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莲精神”的形成与发展(终审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b2&A=10&rec=61&run=13

“五莲精神”的形成与发展(终审稿)

五莲县委党史办课题组
执笔:桑光军

编者按:《“五莲精神”的形成与发展》是县委党史办服务全县“创新创业”“三招三引”活动,从业务职责和历史传承出发撰写的资政研究报告。旨在从历史经验和社会发展规律中,汲取智慧力量,提振创业精神。该篇资政报告,2015年先后获评日照市优秀党史成果奖、山东省优秀地情研究成果奖。
该资政报告从“五莲精神”的形成条件、发展阶段、主题主线和历史地位等方面,结合五莲山区开发建设发展历程,系统阐述了建县60多年来“五莲精神”的培育形成、发扬光大和时代内涵,从理论实践的角度对“五莲精神”及其新内涵、如何传承“五莲精神”等进行了阐述解读,集中展现了全县人民在实践创造中凝结成的创新理念、精神风貌和历史贡献。本刊予以刊登,以期“存史、资政、教化”。
聚焦发展、三招三引、创新创业,是当前全县上下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也是今后发展永恒的主题。“五莲精神”作为全县人民的“传家宝”,系统把握“五莲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必将为“创新创业、三招三引”提供新生动力。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五莲人民为了改变穷山恶水的恶劣自然环境,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大搞山区综合开发建设,在一锨一镐的苦干中锤炼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挖山不止、拼命实干”的“五莲精神”。“五莲精神”的核心是艰苦创业,凝聚成一个字就是“干”。
在长期的艰苦卓绝的山区开发过程中,全县各级一级带着一级干,并在继承中开拓创新,使“五莲精神”在每一届领导班子中薪火相传,发扬光大。靠着一批又一批带头实干、艰苦创业的好党员、好干部,带出了一方敢打硬仗的好群众,使“五莲精神”在全县人民心中牢牢扎下了根,成为激励全县干部群众的政治财富和精神动力,成为五莲人民的“传家宝”和最大政治优势。
历届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十六字“五莲精神”作为聚民之魂、立县之本,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特别是2010年以来,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坚定“发展为要、生态优先、群众第一”理念,发扬“先干起来”精神,在新时期人民群众的实践和创造中,为“五莲精神”赋予了“开放包容、创新创业、亲山亲水、先干快干”的新内涵,使“五莲精神”不断与时俱进,成为建设县强民富新五莲的力量源泉。
“五莲精神”的培育形成
建国初期,五莲的自然条件可以用山穷水恶来概括。群众当中流传着这样的话:“要问道路有多险,‘阎王鼻子’‘三瞪眼’,兔子上山拄拐棍,老驴爬坡步步喘。”“兔子不扒窝,知了没树落。”“三天不下雨小旱,十天不下雨大旱”,基本是十年九旱,靠天吃饭。据县志记载,1949年,五莲县有残次林45.5万亩,林木覆盖率仅为20.4%,“大片地带荒山秃岭,一片荒凉”。在这片薄山瘠土上长出的粮食让五莲人艰难吃饱肚子,1949年全县粮食总产量仅5300万公斤,平均亩产几十斤,不少地方是“种一坡,拉一车,打一箩,煮一锅”。
为了改变生存、生产和生活条件,全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与穷山恶水展开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县委、县政府针对全县山多地少实际,把“靠山吃山”作为工作的立足点,一届接着一届“唱山戏”“走山路”, 坚持一个规划一张图,一任接着一任干,一治一座山、一治一道岭、一治一条河、一治一个小流域,持续不断地大搞山区综合开发和农业结构调整。虽然各个时期的侧重点不同,但都保持了工作连续性,围绕山区综合开发大做文章,谱写了一部山区开发建设创业史。
1953年,全县栽上了第一批党中央支援老区的13.8万株苹果树苗,由此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开山劈岭、修路整地的山区开发。50年代植树栽果,60年代兴修水利,70年代治岭改土,80年代开展多种经营。经过近40年的艰苦奋斗,使穷山恶水的自然面貌得到了初步改变。
