃料,23日至27日,全县组织8万劳力,60辆汽车、7100辆小车、1237头驴,车拉人挑,从高密、胶县等地运进煤炭1.65万吨。自9月1日至12月10日,全县共发动4次钢铁战役。参加大炼钢铁的人员最少时4万人,最多时达到25万人。至年底,全县共产铁1665.3吨,超计划36%;产钢513.3吨,超计划39.6%。

全民大办工业
1958年3月,县委为贯彻省委工业生产电话会议精神和省委八次扩大会议精神,召开县委扩大会议和工业干部会议,层层发动大办工业。10月,将部分手工业合作社合并,转为县属集体企业,建起了五莲县第二机械厂、鞋厂、被服厂、木工厂等8处集体企业。新建了炼铁厂、肥料厂、造纸厂、酒厂等12处全民所有制企业。全县县属工业企业由1957年的7处增加到24处,职工增加到1733人。在此基础上开始大办社队工业,社队自备厂房设备,自筹资金,以“两业(铁、木业)、两料(饲料、肥料)、三加工(粮油、服装、副食品)”为重点,土法上马,一哄而起,当年办起公社工业351处,职工达3001人;村、队办作坊式小工厂2647处,从业人员19521人。

全民大炼钢铁的后果和影响
全民大炼钢铁给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造成一定危害,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一是尽管全县男女老少齐上阵,各行各业全力支援,昼夜大干苦干,生产了一些钢铁,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属粗制滥造。二是为了大炼钢铁,过量开采了矿石,滥砍滥伐大量树木,砸毁了群众生活几乎所有的铁锅和其它铁器,造成了大量损失。三是拉长了基本建设战线。为了实现钢铁生产翻番,工业基本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超过了全县当时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现实承受力,损坏了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四是急剧膨胀了职工队伍。由于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全民大办工业和基本建设规模的迅速扩大,全县的职工队伍急剧膨胀起来。这种状况,超出了国民经济特别是农业的负担能力,过多地增加了财政支出和粮食销售量,加剧了社会商品的供求矛盾,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五是由于大炼钢铁,过多地抽调了农村劳动力,使1958年的秋季农业生产,特别是秋收工作受到了影响,使农作物丰产不丰收,许多粮食因无人收获而烂在地里,造成严重灾荒,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六是妨碍和排挤了轻工业生产。由于强调“以钢为纲”,其它工业“停车让路”,调配给轻工业的原料和燃料大量减少,机械设备得不到充足供应,部分企业被转产,大量职工被抽调去炼钢铁,轻工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七是教育工作受到影响。中小学停课,学生参加做坩埚、砸矿石、运矿沙、推鼓风机,加班加点,影响了教育质量和学生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