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实奋进 再创辉煌 推动乳山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又好又快新突破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a4&A=8&rec=2&run=13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乳山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中国共产党乳山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是我市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大会的主要任务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回顾总结市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研究部署今后五年的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选举产生新一届市委和市纪委,动员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开拓创新,务实奋进,团结拼搏,再创辉煌,推动乳山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又好又快新突破。
一、过去四年的工作成绩和基本经验
市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四年,市委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大以来历次中央全会精神,团结带领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干事创业,圆满完成了十一届市委的各项任务,开创了乳山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开放发展水平最高、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历史时期之一,谱写了经济社会发展史上的辉煌篇章。
这四年,是经济发展快速推进、运行质量持续提升的四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9.3%,预计2006年达到21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年均递增23.5%,达到8.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25%,达到121亿元;2004年进入全国综合发展百强县,连续两年位次大幅前移,跻身全国百强中游位置。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区域经济运行质量不断优化,财政收入占GDP、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两税”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三个比重”分别提高了2.1、4.5、7.2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对地方财政贡献率达到60%以上。
这四年,是对外开放不断深化、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的四年。始终坚持开放强市不动摇,按照“抓园区促招商、抓招商促开放、抓开放促发展”的思路,积极实施借韩国、借青岛、借旅游“三借”战略,四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7.7亿美元,实际到位内资156亿元,年均增长24.3%和37%,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3.7%。在外向化经济带动下,产业结构得到优化提升,三次产业比例由17.4∶47.3∶35.3调整为9.9∶60.8∶29.3,工业技改投入去年达到72亿元,初步形成了五大主导产业,2004年实现了中鲁公司、华隆公司两家企业上市;连续几年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粮经比例达到4∶6,初步形成了沿309国道高效农业产业带和沿海渔业产业带;开工建设了大乳山休闲旅游度假区、岠嵎山风景区、福如东海文化园等6个旅游大项目,旅游业正在发展成为我市新兴优势产业。
这四年,是城市载体日臻完善、城乡面貌持续改观的四年。按照“生态型花园式滨海旅游城市”定位和“一城两区”总体规划,四年累计投资10亿元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便民利民设施,城区面积扩大了一倍,达到39平方公里,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1%,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6%,构筑起了“四横四纵一环”的区域公路网络,城市载体功能日臻完善,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安全诚信城市50佳、全省园林城市等称号。特别是以“两区六园”为重点,四年累计投入8亿多元完善基础设施,初步构筑起环城工业隆起带。同时,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互动、一体推进,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市农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通自来水、通客车、通有线电视、通电话,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改变。
这四年,是群众收入稳步提高、生活质量持续改善的四年。始终把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提前两年取消了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提前一年取消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城镇职工工资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储蓄余额1.3万元,群众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投资1.5亿元实施了城乡医疗卫生设施配套改造,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市镇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投资2亿多元优化升级教育基础设施,教育事业加快推进,青年同龄人口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8.6%;完善了失地农民养老基本生活保障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落实了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敬老院集中供养等多项惠农政策,深入开展帮扶弱势群体活动,全市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这四年,是精神文明成果丰硕、社会事业持续发展的四年。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深入,科技文化体育事业发展迅速,先后荣获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市、全省社会文化先进市等荣誉称号,四年间共取得国家级重大科技成果31项,成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科普示范市,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成效,“平安乳山”建设扎实推进,依法治市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得到加强,刑事案件、治安案件、信访案件持续下降,群众的安全感明显增强,乳山一直是全省乃至全国最稳定的地区之一。人民武装建设和双拥工作成效明显,夺得全省双拥模范市“五连冠”,新时期的拥军理念在全国推广。此外,计划生育、外事侨务、老龄及残疾人事业等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这四年,是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政治文明持续推进的四年。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保持先进性为目标,深入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的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在干部队伍建设上,创试了领导干部“逢提必竞”、机关工作人员“逢进必考”的新机制,以党代会常任制试点为契机,对重要岗位实行了常委会票推、全委会票决制度。在基层组织建设上,扎实推行了农村“两委”换届选举,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创试了农村党支部书记星级管理、跨村跨镇按行业设置党支部、农村无职党员定岗定责等制度,建成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在干部作风建设上,深入开展了包村、包户和市级领导干部“四包”活动,倡树了“少说多做、真抓实干”的务实作风。在党风廉政建设上,狠抓廉政责任制落实,严厉打击私设“小金库”和“穷庙富方丈”现象,形成了以廉政促勤政、以勤政促发展的良好局面。在体制机制建设上,建立了“八项问责”制度,强化督查考核,定期开展综合评议和群众“不满意单位”“不满意工作人员”评选活动,促使各级尽职履责。此外,积极开展党的群众工作,统战、工会、共青团、妇联等成为党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
各位代表、同志们,乳山过去四年的跨越发展,得益于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历届市委打下的良好基础,得益于全市各级党组织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得益于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务实开拓、创新有为,得益于驻乳单位和驻乳部队积极参与、鼎力支持,得益于社会各界人士和老干部、老同志关心关注、指导帮助。在此,我代表市委,向所有为乳山跨越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和老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崇高的敬意!