自1964年开始,历时15年的农业学大寨运动,是凝结形成“五莲精神”的重要过程。学大寨运动虽然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然而其核心内容则是治山改土、开荒造地、兴修水利,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增加粮食产量。15年中,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以高度的主人翁姿态,战天斗地,愚公移山,改造自然,夺取了一个又一个的重大胜利。15年中,全县累计治理大型河道8条,修建水库77座,其中中型水库2座,建成塘坝278座以及大批农田水利配套工程。到1978年,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5万亩,深翻整平改土72万亩,建设大寨田45万亩。经过15年艰苦努力,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县人民不仅解决了吃饭问题,而且对国家作出了一定贡献。
1969年6月,阿尔巴尼亚友人来五莲参观李崮寨的“愚公田”“大寨田”;1975年9月,在中共中央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上,五莲县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农业学大寨先进县”称号。
尽管农业学大寨运动存在一些问题和负面影响,但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挖山不止、拼命实干”的“五莲精神”,在农业学大寨过程中得到了培育、凝结并日益体现出来。可以说,没有农业学大寨运动,就不会造就产生“五莲精神”;不走农业学大寨道路,“五莲精神”就不会得到完美体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县委、县政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明确提出了“以林为主、林粮牧结合、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山区建设方针,在全县掀起了规模空前的以植树造林为主的综合开发热潮。此后的几届县委、县政府继续沿着“以林为主”的路子,带领全县人民持续不断地植树栽果和治山修路。到80年代末,基本完成了荒山荒滩绿化任务,实现了山山有路,村村通车,实现了由荒山变青山的跨跃,基本改变了山区贫困落后面貌。
在改造自然、建设家园的长期实践中,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愚公移山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经受了一次又一次严峻考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业绩。
1986年,郝李路五莲段改建拓宽工程会战,要从三关顶劈出一条深33米、宽40米、长150米的通道,填平一条深30米、长300米的大沟,工程的难度可想而知。但是,五莲人有一种敢打硬仗的拼劲。一批批民工用炮轰,用钎撬,用锤砸,一口一口往下“啃”。为了这一工程,有的民工推迟了盖房,有的民工孩子满月还未见爹面,有的民工新婚5天就上了山,还有的民工再也没能下来…… 完成这一工程,用碎车篓15万副,用掉的钢钎能垛成一座小山。
除了有敢打硬仗的拼劲外,五莲人民还有一股百折不挠的韧劲。在五莲西北部,流传着一个“四探开发路”的故事。西北部属于横板岩、“蛤蟆石”丘陵地带,裸岩较多,地质条件恶劣,不生草,不长树。1979年管帅镇开始进行开发试验,在石板上凿了5万个树窝,栽上了耐早的刺槐。一个夏天树苗几乎全部成了干柴。第二次改栽最抗旱的火炬树,也没能存活下来。第三次他们用营养钵育苗技术栽植松柏,不想一场干旱,一场大雨,又是几近“全军覆没”。三次告负,他们没有就此罢休。在蹭皮就是石头的“猴子岭”上,用炮轰、镐劈、镢刨、锨挖,硬是在石板岩上凿出了一道道宽2米、深1米的大沟,抽出石块垒堰,搬运客土回填,栽上柿子树,4年后见到了果实。
靠着这种拼劲和韧劲,仅1988年一年的时间,全县先后投工1991万个(平均每个劳力100个),投资2552万元,治山整地4.5万亩,造林3万亩,改造低产果园5.3万亩,新建小型水利工程150处,改善、扩大水浇面积6.8万亩,新修复修道路474公里,综合治理小流域15个,共计40平方公里。
1982年,全省山区工作会议在五莲召开,推广五莲山区建设的经验。《大众日报》先后以《靠山吃山》《吃山养山》《用山管山》《愚公移山》为题连续四次对五莲山区开发进行了系统报道。到80年代末,先后有400多个单位、18000余人来五莲参观学习。1987年8月22日至26日,中共潍坊市委在五莲县召开的全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现场会上,将五莲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挖山不止、拼命实干”的精神,赞誉为“五莲精神”。1988年7月,省委又在五莲县召开全省林业工作会议,推广五莲县以林为主的山区开发建设经验,五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山区建设的先进典型。从此,“五莲精神”享誉省内外,成为全省的一面旗帜。“五莲精神”是全县人民改天换地伟大实践的生动写照,也是几十年山区开发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它既是全县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更是全县人民精神风貌的体现。.
