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a4&A=8&rec=3&run=13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6年政府工作的基本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中共乳山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要求,圆满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经济和社会都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
经济发展更加协调。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7亿元,增长16.3%;固定资产投资116亿元,增长19.4%;地方财政收入8.9亿元,增长26.8%,地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四税”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分别提高了0.31、2和2.6个百分点。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明显,新增贷款13.8亿元,增长34.7%,顺利完成了农信社央行专项票据兑付。伴随着经济的稳健发展,增长方式更加集约,万元GDP能耗、水耗分别下降4.6和3.2个百分点,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削减3.8%和1.3%。总体发展水平在全国百强、山东强县位次不断前移,跻身全国百强中游和山东县市竞争力10强行列。
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三次产业构成由11.2∶59.6∶29.2调整为9.9∶60.8∶29.3,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产业集群加速优化膨胀,新上工业技改项目306个,完成技改财务支出72亿元;破产重组企业14家,盘活低效闲置资产8300万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家、以民营为主体的中小企业202家;工业企业纳税额增长36%,鑫山冶金纳税连续两年突破亿元,工业主导作用进一步突出。紧紧围绕农业“两带”建设,新引进龙头企业14家,带动发展订单农业13万亩,新增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6个,完成以荒山绿化为重点的造林绿化工程6.3万亩,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开工了总投资60多亿元的6个旅游大项目,大乳山休闲旅游度假区、岠嵎山风景区部分景区对外开放,久久发国际商贸城、台资产品博览中心等现代物流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我市被评为山东县域旅游品牌十强,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后发优势明显。
开放势头更加强劲。累计投资3亿多元,对“两区六园”进行了配套完善,园区特色日趋明显,招商优势更加突出。受特色园区拉动,全年批准利用外资项目102个,实际利用外资2.1亿美元,完成外贸进出口5.6亿美元,增长20%,引进国内项目308个,到位资金58亿元,增长20%;新开工开业投资过500万元产业项目264个,其中投资过亿元项目10个,有99个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尤为可喜的是事关乳山长远发展的核电能源、港口扩建、风能发电等产业大项目加快推进,为谋划实施能源兴市、港口兴市战略打下了坚实基础。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收入达到1439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35元,分别增长8.7%和13.2%;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73.3亿元,增长1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6.9亿元,增长15.1%。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5286人,新增就业再就业人员10120人;新发展因特网用户2.1万户;新增家庭轿车1303辆,城区每万人拥有轿车316辆,轿车开始走进越来越多的普通家庭。
环境品牌更加响亮。按照“一城两区”新一轮城市发展规划,积极推进半岛城市群框架下的特色精品城市建设,新建改建成区道路10公里,新上城市园林小品110处,完成城区部分公共休闲场所改造,实施了自来水管道复线建设10公里,新增城市绿地24.3万平方米,争创国家环境优美镇11个,生态市创建工作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城市建设加速由设施配套、功能完善转向彰显内涵、提升品位的新阶段。深入推进了“环境提升年”活动,在全市81个机关事业单位和驻乳部门推行了挂牌上岗制度,建立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80条行政问责制,设立了镇级便民服务中心,对32个具有行政审批事项部门的科室职能进行了整合理顺,进一步提高了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
