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乳山市委员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a4&A=7&rec=15&run=13

【综述】 2007年,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瞄准一个目标、突出两大战略、建设‘四基地一中心’”的总体思路,抓作风建设凝聚合力,抓新兴产业优化结构,抓民生建设促进和谐,做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推动了乳山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市新突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51.62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地方财政收入10.5亿元,比上年增长18%;成功跻身“山东省县域经济最具发展潜力十佳县市”行列,在2007年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中列第35位,连续6年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
注重转变方式,经济结构全面优化。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三次产业比重达9.4∶60.6∶30。以工业为主导,形成金属冶炼、机械汽车配件、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化工建材等五大主导产业,培育起临港、高新技术和新能源三大新兴产业;以农业为基础,粮经比达4∶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860元;以服务业为龙头,打造“寿比南山在海南、福如东海在乳山,冬去三亚、夏到银滩”的旅游品牌和“母爱圣地、幸福乳山”的城市名片,跻身“2007年山东最具竞争力旅游十强县(市)”。
注重扩大开放,发展活力明显提高。对外坚持提升韩国、深化日本、突破东盟、拓展欧美,对内坚持提升青岛、深化京沪、突破江浙、拓展广东,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园区配套,提高招商门槛,优化项目质量,对外开放呈现出领域拓展、层次提升、项目优化的良好态势。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亿美元,到位内资48亿元。
注重生态建设,环境优势更加明显。从建设生态城市、改善人居条件入手,实施以城区小巷改造、道路建设为重点的便民工程,以供水管网改造、河道治理为重点的基础工程,以环境综合整治、城市绿化为重点的生态工程,以公园改造、城市雕塑规划建设为重点的精品工程,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着力打造“生态型花园式滨海旅游城市”,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7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0%,荣膺2007年“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注重和谐发展,统筹水平稳步提升。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实施富民、能源、饮水、绿化、清洁、硬化、规划修编和安居等“八项工程”,基本实现村村通油路、通电话、通有线电视、通自来水、通电、通公交车。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完善被征地农民养老基本生活保障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城市低收入家庭购房货币化补贴、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障和低保对象医疗、教育、住房三项救助等惠民政策。以开展“慈善月”活动为契机,募集直接捐款2317万元,企业认捐慈善基金2.6亿元,发放助学、助医、助困等救助资金1200万元。
注重开拓创新,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增强。科学界定全委会、常委会、书记办公会的关系,召开重大会议、研究重大事项及人事任免主动征求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促进民主决策;实行领导干部“逢提必竞”、一般工作人员“逢进必考”的选人用人机制,在农村“两委”换届工作中大胆创试“两推一选”和“两推直选”的办法,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以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为抓手,集中解决个别干部工作日中午喝酒、工作时间娱乐、公款互相吃请、公车私用等问题,营造起风正、气顺、心齐、劲足的干事氛围;深入开展以“八荣八耻”为重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大力弘扬“诚信、创新、包容、和谐”的乳山精神,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全面加强。

【重要会议】
全市经济工作会议 1月22日召开,市级领导班子成员,各镇(街道)、“两区”、经济综合部门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其他市直部门、驻乳机构主要负责人及重点企业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对2006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了客观总结,分析了全市面临的发展形势,研究和部署了2007年的经济工作并提出总体要求。会议确定,2007年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为抓手,做强工业,提升开放,突破旅游,膨胀民营,升级城建,繁荣农村,努力做到经济与社会、速度与质量、发展与民生相统一,推动全市经济在新的平台上实现又好又快新跨越。
全市经济工作暨履行机关岗位责任制总结表彰会议 2月26日召开,市级领导班子全体成员,镇(街道)、“两区”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市直各部门、单位全体干部,威海市以上驻乳机构及重点企业、民营企业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回顾总结了2006年度全市经济工作暨履行岗位责任制情况,研究制定了2007年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会议确定2007年为“机关作风建设年”和“企业创新年”,引导和动员市镇机关、企业广大干部职工以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和“企业创新年”为抓手,转变作风,创新有为,倡树与时俱进、奋勇争先,突破常规、开拓创新,践岗履责、求真务实,优化服务、共促中心,奋发向上、干事干净五种良好作风,推动乳山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富民强市新突破。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 3月9日召开,市级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市纪委委员,各镇(街道)、市直各部门、各驻乳机构党政主要负责人、分管纪检工作的负责人,各重点企业负责人参加。会议传达中纪委七次全会、省纪委八次全会及威海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精神,回顾2006年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对2007年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会议指出,2007年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总的要求是,以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为抓手,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着力加强重点部位、重点领域的反腐倡廉工作,探索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长效机制,为乳山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又好又快新突破提供有力保障。