“五莲精神”的发扬光大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县委、县政府把叫响“五莲精神”、弘扬光大“五莲精神”,作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政治优势,不但坚持实干、苦干、拼命干,而且强调会干、巧干、科学干,为发扬光大“五莲精神”注入了新的生机活力。
当1992年五莲历史上那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降临时,“五莲精神”的感召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全县人民在各级党组织的带领下,以空前的团结、惊人的毅力、超常的工作,展开了一场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抗旱救灾伟大斗争。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投入抗旱救灾的劳力达22.64万人,汽车、拖拉机、抽水机等动力机械11678台,人力车59910辆,水囊12471个,其它用具8164件。浇苹果2l万亩,杂果4万亩,保春播作物19万亩,保夏播作物21万亩,浇丰产林2万亩。历届党委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奋斗几十年栽下的“摇钱树”保住了,当年春播、夏播作物的损失降到了最低,全县人畜吃水没有出现大的问题,工交财贸生产保持了速度、效益同步增长。抗旱救灾的动人场景和感人故事,为发扬光大“五莲精神”做出了最恰切的诠释。这场抗旱救灾的伟大斗争,使“五莲精神”在这场高温炙烤中得到了又一次升华,更加深入人心。
党的十四大以来,县委、县政府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指导和组织山区开发,把市场意识、科技意识“嫁接”在艰苦创业的镐头上,再续“五莲精神”辉煌。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县委、县政府充分认识到,山区综合开发光靠热情不行。此前,在“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山区开发过程中,有过劳民伤财、破坏自然生态平衡的教训。县委吸取了这些教训,坚持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并重,科学实施山区开发,组织实施了再建“山上五莲”工程。坚持“山上建基地、山下办工厂、县外抓流通、县内搞市场”, 推动了山区开发建设不断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逐步实现了由青山变富山的跨跃。
在荒山治理中,探索出“水平阶”“卧龙沟”等整地方式,使一片片荒山秃岭变成了“外噘嘴、里流水、旱能蓄、涝能排”的水平梯田。
在治河治水中,坚持治山治水一起抓,见沟就闸,见水就堵,层层设防,节节拦蓄,基本实现了小雨不出地,中雨不下山,大雨不出库。到1999年,全县已建成中小规模的水库、塘坝等水利工程920处,70%的农田和80%的果园得到了有效灌溉。
在残次林改造中,全县把适宜改造的十几万亩残次林换上了以板栗、柿子、大枣为主的高效经济林,形成了“山顶松槐戴帽、山间板栗缠腰、山脚瓜果梨桃”的生态经济林格局,经济效益比改造前提高七、八倍。
“绿起来,富起来”不是山区开发的终极目标,还要让山区“美起来”。从20世纪90年代起,全县着手开发生态旅游农业,建成了5条旅游线、9大风景区、5大生态旅游农业示范园,使五莲成为全省最大的自然风景区和天然大公园之一。至1999年,全县发展板栗、银杏和樱桃等名优特新果品以及枫树、水杉、杜鹃等观赏性花木20多万亩,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栗子山、石榴园、樱桃沟,生态旅游农业渐入佳境。
1994年,省委、省政府继1988年之后又一次在五莲召开全省林业经济工作会议。1996年全国山区综合开发扩大试点县会议、全国生态经济研讨会等国家、省有关山区开发的5个会议相继在五莲召开,从多方面总结推广了五莲县发扬“五莲精神”,大搞山区开发的经验和做法。五莲县先后被授予“全国生态农业建设先进县”和“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等称号,1996年又获得国际生态工程奖。全县的山区综合开发、林业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
1998年7月,日照市新闻采访团来五莲专题采访“五莲精神”;同月,中央新闻协调小组一行5人来五莲考察弘扬“五莲精神”、推广山区开发建设经验;省委政研室、大众日报社、省电视台、省广播电台、省有线电视台等单位来五莲集中采访宣传“五莲精神”。省电视台、省有线电视台和省广播电台先后播出了《五莲精神—当代的愚公移山》《巨变背后的故事》《弘扬“五莲精神”改造山河》等专题报道。日照电视台和有线电视台同时播出了3篇《“五莲精神”系列报道》;《日照日报》连续刊发3篇“五莲精神”的报道。
1998年8月,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制定出台《进一步弘扬“五莲精神”推动改革与发展意见》,召开县乡村三级干部8000人参加的弘扬“五莲精神”动员大会,在全县进一步叫响了艰苦创业的口号,掀起了新一轮山区开发高潮。
1998年10月15日,中共日照市委、日照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学习弘扬“五莲精神”的意见》。10月20日至21日,全市弘扬五莲精神艰苦创业加快发展动员大会在五莲召开。1999年6月,全省加强县委领导班子建设座谈会在五莲召开,对“五莲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加以推广。
在山区开发建设过程中,党和国家领导人朱镕基、姜春云、何鲁丽、许嘉璐、周光召等;时任省委书记吴官正,省长李春亭、姜大明,省委副书记陈建国、王修智、韩喜凯、吴爱英等领导先后视察五莲山区综合开发工作。1998年10月,省委书记吴官正在五莲视察山区开发建设时,赞叹道:“五莲人民很伟大,五莲的干部很能干,五莲精神不简单!”
