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大跃进”运动中“两大会战”和“高产卫星”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b2&A=4&rec=41&run=13

第二节“大跃进”运动中“两大会战”
和“高产卫星”

1957年冬,五莲县委根据中央和省委关于农业生产的指示,结合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教育,围绕兴修水利和积肥运动,开展全民性的大辩论,批判所谓保守思想,调动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并迅速掀起了以兴修水利、改良土壤和植树造林为中心内容的农业生产高潮,实际上拉开了“大跃进”的序幕。
1958年1月至3月,中央南宁会议、成都会议后,在“苦干三年”基本改变落后面貌的口号鼓舞下,五莲县由于没有深入调查研究,没有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在制定农业发展规划时,提出了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并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断调高指标。1958年2月,县委在《关于五莲县1958年农业生产发展规划》中提出:全县粮食总产量1958年达到30843.5万斤,较1957年增长65.8%;粮食亩产达到450斤,5年过长江,8年达到千斤县。6月,在《关于1958—1962年社会主义建设工作十四项规划》中提出了更高的目标:1958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到41139万斤,粮食亩产达到600斤;1959年粮食亩产达到1200斤,争取1500斤;1962年粮食亩产达到2200斤,争取2500斤。1958年7月20日,在乡社干部会议上,又提出了当年实现粮食亩产千斤县。1959年实现小麦亩产1500斤,全年粮食亩产4000斤的奋斗目标。1958年10月,县委制定《关于共产主义建设规划》,宣称1958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85650万斤,较1957年增长7倍,平均亩产2734.6斤,较1957年增长8.76倍,每人占有粮食4658斤。同时,提出1959年和1960年的目标:1959年粮食亩产两万斤,总产110.1亿斤;1960年缩小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亩产4万斤,总产100亿斤。这些计划,严重地脱离了五莲实际,反映了“左”倾急于求成思想的滋长,为“大跃进”的高估产、浮夸风打下了基础。

“两大会战”

第一,植树造林、植桑养蚕会战。1958年初,在农业“大跃进”的开始阶段,县委就提出“一年造完林,两年绿化”的规划,并提出了“零星荒山变桑田,山坡陡岭变果园,队队不闲一寸土,村村不丢一厘田,千军万马齐出动,誓把五莲变花园”的口号。全县组织20万人,以村、社为单位搞绿化,且连续组织打破村界、社界的植树造林大会战。1958年3月11日,全县组织两万名青年绿化九仙山,一天植树408万株。4月11日,县委组织各乡组成的200多支造林远征队,计2.8万余人,突击绿化九仙山,一天造林11万亩。5月13日,县里组织松柏、叩官、街头、潮河、户部等9个乡的2.4万人,分两支治理大军,治理五莲山、九仙山、马耳山、凤凰山等911个大小山头,苦战8天,治山26.5万亩。8月中旬,又组织有12万人参加的全县植树造林突击日活动,一天造林4万亩。1959年,县委制定造林要实现林场化、基地化、丰产化的规划。是年冬,组织35万人的造林队伍,植树造林25.5万亩。据当时统计,1958年至1960年3年间,全县共造林53.8万亩。由于采取人海战术,大呼隆,虽然形式上轰轰烈烈,但林木成活率很低。1958年,通过植树栽果、植桑养蚕会战,多种经济得到一定程度发展。1959年2月,为争取多种经济的更“大跃进”,县委制定《关于一九五九年大力发展农林牧副渔多种经济的规划》,全县一个以发展养猪、大家畜为重点的“二十二养”,以发展苹果树为主的“二十二栽”,以采山药、树种、野生油料、野生纤维为主的“十采”,以开采地下矿藏为主的“八开”,以发展编织为主的“十一编”为主要内容的“养、栽、采、开、编”的发展多种经济普及运动迅速形成高潮。1959年,全县养猪18.3万头,养羊1.7万只,桑茧和柞茧产量分别达到6.1万斤和117.3万斤,淡水鱼捕捞量5.4万斤,各种果树总面积4.56万亩,开采各种矿石15.3万吨,编织业总值达57.9万元。仅据1959年上半年统计,全县多种经济产值1280万元,平均每人占有31元。
第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会战。1958年8月29日《中共中央关于水利工作的指示》下达后,全县不断组织水利建设会战,库塘建设出现了新的高潮,陆家庄子水库、墙夼水库等12座水库先后建成蓄水。
通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会战,全县库塘总蓄水量达到1亿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280余平方公里,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3万亩。到1960年上半年,全县建成10万方以上100万方以下水库29座,100万方以上500万方以下水库6座,500万方以上水库11座,控制灌溉面积61.6万亩。还建成水电站18处,发电量356.55千瓦时。
在农田水利建设会战期间,全县人民为支援水库建设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如当时的龙湾头村正坐落于在建水库(户部岭水库)的中央,水库建成后,该村所有粮田均被淹没。当时的村支部书记王成顺、大队长王成柱带领群众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硬是在新村周围改造出了240多亩口粮田,解决了群众的吃粮难问题。他们“五分地里闹革命”的光辉业绩,被省和国家水电部誉为库区移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典范。
通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会战,不但有效地扩大了农田灌溉面积,改善了生产条件,为全县的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而且对防洪排涝、保护水土资源、解决城乡生活用水和支援工业生产建设等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应看到,“大跃进”时期,人民生活贫困,国家经济困难,修建库塘所需资金及钢材、木材、水泥等物资比较紧缺,技术人员和技术资料严重不足。在这样的客观形势下,对水利建设的要求过快过急,有些甚至仓促上马,前期工作准备不足过于简化,缺乏科学细致的勘测设计和严格规范的施工,从而导致形成了部分病险水库,加重了维修加固任务;有的因配套设施没跟上,致使工程应有效益得不到发挥。