全市农村工作会议 5月17日召开,市级领导班子成员,各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各村党支部书记,市直各部门、驻乳机构和重点企业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回顾总结了2006年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分析研究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新形势,部署落实全市2007年“三农”工作任务。会议确定2007年全市“三农”工作和新农村建设总的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立足于培植新产业、打造新环境、培育新农民、推进新民主“四新”目标,坚持以民为本、富民优先不动摇,扎实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五大建设”,努力把乳山市打造成繁荣富裕、文明有序、民主和谐的人居福地。会议强调,在工作指导上要做到“五个坚持、两个转变”:坚持用统筹的思路加快新农村建设,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农村前进中的各种问题,坚持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发展农村经济,坚持用创新的精神培植农村发展新优势,坚持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推动新农村建设逐步由以基础配套为重点向以生产发展为重点转变、由以经济强村为重点向以经济薄弱村为重点转变。会议通报了2006年新农村建设政策的兑现情况。
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 8月30日召开,市级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各镇(街道)、“两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部分村党支部书记,市直部门、各驻乳机构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确定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具体目标是,力争奋战五年实现“五个翻番”:民营企业数量、个体业户规模、民营纳税过百万元企业、民营销售收入及民营省级以上品牌产品实现翻番。会议宣读了《市委市政府关于表彰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先进企业和优秀个体工商户的决定》,为受表彰的先进企业和优秀个体工商户颁发了奖牌,部分民营企业和单位作了交流发言。

【重要决策和工作部署】 2月26日,结合贯彻落实中央及各级关于作风建设的有关要求,市委下发《关于开展机关作风整顿活动的实施意见》,要求全市各级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提出的“倡导八个方面良好作风”的要求,引导全市机关和广大干部以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为主线,着力解决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力倡树奋勇争先、开拓创新、求真务实、优化服务、廉洁勤政的良好风气,动员全市机关和广大干部在新一轮发展中奋发有为、再创辉煌,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基础和作风保证。
3月8日,围绕认真落实中央纪委七次全会、省纪委八次全会和威海市纪委九次全会部署的各项任务,市委下发《2007年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施意见》,要求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把加强作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认真组织和学习好中央及各级党委关于反腐倡廉的重要决策部署,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不断增强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以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务实型、创新型和廉洁型机关。
4月26~28日,市党政考察团一行61人,赴省内日照市岚山区、烟台市牟平区等6县(区)进行参观考察,重点考察在发展临港工业、现代服务业、城市建设、现代农业、民营经济和培育大企业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引导各级解放思想,开阔视野,查找差距,凝聚共识,增强紧迫感,强化责任感,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考察结束后,考察团成员在市东方大厦召开了总结会议,提出树立和升华工业立市、旅游兴市理念,突破重点,培育亮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新要求。
5月16日,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按照逐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逐步提高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逐步实现财政支农投入“三个高于”的要求,围绕扶持农业发展、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加快农村公益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等方面,加大财政补贴和扶持力度,更好地发挥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6月7日,市委、市政府确定开展主题为“携手慈善、共建和谐”的“慈善月”活动,引导和动员各部门、各企业、广大干部职工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扶贫济困、安老救孤、赈灾助医、兴善助学等慈善活动,推动全市慈善事业持续健康发展。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共募集直接捐款2317万元,企业认捐慈善基金2.6亿元,参与范围之广、覆盖面之大、捐款数额之多,创乳山市社会捐赠历史最高水平,得到威海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

【市委办公室工作】 2007年,市委办公室紧紧围绕市委工作中心,大力弘扬“自我加压、奋发向上、开拓创新、高效服务”的工作作风,团结进取,勤奋工作,创新有为,提高办公室整体服务水平,较好地发挥参谋助手作用,推动办公室工作迈上了新台阶。主要表现为“四新”:一是争先创优实现新突破。以落实岗位目标责任制为动力,加压奋进,积极进取,圆满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先后被授予威海市督查工作先进单位、保密工作先进单位、信息工作先进单位、文秘工作先进单位、密码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其中机要工作、保密工作和信息工作考核成绩均名列威海各市区第一名;政策研究室荣获“全省政研系统先进集体”称号,成为威海市党委系统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二是参谋服务再上新水平。共拟写领导讲话、汇报等各类文字材料400篇;编发《乳办通报》《乳山调研》《信息与参考》《督查专报》《工作情况交流》等内部刊物60期;拟写调研文章被威海市级以上刊物采用63篇,其中,《贯彻落实崔曰臣同志在参加威海市党代会乳山代表团讨论时讲话精神的报告》被威海市委主要领导批示;拟写《领导参阅》7期,其中《加强和完善经营性土地储备制度的建议》《全市荒山和沿路绿化督导情况》《当前我市信访工作形势分析和对策建议》等3期被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较好发挥了参谋助手作用。行政文秘工作优质高效,机要保密工作规范标准,没有出现任何差错和失误;在威海市率先成立国家密码管理局,开通商用密码通信网络,提高了市镇信息传输效率和安全。三是督查落实取得新成效。围绕市委重要决策、重要会议以及阶段性和专题性重要工作部署,编发《督查通报》30期;围绕项目建设,对全市开工、开业项目情况及检查评议情况进行了通报;围绕机关作风整顿活动,开展全方位督导检查,连续编发8期《乳办督查》,推广了部门经验做法;围绕落实岗位责任制,抓好年终考核和综合评议工作;围绕推进新农村建设,牵头制定《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等文件,制定“七有六通”建设标准,推动了新农村建设顺利开展。四是对外形象呈现新风貌。结合“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集中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作风整顿活动。创办《工作情况交流》刊物,及时刊发镇和部门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加大《乳山调研》和《信息与参考》的编发力度,进一步提高编稿质量。特别是重建办公室内部局域网,开通“乳办内务网”,打造了交流学习、思想沟通、民主监督的信息化平台。
(王晓锐)

【组织工作】