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变压力为动力,继续发扬拼劲、韧劲和闯劲,掀起了山区建设的新热潮,至1999年,使全县公路晴雨通车里程达到956公里,3300多个山头山山有路,634个村庄村村通车。绿化了全县105万亩宜林山滩中的97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43%。昔日山穷水恶的五莲变得“春天满山花,夏天满山绿,秋天满山果,四季有景观”。
进入21世纪后,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生态建县”战略,制定出台《五莲生态建县规划》,全面启动封山护林、绿色通道、生态旅游、城市绿化美化、水利建设、西北荒山绿化、石材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等内容的生态建设“十大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2007年12月山东省农业专家顾问团总结形成了《发展绿色经济 建设生态文明——五莲县山区可持续发展调查》,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阅后分别作出了重要批示,要求各地学习、借鉴、推广。五莲县由山区建设的老典型,发展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典型。至2009年,先后荣获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省生态县建设示范县。
“五莲精神”尽管是在长期的山区开发建设中培育形成的,但是“五莲精神”艰苦创业的核心和苦干实干的品质,完全辐射体现到了全县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并得到不断发扬光大。
2000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在深化山区开发建设的同时,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加快工业化进程上来,组织实施“工业强县、开放兴县、生态建县”三大战略,广泛开展“学胶南、赶胶南、解放思想促发展”活动,确立了经济工作由以农业为主向工业强县转变、由自我发展为主向借助外力发展转变,提高山区综合开发层次和水平的“两个转变一个提高”的工作思路,组织实施工业“二次创业”和“双轮驱动”,在全县叫响了“弘扬五莲精神,打造工业优势”的口号。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抓项目、抓落实、惠民生,加快建设鲁南经济强县”为实践载体,开展了“攻坚克难谋发展、抢抓机遇促跨越”新一轮解放思想活动。招商引资连年突破,全县工业持续健康发展。截至2009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增加值64.3亿元,利税16.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6%和32.3%。二、三产业和社会各项事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实现了一次次创业,创造了一番番业绩。.
“五莲精神”的时代内涵
“五莲精神”从培育形成到发扬光大,已有60余年的时间。60多年来,历届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不断赋予“五莲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使五莲这一特有的精神财富持续与时俱进,焕发出新的时代风采。
特别是2010年以来,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深入传承弘扬“五莲精神”,坚定“发展为要、生态优先、群众第一”理念,坚持“今天就是机遇,今天的条件最具备”,发扬“先干起来”精神,倡导“用心、会干、干成”的科学态度,全力推进项目争引建设、工业调整振兴、“一城五区”建设、“森林五莲”建设、旅游业转型升级、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六项工作重点,居弱图强,勇创一流,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健康较快发展。2010年4月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县,2012年3月获评山东省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模范县,2012年7月获评全省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先进单位,2013年1月获评山东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先进县,并成功争创为山东省园林城市。县委、县政府深刻认识到,“五莲精神”作为五莲人民的政治优势,全县人民在新形势、新任务下,在科学发展的生动实践中,为“五莲精神”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必须认真总结、研究挖掘“五莲精神”的新内涵,使之成为建设“经济繁荣、生活富裕、山水秀美、文明开放”新五莲的力量源泉,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生动力。
2013年,第35次中共五莲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作出了进一步研究和挖掘“五莲精神”新内涵的决定。会议要求,要把全县人民在新时期伟大实践和创造中凝结成的创业理念和精神风貌,赋予到“五莲精神”新内涵。为切实把工作做细、做实、做深,县委宣传部专门下发通知,组织全县各级围绕“五莲精神”怎样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应该怎样提炼“五莲精神”新内涵、“五莲精神”新内涵包括哪些内容等展开集中讨论。在《今日五莲》开设《深入挖掘“五莲精神”》专栏,组织专题研讨150余次,参与干群1万余人次,收到研讨成果65篇。在《今日五莲》开设了《“五莲精神”大家谈》有奖征文,组织全县各界自由发表见解。期间有重点的与部分领导电话约稿并征求意见,征文历时两个多月,收到全县各界征文100余篇,《“五莲精神”与“三观理念”》《三思“五莲精神”》《关于对“五莲精神”的几点看法》等10余篇优秀文章在《今日五莲》《五莲视界》刊发。..