成就鼓舞人心,经验值得总结,这些成绩和经验是乳山的一笔宝贵财富。四年来的发展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
(一)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保持思想观念的创新性和工作思路的连续性。四年来,我们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置于万事之先,相继开展了主题多样、方式灵活的思想解放活动,以新思想激发新理念,以新理念催生新思路,走出了具有区域特色的跨越发展之路,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和思路保证。
(二)必须坚持以执政为民为根本,始终保持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统筹和谐发展。四年来,我们把让群众得实惠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积极倡树“稳定是形象、稳定是效益、稳定是生产力”的稳定观,“还账是政绩、解决历史问题也是发展”的政绩观和“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群众观,做到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相统一,“亲民、利民、为民”成为全市各级干部的自觉行动,真正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三)必须坚持以干部队伍为基础,始终保持全市上下想事干事的浓厚氛围。四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干部选任机制,倡树良好用人导向,实施问责劝诫制度,落实奖优惩劣机制,有效激发了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了风正气顺心齐劲足的干事氛围,凝聚起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四)必须坚持以党的建设为保障,始终保持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思想上、作风上的先进性。四年来,我们坚持以创新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以新思想、新思路引领党建工作,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推进各级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和党员先进性建设,较好地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充分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与先进地区尤其是百强先进县市相比,我们的经济总量还是偏小、发展质量还不够优;城市与农村、市域与镇域、镇与镇之间发展不够平衡,城乡差距还比较明显;工业结构还不够优化,产业化、集群化发展水平不高;经济外向度还不够高,开放层次和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升。此外,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还存在与基层需要不相适应的方面,群众对各级工作还有不满意的地方,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发展机遇和目标任务
未来五年是全面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的五年,是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五年,是开创乳山发展新局面的五年。当前,乳山的经济社会发展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正处于一个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一要从经济一体化发展规律中抢抓机遇。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渡期的完成,经济全球化在新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拓展,乳山与世界的联系将更加直接、更加全面、更加紧密,为我们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类资本带来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特别是随着南方产业和资本北上转移,随着环渤海经济圈的崛起,随着山东省打造半岛城市群和半岛加工制造业基地战略的实施,乳山与外对接合作、承接周边辐射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为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内承接产业转移、培育特色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二要从党的执政理念转变中抢抓机遇。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党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反映了时代进步的要求,体现了实践发展的需要,是各级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针。我们必须及时转变执政理念和发展观念,立足大局,审时度势,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推动经济社会加快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三要从挖掘乳山现有基础和潜力中抢抓机遇。乳山作为半岛城市群次中心城市和青、烟、威的中心节点,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快,区位、环境优势越来越凸显;随着多年来持续加大投入,发展后劲越来越充足;随着环城工业隆起带的形成,区域工业支撑能力越来越突出;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承载辐射功能越来越完备;随着旅游、物流大项目的加快推进,三产综合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随着思想解放、观念更新步伐的加快,全市各级干部加快发展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干事创业、再创辉煌的热情空前高涨。只要我们审时度势,奋发努力,就一定能放大乳山的现有优势,就一定能赢得干部群众的广泛支持,就一定能夺取新的更大胜利!