基层组织建设 至2007年底,全市共有基层党委64个,党总支37个,党支部1425个。年内,全市各级党组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紧扣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大局,创新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狠抓工作落实,全面加强基层党的建设,为加快实现“站在新起点、实现新突破”目标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以“三级联创”活动为抓手,以组织健全、班子坚强、队伍过硬、作用明显为目标,扎实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体工作中,一是继续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围绕贯彻落实先进性长效机制,按照“修订完善一批,配套制定一批,探索创新一批”的思路,先后围绕“三级联创”活动、镇党委作风建设、村级班子建设、党员目标管理、党建示范点建设等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并通过检查督导、季度例会、观摩学习、召开现场会等措施,提高了基层党建工作规范化和科学化。年内,共有2个镇、8个村和6名村党组织书记被威海市委分别授予“威海市党建工作先进镇”“威海市党建工作先进村”和“威海市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荣誉称号,南黄镇高家屯村党支部在威海市农村工作会议上进行了典型发言。二是圆满完成农村“两委”换届选举。立足选好新农村建设带头人,扎实开展农村“两委”换届工作。在做到超前介入、深入调查、逐村预测、预定目标、精心组织、规范流程、依法操作的同时,提高了换届选举质量。在选人标准条件上,既注重“双强”能力,又注重“双高”要求,明确界定候选人应具备的条件和不宜推选为候选人的情况,让党员群众明确选人标准;在选举组织形式上,通过提前公布选举日期、合理安排选举时间、适当延长投票时限及变“多次投票”为“一次多票”,较好地保证了党员群众参与率;在选人方式方法上,突出“目标选人”这一重点,坚持用共性标准选好人、工作标准选强人、个性标准选能人,努力把党员群众的注意力引导到关注发展、关注目标上来;在选举工作思路上,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终端到户这个平台,采取提前公开报名参选、竞职演讲视频入户、改进现场组织方式、保护落选者积极性、变竞争对手为合作伙伴等措施,探索出一条富有特色的选举路子。换届后,全市农村书记、主任“一人兼”比例93.7%,“两委”成员交叉任职比例93.2%,“双高双强”书记和村干部的比例分别达66.7%和58.7%。乳山市利用远程教育系统搭建换届选举平台的做法被省委组织部推广,并被《新华社》《农民日报》等报刊报道。三是深化农村干部任期目标管理。将落实好农村干部任期目标管理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调动换届后农村班子干事创业积极性的总抓手。换届前,指导全市601个村“两委”班子在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根据村情实际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研究提出新一届村“两委”三年任期规划,统一汇编成册;换届后,要求各镇党委及时指导村“两委”班子进一步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将三年任期规划细化、量化、具体化,形成年度工作目标,层层落实责任,明确完成时限,细化考核措施,经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后,与镇(街道)党(工)委集中签约,向党员群众公开,由镇党委抓好考核。为有效调动和保护农村干部积极性,首次将农村计生、妇女干部纳入补贴范围,年内共向农村干部发放星级奖励、“一人兼”补贴和定额补贴215.8万元。四是抓好村级活动场所建设。下发《关于做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对上级拨款新建的村级活动场所的使用管理做出明确规定,并于6月初通过威海有关部门的检查验收。此外,指导各镇(街道)自筹资金加大村级场所的建设力度,年内,全市共新建村级活动场所23个,改建场所38个。
在企业党的建设方面,根据2007年“两新”组织党组织组建工作责任书的要求,按照先行组建、逐步提高、典型示范、分类指导的原则,进一步规范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年内会同工商、税务等部门,对全市非公有制企业详细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及时全面更新信息数据库,并加大组建力度,年内共组建非公企业党组织7家。全市符合建支条件的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率达100%。为提高企业党建水平,年内组织部分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干部赴苏州等地进行学习考察。
党员队伍建设 在发展党员方面,为从源头上纯洁党员队伍,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严格落实发展党员“四集中”制度,坚持“两推一公示”、组织员列席会议等措施,有效扩大了发展党员的社会公认度,从根本上保证了纳新党员的先进性。同时注意改善、优化党员队伍的年龄、文化和分布结构,重点抓好在35岁以下青年、妇女,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和生产工作一线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年内,共确定入党积极分子3290名,民主推荐确定纳新对象823名,预批新党员672名,全部进行了公示。
在党员教育管理方面,着重抓好四方面工作。一是推行党员目标承诺制。为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激发党员内在动力,强化党员党性意识,本着贴近党员、贴近群众、贴近农村的原则,从“党员能干什么、群众渴望什么、农村需要什么”的实际出发,在全市农村党员中推行以“共性承诺、岗位承诺、实事承诺,党员评议、群众评议,综合考核”为主要内容的党员目标承诺制度,引导党员主动承诺、自觉践诺,充分发挥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省委组织部、威海市委组织部分别以情况通报和正式文件转发了这一经验,威海市委组织部在乳山市召开现场会对此做法进行了推广。二是抓好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按要求扎实做好流动党员的调查摸底,建立流动党员数据库,在15个镇(街道)、35个流动党员相对较多的基层党委成立流动党员服务中心,在流动党员管理服务难度较大、相对薄弱的人才市场、劳务市场等区域,分别成立流动党员服务站,配套完善相关管理服务制度。建立流动党员月报制度,设立服务热线电话,认真做好《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发放、登记工作。三是建立党内关怀新机制。为全市离退休党员免费订阅党报党刊,为3300名建国前入党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发放生活补助和慰问金260万元。
荣获第四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优胜奖 2008年1月19日,乳山市申报的“全面推进党内民主”项目,作为唯一的政治改革类项目,荣获第四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是全省县级市首次获此殊荣。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由中央直属机构中共中央编译局、中央党校与北京大学联合发起,自2000年开始每两年举行一届,迄今已举办了四届。乳山市申报的“全面推进党内民主”项目,系统反映乳山市近年来在党代会常任制试点、直选镇党委领导班子试点、“两推直选”农村党支部书记等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充分体现了党的“十七大”关于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要求,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专家组一致认为,乳山市的做法,创新项目多、形式内容全、涉及领域广,与其他地区进行的单项或局部党内民主改革不同,是一次全方位、深层次、综合性改革,在全国具有一定典型示范意义。
市直部门包镇包村工作 认真组织全市110个单位包村,协调威海80个市直部门包扶全市80个经济相对薄弱村。在市直8部门集中包扶午极镇的基础上,年内安排16个市直部门分别包扶崖子镇和育黎镇,并安排40个部门为农村贫困户整修危房,改善生活条件。为确保包镇包村工作取得实效,不断加大管理引导力度,全年共编发简报14期,对包村工作中涌现的典型,及时推广,推动包村工作的深入开展。年内,威海、乳山两级部门共为所包村投入资金及物资折款1100万元,24个包镇部门共为所包镇投入物资折款498.9万元。