惠民利民更加务实。全面加大公共财政覆盖力度,引导公共资源和各类要素向弱势群体倾斜,使越来越多的群众共享经济发展的新成果。全面落实了农村中小学杂费全免和“两免一补”政策,为3.7万名学生减免、补助各项费用564万元;实施了投资1100万元的中小学仪器设施配套一期工程;完成了投资1.1亿元的市医院病房大楼和白沙滩卫生院搬迁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4%;认真落实城乡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扶助等计生政策,为4.7万个符合条件的家庭发放奖励扶助资金421万元,初步在全市建立起计生利益导向机制,人口自然增长率连续10年保持负增长;投资1800万元实施了15处农村敬老院改造工程;投资2000万元对城市供暖设施进行了改造,扩大供热面积38万平方米;多方筹资偿还历史欠债6656万元,拨付粮食直补等财政性补贴资金2700多万元,发放社会救助资金2800多万元,较好地保障了农民群众和弱势群体利益。特别是结合新农村建设,以62个示范村为突破口,着力解决了一批事关农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完成镇村道路改造110公里,集中实施了207处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完成1000处沼气新能源工程,新上3.3万亩节水灌溉工程,改造中低产田1.3万亩,农村和农业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
社会事业更加和谐。规范了经营性土地供应“招拍挂”制度,狠抓了土地复垦,较好地保证了项目用地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加强了科技型经济增长点的培育工作,共组织实施威海市以上科技计划24项,推广科技成果20项,申请国家专利57项。推行了数据环网技术,新增有线电视用户2.3万户,提前4年完成了村村通有线电视工程。深入推进了双拥共建“八个一”活动,连续五届蝉联“全省双拥模范城”。全市文化体育、民族宗教、史志档案、外事侨务、防震减灾、人民防空、老龄残疾人等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长足发展。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全面启动了“五五”普法活动,“心防工程”深入推进,重大刑事案件发案率下降10.4%;开展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确定并弘扬了“诚信、创新、包容、和谐”的乳山精神,使其成为引领发展的一面有力旗帜。
各位代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职责所在;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要履行好政府职责,维护好群众利益,建设一个亲民、为民、富民的政府,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几点:第一,必须坚持创新观念,在解放思想中谋求新发展。一年来,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相继开展了分阶段、系列化的思想解放活动,形成了“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又好又快发展”及“进位不停步、奋力攀新高”的思想共识,为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二,必须坚持广借外力,在与外合作中谋求新发展。始终把开放作为强市之路,抓园区育特色促招商,抓活动勤跟踪促对接,突出借韩、借青两大重点,全年组织国内外招商活动23次,达成了一批产业项目,对外开放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强力引擎。第三,必须坚持突出重点,在狠抓落实中谋求新发展。坚持集中用力,抓关键、带全局,以重点工作的突破带动整体工作开展,对确定的工作实行全过程动态化督查,切实做到环环紧扣抓落实、不达目标不罢休。第四,必须坚持情系百姓,在关注民生中谋求新发展。坚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把百姓的冷暖挂在心头,把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出发点与落脚点,狠抓了年度公开承诺的12件便民利民实事,解决了一些群众所思所虑所盼的问题,使人民群众在改革与发展中得到了更多实惠。第五,必须坚持倾听呼声,在合力共促中谋求新发展。注重广开言路,集思广益,改进政府工作,调动社会各阶层参与发展的积极性。特别重视和加强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及市长公开电话办复工作,全年34件人大代表建议、54件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复完毕,办理市长公开电话165件,办结率100%。一年来,各位代表、委员及社会各界人士心系大局,参政议政谋发展,建言献策促和谐,全市上下形成了风正气顺、合力共促的良好氛围,这既是促进政府工作的宝贵财富,也为今后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我们深知,政府工作所取得的每一份成绩,无不凝聚着全市人民的集体智慧、真诚奉献,凝聚着市委的科学决策、坚强领导,凝聚着市人大、市政协的依法监督、民主协商,凝聚着社会各界的参与支持、鼎力相助。值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在各个领域和岗位上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的全体市民、社会各界人士和所有纳税人,向给予政府工作热情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驻乳部队、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乳山建设的海内外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还处于爬坡和攻坚阶段,尚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工业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人才引进、品牌建设相对滞后;招商区域、合作范围有待拓展,专业招商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