今后五年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做强工业,提升开放,突破旅游,膨胀民营,升级城建,繁荣农村,建设胶东半岛重要的区域次中心城市、特色产业聚集地和旅游目的地,做到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发展与民生相统一,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富裕、文明法治、平安稳定,奋力开创乳山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
未来五年我市的主要奋斗目标安排为:
综合实力跨上新台阶。到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26亿元,年均增长15%,人均7.4万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9亿元,年均增长18%;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6%以上。
经济结构更趋优化。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7∶59∶3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20%,“两税”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6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
经济外向度明显提高。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全市实际利用外资、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3%,实际到位内资年均增长20%,把我市打造成发展环境优、发展水平高、发展潜力大、发展活力强的对外开放前沿阵地。
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力争到2011年城市化率达到60%。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加快推进生态市、生态镇建设,着力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节约、清洁、安全、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力争全市所有镇成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到2011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分别降低22%和17%,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森林覆盖率达到40%,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土地利用合理,资源开采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群众生活比较富足,家庭财产普遍增加,收入差距逐步缩小,社会就业比较充分,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到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70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零以下,群众幸福指数显著提高。
协调发展能力增强。根据上级要求,适时全面普及高中教育,青年同龄人口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50%,万人拥有医生数量提高到27人,转移农村劳动力5万人,基尼系数达到0.35,恩格尔系数达到35%,社会稳定繁荣,精神文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统筹协调推进,营造起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根据以上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今后五年的发展必须把握好以下五条原则:一要把解放思想作为第一先导,与时俱进地开展更有广度和深度的思想解放活动,在解放思想中发现机遇、抢抓机遇、把握机遇;二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以抢先发展为己任,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又好又快的发展谋求更高更大的跨越;三要把执政为民作为第一目标,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切实把为民富民摆在优先位置,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又好又快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四要把开拓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加快推进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以创新的思路抢抓发展先机,以创新的举措破解发展难题,以创新的文化营造发展氛围,让创新成为发展的最强大动力;五要把构建和谐作为第一追求,围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相协调,城市与农村建设相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与民主法制建设相协调,努力使各项事业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三、坚持科学发展,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发展是永恒的主题,科学发展是时代的要求。今后五年,全市各级要认真把握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大趋势,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新突破。
(一)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提升产业新活力。要本着结构调优、规模调大、效益调高的原则,全方位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促使优势产业更优、主导产业更强、新兴产业更快,努力构建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活力增强的区域经济新框架。
一要大力发展以集群化为方向的规模工业。进一步升华“工业立市”理念,把工业作为支撑经济的主体、财政增收的主体和优化质量的主体,做大做强金属冶炼、机械汽车配件、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建材化工五大主导产业,特别要突出机械汽车配件的重要位置,着力培育以双连刹车片、日信刹车片、玉龙连杆、南庄内燃机配件等为主体的机械汽车配件集群。围绕做强工业,要着力做到“三个强化”“三个一批”“三个突破”。“三个强化”,就是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强化规划引导帮助企业拓宽思路,强化困难帮解助推企业突破制约,强化政策倾斜扶持企业扩张规模,努力为工业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三个一批”,就是把技改上新作为做强传统骨干企业的突破口,把引进大项目作为培育新兴骨干企业的着力点,每年都规划实施一批千万元以上的重点技改项目、落实一批高科技含量创新项目、见效一批投产达产项目,推动骨干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三个突破”,就是努力在企业规模上实现突破,力争到2011年底,培育起一批销售收入过5亿元、10亿元、20亿元的骨干企业群体;努力在培育产业集群上实现突破,以五大主导产业为依托,加快发展上下游配套企业,拉长产业链条,打造“大企业领军、产业链延伸、群体式崛起”的工业格局;努力在品牌创树上实现突破,全面启动名牌争创工程,选择一批带动力强、关联度大、技术含量高的产品进行重点培植,力争培植一批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