干部工作 一是以市、镇班子换届为契机,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按照实绩考核评价体系,健全考察办法,完善选任方式,切实选好干部、配强班子、强化管理,把基层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成为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在换届考察上,运用民主测评、个别谈话、实绩分析、执纪执法透视、综合评价等经常性考察结果,进行动态管理,及时把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干部纳入视野。在班子配备上,统筹安排、通盘考虑,在年初搞好市镇党委班子换届的基础上,扎实做好市镇人大、政府班子和市政协班子换届工作,积极推进党政交叉兼职,大力选拔配备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和党外干部。全年共调整干部298人,其中,提拔87人,重用28人,交流80人,改任非领导职务64人,其他39人。在干部选拔上,坚持“三让三不让”用人导向,不断扩大选人民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年内公开考选了1名团市委副书记,在全市首次考选了8名副科级党外干部,对62个拟提拔职位进行竞争上岗,使竞争上岗成为干部选拔的主要方式。在后备干部管理上,探索分类管理机制,新确定158名科级后备干部,并按近期提拔、中期可用、远期培养三个层次进行分类管理,为班子建设提供了人才保障。乳山市《着眼提高选人用人质量探索扩大干部选任工作民主的办法》被中组部《领导参阅》转发。二是以机关作风建设年为重点,切实加强干部作风建设。镇党委换届后,及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镇党委作风建设的意见》,对镇机关学习培训、干部联村包户、民主议事决策、深入调查研究、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提出具体意见和要求,书面反馈2006年年度考察情况,组织对市镇机关作风建设情况检查,落实机关学习、值班、禁酒等制度,促进了干部队伍作风的根本好转。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监督的意见》,开展科级干部家庭情况调查,对195名干部进行了反馈确认,对45名正科级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了任中和离任审计。推进镇机构改革、公务员登记工作,组织新一轮镇中层干部竞争上岗,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规范党政机构、整合事业机构、精简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完善镇级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年内共完成各类培训班28期1544人次,其中市委组织部主办的主体培训班12期,培训干部1407人。完成上级调训16期137人。党校学历招生226人。工作中突出做好三个方面:一是服务全市中心工作,突出培训重点。针对“工业立市”战略,突出抓好工业企业和骨干企业经营管理者培训,组织33名企业家赴高校培训,组织49名企业负责人赴青岛大型企业实地考察,不断提高企业家队伍素质;针对新农村建设,加强市、镇、村干部培训,组织73名科级干部班学员和55名镇长、农村支部书记班学员外出学习考察,对630名农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进行轮训,引导开阔视野,理清思路。二是提高履岗践责能力,丰富培训内容。及时将“十七大”及各级党代会精神纳入培训内容,分批轮训370名科级干部和政工科长,提高了干部的理论素质;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相关业务技能培训,先后培训67名办公室主任、党委秘书以及31名青年干部,提高了干部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能力和素质;增加“音乐鉴赏”“心理学”等提高素养、健康生活等方面新知识,使参训干部进一步丰富了内涵,提升了综合素质。三是增强教育培训实效,创新培训形式。在充分发挥党校教育培训主阵地作用的同时,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依托清华大学、苏州农村干部学院等高等院校培训33名经营管理人才、55名镇长及村党支部书记、47名组工干部,外请专家学者举办“企业营销模式创新”等4期“高层讲座”,培训干部达1500人次。同时,推行菜单式培训、学分制管理、培训经费保障等制度,切实提高了培训质量和效果。乳山市“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实效”的做法被省委组织部推广。
调研信息工作 以文件形式表彰基层调研信息工作先进单位10个和先进工作者10名。修订《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员信息调研制度的意见》,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组工调研信息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完善考核措施,在全市形成干部齐心协力搞调研的良好氛围。年内向上级组织部门报送调研信息材料80篇,被省级以上组织部门调研信息刊物采用11篇,被《威海组织工作》采用12篇,考核成绩在威海市及全省均居前列,被省委组织部和威海市委组织部表彰为“组工信息工作先进单位”,1人被威海市委组织部记三等功。对部刊《乳山组织工作》进行重新策划,在内容上突出反映市委中心任务、部内重点工作和基层单位在全市有影响、有推广价值的特色工作,新增创新视点、组工论坛、信息快递等栏目,丰富内容,增强了部刊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可读性。全年编发《乳山组织工作》13期,刊载经验信息204条,共计10万字,并编印了合订本。同时,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在各级新闻单位发表稿件115篇,其中,理论文章《在服务和谐社会建设中加强和改进组织工作的几点思考》被人民日报出版社编印的《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理论与实践》丛书收录;调研报告《组织工作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被市委宣传部编印的《全市领导干部优秀调研论文集》收录;“金岭银滩党旗红”系列党建图片被《党建文汇》杂志彩页专版刊发。
远程教育工作 一是远程教育功能不断拓展。年内农村“两委”换届选举,在徐家镇西峒岭村进行试点,将每个参选者竞职演讲的录像通过远程教育终端到户系统播放到户,营造了良好的换届氛围,扩大了基层民主;11月19日,在乳山电视台开通《乳山远程教育》电视专栏,把远程教育节目通过有线电视网络播放到户,既延伸了教育功能又扩大了影响。二是转星调整又好又快。8月,组织技术力量对全市622个终端接收站点进行转星调整,取得了威海市转星进度第一名的好成绩,并代表威海市顺利通过省远教中心的检查验收。三是学习收看更加规范。根据上级要求,从9月开始,建立起集中学习日制度,把每个月的5日、15日和25日确定为集中学习日。同时,在徐家镇进行试点,通过安装摄像头对集中学习活动进行实时监控。四是网站建设初见成效。为搞好山东泰山网“一体化网站”建设,在全市开展了课件资源需求调查活动,收到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32条。同时,整合全市12个涉农部门的力量,共建共管。至年底,全市上传各类信息4500条。徐家镇吴家屯村被授予省级规范化站点荣誉称号。五是业务培训常抓不懈。对管理员培训坚持常规培训与重点培训两手抓,年内对全市取得初级资格证书的510名村级管理员进行中级资格考试。农村“两委”换届选举结束后,及时对部分更换的管理员进行强化培训,并统一进行初级资格认证考试,有效提高了管理员的业务能力。
党员电教工作 在课件制作工作中,共拍摄制作专题片16部。在威海市第三届优秀课件评选中有5部课件获奖,其中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3个。《兔王书记》《民俗旅游乐融融》《丰产丰收在于人》和《双高双强领飞雁》4部课件上报全国远程办;拍摄的课件《大陶家的管家》,5月4日在中央电视台《新农村故事》栏目中播出;专题片《阳光选举遂民愿》等4部课件,在山东卫星专用频道播出;拍摄的专题片《田野上的旗帜》等6部课件,被威海市委组织部《党建纵横》栏目采用。1月,配合威海市电教中心拍摄制作专题片《托起金色的希望》。6月24日,在吴家屯村录制的党员干部集中收看省九次党代会开幕式新闻被山东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采用。10月,拍摄的大陶家村和车村喜庆十七大胜利召开的新闻素材被省电教中心采用。11月,配合第四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申报工作,制作了专题片《让民主在基层生根发芽》和陈述片《全面推进党内民主》。
(王德志)

【宣传工作】