标准化生产还处于起步阶段,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机制尚未建立健全;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压力仍然较大;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完善,由此引发了一些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城市管理和城乡基础设施配套水平有待完善,服务业发展还不能完全满足群众正常需要;软环境建设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效率不高、服务不优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逐步解决,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加快实现全市人民的期望。
二、2007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今年是我市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年,也是全面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关键之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按照“站在新起点,实现新突破”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优化以工业为主导的三次产业结构,加强以民本为重点的各项社会事业,努力实现经济与社会、速度与质量、发展与民生、民主与法制相统一,推动全市“三个文明”建设在更高起点上又好又快发展。主要指标安排为:生产总值增长14%,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外贸进出口总值增长12%,到位内资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岗职工年均工资增长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0.1‰以内,万元GDP能耗、水耗分别降低4.5%和4.2%,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削减7%和2%。完成上述目标,要做到“三个结合”:
一是把宏观政策与区域实际相结合。宏观调控是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大机遇,要引导各级正确把握政策取向,坚持把创新作为化解不利因素、增强发展活力的主线,既坚定不移地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用创新的观念、机制和体制规范行为、推动工作,用发展的眼光、思维和理念研究情况、解决问题,努力消除发展中的不利因素,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二是把发展质量与发展速度相结合。引导各级深刻领会“好”与“快”的科学内涵,自觉把“好”置于首位,以“好”来统领“快”,在“好”中求“快”。为此,在主要经济指标安排上适度留有余地,主要是考虑创造较为宽松的环境,把主要精力引导到又好又快发展上来,实际工作中要立足于又好又快,力争多增多超。同时,今年新增了节能降耗和主要污染物减排等刚性指标,这些指标是约束性的,必须确保实现。
三是把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相结合。强化“发展是根本、和谐是目标”的理念,既要经济发展,又要社会和谐,引导各级更加关注社会,更多关注民生,全面抓好新农村、社会事业、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工作,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体现人文关怀,维护公平正义,增进团结和睦,切实做到以发展促和谐,以和谐保发展。
三、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把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扩大与外合作和建设精品城市作为重中之重,努力提升产业层次,实现集约增长,提高开放质量,打响环境品牌,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一)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着力培强做优以工业为主导的三次产业,加快构筑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以集群化为方向,做强工业支柱产业。以开展“企业创新年”活动为抓手,进一步加大“工业立市”战略推进力度,努力打造“大企业领军、产业链延伸、群体化崛起”的工业发展格局。一是抓技改创品牌。把技改上新和品牌创树作为提升工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以扩张型、创新型、达产型“三个十工程”为抓手,全力促上年度投资8.3亿元的双连精冲蹄铁、日信刹车装置等10大技改项目,推动实施列入省级以上科技支撑计划的鲁菱公司食品安全关键技术、力久电机电子电器抽油机等10大创新项目,全面达产恒邦化工30万吨硫酸及复合肥、乳华纸业8万吨造纸生产线等10大竣工项目,确保年度新上技改项目300个、技改财务支出突破80亿元;引导企业增强“品牌就是资产、品牌就是效益”意识,政企联手争创名品名牌,努力走出一条“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业”的发展路子,全年力争新增省级名品名牌5个、中国名牌产品1个。二是抓骨干促延伸。坚定不移地从领导精力、要素配置、部门服务上向骨干群体倾斜聚焦,突出抓好鑫山、金洲、鲁菱等10大工业骨干膨胀,进一步完善细化鼓励30户重点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努力壮大骨干群体规模。