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红色旅游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b2&A=1&rec=277&run=13

第二节红色旅游

概况

五莲是革命老区,地处诸城、日照、莒县交界。五莲人民勤劳、勇敢、朴实,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早在20世纪初,就爆发过反帝、反封建的驼儿山反洋教斗争。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的革命活动在五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五莲山一带建立了党的组织,中共日照县委组织领导的“打土豪,分田地”的农民武装暴动,在五莲山一带与国民党反动武装和地方反动势力进行了顽强的斗争。抗日战争前期,中共鲁东南特委及其领导的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二支队奉命开辟五莲山区,将其建成抗日基地。1943年,八路军滨海主力部队解放了这一地区并使之成为巩固的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五莲山区成为华北地区巩固的后方基地,中共华东中央局机关、党校、大众日报社曾移驻五莲县。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五莲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前赴后继,奋斗不息,创造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谱写了光辉灿烂的革命史篇。
辉煌的革命业绩,众多的革命遗迹,成为五莲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其中有五莲山区第一个党支部遗址,中共鲁东南特委机关驻地旧址,日照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遗址,滨北地委、行署、军分区机关驻地遗址、抗日战争时期大众日报社驻前长城岭村遗址等。这些珍贵的革命遗存,真实记录了五莲人民英勇奋斗的历史,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丰功伟绩,是对广大干部群众,旅游爱好者以及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重点红色旅游地点简介

中共五莲县委、五莲县人民政府成立旧址 1947年5月1日,中共五莲县委在松柏乡王家口子村正式宣布成立,辛玮任县委书记。5月12日,县委在东白庙子村举行五莲县成立大会,宣布成立五莲县人民政府,张鲁东任县长。
中共五莲山支部(后改称诸城特支)成立旧址 1931年春,五莲山区第一个中共支部——中共五莲山支部(后改称诸城特支)在潮河镇潮河村绪让和尚的“云山别墅”里秘密成立,安子璋任支部书记,直接受中共日照中心县委领导。负责日照、诸城、沂水、莒县一带党的领导工作。
华东局五莲实验县旧址 1948年2月至1949年2月间,中共华东中央局确定五莲县为整党、结束土改工作实验县。时任中共中央委员、华东局常委、华东局组织委员会主任的张鼎丞,亲自领导了华东局五莲实验县的工作,实验县工作经验对全省土改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莒北县抗日烈士纪念祠 1946年8月1日,座落在于里镇管西庄的莒北县烈士祠建成竣工,其中有祠堂、革命斗争展览室和纪念碑等。祠堂内陈列着莒北县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116名革命烈士的灵位,纪念碑高48米,刻有莒北县各界题词和116位抗日烈士的英名。1973年烈士遗骨火化后移于五莲县烈士陵园。
日照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旧址 抗日战争时期,日照县第一个抗日民主政府在五莲县成立。1940年3月16日,由中共日照县委主持在五莲县洪凝镇长兰村召开各阶层人士和群众代表参加的千人大会,一致通过罢免了张希周的县长职务,民主选举共产党员刘鸿若为日照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
滨北地委、行署、军分区机关驻地旧址 1943年9月2日,滨海区党委决定建立滨海一地委(滨北地委)、一行署(滨北行署)、一军分区(滨北军分区),时地委、行署、军分区机关分别驻洪凝区却坡、中疃、小凤堂一带。刘西元任地委书记兼军分区及滨海十三团政治委员,崔介任行署主任,梁兴初任军分区司令员兼十三团团长。
大众日报社旧址 1947年7月,大众日报社(时为华东局机关报,社长匡亚明)由莒日公路南移驻五莲县松柏乡前长城岭村。
中共鲁东南特委机关驻地旧址 1938年11月,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二支队挺进五莲,中共鲁东南特委进驻石场乡上万家沟村一带。时景晓村任特委书记兼二支队政委,刘涌任二支队司令员,李仲林任政治部主任。
王尽美的故乡 王尽美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山东党组织最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中国共产党一大代表王尽美的故乡为汪湖公社大北杏村(1965年由五莲县划归诸城县)。王尽美的祖籍,为五莲县高泽镇后张仙村。
驼儿山暴动旧址 这是五莲山区早期爆发的惊动清廷的反帝反清起义。驼儿山,海拔386米,位于五莲县城南15公里,街头镇坊子村东面,离街头镇政府驻地不足5公里。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坊子村村民拳师厉应九带领当地2000多农民,包围了教堂,押解民愤极大的德国传教士薛田资和教徒上了驼儿山,把驼儿山作为起义的根据地。这一反洋教斗争使满清政府惊恐万状,急忙调集3000名清兵对起义军“严加弹压”,厉应九率领义军据险迎敌,用土炮、大刀、长矛、石块多次打退官兵,终因寡不敌众、缺乏战斗经验而失败。这次暴动,对后来五莲的革命斗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莲山暴动旧址 五莲山支部成立后,安子璋积极开展革命活动,发展吸收党员,秘密筹备农民武装暴动。1932年10月13日,五莲山区农民武装暴动,(也称日照暴动),分南北两路爆发。安子璋被安排参加北路暴动,组织了五莲山支部部分党员和积极分子80余人,在秦家庄成立了红军鲁南游击纵队。17日,向五莲山进发,与韩复榘部的运其昌旅展开战斗。在安哲的领导下退到五莲山上,灵活机动地与敌人展开激烈的战斗,战斗一直进行到第二天,队伍被迫退到光明寺大庙里。安子璋为使队伍脱离包围,自己去引开敌人,左臂受到重伤,摸黑爬到五莲山下隐蔽起来。由于敌我力量悬殊,义军伤亡惨重。21日起义部队转移至九仙山与敌周旋,25日撤至寨山,终因敌强我弱而疏散部队,转为地下隐藏斗争。起义虽然失败,但是革命人民的光荣传统却在五莲山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三关口战斗旧址 三关口位于户部乡与松柏乡交界处,山高沟深,地势险要,是五莲山区东西“咽喉”。三关口战斗是解放五莲县的关键战役,此役由滨海军区司令员陈士榘亲自指挥。1943年7月17日深夜,八路军滨海主力十三团,包围了驻守三关口的张步云精锐部队“皇协军”五旅,18日晨4时,战斗打响,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全歼张步云号称的“铁五旅”,毙敌112名,伤敌76名,俘敌588名,缴获大量武器弹药。此役加快了五莲山区解放的进程。
龙潭沟诱日寇旧址 1939年7月8日,在驻山东的日伪军发动第一次“大扫荡”期间,从东路来的一股日军侵占高戈庄(现户部乡)一带,抓到农民徐奎元带路去洪凝一带“扫荡”,徐奎元将日军带进陡峭难行、无路可走的九仙山龙潭沟后,寻机脱险。日军在此进退两难,转了一夜,翻了车,当场摔死一人,直到第二天才狼狈不堪地爬出龙潭沟,迟延了日寇的“扫荡”计划。
九仙山哨所旧址 坐落在九仙山东北麓猫脸峰顶,与户部乡王家大村相对。创建于1962年,为山东省军区根据国防建设需要而设立的对空瞭望哨,由王家大村民兵常年担负执勤任务,他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圆满完成了对空瞭望任务。《解放军报》、《大众日报》、《山东民兵》等报刊都刊登过该哨所的事迹。该哨所1984年撤销,现哨所遗址已成为游人登高望远的好去处。
三八支部旧址 位于街头镇的街头村、闫马村、焦家庄子村(现改名厉家屯),1938年,分别建立了党的地下组织,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