理论教育工作 着重围绕“一条主线、一个服务、四大调研”做好理教工作。“一条主线”就是深入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邀请省委讲师团为市五大班子领导,市直部门、驻乳单位主要负责人,市镇机关干部,企业负责人作专题报告;与机关工委联合举办市直机关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知识竞赛;制定下发宣传系统《关于做好党的“十七大”精神宣传的实施意见》,以开设新闻专栏、创作文艺作品、巡回宣讲演出等形式宣传好“十七大”精神;积极做好《“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等三本书的征订工作。“一个服务”就是积极做好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服务工作。制定《市委中心组2007理论学习安排意见》,共收集整理汇编各级主要领导重要讲话文章17篇,作为中心组读书会必学篇目,市委理论中心组加强理论学习的经验做法在《山东宣传工作》刊发。“四大调研”即:远程教育重点课题调研、党员干部“学风”建设调研、和谐企业建设调研、“机关作风建设年”和“企业创新年”两大主题调研。科普读物《绿色品谭》和理论文章《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提高构建和谐社会能力》获得威海社科成果三等奖。征集科级领导干部两大主题年调研文章60篇,从中精心筛选了29篇汇编成集,供各部门、单位学习。同时,以调研活动为切入点,不断强化宣传信息工作,在《山东宣传工作》《山东宣传信息》发稿6篇,在《威海宣传动态》发稿28篇,刊发各类理论文章5篇。市委宣传部被省委宣传部评为“部刊工作先进单位”。
新闻宣传工作 年内,全市共在地市级以上新闻媒体发稿8000篇。具体工作中,主要突出三个方面的宣传。一是全市重要会议精神的宣传。组织新闻单位对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经济工作暨履行机关岗位责任制总结表彰会议、农村工作会议和慈善月活动动员会议等进行及时准确的宣传,先后开设各类新闻专栏20多个,并通过撰写刊播系列解读、评论文章、记者感言等形式,以正确的舆论导向推动和促进会议精神的深入贯彻落实。二是全市中心工作的宣传。围绕“工业立市”,对全市金属冶炼、机械汽车配件、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建材加工五大主导产业进行集中宣传。组织开展“走齐鲁、看亮点”新闻采风活动,赴日照岚山区、东港区,临沂费县、罗庄区、兰山区和烟台牟平区进行深入采访报道。围绕新能源建设,对“核电宣传周”进行了集中宣传,并组织开展“走进秦山、感受海盐”系列采访活动,市内新闻媒体专门开设“核电城里看和谐”专栏,增强了市民对核电知识的了解。围绕“旅游兴市”,策划开展乳山市在青岛旅游形象主题宣传活动,通过“高炮”广告、车体广告和电视宣传片等形式进行集中宣传,邀请青岛九大主流媒体的20名记者参加乳山与青岛经济合作交流会的宣传;同时组织开展乳山旅游纪念品评选活动。围绕“富民工程”,开展乳山农业八大富民产业集中宣传,在新闻媒体开设系列专栏,举办乳山首届“采茶节”和乳山茶业发展研讨会等系列活动。
对外宣传工作 一是突出主题宣传。着重加强“借韩兴乳”和建设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宣传,向有关媒体详细介绍乳山对韩开放的比较优势,推介乳山优美的旅游风光,共发表各类外宣稿件100篇。二是扩大与外合作。年内与新华社、中新社等10家国内涉外媒体的编辑记者,建立了友好关系。先后邀请《仁川新闻》《现代日报》《新亚日报》《仁川日报》《京畿每日韩国时事杂志》《时代杂志》等7家在韩较有影响的报刊媒体撰稿人,到乳山采风,借力宣传。三是提升外宣品制作档次。开展乳山市首次城市航拍,邀请中视金桥公司、《走向世界》杂志社制作了以“母爱圣地、幸福乳山”为主题的大型宣传画册及城市形象专题片、旅游音乐片、广告片,并初步确定2008年央视广告投放方案。四是强化网络建设。开通乳山新闻网,成为除政府网站外,又一个对外宣传主阵地。同时,加强对市内各网站的管理。
群众文化工作 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市民投身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让群众在活动中当主角、唱大戏,满足自身精神文化需求。一是组织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2月,在诸往镇大集举行全市“三下乡”活动启动仪式,全年安排集中下乡活动14次,小分队下乡和部门结对下乡开展活动60场次,通过“文企联姻”等形式送戏下乡120场、电影400场,“三下乡”常下乡机制得到进一步巩固。二是组织举办“新气象、新起点、新突破”全市秧歌大赛。17支秧歌队的2000名演员参加演出。同时组织举办秧歌大赛摄影展,展出作品80幅。三是举办为期三个月的消夏文化夜市活动。共组织举办各类专场文艺演出20场,先后邀请山东省交响乐团、河北吴桥杂技团、烟台新闻艺术团、烟台群众文化馆、刘公岛艺术团、文登艺术团等文艺团体到乳山演出,演出队伍档次、演出节目质量均创历届最高。同时举办了乳山市慈善文艺晚会、庆祝建党86周年、建军80周年、建国58周年等大型文艺晚会和“美丽银滩、和谐乳山”交响音乐会,使交响音乐和杂技艺术首次走进乳山。四是成功开展影视作品拍摄。9月,电视剧《山菊花》在乳山举行首映式,电影《心雨花露》举行开机仪式,并组织协调20集电视连续剧《天堂之约》在乳山的拍摄工作。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为“工业立市”战略的实施提供思想保证。对电业公司等企业开展的以感恩为主题的系列企业文化建设活动进行跟踪了解,总结撰写典型材料《感恩催生和谐》,刊登于《威海文化视野》第3期。与教育局、总工会联合组织开展“联通杯”和谐之声征文比赛,共征集各类题材的文章200篇,通过评选,共评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优秀奖18名。为推进全市科技进步,鼓励发明创造和科技创新,市委宣传部、经贸局、科技局和教育局联合开展了群众性优秀技术创新成果评选活动,参选创新成果130项,评出创新成果奖45项。
(钟红日)

【统一战线工作】
贯彻三级统战工作会议精神 年初,市委统战部认真贯彻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及省委、威海市委统战工作会议精神。一是向市委进行专题汇报,积极争取市委的重视、支持。二是下发学习通知,印发中央、省、威海市三级统战工作会议精神传达提纲,组织全市各单位党组织抓好贯彻落实。三是在《乳山时讯》开设“统战知识窗”专栏,刊发统战知识8期,详细解读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在乳山电视台开辟“统战人物风采”专栏,宣传报道卫生、教育、民营经济等方面的5名先进统战对象。
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 市委下发了《关于建立健全统一战线工作协调机制的意见》(乳发[2007]30号),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明确了市委统战部在全市统一战线工作中的协调牵头地位。同时,明确各镇由党委副书记分管统战工作,组宣委员兼任统战委员,具体负责统战工作;市直各部门由分管政工的负责人分管统战工作,政工科或办公室具体负责统战工作,政工科长或办公室主任兼任统战工作联络员,初步建立了以统战工作例会制度、业务工作归口制度、相关干部管理制度为内容的“大统战”工作格局。
政协换届人事安排工作 6月,对全市32名十届威海市政协委员、204名七届乳山市政协委员进行调查,做好市政协换届人事安排预测工作。11月,根据省、市关于政协换届人事安排工作部署,组织政协委员人选的提名推荐工作。在八届市政协委员中,上届继续提名人选73名,新提名委员人选132名。委员人选的平均年龄41岁,比上届下降1岁,其中最年轻的委员人选24岁。少数民族委员1名,与上届人数持平;妇女委员63名,比上届增加5.5%。有大专以上学历的148名,比上届增加11.2%;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69名,比上届增加3.2%。经过广泛协商提名产生的205名新一届市政协委员人选,吸纳了全市社会各方面、各阶层的新代表,集中了各个领域有影响、有成就的骨干。
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综合评价工作 年内,先后对刘芳友等28名已在各级政协、工商联作政治安排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从思想政治素质、履行社会责任情况、企业发展与经营管理状况、个人修养及公众形象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全年,共向上级部门推荐“民企帮村”先进典型1个、威海市光彩事业促进会理事3名、威海市新的社会阶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1名,4名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被威海市委统战部等六部门联合授予“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
工商联换届人事安排工作 根据威办发[2006]19号文件精神,率先在威海市开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担任工商联会长的试点工作,严格按上级要求理顺市委统战部与市工商联的关系。在同各方面充分协商的基础上,为工商联领导班子充实了一批实力强、政治素质高、社会声誉好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指导市工商联于7月6日召开换届大会,顺利完成新老领导班子交接,华隆(乳山)食品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刘芳友当选为新一届工商联会长,新增副会长3名、执委10名。
党外干部工作 对全市具有高级职称以上无党派知识分子进行摸底,进一步充实党外知识分子人才信息库,努力做好党外干部的举荐工作。年内,市委在市人民医院、中医院各安排1名党外副院长,并于10月在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公开考选8名党外副科级干部。至年底,全市有党外副科级干部15名、党外副县级干部4名,其中市政府7个序列部门配备了党外领导干部,5个乡镇配备了党外副镇长,基本上达到上级要求的配备比例。