引导金融部门发挥融资主渠道作用,创新金融服务,优化信贷投向,全年工业贷款力争突破10亿元。同时,以金属冶炼、机械汽车配件、染纺服装、食品加工、化工建材五大产业为依托,做好产业发展规划,鼓励骨干企业立足主导产品上下延伸,引导中小企业主动聚集靠拢,加速亏困企业以破促活、资产重组步伐,促进存量资产聚集融入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生产体系,努力把点状企业拉成链条产业,把产业链条变成产业板块。力争全年完成企业重组10家、盘活低效资产80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突破400家,利税过千万元企业突破40家。特别要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的思路,加快推进核电站、风能发电、港口项目建设,及早谋划能源动力、临港产业发展,打牢能源兴市、港口兴市的产业基础。三是抓总量上规模。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扩张工业总量、推进富民强市的重要环节,坚持政策激励扶持一批创业群体,龙头带动配套一批关联项目,镇村联动新上一批加工企业,掀起新一轮“百姓创家业、能人办企业”的创业热潮,力争新增民营企业200家、个体业户2000户以上,新增农村加工贸易项目50个、总量突破600个。
以旅游业为龙头,做大服务业新兴产业。坚持旅游、商贸、物流三力共促,把服务业作为新兴板块和希望产业来培育,重点做到“三个加快”:一是加快推进旅游业。按照“开放景区抓完善,开工景区抓进度”的思路,抓好大乳山、岠嵎山等开放景区的内涵提升,力促福如东海文化园等项目启动建设,加快小汤温泉、圣水宫及民俗风情旅游产品规划开发,更加有力地扎起旅游龙头,带动产业发展。在此基础上,强化“大旅游、大产业”观念,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建设一批游购设施,开发一批旅游商品,开通一批旅游线路,提升旅游服务档次,增强旅游服务能力。重点抓好利群酒店建设,搞好旅游线路设计整合,开通通往重点景区的公交线路,推选出一批具有乳山特色的主导旅游商品。二是加快繁荣商贸业。以扩大商贸规模、优化商贸结构、增强服务功能为目标,抓紧研究编制以城区、银滩为重点的商贸网点规划,综合运用市场引导等手段,加快城区步行商业街等特色街规范整治,大力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逐步形成以利群、华联、家家悦等大型商业零售企业为龙头,以商贸城、步行街为依托,以专业店、专卖店、便民店为补充的商贸业格局。三是加快发展物流业。进一步加快久久发国际商贸城、台资产品博览中心、久业仓储公司3大物流项目的建设运营,突出项目特色,搞好规模经营,努力建成优势特色产品集散基地,尽快把我市建成胶东半岛物流体系的重要节点。
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把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着力点,培植新型产业,推动生产发展,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一是以特色化促产业化。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模式,突出特色产业镇培育和农业“两带”建设,壮大以苹果、板栗、茶叶、花生、蔬菜为支柱的特色种植业,以奶牛、长毛兔、家禽、特种动物为重点的畜禽养殖业,以海珍品养殖、水产品精深加工、休闲渔业开发为方向的海洋渔业,全年力争调增经济作物面积5万亩,海珍品养殖占水产养殖品种比例调整到28%,新增规模化畜禽养殖基地12个。二是以组织化促产业化。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加大农字号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内育外引力度,力争新引进龙头企业10家以上,组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50个以上,架起农副产品走向市场、转化增值的桥梁。三是以品牌化促产业化。坚持市镇村企四级联动,抓好苹果、大姜、牡蛎、杂色蛤等地方特产的注册创牌工作,力争乳山牡蛎获得原产地证明商标,全市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达到10个,绿色食品认证企业达到5个。四是以标准化促产业化。依托龙头企业,抓好有机农业和无公害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加快建立农业标准体系、监测体系和农产品评价体系,年内农业标准化基地面积扩大到20万亩以上。在推进标准化建设过程中,把提高农民素质作为基础工程来抓,深入开展农技人员联千家带万户活动,大力实施“绿色证书”培训、“科技入户”工程,全年确保培训农民2万人次以上,使农民素质更好地适应标准化生产需要。
(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集约水平。突出抓好节能降耗、自主创新、体制创新和环境保护四个关键环节,切实将经济发展由依靠资本投入和资源消耗转向创新驱动、科技驱动和环境驱动。在节能降耗方面,围绕节约型社会建设,全面抓好节能、节水、节地工作。引导企业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大力节约挖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重点抓好鑫山公司富氧喷吹、金华公司尾矿综合利用等项目实施,培育更多的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示范企业。积极推广先进技术和节能设备,倡导全社会使用再生能源,鼓励发展节能节地型建筑,加快推进中水回用。加强土地审批管理,认真落实投资强度、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标准,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在自主创新方面,继续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行为的支持力度,引导企业不断增加科技创新投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创办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提高装备现代化水平,建设高新技术企业,促进传统企业转型升级。