2013年9月25日,县委宣传部组织召开研究和挖掘“五莲精神”专题座谈会,召集部分离职老领导、县“两办”、党校、党史办、历史文化研究所等负责同志,围绕“五莲精神”是否还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是否应赋予其新的内涵、新内涵应包括哪些内容展开热烈谈论。与会人员各抒己见、见仁见智,多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大家一致认为,“五莲精神”是五莲人共同的精神财富,是五莲人民的“传家宝”,必须坚持和弘扬,但应与时俱进,在不改变过去“十六字”提法的基础上,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总结提炼“五莲精神”新内涵把握体现了以下基本特征:一是体现时代性。体现县委倡导的“用心、会干、干成”,“先干起来”,“今天就是机遇,今天的条件最具备”,“发展为要、生态优先、群众第一”等理念,体现新时期五莲人民的精神追求和生动实践;二是体现地方性。蕴含五莲的地方特征和人文底蕴,便于记忆,利于传诵;三是体现传承性。“艰苦创业”的核心不能变,“拼命实干”的特质不能丢。专题座谈会的召开,为新内涵表述语的筛选、提炼进行了充分的论证。
期间,县委宣传部组织有关人员,通过电话交流、个别座谈等方式,多角度、多层次开展研讨。与县“两办”多次沟通,准确把握县委、县政府执政理念和工作思路,找准与当前工作的切合点;与党校、党史办等部门交流,探寻“五莲精神”历史渊源,相互启发如何做好新内涵的理论概括;反复与全县各界交流意见,进一步丰富表述语内容。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研讨,在全县干部群众中掀起了进一步研究和挖掘“五莲精神”新内涵热潮。县委宣传部按照体现“时代性、地方性、传承性”的原则,对全县各界报送的265条表述语进行了再总结、提炼,整理出了“开放包容、创新创业、亲山亲水、先干快干”等5条候选表述语。
2014年1月6日至7日,在《今日五莲》《中国五莲》网站等新闻媒体登载候选表述语及其诠释,接受社会评选。同时,下发通知,组织全县各级各部门继续展开讨论,进行投票,评选出最具代表性的“五莲精神”新内涵表述语。全县共有8455人参与投票,根据69%的干部群众投票意见,并征得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领导同意,最后确定以“开放包容,创新创业,亲山亲水,先干快干”为“五莲精神”新内涵表述语,在2014年五莲县春节联欢晚会中向社会公布。
“五莲精神”新内涵是五莲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挖山不止、拼命实干”的全新写照,是进入跨越发展新时期的生动体现,是全县人民用自己的心血和实践,给“五莲精神”新内涵赋予了确切的诠释。
开放包容:强调既要坚持“自力更生”,又要用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招才引智、招商引资,为五莲后发崛起提供新动力。
创新创业:倡树“善于探索、尊重首创、勇于创新、敢于创业”意识,“企业创新业、能人创实业、百姓创家业、干部创事业”,为新时期的“艰苦创业”赋予“创新”内涵。
亲山亲水:五莲的特征在“山”,优势在“生态”。大力倡导“生态优先”理念,培育“亲山亲水”文化,建设“森林五莲”“果乡五莲”“生态五莲”“全景五莲”。“亲山亲水”,既体现了五莲的地方特征,也是对“挖山不止”的继承与升华。
先干快干:“今天就是机遇,今天条件最具备”,发扬“先干起来”精神,继承“拼命实干”的优良传统,靠先干抢机遇,靠快干争主动,居弱图强,勇创一流,实现富民强县新目标。
“五莲精神”永不过时,“五莲精神”新内涵与时俱进;“创新创业、三招三引”离不开“五莲精神”,创新创业和“五莲精神”永远相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