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农村居民生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b2&A=1&rec=621&run=13

第二节农村居民生活

1989年至2005年,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一路攀升,农民生活告别了贫困,解决了温饱,奔向了富裕。与城镇居民相比,其收入和生活质量尚有一定差距。

农村居民收入

1978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825元,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和完善,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198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680元,此后几年稳步增加。1996年,是“九五”计划的开局年,全县农村积极增加投入,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了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步伐和产业化进程,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巩固,林果业、养殖业大发展,农村经济出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局面,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80元,比上年增长31.6%,是1989年的3.06倍。其中,粮食收入867元;林业收入139元;养殖业收入765元。进入21世纪,县委、县政府贯彻落实国家扶持“三农(农业、农村、农民)”政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农村经济,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塑料大棚立体种、养植迅速兴起,地膜覆盖技术广泛应用,优良品种全面推广,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农业税的减免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村居民收入持续提高。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4000元,比上年增长11.9%,是1989年的5.88倍,其中,家庭经营纯收入2527.9元;工资性劳务收入1304.48元。
实际收入的大量增长,使农民的剩余资金不断增多,农民储蓄连年增加。2005年农民人均存款为1989年的12.2倍。

农村居民生活消费

全县农民收入稳步增加的同时,消费领域日益拓宽,消费结构日趋合理,消费水平越来越高。1989年,全县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21元,1996年增长到958元,2002年增长到1597元,比上年增长88%,2005年达到2034元,为1989年的39倍。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9年后,农民以自给性消费为主转变为以商品性消费为主。2005年,农民自给性消费占总消费的30%,商品性消费占70%,其中,文化消费比重增大。
全县农民人均衣着支出由1989年的46元增加到2005年的237元,增加191元,是1989年的515倍。农民着装款式、花色、品牌繁多,购衣正向着成衣化、时装化、高档化发展,并讲究档次高、面料好、款式新颖、美观大方。
全县农民人均食品支出1989年为283元,其中,副食品支出106元,占食品支出的37.4%;1996年食品支出374元,其中,副食品支出181元,占食品支出的48.4%;2005年达到786元,其中,副食品支出517.33元,占食品支出的65.8%。膳食结构越来越合理,副食品比重越来越高,肉禽蛋奶、瓜果鲜菜在农民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
居住条件逐步改善。农村住房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大,越来越美观,室内结构越来越完善。1989年,全县人均住房面积16.14平方米,房屋既小又矮,多数是石块、黄泥、草顶结构,饰以少量砖块。1989年以来,农村实行旧村改造,新房多为砖木结构的瓦房,部分富裕村改造为成片楼房,称曰“小康楼”。2005年,全县人均住房面积为24.6平方米,比1989年增加8.46平方米,其中,砖木结构24.14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0.45平方米,并且室内结构越来越完善,房内装饰档次越来越高,有些富裕户,房内装饰档次非常高。人均住房价值由1989年的73元增加到7589元。
1989年前后,农村居民出行一般远的坐公共汽车,近处骑自行车或步行。21世纪前后,农用车的广泛普及为农村居民出行提供了诸多方便,绝大部分农户都拥有了农用车或拖拉机,据统计,2005年底,全县共有农用四轮车1521辆,农用三轮车7657辆,拖拉机4563台(大部分小型拖拉机未做统计)。农村到处流传着“三轮车,刀螂头,不吃草料只喝油,所有农活都能干,走亲赶集代步走”的民谣。
耐用消费品及高档生活用品增加,档次不断提高。20世纪50年代,社会上流传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生活梦想,已成为现实。1989年前,结婚三大件是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加上一台收音机。1989年农村居民耐用消费品每百户拥有量:彩电5.6台,黑白电视机41台,摩托车1.4台,洗衣机0.2台,电风扇22台,照相机0.2台,收音机51台。进入90年代,农村青年结婚新兴三大件是彩电、电冰箱、洗衣机,加上摩托车。1996年农村居民耐用消费品每百户拥有量:彩电21.7台,黑白电视机68.3台,洗衣机3台,电风扇108.1台,自行车144.6辆,电冰箱9.1台,摩托车9.8台,大型家具116.4件,缝纫机71架,录放像机2台,照相机3台,收音机34台。2005年每百户拥有量:计算机8台,彩电103台,黑白电视机18台,电冰箱26台,摩托车70台,影碟机38台,录放像机3台,照相机5台,电风扇185台,大型家具87件,自行车123辆,收音机17台。
信息观念增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越来越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据初步统计,1989年前后,农村拥有电话的居民寥寥无几,2005年,全县所有村庄皆通电话,每百户拥有固定电话69部,移动电话41部,有96个村庄成为“电话村”。
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和充实。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充实。农村科技下乡,农民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2005年,全县农民人均文化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费由1989年的27元增加到228元,是1989年的8.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