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佛教旅游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b2&A=3&rec=278&run=13

第三节佛教旅游

光明寺、侔云寺

“奇秀不减雁荡”的五莲山,凭借蜚声海内外的光明寺、侔云寺,成为佛教旅游圣地。五莲山光明寺曾是明代皇家寺院。侔云寺是宋代僧人在九仙山东南方的万寿峰下所建,当时规模宏大,香火旺盛。1607(明万历三十五年),侔云寺改名兴云寺。名山名寺名住持,构成了五莲山悠久独特的佛教文化。
唐代,应身菩萨在五莲山“筑精蓝习静”。
1602年(明万历三十年),僧人心空经诸城名人臧敬轩介绍进京筹建寺庙,适逢万历皇帝生母李太后害眼疾。心空为李太后治好病,万历帝大悦,认为心空是菩萨转世,要重赏他。心空遂提出建寺的恳求。万历皇帝下诏书赐五朵峰改名五莲山,赐寺名“五莲山护国万寿光明寺”,并拨内帑五千金敕建寺庙,差汉经厂提督大太监张思忠督工,该寺历时五载完工,明开和尚赴京谢恩,皇帝再下诏将今五莲叩官、户部、潮河、王世疃四乡镇及胶南、诸城、两城等部分村庄的万亩田产属光明寺的供养地。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10月,明神宗赐并又拨千金,寺里用这笔款建亭阁,至此光明寺已有藏经680函、6800卷,敕本1、御丈2、宝幡2。短短五年之内(公元1602-1607年)连下三道诏书。明崇祯和清顺治、康熙年间又多次复修和扩建,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古寺院建筑群。寺院建筑重梁挂柱,飞檐琉瓦,气势雄伟。苍松翠柏环抱楼台亭阁,异彩多姿,甚是巍峨壮观。光明寺遂成为山东省四大名寺之一。护国万寿光明寺因其皇家御宠名噪大江南北,在历史上素有通天之举,因名僧名山而享誉海内外。僧人闻风皈赴,四方百姓进香者、游山者不绝。明天启三年,西域高僧到光明寺,赠贝叶经7片,明开和尚建分贝阁藏之,使寺藏经又多一佳品。
1655年8月(清顺治十二年),敕赐浙江天同寺住持僧道忞到光明寺住月余,撰《开山和尚碑铭》。清康熙初年,光明寺五代僧主持和尚海彻在大悲峰西“聚花台”上修建“廖天阁”。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光明寺200余僧众捐资重修光明寺大殿,建起38级台阶和伽蓝楼。伽蓝楼是供奉关云长大帝的地方,形成了规模宏大、气势巍峨的建筑群。乾隆年间,寺内大殿正中挂起皇帝手书“宝相庄严”四字金匾,藏经楼内挂起皇帝御影,使光明寺名扬于世。清朝末年,德国一传教士欲割五莲山寺庙属地建天主教堂,第八代住持僧赶往北京禀报朝廷,得到西太后慈禧懿旨:外域不得擅扰。寺庙得以保护。
民国年间,曾有人想砸毁寺庙,当时的住持僧绪让赶到南京,拜见了蒋介石,蒋介石下令保护寺庙,叫绪让带回了两块大铜印,即“山东省佛教协会日照分会”和“山东省佛教协会诸城分会”。绪让因此在佛教界名声大振。
光明寺属禅宗临济宗派,从开山和尚明开到最后一代住持僧昌元共传18代,1927年寺内共有僧人43人。1946年进行土地改革,原属光明寺的土地被分掉。1947年,光明寺被周围村庄的村民自发拆掉,县内各寺庙遭到相同厄运,僧人陆续还俗,香火中断。
1984年12月,五莲县成立旅游区开发协会,向社会各界发出《关于集资开发五莲山旅游区倡议书》,两年筹款40万元,1985年4月24日,修复光明寺工程在光明寺伽蓝楼遗址前隆重举行了开工典礼,至1986年藏经楼、大悲殿、伽蓝楼、西配殿、钟楼、三门等建筑相继建成,并重塑释迦摩尼等22尊彩塑像分别在伽蓝楼、大悲殿供奉,光明寺重续香火。1986年,山东省委统战部行文将光明寺佛教寺院开放。1993年4月,少林寺和尚延乘来光明寺居住。次年,延乘去南方化缘,从江苏省句容县宝华山隆昌律寺带回铜质磬1口,木鱼1个。1994年10月,延乘被山东省佛教第二次代表会议选为理事。1997年10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宗教事务局批准,依法开展宗教活动。
1998年6月22日,五莲县统战部、五莲县旅游局领导赴江苏省镇江市定会寺邀请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苏省佛教协会会长茗山来光明寺考察。茗山推荐弟子、定慧寺建院觉照住持光明寺。是年,觉照法师、然慧率扬州市土木建筑专家到光明寺进行了实地测绘勘察。9月10日,觉照、然慧等10名僧人组成僧团住持光明寺,开展正常的宗教活动。觉照法师俗名李同鹤,祖籍安徽,他舍弃了镇江定慧寺优越的条件,到光明寺,自带资金20万,在继续恢复光明寺古建筑的同时,新建光明寺的山殿门、大雄宝殿、钟鼓楼、藏经楼、东西配殿及其附属设施。
1999年10月6日,五莲山“五莲大佛”举行开光仪式,全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茗山大和尚和近千名僧人、观众参加了这一佛事活动。
自从光明寺修复以后,香火日益兴盛,前来游览者必游光明寺,更有善男信女怀着虔诚的心情,焚纸烧香,顶礼膜拜,许愿还愿,捐钱赠物。
建国以前,五莲县古寺庙建筑众多,比较著名的有霞客院、永龙寺、卧龙寺、盘龙庵、祥云寺等,大多毁于1947年。

霞客院

位于石场乡,西临莒县。据考清末张姓迁此立村,于霞客院(寺)旁立村,村以寺名。现村中部有“霞客院”古寺遗址一处。据《重修莒志》载:“相传该寺始建于西周,时名正觉寺”。后敕赐正觉禅院。又传东汉刘秀经此,改名霞客院。原寺规模宏大,有上、中、下三院,殿堂20多座,内有泥塑神像、彩色壁画等,寺碑20多块,后大部分废圮。现存柳体字碑,碑额上书“敕赐正觉禅院”、“御寺本军施主碑”,部分碑文已不能辨认。清光绪三十二年重修霞客院碑尚存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