重点组织好“百企联百校”活动,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力争再有40家企业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实现科研项目对接,开发新产品200项,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8%以上,新建威海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10家。在体制创新方面,在抓好改制企业规范运作的基础上,全面加大村办企业改制力度,进一步转换村办企业经营机制,激发村办企业发展活力,年内确保完成村办企业改制10家以上;按照“产权清晰、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原则,抓好民营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倡导向股份制企业转变;结合年度股东大会召开,引导股份合作制企业优化股权结构,加速向管理层、技术骨干集中,实现向有限责任公司转变。在环境保护方面,强化“环境是生产力”理念,加强工业点源治理,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严格执行环境评价和“三同时”制度,落实好环保一票否决权,坚决做到高污染和产能过剩项目一个不批,切实保护好我市良好的生态环境;狠抓生态市创建基础工作,深入开展环境优美镇创建活动,力争实现环境优美镇全覆盖;加大非法采沙、采矿的治理整顿力度,严格审批程序,严禁超范围开采,严厉打击盗采行为,严肃查处超载运输,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三)扩大与外合作,提升开放质量。认真研究加入WTO过渡期结束和国内产业转移的新形势、新动态,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构筑全方位、高质量开放的新格局。
一是大小并抓,主攻产业大项目。继续把园区作为招商引资的主阵地,按照“资源共享、信息共通、设施共用”的思路,进一步抓好以经济开发区西拓、食品加工园配套为重点的园区设施建设,明确园区功能划分和发展定位,努力培植园区特色,增强园区的承载力和吸引力。依托园区的特色优势和设施优势,坚持大小并重、紧盯大项目,提高“门槛”、招商选项,全面加大产业招商力度。引导各级把招商用力方向引向国家鼓励发展的大项目,把引资奖励重点转向符合政策的产业大项目,着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强的龙头型产业大项目,带动相关配套企业集群化转移,努力实现一引一个板块、一上一个链条。全力抓好在手大项目推进工作,继续落实市级领导分包、部门承办责任制,建立大项目信息卡管理制度,加大督查力度,努力提高项目资金到位率、开工投产率。
二是内外并重,努力拓展招商区域。坚持海外巩固韩国、拓展日本、突破台湾省、开辟欧美,国内巩固青岛、拓展京沪、突破江浙、开辟津唐,全力拓展与外合作范围,提升与外对接层次。在海外招商上,围绕产业集群引项目,重点招引韩日船舶制造、机械配件、纺织染整、食品加工,台湾电子信息、商业物流等产业,着力吸引相关企业抱团介入、集聚发展。在国内招商上,利用好近几年活动招商形成的客户资源和项目资源,突出重点区域、重点城市,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实行定点、定向招商。其中,对国内台资密集地区,以台湾工业园为依托,积极做好“以台引台”文章,力争再引进一批台资项目;对民资活跃区,通过设立招商总代理、开办联络机构、安排小分队跟踪招商,着力吸引民营大企业来乳投资;对青岛地区招商,坚持信息对接、商贸对接、产业对接相结合,突出互补型、配套型和服务型项目,积极引导我市企业求合作、搞配套,以小配套引进大项目,在更广领域上实现与青对接、融会合作,力争新引进企业20家以上。
三是进出结合,积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充分发挥企业市场主体、招商主体两个作用,引导更多的企业走向招商一线,扩大与外合作。按照“谁有能力做强就让谁重组、谁有本事做大就让谁控股”的原则,积极引导企业与行业龙头挂靠联合;设立专项基金,鼓励外向型企业参加国际展会,拓展出口空间,引进先进设备、关键技术和重要资源,扩大进出口总量;鼓励外工贸企业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加快国际认证和自有品牌出口,提高出口效益,并依托稳定的贸易关系,加强资金、技术合作,努力实现以贸促工;加强对在乳投资项目的日常服务,促其不断增资扩规模,实现以商引商、增资增项的良性循环;鼓励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走出去”,投资办厂、拓展经营,以规避贸易壁垒,拓展海外市场。
(四)建设精品城市,提升环境品牌。全面推进彰显文化、提升品位的新一轮城市建设,努力提升城市内涵和配套管理水平。一是强化配套,完善功能。坚持从广大市民关心的问题和城市长远发展入手,统筹抓好老城区和银滩新城区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城市载体功能,让广大市民生产更加便捷、生活更加舒心。投资1000万元,实施城区“六街八巷”改造治理工程,基本完成城区主要街道的改造任务;投资2900万元,完成12公里城市自来水管道铺设工程,建设大乳山自来水加压站;投资1500万元,完成垃圾处理场改建、渗滤液处理及城市公厕建设工程;投资540万元,实施部分街道绿化建设及绿化灌溉工程;规划在城区东部新建一座热电厂,进一步扩大集中供暖能力;开工建设海阳所至大乳山的滨海旅游路,实施好环海路银滩段改造,抓好银滩“两横八纵”交通路网及集中供热、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新区承载力。二是丰富内涵,提升品位。