二要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把旅游业作为新兴主导产业来培育,全面实施“一轴两带五区多节点”的旅游总体规划,努力把乳山建设成为半岛沿海旅游圈和威海千公里幸福海岸线上重要的特色滨海旅游目的地。要以旅游大项目建设为重点,高标准建设大乳山休闲旅游度假区、岠嵎山风景区、福如东海文化园、黄金主题公园等旅游景区,不断丰富旅游项目的内涵,形成鲜明的旅游特色优势。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化、运作机制市场化的旅游开发模式。要整合旅游资源,强化一体推介,扩大宣传促销,提升旅游的知名度和竞争力。要强化“大旅游、大产业”意识,加快旅游产业化进程,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配套功能,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进一步延伸旅游产业链条。要以建设胶东半岛物流体系的重要节点为目标,依托台资产品博览中心、久久发国际商贸城等在建的物流大项目,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带动发展会展、金融、信息等产业,特别要借助台资产品博览中心建设强化对台合作,力争把乳山建成北方最大的台资产品集散中心。要繁荣搞活商贸流通业,依托利群、华联、家家悦等大型商业龙头,努力构筑与精品旅游城市相适应的现代化商业网络。
三要大力发展以产业化为带动的现代农业。努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推进科技创新,实现农业的特色化推进、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和组织化经营,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要围绕沿309国道高效农业产业带和沿海渔业产业带建设,加大经济作物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业,努力形成一批各有特点的特色镇、专业村。要坚持控制捕捞、稳定养殖、扩大加工的思路,不断提高渔业生产附加值。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工农互促,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着力引进和培育农字号龙头企业,带动规模化农业基地发展,力争到2011年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00家,带动农业标准化基地50万亩,新增一批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证。要按照科技化、市场化要求,积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放大现有协会的带动影响作用,使各个协会成为专业技术培训、特色产业推广、农副产品销售的有效载体,不断提高农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二)以优化项目质量为重点,提升开放新动力。要深刻理解“开放强市”的理念内涵,坚定不移地走外向化带动路子,推进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高效益的对外开放,努力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与外接轨格局。
一要内外并举,拓展与外合作领域。要不断拓展招商领域,坚持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并重齐抓、外资项目与内资项目齐头并进,不断提升开放的层次和水平。对外,坚持巩固韩国,拓展日本,突破台湾省,开辟欧美,不断扩大利用外资的规模、范围和领域;对内,坚持巩固青岛,拓展京沪,突破江浙,开辟津唐,提升与外对接层次。特别要抢抓宏观调控和国内外产业转移机遇,以承接优势产业为重点,主动吸引国内外企业向乳山转移,实现招商引资在更高领域、更大规模上的新突破。同时,要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扩大外派劳务规模,积极稳妥开展境外投资,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
二要抓大扶小,提高招商项目层次。要树立“乳山以外都是外”的观念,把引进新项目作为扩大对外开放的重点。在园区建设上要提高“门槛”、招商选项,限制发展高污染、高能耗、低附加值项目,集中引进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的优质项目,力争在引进世界500强企业上实现新突破。要把容积率和投资密度作为一项硬指标,对进园项目严格把关,严控土地使用,实现集中投资、集约利用、聚集发展。要强化跟踪服务,引导现有企业增资扩股、膨胀规模,营造快投快建、增资增项的招商氛围。
三要城园互促,培强环城工业隆起带。坚持园区与城区一体规划、一体配套,力争到2011年园区经济产业增加值达到全市的60%以上。要抓好经济开发区的规模扩张和规划升级,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对工业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工业隆起带的层次。要坚持特色园区特色配套,有针对性地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努力打造配套功能完善、产业特色鲜明、聚集优势明显的招商引资载体。要不断完善园区招商引资政策,提高服务质量,强化对外推介,吸引关联产业抱团涌入,使园区成为企业聚集区、工业带动区和税收贡献区。
四要扩大出口,大力发展对外贸易。要适应国际市场需求,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扩大对外贸易规模,加快企业国际认证和品牌创树,广泛开拓国际市场。要主动顺应国家税收政策的变化,不断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扩大机电产品、食品、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份额。要充分利用人民币升值对进口贸易有利的机遇,鼓励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发挥我市外资企业特别是韩资企业较多的优势,搞活进口贸易,以进口促出口。
(三)以转变增长方式为目标,提升区域竞争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好”的前提下实现“快”发展。
一要实施科技带动,增强创新能力。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增强自主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逐步推动全市经济由投资拉动型向科技带动型转变。要建立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新模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逐渐改变粗放型增长方式,探索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少的产业发展路子。要积极做好培养、引进和使用人才工作,引导各类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大力发展技术研发中心,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力度。
二要着眼长远发展,谋划未来产业。积极实施攸关乳山长远发展的能源兴市、港口兴市两大战略,着力培育区域新兴产业,今年要开工建设港口、风电项目,采取得力措施积极推进核电项目。要放大核电、港口的支撑带动效应,规划建设临港工业区,大力发展临港经济,促进关联产业和相关项目发展,达到以大项目促进大投入、以大投入培育大产业的目的。
三要激活民间资本,膨胀民营经济。坚持“民营活市”方针,进一步落实扶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推动民营经济膨胀总量、提高质量,加快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转变。要充分发挥民营企业机制灵活的优势,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与外合作,借力发展,实现外向化扩张。要以市场调节为手段,引导民营企业行业聚集、抱团发展,努力造就一批规模型、特色型、创汇型民营骨干大企业。要加快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以商业性担保机构为主体、以企业互助性担保机构为补充的信用担保体系,化解民营融资难题。要鼓励支持民营资本参与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向旅游、物流、中介服务、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领域拓展,鼓励民营企业创新自主知识产权、开展品牌经营。
