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b2&A=3&rec=628&run=13

街头镇

境域建置

境域 街头镇位于县域南部,北邻洪凝镇、松柏乡,东接叩官镇、潮河镇,西靠石场乡,南与东港区的陈疃镇、南湖镇、三庄镇接壤。总面积约224平方公里。地质以沙石丘陵为主,少量平地,西、北部高,中、南部低。境内山体多为南北走向,东部寨山,海拔397米;中北部驼儿山,海拔386米;西部脉垛顶、尖垛山,主峰都在500米以上。土壤以棕壤为主。年平均降水量835.4mm。冬季气温高于全县平均水平。有以闫马、向阳水库为主体的水库塘坝145座,蓄水量2296万方。主河流为街头河,发源于松柏乡的母山,境内流长20.3公里。矿产资源主要是花岗岩,其次是铁矿石、钾长石、石英石、河沙等。花岗岩可采储量居全县第一。
建置区划 街头镇历史悠久,迄今境内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东城仙文化遗址,具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前、后街头两村于明朝初年建村,因据交通要道,贸易较发达,得名街头,此为街头的由来。街头镇原为日照县所辖,1943年解放,同年建政,为日北县街头区;1945年10月,日北县撤销,划归藏马县,为藏马第三区;1947年5月,建立五莲县,为五莲县街头区;1958年1月,撤区并乡,全区设街头、坊子、迟家庄三个乡;1958年秋,将三乡合并成立街头人民公社;1965年,东部划出16个村,成立王世疃人民公社;1984年4月,撤销公社建制改为街头镇;2001年1月,原街头镇与王世疃乡和杜家沟乡合并为街头镇。至2005年,辖77个行政村,辖区内总人口54867人,人口密度为245人/平方公里;总户数18149户,其中,农业人口51027人,占总人口的93%。

综合经济

2005年,全镇经济总收入381457万元,其中,农业总收入16433万元,工业总收入346013万元,第三产业总收入1901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77元。
农业 2005年底,全镇耕地总面积5008公顷,其中,水浇地面积233公顷;农作物播种总面积6324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303公顷;粮食总产量21026吨,肉类总产量30239吨,油料总产量5760吨,瓜菜总产量5842吨,主要经济作物有板栗和水果,产量分别是6300吨和8000吨,其中苹果7400吨;家禽存栏数277640只,禽蛋产量1236221公斤,家禽出栏数739810只,蚕茧产量51430公斤;农业机械总动力达77913千瓦,其中,农产品加工机械动力33395千瓦,排灌机械动力4797千瓦,农用拖拉机22050千瓦,农用运输车12303千瓦,农村用电量13826万千瓦时。
街头镇坚持以发展特色农业为目标,不断对农业结构优化调整,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重点培植林果、畜牧两大主导产业,农业综合经济效益稳步提高。依托优越的自然资源和生态条件,着力发展了12万亩名优水果基地和32万亩板栗基地两大标准化示范园区,全镇规模化畜牧养殖场近200处,畜牧业总收入近亿元。此外,还加大了对荒山、荒滩的开发力度,促进了全镇生态环境建设及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种植业大力推广柞蚕、中药材、大姜、芋头等经济作物,实现了标准化、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农业、林果、畜牧业的发展,带动了一批加工业,形成了粮食、果品、养殖、瓜菜等农产品加工群体,镇果品公司生产的系列果脯畅销国内外。
工业 镇内工业有两大支柱产业,一是机械制造业,二是石材加工业。机械制造业有两个骨干企业:一是山东顺达机械有限公司,二是山东旭日饰件集团公司。山东顺达机械有限公司总资产4.2亿元,员工1600人,主要加工设备600余台(套),2005年,实现产值61735万元,销售收入63614万元,利税4265万元。山东旭日饰件集团属大二型民营企业,总资产4.1亿元,员工1200人,利税1825万元。顺达、旭日两个机械制造骨干企业,带动了一批关联配套企业的发展。2005年,全镇机械加工业完成产值123573万元,销售收入114253万元,利税8783万元。石材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当时村镇齐上马,大搞花岗岩开采与加工。90年代中、后期,在镇驻地专门规划,建立石材工业小区,大力发展石材加工业。进入21世纪,重点培植石材加工大户,推动石材业向规模化、精深加工方向发展。花岗石开采由初期的手工作业、零星开采,到新式轮锯开采,大大提高了石材的利用率。花岗石加工由低档板材发展到生产各种异型材、高档材。到2005年,石材工业园区占地5000亩,石材批发市场200亩,形成了17公里的“加工业长廊”和“南园北区”的石材业发展格局。加工企业达到1200多家,年加工板材1800万平方米,年产成品荒料180万立方米,资产过千万元的石材大户5家。2005年,全镇拥有规模以上企业7家,实现工业总产值45.8亿元,销售收入91628万元,利税7043万元。
财税金融 2005年底全镇财政收入2287万元,其中,预算内收入2119.4万元;财政支出2286.2万元,其中,农业支出49.2万元;年末各项存款余额3.31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28亿元;年末各项贷款余额8101万元,其中,农业贷款5631万元。

社会事业

2005年,全镇自来水受益村61个,通汽车村77个,通电话村77个,通电话户数7986户。各类学校30处,在校学生6988人,教职工546人,托儿所13个;图书室14个,文化站1个,体育场所14处;卫生机构82处,其中,医院2处,卫生所80处,医生207人,病床150张;敬老院2处,供养老人161人。信用社2个,农行1处。
1993年起,实施小城镇规划建设。先后被省政府授予“山东省建设示范镇”、“全省百新工程试点镇”称号。2005年,镇驻地占地面积130公顷,总户数5662户,总人口31220人,综合型超市6处,农贸市场4处,沿街商品房186000平方米;绿化面积27000平方米,道路铺装面积18000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28平方米。全镇从业人员32600人,其中,农业11400人,工业13900人,建筑业900人,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1600人,批发零售业2400人,住宿餐饮业500人,其他1900人。
该镇注重老干部工作,2004年10月,离退休老干部党支部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先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