理论调研宣传工作 4月,调查佛教在乳山的传播情况,重点调查藏传佛教的传播情况,并协调宗教部门加强对全市宗教秩序的依法管理。5月,专题调研全市新社会阶层中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的健康成长问题,掌握基本情况,为下一步开展工作打下基础。6月,联合市司法局对六君合、金恒、北斗星辰3个律师事务所的20名执业律师参政议政情况进行了调研,对中介组织律师阶层的成分、结构、思想状况、发展动态进行分析,为下一步拓宽律师阶层的参政议政渠道、做好律师阶层的统战工作打下了基础。年内,市委统战部荣获“全省统战宣传工作三等奖”。
(王刚)

【党校工作】
教学与科研工作 2007年,市委党校以市委提出的“站在新起点,明确新目标,实现新突破”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和《2006~201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围绕进一步推进学习型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各级各类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扎实开展干部培训工作。全年共举办办公室主任(党委秘书)培训班、组工干部培训班、新录用公务员初任培训班、科级干部培训班、青年干部进修班、“十七大”精神轮训班等共5类、11期主体班次,培训各类干部600人次。联合财政部门完成全市财会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培训财会人员4000人。4月,在市委党校和市社会主义学校的基础上增挂市行政学校的牌子,为市委党校进一步探索拓宽培训渠道,扩大培训规模打下基础。圆满完成2007年招生任务,共录取学员220人。进一步强化党校办学的严肃性,提高办学质量,突出抓好业余教育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在制度上严格奖惩,从入学考试到毕业论文答辩各个环节,实行全程跟踪管理,层层把关,确保质量。
年内,在市地级以上刊物发表科研论文26篇,其中国家级3篇、省级8篇,省级研讨会获奖论文75篇。合作完成省级调研课题3项。9篇调研报告被《大众日报》《威海通讯》《乳山调研》《乳山组工》等刊物转发和采用,《创新发展模式,促进和谐发展乳山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典型经验调查报告》被省委主要领导批示。7~9月,成功举办“山东省党校系统第三期社会调研方法培训班”“山东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山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研究会2007年度学术研讨会暨山东省重大经济理论与经济发展研究基地第二届学术研讨会”。
队伍建设 一是注重学习。以建立“学习型”党校、做“学习型”干部职工为目标,规范日常学习,形成制度化。二是注重管理。制定《关于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的规定》,进一步完善《教职工考核规定》《廉政制度》《车辆管理制度》《严格挂牌上岗和考勤管理的规定》等,新制定《严禁工作时间饮酒、上网玩游戏和从事娱乐活动的规定》,并把工作日午间禁酒、上班时间禁止玩游戏搞娱乐的规定等纳入到岗位责任制考核中,与奖惩和评先选优挂钩。三是注重培养。组织骨干教师70人次参加外出学习考察。年初,通过广泛征求职工意见,对岗位责任制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调整,激发了教师教学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行政后勤工作 新校建设和搬迁工作,是年内市委党校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保证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施工任务,实现如期搬迁,市委党校加大了工程建设的协调和督导力度。在工作制度上,坚持每周召开一次校委会听取工程进展情况,共同研究讨论存在的各种问题,解决各种问题。在施工现场,坚持每周召开一次施工协调会,互通情况,把握全局。在工作机制上,成立由一名副校长和两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工程督导协调小组,负责协调工程进度,监督工程质量。9月,常务副校长温训昌参加全省党校系统基础设施建设经验交流会,并做了典型经验交流。
(赵虹光 冷伟)

【机关党务工作】 2007年,市直机关工委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为主线,切实加强机关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履行机关岗位责任制先进单位”。
机关思想政治建设 以集中学习和各项活动为载体,加强机关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在机关学习方面,组织了“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讲座、核电科普知识讲座、2007年形势报告会、威海市抢险救援英雄群体事迹报告会、国防形势报告会、《物权法》讲座、党的“十七大”精神专题讲座和“快速成长型企业的管理模式”专题讲座等11次集中学习,取得良好效果。在机关文体活动方面,5月,举办市直机关拔河比赛。6月,举行全民健身月启动仪式。8月,为庆祝建党86周年,开展 “我身边的优秀共产党人”演讲比赛、书画笔会、庆祝威海建市20周年征文比赛等系列活动。组织由19支代表队参加的历时一个月的“移动杯”市直机关篮球赛,选拔、组队参加市五运会,取得B组团体总分第三名的历史最好成绩。国庆前夕,与有关部门联合举办“祖国您好”庆祝建国58周年大型歌会,组织150名市直机关干部参加《山菊花》山东首映式活动。11月,联合举办“环保杯”市直机关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知识竞赛。
机关党组织建设 通过各项教育培训,树典型,严把关,加强市直机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同时创新工作思路,做好流动党员及离岗离退休党员的管理和服务等工作。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支部书记培训班、新党员宣誓大会暨新党员培训班等,对54名入党积极分子、90名支部书记、49名新党员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中培训;确立人事局、房管局、财政局、检察院、国土局、地税局等6个党建工作典型;新成立党总支1个、党支部7个,换届党支部21个,调整充实党支部21个,撤销党支部2个,更名党支部1个;全年共发展预备党员44人,转正党员54人;评选表彰模范党支部10个,先进党支部30个、优秀党务工作者30名、优秀共产党员128名;被《乳山组织工作》转发党建信息2篇、党建经验2篇,被省直机关工委《机关党建》转发党建信息1篇、党建经验2篇;成立“中共乳山市人才服务中心流动党员支部”,共接收流动党员80人,发证80人,出台系列流动党员管理制度,推出6方面服务内容,通过建立“学习园地”、设立阅报栏、开通“企信通”短信沟通平台等,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此做法被省委省直机关工委评为“2007年机关党建创新成果奖”;慰问看望建国前老党员5名、困难党员9名;为离退休党员免费发放报纸117份、刊物754份;组织市直机关第三届离岗、离退休党员棋类比赛;组织240名退休党员观摩市区、新农村及重点项目建设;选举产生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87人;对市第十六次人代会机关选区590名选民进行登记,推荐代表候选人4名,选出正式代表3人。
机关作风建设 以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不断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一是加强自身建设。以整顿活动为契机,通过加强学习、深入查摆、扎实整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机关工委及机关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达到了作风整顿的预期目的。二是强化日常督导。着重强化集体学习和集体活动签到、节假日值班及日常遵守作息制度、挂牌上岗、卫生制度执行情况等的检查抽查,进行集体签到15次,节假日值班抽查693次,对在岗、挂牌上岗全面检查8次,卫生抽查8次,并对以上检查结果进行了及时反馈、通报。三是突出集中检查。为检验“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成效,推动活动深入开展,根据市委统一部署,对市直机关干部学习、值班、作风情况,领导班子建设情况,基层组织建设情况等方面进行集中、细致的检查,并将检查情况进行汇总上报。