坚持把彰显文化、挖掘内涵作为重中之重,逐步配套文体设施、雕塑小品,完善水系治理,建设一个现代气息浓郁、文化氛围深厚、建设风格独特的特色精品城市。加大城市河道综合治理力度,实施炉上河污水处理专用管道铺设,完成城南河综合治理总体设计,力争年内实施雨污分流工程,经过几年努力将其改造成城区一条亮丽的风景线和新的景观带,增强城市水韵和灵气;投资200万元,完成东方广场铺装、人民广场增绿等广场升级工程,为群众开展文体活动提供更加舒适的场所;投资300万元增设不同格调的高档次雕塑,规范城市街巷及交通站点名称,统一设置指示标牌,彰显城市的便利性和内涵魅力。三是放大特色,擦亮品牌。按照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严格实施、有序推进银滩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在搞好设施配套的同时,重点围绕丰富旅游内涵、增强服务功能下工夫。突出银滩的旅游特色定位,有序调控房地产项目,加快旅游项目建设。整合银滩和大乳山资源,整体对外推介,放大银滩效应,打响银滩品牌,彰显乳山魅力。四是明确标准,精细管理。按照“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的原则,明确目标,落实责任,逐步建立起城市定量型精细管理模式,探索形成突发事件预警机制与部门联动机制,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全面加大城市规划执法力度,对纳入统一规划管理的区域,严格规划审批,严查无序建设,从源头上杜绝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为城市长远发展留足空间。
四、积极构建和谐社会
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着力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实现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民主与法制的和谐共进。
(一)改善农村民生条件,促进城市与农村统筹发展。立足优化广大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按照新一轮新农村建设规划,全力抓好150个示范村的环境整治,为新农村建设树起新样板;按照“改出一片新居、改出一片景观”的思路,对条件成熟的村庄进行集中改造,加快由农村向城市、由农民向市民转变,为新农村建设增添新亮点。立足改善农村和农业基础条件,坚持市场运作、多元融资、栽管并抓,组织实施好2.8万亩荒山绿化和35公里绿色通道建设,完成造林面积5万亩、植树1300万株;抓好1.5万亩土地整理、10平方公里小流域治理,实施2万亩节水灌溉、100万方拦河截流等农田水利工程,切实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立足解决与农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继续加大农村公益事业投入力度,投资1000万元完善农村自来水建设工程,最终实现村村通自来水;投资500万元实施2000个户用沼气新能源建设工程;投资1500万元实施50公里镇村道路改建;投资2100万元扩建5处镇级敬老院;筹资3亿元分期实施白沙滩百合老年公寓建设,年内实施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840张床位的一期工程。
(二)搞好各项社会事业,促进经济与社会统筹发展。严格落实人口目标管理责任制,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完善计生利益导向机制,保障计划生育家庭利益。建立健全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严格保护耕地,大力开展土地复垦,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以争创“全省教育工作示范县”为目标,全面推进基础教育、素质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开工建设总投资1.2亿元、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在校生规模5000人的技工新校,投资1800万元完成一中办公楼、怡园中学教学楼改造建设,启动实施中小学仪器设施配套二期工程;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继续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面,完成20处标准化农村中心卫生室建设,稳妥组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逐步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大妇幼保健力度,提高妇幼健康水平。切实加快文体事业发展,搞好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做好老干部活动中心开工前期准备工作,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举办好第五届市运会。变“暗补”为“明补”,对100户城市低收入家庭购置住房进行货币化补贴。进一步完善失地农民养老基本生活保障制度,适当扩大城乡居民低保覆盖面,落实好低保对象医疗、教育、住房三项救助,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扩大到全体城镇居民。严格执行企业最低工资保障和指导线制度,建立解决拖欠工资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组织好岗前培训,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富余人员的就业再就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执法监察和专项整治力度,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搞好广播电视、史志档案、民族宗教、对台事务、双拥共建、防震减灾、人民防空、侨务、气象、老龄、残疾人等项工作,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民主与法制统筹发展。