四要集约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不断提高资源保护能力,努力建设节约型城市。要对现有环境资源实行保护性开发,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治理整顿非法采沙、采矿行为,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加紧治理现有排污企业,加强自然生态和环境的保护。要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为核心,强化资源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全面构建节约型经济体系。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倡导社会循环式消费,从源头上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四)以建设精品城市为保障,提升环境吸引力。要按照“生态型花园式滨海旅游城市”的定位,全面实施新一轮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力争把乳山建设成为胶东半岛城市群框架下的特色精品城市和区域次中心城市。
一要建设功能完备型城市。要统筹推进“一城两区”建设,老城区以完善功能、提升层次为重点,银滩滨海新区以强化配套、拓展空间为重点,形成南北呼应、协调推进的城建格局。要着眼于完善载体功能,加大基础设施配套力度,今年开工建设海阳所至大乳山的滨海旅游路,实施好环海路银滩段改造,开工建设城东第二热电厂,扩大城区供热能力;适时建设核电路、通港路,引入市场机制,适时实施城区和银滩供水管网建设工程,增强给水保障能力。要着眼于便民利民,抓好以河滨公园、金牛山公园为重点的公园、广场、街心绿地建设,搞好以城南河、炉上河为重点的城区河道整治工程,实施好城区背街小巷道路改造工程,全面提升城市建设层次。
二要建设文化塑造型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市民素质的关键。要把彰显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品位贯穿城市规划和管理全过程,坚持扬承传统文化与培育现代文化相结合,搞好浓缩城市文化、体现城市魅力的标志性工程规划建设,适时开工建设文化博览中心、老干部活动中心等公益文体设施,打造一批人居精品、文化精品、城建精品。要放大银滩的品牌效应,把大乳山作为银滩的组成部分,创树城市品牌,达到“打响银滩品牌、彰显乳山魅力”的良好效果。
三要建设生态文明型城市。要以创建国家生态城市和园林城市为抓手,加大城市绿化力度,完善环保设施配套,适时实施垃圾处理场扩建工程,提高城市生态水平。要不断强化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不断探索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要充分发挥城市居民自治作用,推进城市社区居委会建设,构筑和谐有序的城市管理秩序。要实施物业管理升级达标工程,规范物业管理队伍,提高物业管理水平。
四、坚持和谐发展,实现经济与社会统筹协调推进
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做到发展与和谐相统一,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一)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用市场化理念建设农村,用现代化理念引导农民,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努力建设繁荣富裕、文明有序、民主和谐的新农村。要认真制订好农村发展、村庄建设及村镇总体规划,使新农村建设由点到面、由易到难逐步推开,确保到2011年取得阶段性成果。要把生产发展作为关键环节,坚持产业富民、就业富民、创业富民、物业富民并举,不断拓宽农民发展增收的渠道。要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公共事业,促使城市保障向农村倾斜、城市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需要的事情抓起,大力实施以城中村和园区村改造为重点的安居工程、以硬化改造为重点的配套工程、以沼气建设为重点的新能源工程、以荒山和威乳高速路两侧绿化为重点的生态工程、以文化大院建设为重点的文明工程和以环境整治为重点的清洁工程,不断改善农村面貌和农民生活环境。要以加强农民素质教育和职业培训为重点,增强农民科技致富和自主创业能力,努力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二)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积极维护群众利益。要坚持教育优先,全面推进基础教育、素质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今年开工建设技工新校,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特别要加大教育投入,整合资源,调整布局,实现城乡教育统筹推进。要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构建城乡一体、多层次的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要加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娱乐、健身等多方面的需求。要加快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和推广,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要大力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和完善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要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兼顾国有、民营、外资等各个层面,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制度,推行以农民养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要认真贯彻执行计划生育、环境保护两项基本国策,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利用资源,保护改善环境,推进可持续发展。要切实做好党管武装工作,加强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建设,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要保障好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的合法权益,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三)加快精神文明载体建设,提高群众文化素质。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全社会形成与时俱进、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要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积极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形成知荣辱、促和谐的文明道德风尚。要紧紧围绕中心任务和工作大局,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多层次地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创建学习型社会,进一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要大力弘扬“诚信、创新、包容、和谐”的城市精神,使之成为激励干部群众不懈进取、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