机关群团及武装工作 市直机关工会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调整充实基层工会13个,新成立机关工会2个;对市直困难职工进行摸底,建立困难职工档案,备案30人;积极组织人员参加“和谐单位、和谐企业”学习讲座和“安全月知识竞赛”活动;组织部分基层工会主席参加威海市“创建劳动和谐关系企业”培训;发动组织基层工会开展象棋比赛、文艺演出、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推荐上报威海市创新示范岗2个,威海市创新能手1人。机关团工委深入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在原有“青年文明号”全部复查通过的基础上,新争创“青年文明号”3个;选举、组织基层团代表参加市第十七次团代会、威海市第十六次团代会;组织500名团员青年参加环保知识竞赛答题活动;组队参加演讲比赛和环保知识竞赛,分别取得了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好成绩,机关团工委也获得演讲比赛优秀组织奖、知识竞赛优秀组织奖等荣誉称号。机关妇工委继续深入开展“社会妈妈虹桥拉手活动”,新增拉手儿童8名,拉手儿童总数达39名,全年资助1.98万元;积极发动市直机关参与“救助贫困母亲”活动,资助款合计1.25万元,资助贫困母亲63名;深入开展“巾帼建功”系列活动,创建的各级“巾帼文明岗”全部通过复核验收;推荐乳山“三八”红旗手1名、巾帼建功标兵5人,机关妇工委被市妇联授予“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机关武装部圆满完成民兵整组工作,共编民兵134人,其中无线通讯分队1支61人;完成民兵政治教育和资料建设工作,进行《兵役法》《国防法》的宣传教育,教育面达100%,对征兵、整组、政治工作等资料进行了整理归档;积极配合市武装部进行《乳山军史志》编写工作,按要求统计上报机关事业单位45名副团职以上的转业军官情况;年内征集输送新兵9人,圆满完成征兵任务。
(张新政 孔晓辉)

【对台工作】
对台经济工作 2007年,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台办)认真贯彻落实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发展大局,突出招商重点,把发展对台经济作为服务和平统一、服务经济建设的重点来抓。积极与上级涉台部门进行沟通衔接,利用开展招商、节会等交流活动的机会,开展乳山投资环境的宣传推介,有效地发挥“以台引台”和依托园区载体招商的作用,形成了台商投资乳山的聚集效应。5月,市台办在上海成功举办“乳山(上海)经贸合作推介会”,有针对性地邀请到上海及周边地区50家有实力的企业参会。活动中,采取“重点登门对接和会议集中推介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地推动了重点项目的合作进程,达成多项投资合作意向。经过市台办的努力争取和积极有效地工作,全省首家台湾专属物流园区“山东省(乳山)台湾商贸物流中心”被省委台办批复成立。9月,在厦门成功开展产业对接合作交流活动,邀请2006年结识的重点客商,及与乳山工业园区中的机械配件、食品加工和纺织印染三大产业相关的企业负责人参加活动。会后,有台商23人到乳山考察。年内,欧洲(荷兰)联纵集团董事长谢啸楚女士一行3人、台湾首席财务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坤铭一行10人、新奥(厦门)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赖洲文一行6人、上海市台协常务理事刘世纪一行3人、香港查氏投资有限公司一行3人、到威海参加人居节科技周活动的台商15人、台湾企业家考察团一行8人、厦门鸿翔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宜红一行3人、中国新加坡商会福建省分会会长郑秀福一行13人先后到乳山考察投资环境。
交往交流和对台宣传 在交往交流方面,市台办坚持“积极促进、加强管理、注意引导”的原则,树立“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主动工作”的观念,努力促进对台交往交流向纵深发展。年内,接待台商350人,向台商赠送介绍乳山投资环境的光碟、画册、投资指南700份,调处台资企业纠纷2起。1月31日至2月5日,以市长李洪义为团长的乳山市健康休闲协会交流考察团一行3人应邀赴台湾进行了交流考察。7月3日,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一行8人到乳山参观考察,并参加“山东省(乳山)台湾商贸物流中心”授牌。8月22日,山东卫视为“山东省(乳山)台湾商贸物流中心”拍摄制作了专题片。在宣传教育方面,市台办利用接待台胞和走访台属等机会,搞好面对面的宣传,宣传乳山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建设发展新成就。连续多年向市有关部门赠阅《海峡时空》月刊50份,提高了相关人员的涉台知识水平。年内,市台办荣获“山东省涉台宣传调研工作先进单位”“威海市对台交往交流工作先进单位”“履行机关岗位责任制先进单位”等称号。威海广信房地产有限公司总经理姚书海、威海中机模具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洪刚被山东省委台办授予“山东省优秀台属企业家”称号。
(宋修迪)

【信访工作】 2007年,市委、市政府信访局(以下简称信访局)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意见》,树立“抓信访促稳定,以稳定促发展,稳定发展促和谐”大局观,坚持突出重点,狠抓关键,协调解决大批群众关心关注的实际问题,推进全市信访工作与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同步发展。主要表现为“五个提高”:
破解“信访总量、集体访总量偏高”难题,提高信访部门“减压、稳定”能力。坚持横向联合齐抓共管、纵向沟通赢得理解,坚持依法办案、灵活协调,妥善处理大量矛盾纠纷。全年共受理信访案件956件(起),其中,受理群众来访704起,集体访173起,受理群众来信252件,信访案件处结率达98%。14个镇(街道)达到“三无”(无到省进京上访、无信访积案、无越级集体上访)标准。
开展“创学习型机关、建高素质队伍”活动,提高信访干部整体综合素质。结合“机关作风建设年”工作要求,开展“创学习型机关、建高素质队伍”活动,完善基层工作基础,推动基层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建立以“创建高绩效信访局,做人民满意公务员”为目标的信访工作新机制,创新方法和理念,打造“信通访和”优质服务品牌,实现信访干部政治素质、理论素质、业务素质、思想作风全面提高。
抓紧三个重点,提高信访部门处理重要问题和驾驭复杂局面能力。抓紧特殊敏感时期信访稳定工作。强化重要时期矛盾排查调处化解,建立信访信息预防预警机制,完善特殊时期不稳定因素零报告制度和快速反应机制,圆满完成全国人大、政协“两会”、党的“十七大”、省党代会期间安全保卫工作任务,全年特殊敏感时期无到省进京上访。巩固加强进京非正常上访处理工作。坚持集中督导与个案指导相结合,加强对上级交办进京非正常上访案件的跟踪落实和巩固完善,确保“不反弹不回流”;完善领导包案责任制,及时、妥善、就地化解矛盾纠纷,实现不给上级添乱的目标。做好群众初信初访处理工作。开通群众来信“绿色邮政”和“网上信访”,推行“办信三见面”以及首问、首办负责制,畅通信访渠道。对苗头性、倾向性和时效性强的初信初访,做到小事及时处理,一般问题当天处理,疑难问题限时处理,重大问题定期联合处理,力争解决问题一步到位,避免重复信访。全市没有发生因处理不当而导致信访人越级上访或重复上访。
“双教育、双规范”,提高群众依法有序上访程度。贯彻《信访条例》,组织开展信访条例专题培训、信访法规专题研讨,利用媒体宣传信访法规,建立完善“双教育、双规范”工作体系,解决三个问题:领导干部对信访工作的“思想认识”问题,倡导科学决策、依法行政意识;解决基层干部“规范办访”问题,提高处理矛盾纠纷能力;解决基层群众“依法信访”问题,形成依法行政和依法信访相得益彰的局面。同时,建立健全“公、检、法、司、信”协调联动机制,强化各部门在共同维护信访秩序方面的责任,确保信访突出问题处理及时,信访秩序进一步规范、有序。
创新机制,提高信访工作整体水平。创新信访工作激励保障机制、领导办案机制、工作责任追究机制,建立“防控体系网络化、排查防范经常化、调处手段一体化、矛盾化解超前化”的信访工作新格局,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案件结服在本市”的目标。年内,市委、市政府荣获“山东省信访工作先进单位”称号,信访局荣获“威海市信访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健全四项长效机制,扎实做好信访工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实现信访工作四个转变》等典型经验分别在山东省和威海市信访工作会议上进行交流推广。
(于丹)

【党史市志工作】 2007年,市党史市志办公室充分发挥党史市志工作“存史资政,服务社会”的作用,开拓创新,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履行机关岗位责任制先进单位”,党支部被评为“市直机关先进党支部”。
完成《抗日战争时期乳山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查》工作 根据省和威海市的统一部署,乳山市抗战课题调研工作自2006年10月26日开始,历经筹备部署、调查取证、整理研究、形成成果四个阶段,于2007年3月30日结束。调研工作做到“三个突出”:一是突出查档这个重点。先后查阅乳山档案馆馆存的革命历史档案620卷,1939年至1942年《大众日报》《乳山市志》等地情原始资料50卷。到省档案馆及邻近地区查阅革命历史档案30卷,复印各种资料665张。二是突出70岁以上老人这个重点。对全市52970名70岁以上老人,调查取证50851人,调查取证人数占总人数的96%。三是突出事件线索,再次认真进行调查核实。如马石山惨案、孤石河惨案等5个已知的重大事件,进行深层次、全面细致的核实,完善已有的史实证据资料。仅马石山惨案,就对崖子、诸往两个镇17个村庄的500余名老人进行了座谈,搜集资料。通过抗战调查,掌握了八年抗战期间日军在乳山境内犯下滔天罪行的证人证言材料和证据,进一步丰富了乳山抗战史的研究内容,受到业务上级的表扬。
