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b2&A=4&rec=105&run=13

第三节 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否定“两个凡是”,重新恢复和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首要的成果。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重大贡献,在于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连,这一创造性的发展,使这条思想路线更为完备。这条思想路线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也是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指导思想。正如邓小平后来所说:“我们总结了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方针政策,这些方针政策归根到底就是恢复和坚持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根据这条思想路线来探索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会议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实现了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已经提出却一直没有完成的工作重点的历史性转变,从而确定党在新的历史时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已经走出20年“左”倾错误的误区,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轨道。
会议重新恢复正确的组织路线。全会实现组织路线上的拨乱反正,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坚决纠正“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那一套,恢复党在解决党内问题上的优良传统。决定健全党规党法,并强调实行集体领导。会议还指出,一定要保障党员向上级领导直至中央常委提出批评性意见的权利,一切不符合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的做法应该坚决纠正。全会以后,华国锋仍担任中共中央主席,但就体现党的正确指导思想、决定党和国家重大方针的实际作用来看,邓小平实际上已经成为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抉择。全会公报明确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认真的改革,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并大力加强实现现代化所必须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公报还强调:“全党目前必须集中主要精力把农业尽快搞上去”,对于几亿农民“必须在经济上充分关心他们的物质利益,在政治上切实保障他们的民主权利”,这对于启动中国农村改革起了积极作用。可以说,通过进行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已经确立。以三中全会为开端,中国迈开改革开放的步伐,开始走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道路。
1979年1月,省委召开工作会议,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采取“一竿子插到底”的办法,把全会精神直接传达到基层干部和群众。根据省委工作会议精神,1979年1月12日至16日,县委书记于潮主持召开全县四级干部会议,认真传达学习和讨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引导大家把思想统一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把行动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群策群力,解放思想,跟上形势,集中精力尽快把五莲工农业生产搞上去。随后,一个群众性的思想跟上转移、作风适应转移、工作保证转移的行动在全县普遍开展。自此,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五莲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认真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迈向了改革开放、开拓前进的新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