在全市深入实施创建“文明乳山”“诚信乳山”活动,在农村开展创建“文明一条街”活动,在青少年中开展“学会感恩、共创和谐”活动,组织开展“乳山十大孝星”评选活动,以各类创建评选活动的扎实开展,在更大范围弘扬传统美德和乳山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全市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切实组织好村委会换届选举。抓好城区4个社区的筹建和3个村的村改居工作。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整治,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妥处各类社会矛盾,建设健康、文明、和谐、进步的社会环境。
五、全面建设观念新、作风实、效能高的服务型政府
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职能,改进作风,着力打造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一)把解放思想体现在勇于争先、敢于创新上。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没有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就难有经济的大发展、社会的大进步,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坚持把思想解放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在各级政府和政府部门大力弘扬争先意识和创新精神。要把政策的制订完善作为推进工作的重要抓手,健全激励导向机制,使全市上下始终保持勇于进取的朝气、敢于争先的锐气、自我加压的勇气、负重奋进的志气,不甘人后,勇攀新高;始终坚持与时俱进,敢于创新,善于在发展中找出路、在创新上求突破、在困境里寻亮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开创政府工作的新局面。
(二)把转变职能体现在提高效率、阳光行政上。引导各级各部门简政放权,依法行政,接受监督,大力建设效能型、阳光型、民主型政府。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审批程序,清理审批项目,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不断规范市镇两级行政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下放权力,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使之真正成为方便群众、服务百姓的载体平台。强化效能监察,完善投诉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严肃查处政令不畅、效率低下、裁量失当等问题。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行政公示和重大决策事项听证制度,广泛接受群众、社会和舆论监督,真正实现阳光操作。坚决维护市委的领导,自觉接受人大的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协商,认真办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和提案,切实提高政府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水平。
(三)把改进作风体现在务实为民、狠抓落实上。完善市级领导接访日制度,继续办好市长公开电话、市长电子信箱和政府网站,架起同人民群众联系的纽带。坚持民本思想和执政为民,树立正确政绩观,抓工作、干事情要着眼当前,更要考虑长久,多干打基础的事,多干群众受益的事,多干长远起作用的事。大力倡树重抓落实的工作作风,健全权责清晰的责任体系、规范高效的运转体系、公正严明的考核体系,对各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定期检查、随机抽查、全程督查,真正做到目标步步有推进,工作人人有压力,任务件件有落实,保证政府决策顺畅执行。
(四)把廉政建设体现在以身作则、标本兼治上。坚持从机关抓起,大力开展机关作风建设,教育工作人员牢记“一个宗旨”“两个务必”,努力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规范公务员行政行为。坚持从制度抓起,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强化权力约束,实施“关口”前移,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防止公共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特别是广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严格遵守法律、党纪、道德“三条底线”,时时处处自省、自警、自励,树立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带动整个干部队伍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
各位代表,站在新起点、实现新突破,是人民寄予的历史重托,是时代赋予的庄严使命。让我们在中共乳山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奋发有为,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推动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面构建和谐乳山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