进一步充实《乳山市情网》 年内,将《乳山年鉴》(2006)内容全部输入网站,在《单位风采》栏目新增2006年度年鉴单位彩页照片及情况介绍,在“最新市情报告”栏目中刊载了关于核电知识的文章和视频资料等。至年底,入库资料达1500万字,点击达31.8万次。11月8日,在全省史志系统信息化建设经验交流会暨地情资料库、地情网站建设表彰会上,市党史市志办公室获“全省地情资料库、地情网站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乳山年鉴》(2007)出版发行 10月初,《乳山年鉴》(2007)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为乳山市连续出版的第九部地方综合性年鉴,并入选“中国年鉴资源全文数据库核心年鉴”。该书设有20个栏目,65.3万字,照片160幅,图表60张,详细记述了乳山市2006年度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基本面貌和发展情况,所载资料全面、系统、翔实、准确,是国内外各界人士了解乳山的权威性工具书。12月18日,在第二届全省优秀年鉴评选中,《乳山年鉴》(2007)被评为综合奖项一等奖,框架设计奖项一等奖,条目编写奖项二等奖,印刷装帧奖项二等奖。
威海市地方史志“三个中心”建设现场会在乳山召开 9月14日,威海市地方史志“三个中心”(地方文献中心、地情资料中心、区域研究和课题咨询中心)建设现场会在乳山召开。会议对乳山史志办在“三个中心”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同时,对各市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地方志工作条例》《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加强地方史志“三个中心”建设和做好续修史志工作等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毕建伟)

【档案工作】 2007年,市档案馆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在档案基础建设、信息化建设、档案征集及学术研究等方面取得新进展,被省人事厅和省档案局表彰为“档案系统先进集体”。
档案馆工作 一是通过网上征集、发布文件和登门征集等形式,大力开展档案资料的征集接收工作。全年共接收归档文件960件,电子档案光盘106张、9319件,收集实物档案11件,现行文件资料143件,接收“美丽乳山”名画作品90幅。接待社会各界查档人员500人次,查阅档案资料1150卷(册),同时为全市编史修志等工作提供大量历史资料,受到社会好评。二是继续推广使用档案管理软件,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全市档案管理软件普及率达95%,居全省领先水。同时加快馆藏档案数字化建设步伐,扫描录入馆藏档案文件级目录7000条,并实行对外公布,大大提高了社会服务效率。三是正式启动以保存历史概貌、记录发展变迁为主题的“社会记忆工程”活动,共接收照片1.2万张、光盘980张、录像资料1.1万分钟。此项活动的开展,完整记录了乳山发展的历史面貌,展示了农村向城市、农民向市民、村庄向社区的转变历程,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乳山城乡面貌和各行各业发生的巨大变化。
基层档案工作 通过采用协作组形式,积极抓好归档文件整理工作,如期完成年度文件的整理归档,全年共整理归档文件1万余件。加强对开发区、园区、重点企业、农村及教育系统的档案管理工作,强化监督指导职能,规范档案管理。继续开展档案管理年度考核活动,对全市15处镇(街道)、115个市直部门和单位档案管理进行综合考核,其中市工商局档案室晋升省特级档案室,中央储备粮乳山直属库、市财政局、市人事局档案室晋升为省一级档案室。至年底,全市有特级档案室2个,省一级档案室15个,省二级档案室70个,合格档案室43个,17名档案管理人员被评为“威海市档案管理先进个人”。
(于蓓)

【老干部工作】 至2007年底,全市有离休干部679人,其中抗日战争时期参加工作的269人,解放战争时期参加工作的410人;享受厅局级待遇4人,县处级待遇132人;行政机关234人,事业单位242人,企业单位203人。
落实老干部政治待遇 市委老干部局始终把加强老干部党建工作,作为加强新时期老干部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通过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老干部党支部的组织和制度建设,加强老干部党员的教育管理。顺利完成全市46个老干部党支部的换届选举工作。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增进老干部对形势的了解和自我维权意识。党的十七大闭幕后,通过下发通知、邀请市委党校讲师授课、发放学习书刊等形式,组织引导全市老干部深入学习和领会十七大精神。利用集中学习日,市镇两级为老干部举办健康保健知识讲座30场次。通过组织参观核电科普宣传展,观摩考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远景规划、城市建设、旅游项目开发、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典型,增强老干部对核电安全性和优越性的认识,并及时了解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年内,投入资金60万元,对15处镇(街道)的老干部活动室进行改造完善,新增活动室面积900平方米,新建门球场12处,添置20万元的健身活动器材和办公设施,为老干部的日常学习和活动创造了良好条件。在威海市老干部党支部建设工作会议上,徐家镇党委、乳山寨镇老干部党支部和市老年体协副主席兼秘书长许桂顺作了典型发言和书面交流。
落实老干部生活待遇 一是组织开展“亲情服务”活动,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组织全市600名机关干部和社会有关人员与老干部结成“一助一”服务对子,坚持做到定期和不定期走访看望,开展各种服务活动,使其充分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在局机关和干休所继续推行全员联系基层单位和老干部制度,每个工作人员常年联系5个基层单位和5名老干部,通过定期走访和电话联系等途径,掌控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帮助老干部解决实际困难。二是积极加强督导落实,确保离休干部医药费及时报销。通过座谈讨论、发放征求意见函等形式,广泛征求老干部对医药费报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反馈有关部门落实解决。5月,联合市财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对9个系统61家因濒临倒闭、破产和经营困难等原因提出减免其离休干部医保金的企业,进行认真审核,减免了57家困难企业所属的187名离休干部的医保金。三是跟踪落实,推进老干部保健工作取得实效。全年保健医生上门巡诊1100人次,电话询诊1900人次,举办保健知识讲座300次,使老干部得到及时、便捷的医疗保健服务,满意率达98%。四是做好走访慰问工作,送去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春节前,与市委组织部联合下发《关于做好春节期间老干部工作的通知》,对春节期间的老干部工作进行部署;陪同市领导,走访看望担任过县处级以上实职和居住在烟台、威海的老干部,送去组织的温暖;为全市699名老干部发放了慰问品;为城区300名老干部供应春节物资;对因病住院的离休干部及时慰问看望,并送去慰问品。庆祝建军80周年期间,走访看望12名军休干部遗属,并对易地省外安置的4名离休干部进行走访慰问。
引导老干部发挥余热 在全市老干部中开展 “建言献策”和“关爱下一代”等活动,鼓励老干部积极参与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建设。全市32名老干部联系包扶30个农村贫困户,35名老干部协助35名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40名老干部担任民事调解员,286名老干部与312名中小学生确定帮扶关系,36名老干部被聘为校外辅导员,180名老干部先后捐款2.1万元救助贫困学生,老干部提合理化建议150条。
提高老年教育水平 市夕阳红大学积极探索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教学模式。通过定期举办研讨会、外出参观、教师和学员互动交流等形式,不断提高夕阳红大学的教学和管理水平;通过设立流动课堂,组织学员到野外进行实地写生等形式,开阔学员视野,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还举办舞蹈、电脑、时事政治辅导讲座等短训班,以满足各个层次老年人的需要。为吸引更多的社会老年人参加学习,在2007年秋季的招生工作中,通过电视、报纸、广告等媒体,积极宣传,扩大夕阳红大学的社会影响力,招生工作取得较好成绩。9月,在全省老干部艺术节书画展中,市夕阳红大学孙稷海的篆刻作品获一等奖、许美玉和高宝进的国画作品分获二等奖。
(戴瑛玉)