(四)加快民主法制建设,努力构建“平安乳山”。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建立党的各级组织与人大代表联系制度,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作用。要发挥好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纽带作用,巩固和发展全市上下一盘棋、齐心协力促发展的良好局面。要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深化村务、政务、厂务、校务公开,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要加大依法治市力度,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加快政府法制化进程,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要严格落实稳定工作责任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严打专项整治,抓好安全生产,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妥善处理各类社会矛盾,全力打造“平安乳山”。
五、全面加强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建设
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又好又快新突破,必须紧紧依靠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加强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建设,努力使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体现,使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使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永葆党的先进性。思想状态决定事业成败。要始终坚持把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打牢理想信念基础,时刻保持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要把理论学习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措施,认真学习《党章》《江泽民文选》和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巩固和扩大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引导各级干部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提高宏观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要按照“建设学习型组织、争做学习型党员”的要求,坚持和完善干部理论学习和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加强对干部的继续教育和理论培训,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注重引导全体党员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力弘扬和激发改革创新精神,以思想上的与时俱进推动发展上的创新突破。
(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执政能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能上能下等干部选任制度,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要认真贯彻《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公务员法》,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和公务员队伍。要进一步健全党政领导干部绩效考核机制,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评价体系,加强对干部的教育、监督和管理,用正确的政绩观衡量、选拔和使用干部,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政治环境。要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女干部和非中共党员干部,抓好后备干部培养。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巩固执政根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党的执政基础。要按照组织健全、班子坚强、队伍过硬、制度完善、活动正常、作用明显的目标要求,积极探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实现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要适应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不断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指导基层搞好农村“两委”换届选举,继续以“三级联创”活动为抓手,深入开展创建“六个好”镇党委、“五个好”党支部活动,认真做好农村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积极探索流动党员的有效管理路子。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加强各类新型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发挥党组织在各类经济实体中的政治核心作用。要深入开展农村党员科技素质培训活动,增强农村党员的“双带”能力,大力选拔任用农村“双强”型带头人,增强村级组织对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组织领导能力。
(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树立良好形象。要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完善各级党委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逐步推行党务公开,规范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的关系,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要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热心解民难,真心办实事,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精神,牢记“两个务必”,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要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完善教育、制度和监督并重的惩治预防腐败体系,加强党风、政风、行风建设,坚决查办各类违纪违法案件。深入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进一步增强党性意识和纪律观念,严格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和群众工作纪律。要继续推行和完善政府公开采购、重点工程招标、财务政务公开等制度,逐步探索建立“规范权力运行、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有效机制,切实做好治本抓源头工作。
各位代表、同志们,过去的成就已经载入史册,明天的辉煌需要我们共同创造,我们正站在新的起点上,重任在肩,时不我待。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同心同德,务实奋进,努力开创乳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辉煌,以优异的成绩向党的十七大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