大放“高产卫星”
“大跃进”运动是以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为主要标志的。其突出表现是对原先制定的比较切实可行的各项计划指标,不断盲目修改和大幅度提高。特别是1958年8月上旬,山东省委在寿张县召开现场会,推广寿张县“每亩密植40至50万株种苗,施肥16万斤,年内实现全县亩产万斤粮、5至10万斤地瓜”的所谓高产丰收典型。8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署名文章大加赞赏。这一举动使山东省“大跃进”、浮夸风达到白热化程度,各地纷纷提出“超范县,赶寿张,跑步实现共产主义”的口号。中共昌潍地委发出关于创造春、夏作物高额丰产卫星的通知,提出全区创造亩产10万公斤的地瓜,5000公斤的玉米、谷子,500公斤的皮棉。为紧跟形势,执行上级指示,五莲县委也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高产指标,并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建“卫星营”,种“卫星田”,大放“粮食卫星”。
农业的高产风自1958年夏收时即出现苗头,提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不顾客观实际,大搞“卫星”田,放“高产卫星”。1958年秋,五莲县委要求各公社党委报送秋季作物卫星田情况,到9月14日,收到卫星田及大面积丰产捷报百余件。全县共放出各类高额丰产“卫星”135颗。据当时统计,1958年,全县粮食总产18.565亿斤,平均亩产2734.6斤。后经落实,总产只有2.59亿斤,平均亩产382斤。
许孟公社秋季作物放“卫星”。许孟人民公社在1958年早秋作物收获中,连续放出了4颗高粱“卫星”。最大的1颗是佛堂村前进农业社3.1亩高粱“卫星”田,亩产3600斤;郑家车村先进农业社2.2亩高粱“卫星”田,亩产3578斤;仁里村仁爱农业社1.13亩高粱“卫星”田,亩产3354斤;许孟村中心农业社153亩高粱“卫星”田,亩产3262.5斤。另外,东楼子村民主农业社还放出了1颗玉米重型“卫星”,2.6亩玉米“卫星”田,亩产7525斤。
许孟人民公社共有玉米“卫星”田184.7亩,高粱“卫星”田82.6亩,谷子“卫星”田34亩,地瓜“卫星”田797亩,花生“卫星”田40亩,大豆“卫星”田149亩。为搞好这些“卫星”田的管理,从乡到片、社、队,自上而下,一包到底,专人专管。搭建棚子34处,固定专人122人,吃住在田间,负责搞好“卫星”田的管理。同时,加强技术指导,学习外地加强“卫星”田管理的经验,召开老农座谈会,听取老农的意见和建议;召开了42次现场会议,互相交流先进经验,从而解放了思想,破除了迷信,开阔了眼界,克服了右倾保守思想。在“卫星”田的管理中,突出抓了水、土、肥、密植、良种、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公社还支援“卫星”田30350斤化肥,600斤农药。
为保证晚秋作物“卫星”的上天,许孟公社党委决定加大晚秋作物“卫星”田的管理措施,普追两遍肥,大量的浇尿、浇大粪汤、撒干灰;对地瓜、玉米、大豆“卫星”田进行了搭架,以利通风透光;普治两遍虫,浇水2至3次。由于加强了管理,实现了更大的晚秋作物“卫星”升天。娄古庄的地瓜亩产可达15万至20万斤;乡党委的秋玉米“卫星”田亩产可达1万斤;仁里村仁爱农业社的窝地瓜亩产可达15万斤;大珠子的大豆亩产可达2000斤;苗家沟村的玉米间作大豆亩产可达2000斤。
当时为调动农民“大跃进”积极性,全县农村普遍开展了“青年赛赵云,老年赛黄忠,干部赛诸葛,少年赛罗成,妇女赛过穆桂英”,以及其它各种形式的“摆擂打擂”等劳动竞赛活动。男女青壮年劳动力全面实行所谓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食宿在田间,日夜轮战,口号是“过了腊月二十九,吃了饺子再下手”。深翻土地,开始要求深度一至二尺,后来增加到二至三尺以上,凡不合格者一律返工。施肥要求以万斤计,越多越好,没有肥源就搞群众性的沤绿肥、火薰肥,七挖八换土杂肥,不问质量,只求数量,数量不足,不准播种。特别对小麦播种量,每亩从十几斤、几十斤一直增加到上百斤,最后有的干脆用麻袋撒,这些做法,不但徒然浪费大量人力和种子,达不到增产的目的,而且还因大量生土被翻到表层和秧苗密不透风造成减产。结果播种的庄稼有不少不是苗被肥烧死,就是结成厚厚的“苗饼”,颗粒无收。有些少有收成,却又被某些头脑膨胀的人放了“高产卫星”。他们不惜浮夸造假,人为地把几墩地瓜拼做一墩进行宣扬;有的把几亩地里的庄稼偷搬到一块地里,虚报产量;还有的不顾客观实际进行估产放“高产卫星”。如此盲目冲动的“大跃进”,破坏了土地的土层结构,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得不偿失。
实践证明,当时的放“高产卫星”是一种严重脱离实际的主观臆想。这些现象和后果,都说明忽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无限夸大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必将事与愿违,导致失败和受到大自然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